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1)欣赏教学中“情、知”分离的现状。音乐学习,最主要的领域为对音乐予以很好的鉴赏和感受,对于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来讲,“音乐表现要素”是欣赏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在以往把“音乐表现要素”的教学作为一个独立存在的体系,教学的主要形式是强调音乐知识。这种不结合旋律和學生情感体验,必然会导致学生不容易接受。最后致使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上音乐课,甚至在音乐课上害怕欣赏……
(2)当前音乐欣赏教学中偏离审美体验。实施新课程后,我们对传统音乐教学存在的弊端有了深刻的认识,于是教师们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迎合他们的兴趣爱好,精心组织各种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教学中,教师虽安排了多种形式的活动,但是细细品味我们发现:在演唱、想象、表演的活动中,学生几乎没有体会到音乐的旋律和优美的动作,对音乐体验、想象、创造则更是少之甚少。新课程要求音乐教学“以审美为核心” 这种“只有活动没有体验”的教学只关注了教学的表面,没有具体深入对音乐本身的欣赏和音乐本体性知识的理解。偏离了新课程中对音乐审美体验的认识,表现在“音乐表现要素”教学中也是如此。
(3)“以情促知”是有效欣赏教学的生命力。按照最新的课程标准,可以得知音乐教学之中需要贯穿的基本理念为对音乐进行审美,借助于音乐,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健全化学生的独特人格。通过对音乐基本知识的学习,能够对音乐艺术有独特的审美感受和审美体验。具体到教学之中,如果借助于情感的深层次体验,根据审美的具体表征,对学生进行较好的引领,就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感知音乐的要素,发挥其独特功效,就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把握音乐的独特情感内涵。因此,“以情促知”是有效欣赏教学的生命力。
二、欣赏教学中“以情促知,有效理解音乐要素”的实践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是用节拍、节奏、旋律、音色速度、力度、和声、调性等各种音乐要素来塑造音乐艺术形象,抒发作者内心喜、怒、哀、乐的真挚情感,小学低年级时期是孩子对节奏的感知力迅速增长时期,也是听觉最敏感的时期,我们应该在教学中把握好这一时期,欣赏中,让他们凭感觉把握音乐,用耳朵去感觉记忆,对音乐节奏和旋律,通过身体动作做出反应。抓住音乐的各个表现要素进行分析和聆听,培养学生具有音乐的耳朵。
(1)把握主题“情”,从主题背景下理解音乐要素。每一首歌曲或乐曲都有各自不同的主题特点,音乐作品的主题是乐曲的核心,是音乐发展的种子,它表达着一定的思想、性格和风格特征,是乐曲结构与发展的基本要素。让学生明确作品的主题旋律,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记忆。如果对一些主题与重要旋律没能够留下良好的印象,那么对后面出现的音乐就不能很好地领会。
(2)抓住风格“情”, 对音乐的独特要素从风格特点进行具体的理解。学习并体验不同的音乐流派和音乐风格,提升对不同文化的接纳意识,增强对不同文化的包容心理,以开拓学生音乐视野,提高人文素养。风格、流派的感受、判断主要靠大量的比较聆听来积累,因为每一个音乐基本要素都可能成为一种风格的重要特征,如音乐体系、音阶、调式、旋法、节奏型、乐器表演方式等等。所以,在具体教学中,要结合作品,有机地创设能符合教学内容风格的情景。
(3)挖掘细节“情”, 从细节变化中理解音乐要素。音乐是人们以音响为媒介的艺术创造,作为精神性的艺术创造,它一定会反映出艺术地认识世界的审美意识的普遍规律,这些普遍规律是通过一定的音乐表现形式入手的。但是,往往通过作品中关键句或是高潮句来表现其情感。因此要充分挖掘其作品中最能体现情感的细节。
