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护理学》操作技能训练常见问题及对策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q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高职护生《基础护理学》技能训练中常见的问题,提出应对措施,以求提高技能训练质量。
  关键词:技能训练 问题 对策 基础护理学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0.294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0-0181-02
  基础护理学是对临床各专科和各系统疾病的病人及健康人群进行的具有共性的生活护理、技术护理服务和指导,它是护理工作中最基本的技术操作,又是病人及健康人群最需要的护理活动[1]。因此要求学生必须要熟练掌握基本护理操作技术,它直接关系到护理质量的好坏。操作技能训练是学生掌握护理基本技能的主要途径,其训练的结果直接影响到护理基本技能的掌握。高职高专院校目标主要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基本技能的掌握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1 基础护理学技能操作的特点及类型
  操作技能是指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2]
  1.1 基础护理操作技能具有以下特点。
  1.1.1 动作的客观性。基础护理技能操作可以使用各种医疗器械完成,如血压的测量;也可以通过护士的身体活动来完成,如给病人翻身、更换体位等。
  1.1.2 精确性。精确性是操作技能的一个基本特征。各项基础护理操作要求动作精确,否则会给病人造成身体或生理上的伤害,甚至是生命的丧失。
  1.1.3 动作的协调性。基础护理操作强调动作的协调性和美感。协调的操作给予病人心理上的安慰,让病人对护士产生信任感,有利于护理操作的执行。
  1.1.4 动作的适应性。护理日常工作中与大量的病人接触,即使相同医疗诊断的患者也有个体差异性,护理工作要针对个体差异性进行个性化护理,就要求基础护理的操作技能具有适应性。
  1.2 基础护理学技能操作的类型。基础护理操作技能即有细微型操作,如伤口的清创,又有粗放型操作,如铺床;既有连续性操作,又有断续型操作技能;既有闭合型操作,又有开放型操作;既有徒手型操作,又有器械型操作技能。
  2 基础护理学技能操作的作用
  2.1 基础护理操作技能的掌握是高等护理职业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高职和高专院校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具有专门技能的专业人才。高职护理教育注重三基训练,即: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三方面缺一不可。基本技能主要指基础护理操作技能的训练,因而它的掌握是高等护理职业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2.2 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是护理操作能力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构成因素。事实证明,要造就某种技术人才,除了要掌握有关科学技术知识外,更需要掌握有关的操作技能。人的操作能力是由操作性知识与操作性技能两种因素构成的,通过操作性知识和操作性技能的掌握及其广泛的迁移,操作能力才有可能形成。
  2.3 基础护理学技能操作是进入临床实习和应聘的必备条件。医院实习是护理专业学生完成学业的最后阶段,实习的大部分时间是护生独立完成操作,带教老师只是起到监督和指导作用。因而护生必须在学校就掌握操作技能,以便在临床实习时能及时进入实习状态。医院的日常护理工作任务繁重,护理人员的短缺是我国现阶段医院的普遍现象,需要大量新生力量补充,但是医院又没有更多的时间的进行操作培训,她们希望应聘被录取的护生能够马上走上工作岗位帮助解决护理人员短缺问题。这就促使各个医院在招聘护理人员时注重基础护理操作技能的考核,这也要求护生在学校熟练掌握好操作技能。
  3 训练中出现的问题
  3.1 学生模仿的准确性不足。冯忠良等认为操作技能的学习可以分为操作的定向、操作的模仿、操作的整合与操作的熟练四个阶段。在理论课上学生初步形成操作定向。在实验室内,基础护理操作技能实训一般采用老师分组示教一遍,学生分组练习的形式进行。在我院这几年的实验室教学经验来看,学生的模仿准确性不足。具体表现在:操作步骤的不连贯性,各个分解动作的误差较大。
  3.2 容易遗忘。护生经常在上次练习课上刚做过的操作下次又会记不清操作步骤和程序,容易遗忘。按照护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成,护生一般在第三学期进行基础护理操作的学习和练习,实习则在第四学期结束后进行。护生在进入临床实习时,以前学过的基础护理操作几乎被遗忘完了。
  3.3 各独立操作之间不能形成有机联系,缺乏有效迁移。医院的护理工作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各项操作之间相互渗透。在学校内的学习是分块进行的,各项操作是独立教学的单位,彼此之间不能够很好的串联起来。学生在练习各项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时能够很好的完成各项操作,但是不能有机的将各个操作有机联系起来。无菌技术是基础护理操作重要的操作之一,它是临床护理操作的基础技能之一,一般放在前期学习,导尿、吸痰、各种注射和输液等都会涉及无菌操作,学生在学到后面这些操作的时候不会应用前面学过的无菌操作的技术来进行学习的迁移,学起来非常费力,效果也不好。
