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于文言文产生年代离现在较遥远并且现代社会应用又不多,因此给小学生学习文言文带来了很大困难,怎样让学生学好文言文呢?一、老师范读,读中引路。二、反复朗读,读中释义。三、辩中再读,熟读成诵。四、读中升华,感悟道理。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最后达到熟读成诵。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020-02
由于文言文产生年代离现在较遥远并且现代社会应用又不多,因此给小学生学习文言文带来了很大困难,怎样让学生学好文言文呢?下面谈谈我的做法:
一、老师范读,读中引路。
多读精背是学习语文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入选教材的文言作品文质兼美,篇幅大多短小精悍,读来令人回肠荡气,一咏三叹。《两小儿辩日》是鲁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言课文。教学中,我针对文言文的特点,首先声情并茂地进行范读。老师用抑扬顿挫的朗读必然会大大增强文言作品的感染力和穿透力。美读中节奏的快慢、语气的轻重、语速的缓急、语音的高低、语势的强弱等无不在敲击学生的心灵。学生不会一下子领悟出作品中的情节内容,人物形象,思想情感,但他们从老师那或舒展或紧蹙的眉宇间,从那或高吭或柔美的声调里一定能够获得哪怕是朦胧的审美情趣。在教学《两小儿辩日》这篇课文时,上课伊始,我就进行字正腔圆的范读(当然了,在课下我练读了好多次),并告诉学生注意字音、停顿、语气,同时PPT出示了相应的带停顿线的课文。这样,学生再自己练读时就有“法”可依,读起来就容易多了。在指名读时,我听到学生读“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这句时读不好,我又反复范读,这样做,学生知道了在哪里停顿,读什么样的语气,并且文言文的“之乎者也”读起来和现代文有不一样的感受,就很容易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
二、反复朗读,读中释义。
大家都知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学中应让学生采用多种朗读形式读古文,如:同桌互读,男女生赛读等等。我先让学生边读边借助注释来大致弄懂文言文的意思,如有困难老师可帮助。接着再自己说一说每句的大致意思,说一说全文的大致意思。然后,再让同桌、前后桌,进行交流、讨论,并互相说,互相纠正。当指名说时,有几个孩子这一句的意思说不好——“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我就和大家一起说这句话的意思,克服了孩子们的畏惧心理,使他们都能说出大致的意思来。然后,我读一句古文,学生说相应的释文。反之,我说释文,学生读相应的古文,这样,学生在读中理解了大体意思,教学效果很好。
三、辩中再读,熟读成诵。
文章的题眼是“辩斗”,我通过“辩”来挖掘深化文本内涵。我先让学生用笔画出两小儿各自的观点和理由的句子;接着让同桌辩斗,看到这两个学生辩是辩了,但还没有“斗”的感觉,于是,我亲自扮演其中的一个小儿,和一个程度好的学生展开辩斗。刚开始语气平缓,随着“此言差矣!”“非也!”“胡说!”等连接词的加入,两人的语速逐渐变快,语气变重,最后,感情激昂,互不相让。师生“辩斗”结束后,我请学生评价。再后来,让全班学生都来做一回两小儿。左边的同学做前面一小儿,右边的同学做后面一小儿。接着,我又让所有的男生做一个小儿,所有的女生做另一个小儿,我呢,就在一旁引读创设情境:分别以 “一儿曰”、“一儿自信曰”、“一儿握紧拳头曰”、“一儿拍着胸脯曰”、“一儿坚持曰”、“一儿争辩曰”、“一儿反驳曰”、“一儿不服曰”、“一儿紧握拳头曰”、“一儿手叉腰曰”等为引导,组织学生反复朗读两小儿观点和理由的句子。辩斗中,师生不仅对话了文本,而且完成了自身与心灵的对话,老师与学生各扮“两小儿”展开辩斗,让学生进入课文情境,“走进语文”,让学生成为“两小儿”,让学习进入体验层次,课堂的学习气氛和状态被激发出来。从两名学生表演辩斗,到师生合作辩斗,再到全班学生展开辩斗,将诵读层层推进,生生辩斗时,教师在一旁通过引读创设情境,“煽风点火”,学生们辩得面红耳赤。教师的引读不仅在于创设辩斗的情境,也不仅是对学生进行语感的培养,还是在启导学生对文本内涵的感悟。学生在辩斗过程中,不仅关注辩斗的内容,更关注辩斗者的心理、情感,这也是我们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要时刻关注的。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如:老师读所有的叙述语言,学生读所有的人物的话;男女生只读两小儿的话辩斗;老师、男女生分角色朗读等等,学生基本上会背了。我又趁热打铁,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背诵,如:老师引背,男女生赛背,同桌赛背等等,一节课下来,所有的学生都会背了,完成了教学任务。
四、读中升华,感悟道理。
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读背,层层递进,潜向文本深处,浸入学生心灵;朗读过程成为了学生对话文本,彰显智慧的心路历程。然后,我及时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读了课文,你对文中的人物有什么评价?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有所感悟。使学生体会到:两个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值得学习;孔子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更值得我们学习;学习是无止境的,应该活到老学到老。
五、颂读名言,积累运用。
为了使学生对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有更深的了解,在学习课文结束后,我适当拓展孔子的名言,并且让学生先自己读一读,然后根据我给的注释和工具书,大致了解其意思,学法迁移。最后熟读成诵,积累运用。
总之,小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很多,但“读”这个法宝不能丢,读到正确流利有感情,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最后达到熟读成诵,这不是我们老师期待的效果吗?