三、实践思考
(1)教师先透彻理解音乐里面的“情”。作为一种知识与技术性都非常强的特殊艺术,音乐不但需要理解,还需要感知。故而,对于音乐老师来讲,授课之前一定要对音乐进行温习,掌握了解音乐的底蕴,要对音乐具有独特的情感体验。要想做好上述几点,可以开展下述工作,提升自身的教学效果:①对音乐进行反复的聆听,将主旋律记录下来,并通过钢琴予以演奏;②对各种不同的音乐要素,要进行具体的分辨,比如音色如何,旋律怎么样,速度如何,力度怎么样等等;③对音乐主题的具体发展进行深入的感受;④对音乐的具体结构予以明确的分辨,所谓音乐结构也就是曲式结构;⑤对作者的情况要有所了解; 对作品的具体创造背景有所了解;⑥通过反复聆听触发自己的情感。
(2)教学实施中强调欣赏教学的活动性,欣赏不等于坐听坐看。新课标指出:对于所有的教学活动而言,学生都应该是主体,老师应该起主导作用,借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将学生放置在音乐活动与感受之中的最佳位置。对音乐内容进行具体的欣赏,方法是多样化的。①旋律齐唱。对于某些乐曲来讲,欣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感知音乐的主题,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在这个过程之中,加之学生配合进行哼唱,收到的效果必将更加理想。②节奏跟进。跟进节奏可以表现为身体方面的节奏运动,如果进行深入挖掘,还可以结合击拍以及对乐器进行敲打感知整个音乐的节奏。例如:在学习《雷鸣电闪波尔卡》的过程中,老师就可以首先引导学生伴随着音乐节奏做拍手的动作,而后在恰当的时机引进锣、鼓、铂和沙球等诸多不同的打击乐器,进而创设出来一种电闪雷鸣的情境。借助于这种手段,学生会将自己的凝聚力更好的放在音乐的学习上面,对音乐有更深刻的理解。③律动表演。可以说不管人们位于哪一年龄阶段,伴随着音乐的响起都会有手舞足蹈的动作。可以说这正体现了人类与音乐的自然融合,如果教师能够将这种自然的反映引进课堂,收到的教学效果必然会是夺目的。
(1)欣赏教学中“情、知”分离的现状。音乐学习,最主要的领域为对音乐予以很好的鉴赏和感受,对于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来讲,“音乐表现要素”是欣赏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在以往把“音乐表现要素”的教学作为一个独立存在的体系,教学的主要形式是强调音乐知识。这种不结合旋律和學生情感体验,必然会导致学生不容易接受。最后致使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上音乐课,甚至在音乐课上害怕欣赏……
(2)当前音乐欣赏教学中偏离审美体验。实施新课程后,我们对传统音乐教学存在的弊端有了深刻的认识,于是教师们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迎合他们的兴趣爱好,精心组织各种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教学中,教师虽安排了多种形式的活动,但是细细品味我们发现:在演唱、想象、表演的活动中,学生几乎没有体会到音乐的旋律和优美的动作,对音乐体验、想象、创造则更是少之甚少。新课程要求音乐教学“以审美为核心” 这种“只有活动没有体验”的教学只关注了教学的表面,没有具体深入对音乐本身的欣赏和音乐本体性知识的理解。偏离了新课程中对音乐审美体验的认识,表现在“音乐表现要素”教学中也是如此。
(3)“以情促知”是有效欣赏教学的生命力。按照最新的课程标准,可以得知音乐教学之中需要贯穿的基本理念为对音乐进行审美,借助于音乐,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健全化学生的独特人格。通过对音乐基本知识的学习,能够对音乐艺术有独特的审美感受和审美体验。具体到教学之中,如果借助于情感的深层次体验,根据审美的具体表征,对学生进行较好的引领,就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感知音乐的要素,发挥其独特功效,就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把握音乐的独特情感内涵。因此,“以情促知”是有效欣赏教学的生命力。
