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步两读”指导学生修改作文法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zi1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不厌百回改”,但现实中,令许许多多的语文教师感到困惑的是,指导学生修改作文终究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地修改作文,并在修改的过程中有所得、有所悟呢?实际上,不同类型的文章应该有不同的修改方法。
  关键词:作文;指导;八步两读
  近日,我在训练学生进行写人记叙文这一方面进行了反复地琢磨与探究,收到了小小的、但足以让我窃喜的效果,不妨拿来与大家共享。下面就以一次作文修改为例,讲一讲我指导学生“八步两读”修改写人记叙文的方法。
  一、一读:个人自读,完成修改的基础
  学生写完作文后,要求学生小声地读自己的作文,修改标点符号和错别字,修改不通顺的句子。
  二、八步修改,细化人物描写
  第一步:设置情境,指导学生明确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等的重要性。
  情境1:请一位学生上场对全班学生说一说他今天中午吃了什么饭,味道怎么样。但私底下对他要求不许带上任何表情和动作。问全班同学:你觉得这个同学刚才的表现怎么样?
  在此基础上老师指导学生明白:一个正常的人说话时一般会有神态和动作的表现。
  情境2:请两位同学上讲台表演。
  同学A:天气太热了,要热死人了!
  同学B:×××说天气太热了,要热死人了。
  学生评价,哪一句感觉更形象?显而易见,原人原话更有感染力。
  由此悟得:要想使文章有血有肉、栩栩如生,你笔下人物的语言不能只是转述性的语言,要有人物的原话,这样才有感染力。
  情境3:老师现场表扬一位上课发言积极的同学,请同学们观察,用形象的语言描述老师的语言、神态和动作。
  通过以上场景的设置和学生思考,让学生明白:要想使你笔下的人物活起来,你的文章绝对缺少不了人物的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并且人物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动作描写是紧密相连的,说什么话,就会有相应的神态与动作表现。那么,在描写人物的语言时,就要把当时人物的具体神态与动作表现描写具体,这样人物形象才会生动、逼真。
  第二步:确定你要表现的人物(本次习作要表现的中心人物是老师)。
  第三步:确定你要表现这位老师的什么特点或什么精神(即表达的中心,如老师的关爱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以及勤奋敬业等)。
  第四步:找出表现人物特点的叙事部分内容,指定不同描写方式的批画符号,在这部分内容里标画出自己在作文中运用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这四种描写方式的句子或词语。如:
  _______ 外貌描写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神态描写
  第五步:仔细检查,看你的习作里边缺少哪种描写(特别是人物的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缺少了语言描写是万万不可的)。
  第六步:回忆当时的情形与人物对话情景,补写人物语言。
  第七步:针对人物的语言,想象当时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和动作,适当地补充进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至少有神态描写)。
  第八步:再一次回忆当时的情形,看看所写的人物语言与神态动作是否相符,做必要的修改和更进一步细致的描写,力争再现当时的景象。
  以上的八步修改,需要学生有一定的习作基本功,可以说针对一个班中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均可使用。而对于那些习作基本功较差的学生来说,还要在怎样描写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方面进行专题训练。
  三、二读:抄读润色
  想必许多人都有同感,写好了一篇文章,之后就不想再看了,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存在着对自己写作的不满感。但一旦克服了这种心理,每天都再读一遍,每天都会有新的想法,文章就会越修改越完美。学生习作也当如此,在经历了以上的八步修改之后,作文一定是增删无数,作文的书写与整洁度也大受影响,所以抄写是必须的,不仅如此,还要边抄边读,“因为最后一遍抄写,绝不是一件纯技术性的工作,而是最后的润色”。抄写本身就是一种锻炼,抄写课文是对课文本身内容进一步的领会,而抄写自己的作文,就会发现习作中存在的很多问题,再加上边抄边读,读不通的,读起来不优美的句子或段落都在这一过程中暴露无余,那么,学生就会产生进一步润色作文的欲望。在这样的欲望驱使下,在抄写过程中还会想想能不能用上平时积累的好词,使得句子读来更优美。学生的作文在抄读的过程中就不经意地进行了又一次修改,习作就会增色不少,经过抄读之后的习作,词句比之前精练了许多,主题突出了许多,内容生动了许多,显得更有文采了。
  善作不如善改,作与改是作文必不可少的两大过程,作是改的基础,改是作的提高,学生在改作文的过程中能悟出许多写的方法与技巧。何其芳曾经说过:“古往今来,凡是文章写得好的人,大概都在修改上用过功夫。”因此,教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基本功,“八步两读”修改法尽管只是写人习作的修改方法,但习作具有相通之处,其他类型的习作也必将有规可循。
  (作者单位 河南省三门峡市崤函小学)
其他文献
“妈妈,天上为什么有那么多星星?”“鱼儿为什么能在水里游而我却不能呢?”……面对这一句句稚嫩好奇的问话,如何利用孩子的好奇心来培养他们的童趣,发展他们的思维,成了幼儿教师最热门的话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  一、尊重童趣,培养好奇  幼儿的好奇心表现在自发观察、动手尝试、拆卸探究等各种活动中。如有的幼儿趴在地上看蚂蚁怎样搬东西,有的在家中把闹钟拆开,看看是什么东西让钟每天走个不停等。所