参考书目: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020-02
由于文言文产生年代离现在较遥远并且现代社会应用又不多,因此给小学生学习文言文带来了很大困难,怎样让学生学好文言文呢?下面谈谈我的做法:
一、老师范读,读中引路。
多读精背是学习语文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入选教材的文言作品文质兼美,篇幅大多短小精悍,读来令人回肠荡气,一咏三叹。《两小儿辩日》是鲁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言课文。教学中,我针对文言文的特点,首先声情并茂地进行范读。老师用抑扬顿挫的朗读必然会大大增强文言作品的感染力和穿透力。美读中节奏的快慢、语气的轻重、语速的缓急、语音的高低、语势的强弱等无不在敲击学生的心灵。学生不会一下子领悟出作品中的情节内容,人物形象,思想情感,但他们从老师那或舒展或紧蹙的眉宇间,从那或高吭或柔美的声调里一定能够获得哪怕是朦胧的审美情趣。在教学《两小儿辩日》这篇课文时,上课伊始,我就进行字正腔圆的范读(当然了,在课下我练读了好多次),并告诉学生注意字音、停顿、语气,同时PPT出示了相应的带停顿线的课文。这样,学生再自己练读时就有“法”可依,读起来就容易多了。在指名读时,我听到学生读“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这句时读不好,我又反复范读,这样做,学生知道了在哪里停顿,读什么样的语气,并且文言文的“之乎者也”读起来和现代文有不一样的感受,就很容易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
二、反复朗读,读中释义。
大家都知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学中应让学生采用多种朗读形式读古文,如:同桌互读,男女生赛读等等。我先让学生边读边借助注释来大致弄懂文言文的意思,如有困难老师可帮助。接着再自己说一说每句的大致意思,说一说全文的大致意思。然后,再让同桌、前后桌,进行交流、讨论,并互相说,互相纠正。当指名说时,有几个孩子这一句的意思说不好——“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我就和大家一起说这句话的意思,克服了孩子们的畏惧心理,使他们都能说出大致的意思来。然后,我读一句古文,学生说相应的释文。反之,我说释文,学生读相应的古文,这样,学生在读中理解了大体意思,教学效果很好。
三、辩中再读,熟读成诵。
文章的题眼是“辩斗”,我通过“辩”来挖掘深化文本内涵。我先让学生用笔画出两小儿各自的观点和理由的句子;接着让同桌辩斗,看到这两个学生辩是辩了,但还没有“斗”的感觉,于是,我亲自扮演其中的一个小儿,和一个程度好的学生展开辩斗。刚开始语气平缓,随着“此言差矣!”“非也!”“胡说!”等连接词的加入,两人的语速逐渐变快,语气变重,最后,感情激昂,互不相让。师生“辩斗”结束后,我请学生评价。再后来,让全班学生都来做一回两小儿。左边的同学做前面一小儿,右边的同学做后面一小儿。接着,我又让所有的男生做一个小儿,所有的女生做另一个小儿,我呢,就在一旁引读创设情境:分别以 “一儿曰”、“一儿自信曰”、“一儿握紧拳头曰”、“一儿拍着胸脯曰”、“一儿坚持曰”、“一儿争辩曰”、“一儿反驳曰”、“一儿不服曰”、“一儿紧握拳头曰”、“一儿手叉腰曰”等为引导,组织学生反复朗读两小儿观点和理由的句子。辩斗中,师生不仅对话了文本,而且完成了自身与心灵的对话,老师与学生各扮“两小儿”展开辩斗,让学生进入课文情境,“走进语文”,让学生成为“两小儿”,让学习进入体验层次,课堂的学习气氛和状态被激发出来。从两名学生表演辩斗,到师生合作辩斗,再到全班学生展开辩斗,将诵读层层推进,生生辩斗时,教师在一旁通过引读创设情境,“煽风点火”,学生们辩得面红耳赤。教师的引读不仅在于创设辩斗的情境,也不仅是对学生进行语感的培养,还是在启导学生对文本内涵的感悟。学生在辩斗过程中,不仅关注辩斗的内容,更关注辩斗者的心理、情感,这也是我们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要时刻关注的。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如:老师读所有的叙述语言,学生读所有的人物的话;男女生只读两小儿的话辩斗;老师、男女生分角色朗读等等,学生基本上会背了。我又趁热打铁,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背诵,如:老师引背,男女生赛背,同桌赛背等等,一节课下来,所有的学生都会背了,完成了教学任务。
四、读中升华,感悟道理。
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读背,层层递进,潜向文本深处,浸入学生心灵;朗读过程成为了学生对话文本,彰显智慧的心路历程。然后,我及时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读了课文,你对文中的人物有什么评价?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有所感悟。使学生体会到:两个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值得学习;孔子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更值得我们学习;学习是无止境的,应该活到老学到老。
五、颂读名言,积累运用。
为了使学生对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有更深的了解,在学习课文结束后,我适当拓展孔子的名言,并且让学生先自己读一读,然后根据我给的注释和工具书,大致了解其意思,学法迁移。最后熟读成诵,积累运用。
总之,小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很多,但“读”这个法宝不能丢,读到正确流利有感情,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最后达到熟读成诵,这不是我们老师期待的效果吗?
参考书目: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