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策略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b2cic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学习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课堂上适时 、适度、而且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语文素质能力的训练进程,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深入钻研,切准问“点”
  所谓问点,就是提问的切入点。同一个教材内容,可以设问的方面很多,但又不能随意设问,这就需要我们精心选择问点。这个"点"是单元训练的重点,是最能促进学生智能发展的要点,是迁一点而动全文的关键。《尊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为了让学生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尊严,教师通过研究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设计这样的一个问题:为什么杰克逊说哈默有尊严? 学生通过阅读讨论知道哈默与其他逃难的人一样,没了房子,没了汽车,没了田地,没了金钱,没了食物……;杰克逊大叔说他有尊严表现在哪里呢?学生就会带着疑问寻找哈默与其他逃难的人不一样的地方。通过品读哈默的语言、动作、神态就会发现,哈默虽然身陷困境,忍受痛苦,也不肯接受施舍,一定要用劳动换取食物。他比常人更坚强、更吃苦、更自律、更正直。从而突破了难点理解文章主旨“尊严”就是自立、自强、自爱、自尊。有效的课堂提问应依据教材的重难点,和学生的思维能力出发设计出提纲挈领的问题。
  二、因材施教,把准问“度”
  这里的“度”指的是难易程度,课堂提问必须难易适中。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原理,教师在设计教学问题时既不能一味顺应学生的已有的知识水平,也不能超越学生认知发展的可能性.如果所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仅停留在简单的是非选择上,流于形式,学生的思维能力便难以得到提高;问的过于深奥学生如坠云雾,茫然不知所措,就会失去思考的积极性。因此,应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摸到果子。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推动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
  三、变换方式,设准问“趣”
  有效的提问需要问题设计者倾注心血,不断追求创新。只有这样,设计出来的问题才能做到问法新颖,形式灵活,富有情趣,从而为学生所喜闻乐答。要达到这些要求,使所设计的问题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必须讲究提问的技巧。
  1.曲直互换。直,就是直接发问,问点显露,问题明确,学生容易回答。但直问的最大弊端在于形式呆板,缺少变化,难以激发学生思维的欲望。曲,就是曲问,就是不从正面发问,而是绕道迂回,旁敲侧击,问在此而意在彼。学生的思维“拐个弯”才能找到答案,。曲问的妙处在于含蓄生动,饶有情趣,让学生有足够的思维时空,从而调动学生答问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中恰当曲直互换运用可以提高答问的效果。
  2.顺逆互变。顺,就是顺问。教师按照一般的逻辑和时空顺序发问,学生只需顺藤摸瓜。顺问的最大不足在于思维的价值不大,而且多次的顺向提问,学生的思维还会出现暂时性抑制。逆,就是逆问。它是从相反的视角切入问点,要求学生利用事物之间相反相成的矛盾关系回答问题。逆问的妙处在于借助正反对比材料,构成矛盾情境,从而启发学生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3.化散为聚。有效的提问忌散贵聚。散,就是散乱零碎,缺乏整体性。聚,就是简洁凝练,具有整体美。语文课堂提出的问题不能凌乱,以免把教材弄得支离破碎,即,提出的问题要紧扣文章的主线,围绕学习目标,把备课中初拟的零散问题聚焦到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从而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避免架空分析教材,使学生对文章有一个完整的印象。
  四、掌握火候,捉准问“时”
  所谓提问的最佳时机,就是在學生的新旧知识发生激烈冲突,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之时,教师捕捉到这个最佳时机提出问题,使学生处于“愤悱”状态,产生欲罢不休的心理,从而激起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问题一旦解决了,他们又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春”的感觉,在精神上得到满足。
  五、精益求精,理顺问“序”
  问题的设计必须层次分明,顺序合理。系统论的整体性原则告诉我们,课堂设计是个大系统而构成这个系统的各个部分不是彼此孤立的,分散的,零碎的而是有严密的结构和内部联系的。整体性提问的设计,要求教师紧扣教材内容,围绕学习目标,将备课中初拟的零散问题聚焦到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以利于突出重点,攻克难点。同时,组织一连串问题,构成一个指向明确、思路清晰、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问题链”。这种“问题链”具有较大的容量,大到举纲提要,统率全篇,小至能解决某个具体问题。这种“问题链”既能体现教师的教学思路,又能打通学生的学习思路。
其他文献
傍晚时分,天空乌云密布,不时还下着淅淅沥沥的雨,我打着伞,像幽灵一样,徘徊在这湿冷的大街上。走到路口,我碰见了一家三口正在过斑马线,我隐隐约约听到他们的对话和欢笑声,看上去是那么幸福温馨的一家人。我也不由得想起了我的爸爸妈妈,曾经,我也是那么的幸福啊,而现在……  自从我上了四年级,爸爸妈妈对我的态度就不一样了,没有了往日的宠爱,更多的是对我严厉的批评,尤其是在学习上。我明白他们想让我为考个好初中