  3.4 缺乏临床思维及应变能力。学校的职业教育最终是为满足了工作的需要,面对病人千变万化的病情,临床护理工作具有灵活、复杂、多变等特点,这就要求我们的护生具有良好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能够应对一些突发或应激事件。
  4 对策
  4.1 准确的示范与讲解。示范和讲解在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准确的示范与讲解有利于学习者不断地调整头脑中的动作影像,形成准确的定向映像,进而在实际操作活动中可以调节动作的执行。在基础护理操作技能中,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操作录像,让学生有感官认识。其次,让护师及以上职称者进行现场的分组示教,一边示范一边讲解,让学生有一个立体的定向映像。在每次操作课之前,带教老师都提前进行沟通和统一教授的内容,尽量保持示教的一致性。   4.2 必要而适当的练习。为了避免学生遗忘刚刚学到的技能操作,过度练习是必要的。过度练习也指过度学习或过度训练,即实际练习时间超过达到某一操作标准所需的练习时间。尤其基础护理技能操作学后并不马上应用,间隔一段时间后又再拿出来使用,过度练习更有必要性。根据基础护理学的特点,练习的方式一般采用实际练习与心里练习和模拟练习相结合,能够有效促进操作技能的形成、保持和迁移。在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前半个月进行上岗前培训,将以前学过的基础护理操作技能进行“回炉”,保证操作技能的熟练。
  4.3 充分而有效的反馈。反馈分为内部反馈和外部反馈。在基础护理操作初期,主要采用外部反馈法促进技能的掌握。每次分组练习完后,随机抽取某位同学进行现场的回复示教。在抽到的同学做操作的过程中,没有被抽到的同学要求在操作结束后给予点评,最后是老师的总结性点评,必要时再次进行标准示范和讲解。在学习的初始阶段,外部反馈的作用较大,因为个体尚未建立准确的动觉感受,不能从运动分析器获取内部的反馈信息。在下次练习课时,抽取同学回复示教同时采用内部和外部反馈方法,即操作者自评和同学点评,老师给予总结的方法。
  4.4 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南丁格尔说过“护理是一门精细的艺术”[3]。要提高基础护理操作准确性和协调性,就要让学生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很多时候学生在看老师示教的时候只动用了视觉感官,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动作的外部视觉上,而很少去 感觉内部动觉。示教老师应将自己的动觉体验描述出来,供学生参考。如在进行生命体征的测量时,用过的体温表应将其甩至35℃以下,这个动作要领是用腕部的力量而非整只手的力量。老师在示教的时候可以将动觉体验传达给学生,甩体温表的动作就像洗手后甩掉手上的水珠一样。
  4.5 采用结合临床病例操作考核的方式进行教学评价。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从操作考核开始进行培养。搜集临床上典型的病例,让学生在操作考核的时候,针对所给的病例进行分析问题、找出问题,进而利用学过的操作技能来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培养临床思维和提高应变能力的目的。
  5 不足之处
  基础护理操作技能的训练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对于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关系到以后的就业问题。在技能训练的过程中怎样进一步提高学生掌握技能的效率,怎样使我院的基础护理操作具有自己的特色,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李小萍.基础护理技术.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2]冯忠良.教育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冯先琼.护理学导论.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血液灌流治疗急性重度药物中毒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70例重度地西泮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内科治疗的同时,12小时内进行血液灌流治疗。  结果:86例患者都完成血液灌流治疗,所有患者都完成治疗,比较患者肝功能受损情况,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出院后,跟踪访问3个月,发生死亡人数4个,死亡率4.7%。  结论:在有效时间里,对急性重度药物中
期刊