二、欣赏教学中“以情促知,有效理解音乐要素”的实践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是用节拍、节奏、旋律、音色速度、力度、和声、调性等各种音乐要素来塑造音乐艺术形象,抒发作者内心喜、怒、哀、乐的真挚情感,小学低年级时期是孩子对节奏的感知力迅速增长时期,也是听觉最敏感的时期,我们应该在教学中把握好这一时期,欣赏中,让他们凭感觉把握音乐,用耳朵去感觉记忆,对音乐节奏和旋律,通过身体动作做出反应。抓住音乐的各个表现要素进行分析和聆听,培养学生具有音乐的耳朵。
(1)把握主题“情”,从主题背景下理解音乐要素。每一首歌曲或乐曲都有各自不同的主题特点,音乐作品的主题是乐曲的核心,是音乐发展的种子,它表达着一定的思想、性格和风格特征,是乐曲结构与发展的基本要素。让学生明确作品的主题旋律,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记忆。如果对一些主题与重要旋律没能够留下良好的印象,那么对后面出现的音乐就不能很好地领会。
(2)抓住风格“情”, 对音乐的独特要素从风格特点进行具体的理解。学习并体验不同的音乐流派和音乐风格,提升对不同文化的接纳意识,增强对不同文化的包容心理,以开拓学生音乐视野,提高人文素养。风格、流派的感受、判断主要靠大量的比较聆听来积累,因为每一个音乐基本要素都可能成为一种风格的重要特征,如音乐体系、音阶、调式、旋法、节奏型、乐器表演方式等等。所以,在具体教学中,要结合作品,有机地创设能符合教学内容风格的情景。
(3)挖掘细节“情”, 从细节变化中理解音乐要素。音乐是人们以音响为媒介的艺术创造,作为精神性的艺术创造,它一定会反映出艺术地认识世界的审美意识的普遍规律,这些普遍规律是通过一定的音乐表现形式入手的。但是,往往通过作品中关键句或是高潮句来表现其情感。因此要充分挖掘其作品中最能体现情感的细节。
三、实践思考
(1)教师先透彻理解音乐里面的“情”。作为一种知识与技术性都非常强的特殊艺术,音乐不但需要理解,还需要感知。故而,对于音乐老师来讲,授课之前一定要对音乐进行温习,掌握了解音乐的底蕴,要对音乐具有独特的情感体验。要想做好上述几点,可以开展下述工作,提升自身的教学效果:①对音乐进行反复的聆听,将主旋律记录下来,并通过钢琴予以演奏;②对各种不同的音乐要素,要进行具体的分辨,比如音色如何,旋律怎么样,速度如何,力度怎么样等等;③对音乐主题的具体发展进行深入的感受;④对音乐的具体结构予以明确的分辨,所谓音乐结构也就是曲式结构;⑤对作者的情况要有所了解; 对作品的具体创造背景有所了解;⑥通过反复聆听触发自己的情感。
(2)教学实施中强调欣赏教学的活动性,欣赏不等于坐听坐看。新课标指出:对于所有的教学活动而言,学生都应该是主体,老师应该起主导作用,借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将学生放置在音乐活动与感受之中的最佳位置。对音乐内容进行具体的欣赏,方法是多样化的。①旋律齐唱。对于某些乐曲来讲,欣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感知音乐的主题,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在这个过程之中,加之学生配合进行哼唱,收到的效果必将更加理想。②节奏跟进。跟进节奏可以表现为身体方面的节奏运动,如果进行深入挖掘,还可以结合击拍以及对乐器进行敲打感知整个音乐的节奏。例如:在学习《雷鸣电闪波尔卡》的过程中,老师就可以首先引导学生伴随着音乐节奏做拍手的动作,而后在恰当的时机引进锣、鼓、铂和沙球等诸多不同的打击乐器,进而创设出来一种电闪雷鸣的情境。借助于这种手段,学生会将自己的凝聚力更好的放在音乐的学习上面,对音乐有更深刻的理解。③律动表演。可以说不管人们位于哪一年龄阶段,伴随着音乐的响起都会有手舞足蹈的动作。可以说这正体现了人类与音乐的自然融合,如果教师能够将这种自然的反映引进课堂,收到的教学效果必然会是夺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