期刊
带好“文体”“思维训练”“学情”这三个教学背囊,可以使课堂轻松,且行且远,且行且芬芳。  一、把握文体特点,设计目标清  “自觉的文体意识不是单纯地具备某种文体知识,它是一种综合性语文素养。文体意识的培养不仅要清楚文体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语文实践中与体验、感悟、理解等语文素养相互链接、交叉、渗透,这样形成的文体意识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阅读、写作和表达交际。”这里,从语文素养的高度,提出了文体应在学生语
期刊
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语文教学贯穿了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尤其是在初中这样重要的承接阶段。因此,如何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内容,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传承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已经成为初中语文教师的重要教学主题。  一、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  一方面,学校和教师过于重视教学目标,为了绩效而进行填鸭式教育,为了考试成绩而进行不断地练习
期刊
“教学质量是教育的生命”,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引起了课堂教学的变革,但无论教学思想如何更新,教学内容如何变化,教学方式如何改进,其最终目的都必须指向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如何打造语文的高效课堂,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一、明确新课程标准,提高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传统的教学把目标定位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上,视学生为接受知识
期刊
作为义务教育的重要内容,初中英语在学生英语的学习态度、英语基础内容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在课程全面改革的大背景下,分层教学法在很多初中的英语教学中得到实施,这种方法整合了英语的教学资源,最大程度地激励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与此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如今初中英语的课堂。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积极地去改革创新英语教学的方法,顺应英语教育的发展趋势。
期刊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难以掌握和理解的知识点,有些教师讲解起来尚且吃力,学生要充分理解隐深内涵可谓更加吃力。对此,学生只能采取死記硬背的方式——填鸭式记忆,因此迫切需要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善于运用启发式教育,深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提升自身的教学实践能力。启发式教育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作为引导学生思考的客体,从而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自主
期刊
高考对学生的考查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在语文科目,在思维上所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往读读背背就基本上可以应付考试,现在如果没有较高思维水平,是很难在高考中取胜的。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至关重要。  一、思维导图的意义  由英国心理学家托尼巴赞所提出的“思维导图”是一种有趣的教学方式,它往往以一个话题为中心向四面八方画曲线图,并在曲线图上写出由这中心话题延伸出来的对象。因形象直观,知识点有明显的区分
期刊
我被大片黑暗裹挟着,拉扯着,在这静谧得能听见空气流动的屋子里。黑暗压得人有些透不过气,却也叫我心中生出几分别样又莫名的安全感。不想开灯,不想去面对光亮中五彩纷呈却谜一般复杂的世界,不想看见那些有意招致或者无端惹起的纷纷扰扰。被现实的棍棒无情打击,被命运的魔手随意愚弄,我唯有选择在漆黑的梦境中蛰伏、逃避。如同一只刺猬,因为没有勇气面对,就顶着满身的刺缩成一团,明知这样会刺伤别人,也弄疼了自己。  我
期刊
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核心素养是对素质教育、三维目标、全面发展、综合素质等的聚焦强化和升级转型。核心素养囊括三大方面、六大素养和18个基本要点,关键是要让学生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特别是学生创新能力和民主素养的培养,必须被大力强调,而新课改正是基于以上要求应运而生的。  所以说,要想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就必须进行课程改革,课改是素养提升的入口,课改下的新课堂是学生素养提升的“阿基米德点”。  一、夯
期刊
一回家,我就发现好久不见的姐姐正低头剥荔枝。红彤彤的荔枝在白磁盘里调皮地炫耀着那一个个可爱的小疙瘩,像极了一张张长了青春痘的个性四溢的脸。鲜红的皮一经剥掉,白润润的肉蒙着一层细细的水珠,仿佛跑了很远路的小姑娘那汗津津的小脸,逗人喜爱。  我咧开嘴笑笑,三步并作两步扑过去勾住她的肩,然后如往常一样等待清甜在我口中漾开。然而,她只是淡淡地看了我一眼,把晶莹的果肉塞入自己口中,然后起身走开,重重地甩上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