摘要:生理学作为生物学属支主要研究生物体功能活动的基本规律,是医学的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实践性和实验性很强的学科。我们教学中开设的生理学“科研设计型”实验教学课程开发了学生的设计创作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素养。  关键词:生理学 科研 实验教学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0.288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儿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情况,总结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方法。  方法:对我科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700例进行静脉留置穿刺的患儿,进行总结分析其输液方法及临床效果。  结果:700例患儿中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最短1天,最长5天,无1例因应用留置针而出现感染。  结论:静脉留置针解决了液体容易外渗的问题,保持了静脉通道的通畅,减轻了患儿反复穿刺的痛苦,保护了穿刺静脉。减轻
期刊
摘要:健康教育指导的实施,包括心理、饮食、日常生活、疾病有关治疗以及出院等一系列指导,可以有效延缓疾病进程,提高临床预后效果。本文旨在研究分析健康教育指导对脑梗塞患者的影响,通过健康教育指导应用脑梗塞临床中,能够保证病情的稳定,延缓疾病进程,减少临床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临床实用性较强。  关键词:脑梗塞 健康教育指导 应用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
期刊
摘要:目的:讨论及分析关于健康教育在儿童保健门诊的应用分析。  方法: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之间的200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包括发育儿科、预防儿科、社会儿科、环境儿科、临床儿科等。对比分析两组儿童的健康状况,从而反应健康教育对于儿童的效果。  结果:通过统计和分析,发现两组数据有显著差异,实验组的治疗率高于对照组。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社区慢性病防治中开展健康教育的作用。  方法:选取来本社区进行治疗的150例慢性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进行分析开展健康教育前后患者对慢性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  结果:与健康教育前比较,慢性病患者高血压诊断标准、血压有效控制方法、心绞痛类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糖尿病并发症及危害等相关知识掌握情况逐渐增高,健康教育前后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与健康教育前相比,健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应用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呼吸机治疗的效应。  方法:将90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每天应用BiPAP 呼吸机无创通气12-24小时;对照组仅应用常规药物治疗,疗程均为5天。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B型利钠肽(BNP)及心功能的变化。  结果:治疗显效率比较,治疗组为68.89%,高于对照
期刊
摘要:健康教育是一项关乎民生的一种重要投资,它能够提高人们对于相关知识的了解和普及,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形成自己独特的、健康的生活方式。但是,当前我国社区卫生机构健康教育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如:政府认识不够、经费不足等,严重抑制了社区健康教育的发展。本文将针对社区卫生机构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使得社区卫生机构健康教育能够更好的造福居民。  关键词:健康教
期刊
摘要:采取恰当合理的治疗方法,是治疗骨折的有效途径。注重医源性因素迫害尤为重要,因人而异,对症下药。在并发症上在对骨组织生长,修复和生物电现象研究的深入了解,运用物理因子刺激骨的生长或是运用一些中医针灸疗法,能加快修复生长,最终可取的良好效果。  关键词:骨折延迟愈合与不愈合 治疗方案 中医药疗法 骨移植术 固定疗法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25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新兵训练期间胫骨应力骨折发生的因素及预防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我院收治胫骨应力性骨折4例,分析其X线征象,探讨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制定干预措施。  结果:胫骨经过渐进的适应性训练后可以更好的承受应力,经过干预,应力性骨折发生率可明显减低。  结论:临床上胫骨应力性骨折是新兵入伍后基础训练时常见的过劳性损伤,我们认为预防胫骨应力骨折的发生,首要的是制定合理科学的训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