谈语文教学中的民族精神渗透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k290014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要认真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通过感染、渗透,使民族精神进入到学生的内化体验和外化行为中,进而升华到道德感的更高层次。而语文教学离不开对重点词句的剖析和品味,对重点词句的剖析品味过程,是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的有效時机。因此,讲读课文时,应使学生学好语言文字,了解字、词、句的含义,从而深入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受到教育,把民族精神教育渗透到语言文字的讲析中。例如,《最后一课》这篇课文表达了法国人民强烈的爱国之情这一主题,文中有不少内涵深刻的句子,理解了这些句子才能真正感悟民族语言、国家尊严的重要意义。因此,在教学时我着重引导学生去理解感悟这些句子,在学习句子的过程中渗透民族精神教育。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句话的含义,我就引导学生从下面三个方面去思考。(1)“语言”对一个国家而言,它有什么意义?(2)“监狱”又意味着什么?(3)“语言是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又有什么含义?这样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很容易使学生了解到“语言是民族的标志和象征”。“监狱”意味着失去了自由。把“语言”比作“钥匙”,是要说:亡了国的人,只要牢记祖国的语言,就会在心中燃起收复失地的希望,鼓起斗争的勇气。这三个问题既加深了学生对字词句的理解,又使学生热爱自己的国家、热爱本民族的语言。
  
  一、适时拓展,在比较阅读中渗透民族精神
  
  语文拓展阅读作为学生自我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内化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语文德育实施的途径之一。要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深入的理解,教师要善于选取相关的教学资料,把内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读物加以对比,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由此及彼,拓展延伸,组合积累,从而让学生牢牢掌握所学知识,更进一步的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这首词通过对北方雪景的描绘,赞美了祖国壮丽的河山,歌颂了为国家建功立业的当代英雄。学完课文,及时推荐学生拓展阅读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设计这样一道题:“这两篇课文的题材相同,都是写景的,但他们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同吗?”于是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分析、比较,很快,有学生找到了答案。《沁园春·雪》意境深远,气魄宏大,展示了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博大襟怀,是豪情壮志之作。《沁园春·长沙》也是通过写景抒发作者的感慨,赞美了那些有着豪迈气概的革命者。通过对词的更深的分析、比较,不仅更深的领会了词的内容,而且革命领袖、革命者的博大的气概、乐观的精神深深的感染着学生,更升腾起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对祖国锦绣河山的赞美之情。
  
  二、展开想像,在扩展思维中渗透民族精神
  
  “文章不是无情物”,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蕴藏着作者丰富的情感。而“想像是理解的翅膀”,我们只有借助想像才能进入作者所创造的意境中,便于理解文章、把握文章的主旨、明确作者的意图。中学生虽然年少,但他们从家庭、学校、社会中积累了不少生活体验,也具备了人类最基本的情绪、情感。如果在学课文时,打开他们的生活库藏,从里面寻找与课文相同或相似的情感体验,情感被触动了,自然能生发出无尽的想像。所以,启发学生想像,能扩展学生的思维,同时也是使学生燃起激情的催化剂。感情较强的课文引导学生展开想像,更能收到思想教育的效果。如在讲《詹天佑》一课时,就可以针对课文的具体内容,根据当时的社会背景,启发学生想像:詹天佑在那种情况下,做出那样的决定是需要多么大的勇气的,他当时是怎样想的?在实施工程的进程中,他是怎样步步维艰、克服万难的?通过启发想像,叩动着学生们的心扉。这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精神的最好体现。詹天佑身上,洋溢着强烈的民族主义精神,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学习。在语文学科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不必造作,可以利用原有的课文内容,信手拈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民族精神的教育。
  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入手,善于挖掘和利用体现民族精神的各种资源,以语文课堂为载体,用事实说话,用学生熟悉的语言开展教育活动,做到以情动人,以事感人,以理服人。所以,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民族精神教育,是对学生弘扬和发展民族精神的最有效的途径,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让民族精神之花在语文课堂上焕发光彩!
其他文献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程的主渠道,也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那么,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艺术地运用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音要美,做到声情并茂,娓娓動听    中学生正是处于青春时期,特别活跃。教师美的语言就像一首优美的乐曲。一节语文课,师生就像在演唱会上一样互
【摘要】了解中职学生现状,明确教学目的,积极探索,大胆实践。适应职业能力的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将语文的四种能力分阶段有重点地进行强化训练。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改革考试形式。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关键词】中职 语文教学 明确目的 强化训练    长期以来,中职教育就存在一种现象:片面强调专业技能的学习,侧重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而轻视文化知识学习,即使是作为学好所有学科的重要基础工
在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能力是在实践中形成的,智力是在实践中发展的。我采取了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即“自学为主”的教学形式,对提高学生能力成效明显。    一、认真读书,提出问题    我讲每一篇课文都是在要求学生认真精读,深入思考的前提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能力。开始学生提出的问题多是具体的知识性问题,涉及文章精华的研究性问题很少,这就需要教师精心去引导,在实践中我体
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深入,课程资源的重要性日益显现,没有课程资源的支撑,再好的课程改革目标也很难实现。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由于课程管理的高度集中统一,导致教学与课程的分离,课程是控制的一方,教学是被控制的一方,教师的任务就是围绕课程进行教学。因而,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成为我国课程改革所面临的崭新课题,对于实践性、时代性很强的政治课教学来说,充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    一、什
知识经济的主要特征是:创新、竞争和合作,因此要赶上知识经济发展的步伐,学科教学就必须注重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创新意识、竞争合作精神。而传统教学法,往往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严重地压制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能力,更谈不上竞争和合作的培养,怎样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给学生创设一个展示能力、激励竞争意识、适于合作的氛围呢?讨论式教学法正是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而走进课堂教学,并为大家赞同的方法之一。讨论式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不再照搬教案,教学的有效生成备受关注,它一定程度上影响课堂教学氛围、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学习兴趣以及教学效果,从而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主要探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促成有效生成的条件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英语 课堂 教学 生成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在具体教育情景中对内容做出根本变革的过程——创生内容与意义的过程。”(张华,2000)教师的
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生态平衡严重破坏等环境问题已成为相当突出的社会问题。环境教育是新时期新形势下学校教育面临的一大新课题,开展环境教育,是对学生实施“做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探讨和研究的课题。多年来,笔者在语文教学中注重渗透环境教育,及时有效地进行思想教育,在环境教育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要强化环境教育,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渗透爱国主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但是我们目前面临的问题却是,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我们认为有效的课堂教学关键在于解决好让学生想学、会学、学好这样一系列问题,使学生这个主体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使教和学的各个环节紧密衔接,相互适应,并能取得最大效益和最佳效果。    一、让学生想学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又是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的培养以及运动习惯与参与意识的形成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而后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身心素质为根本宗旨的今天,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是当前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趋势。所以,学校体育和教师必须主动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运动兴
新一轮课程改革,是一场教育观念、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新课程要求教师从单纯注重知识传授转为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富有个性地学习。因此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创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新课堂是中学政治教师实现新课程改革任务的必由之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有两层含义:一是构成课堂教学的每一个要素要达到“优质”;二是正确处理各个要素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