摘 要:新课程标准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美术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养,在广大学生中传达美的感知,让学生体验创造美的乐趣,并能用自己手中的画笔展示美,展示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展示自己的  世界。  关键词:初中美术;体会;美  在从事初中美术教学的教学过程中,每每总是自己在讲台上“一支粉笔、一张嘴”讲得起劲,学生则兴味索然,一脸迷茫。我桎梏于这样的现状,困惑着,寻找着。《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校园里也渐渐静了下来,天空中的星星在这静谧的夜空中也显得格外引人,看着这一群可爱的星星,我的思绪不知不觉又回到了上学期。  那是一个星期五的下午,天特别冷,我正在办公室备课,忽然,闯进一个人来,我抬头一看,是我们班的一个学生,他慌慌张张地说:“老师,我们班、班长,和老师顶撞。”他的话还没说完,我一下子就懵了:班长竟然和老师公开顶撞,这还了得!  我“腾”地一下站起来,冲出办公室,
俗话说:信息是个宝,还要用得巧。在信息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如何紧跟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合理应用、规范操作、推陈出新、技为己用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就显得极为重要,尤其是在学生吸纳知识阶段,它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信息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与其他学科相比,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寓教于乐的全新课程,能够紧跟时代的发展与节奏,以多媒体、网络化和智能化为特点吸引孩子们,使其爱上课,感兴趣。然而,不可否
摘要:职高学生一般都有较严重的悲观消极心理,如果不及时有效地加以疏导,他们就会意志消沉,不思进取,对前途悲观失望,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业和以后的工作,甚至酿成社会问题。从事职高教育工作多年,就如何挖掘思想政治教材中许多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结合学生特点,利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职业中学;思想政治课;心理健康  
摘 要: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中,“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这个口号提了很多年了,但真正得到落实又有多少?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通过抓好课堂效率来提高教学质量,而是习惯花更多时间利用作业,考试来巩固教学效果。殊不知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正是造成当下对初中语文教学“重复低效”恶果的罪魁祸首。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正是破解语文教学“疑难杂症”的绝佳途径,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绝好方式。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
摘 要:为深入推进课程改革,教师应进一步明确教学改革目标,理清教学改革思路,切实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法,有效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得到最有效的教育,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但在实际操作中,总会遇到一些困难,应该从各自的实际出发,不断强化改革行为,落实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改;课堂;高效;教材  一、“高效课堂”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困惑  1
一、对现行考试的认识  我国教育问题多多,尤其是“应试教育”的问题最有争议,它仿佛是一架考试机器,使得学生从小学到大学一直为考试忙个不停,用成绩单做标准过滤着一个个合格与不合格的学生。考试的形式、内容及考试技术方面的改革是重要的,但更为重要的是考试观念的更新,考试指导思想是否能满足学生个性思维发展,是否能满足新世纪教育的要求。  我国的学校考试出现了异化现象,产生了与人的本性、人的社会化过程相分离
一、教材分析  本节的内容主要是利用Office组件之一PowerPoint2003模仿教材上《美丽的苏州园林》完成《2014,腾飞吧,南京!》这一作品。让学生在模仿制作时掌握PowerPoint2003的基本使用方法和一些相关的技能。  二、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为初二第一学期的教学内容。因为,初二已经学习并掌握了同为Office组件之一的Word2003的一些操作技能,这就相当于说PowerP
上英语课,习惯在ABCD的节奏中完成课堂教学。有幸欣赏一堂由天长小学教师执教的语文课,以及曹晓红校长的评课后,获益匪浅。试着将其语文教学的方式运用到英语教学中,感受到教学其实不分学科,是相通的。  一、对天长小学教师执教语文教学的解读  1.对教材进行分析:包括对文章背景进行分析,对文章所表达目的和感情进行分析。  2.对教材本身进行精心解读,发现教材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设计教学过程时,充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