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生人文素养的培育,仅仅靠语文课堂教学,显然是不够的。有效推进语文课外阅读,对于促进初中生的全面成长具有重要作用,这已然成为大家的共识。目前课外语文阅读形式,比较流行的有:自由阅读、整本书阅读、群文阅读、主题阅读、跨学科阅读等。以上形式有的侧重于阅读的数量,有的侧重于文本间的联系,有的侧重于综合素养的培育。但是受个体的阅读兴趣、阅读方法、升学考试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初中生课外阅读行为的真实发生和有效开展的效果大打折扣。如何突破这些现实瓶颈进一步深入推进初中生的课外阅读活动,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做出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新尝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创新阅读时机,让学生自主阅读
阅读时机,是指学生可利用的课外阅读时间。阅读时机是影响中学生课外阅读有效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由于中学各科教学任务繁重,白天课务安排很紧,几乎不可能安排完整课时的阅读课。所以课外阅读如果要在正常教学时间进行,教师只可以碎片化地、创造性地安排学生阅读时间;比如,午休期间,可以安排30分钟的自主阅读时间。下午放学前,可以安排20分钟的自由阅读时间。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则是巧妙地将课外阅读安排在了语文课上。他在每学期的第一个月就完成了 整整-个学期的语文教学任务 ,剩余的课堂时间,就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这样将课外阅读安排进课内,尤其适合教材中课内外结合的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笔者做了小小的尝试,取得了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完成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的教学后,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词人晚期在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境遇下,内心的孤独与凄凉,可以当堂补充她的《声声慢寻寻觅觅》等;还可以补充词人的早期作品,如《如梦令》。李清照在早期作品中,充分流露出了其少女时代的天真烂漫、婚后生活的温馨甜蜜,这和她孤苦无依的晚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最后再附上《清平乐年年霄里》,这首词几乎概括了其一生,“早年的快乐"中年的幽怨“晚年的沦落”。这样的群文阅读,将课外阅读有机渗入课堂,使得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系统。
二、创新阅读目录,让学生有书读
正确选择阅读目录,是课外阅读有效开展的前提和保障。初中生受个体阅读视野和阅读经验等的局限, 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选择书籍时往往显得手足无措, 不知如何下手,即使做了选择,往往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如何在有限的阅读时间里,有效地开展阅读呢? 一是“全班共读一本书”。语文教材每一册都推荐 了若干本可供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名著,教师可以在一段时间里 ,引导学生共读同一本书。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习得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又可以完成课程规定的学习内容,两全其美。比如,统编版七年级上册推荐有《西游记》《朝花夕拾》 等,统编版七年级下册推荐有《骆驼祥子》《海底两万里》等。学生共读“一本书”,可以拥有“一千人的眼里,就有-千个不同的哈姆雷特”的独特阅读体验。而围绕同“一 本书”所开展的读书交流活动,师生的思维碰撞,一 定也妙趣横生。二是“每人选读一本书”。 每个人在某段时间里,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可以增长知识的、得到快乐的那本读物。寻找的过程,是一個发现真实自我、探寻生命可能性的过程。每个人在选择书籍时可以参考别人的阅读书目,但一定要根据自我实际,做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要学会舍弃那些在当前阶段不太适合自己的书目。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列出- -张参考 书单,也可以在班级的教室里,开辟一个图书角,将推荐书籍放置其上,让学生在课间自由翻阅。比如,《儒林外史》《世说新语》《红岩》 《草房子》 《时间简史》 《契诃夫短篇小说选》等,兼顾古今中外各种类型。让学生通过这种可视化的感性了解,确定自己下阶段的阅读书目,以使课外阅读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创新阅读活动,让学生喜欢读
创新阅读活动的形式,是为 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阅读活动由简单枯燥变为生动活泼,有利于学生尽早从“ 要我读”发展到“我要读”的境界。常见的有:开展读书交流会,围绕一本书,大家各抒己见;也可以利用语文课开始前的较短时间,开展“五分钟演讲”,安排1~2名学生,进行好书介绍、读书经验分享等,还可以将戏剧性较强的篇目, 安排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如《皇帝的新装》《威尼斯商人》 等。这些形式的开展,有效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了课外阅读活动的持续推进。另外,还可以邀请知名作家到学校开展读书讲座,也可以安排热爱阅读的学生对作家进行采访等。近年来,随着城市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教师还可以利用节假日,积极创造条件,带领学生到当地历史文化名胜的现场去,开设情景读书课。比如,南京的同学可以参观南京浦口的老火车站旧址,然后读朱自清的《背影》。夏夜可以带领同学到当地公园美丽的荷塘边,吟诵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待学生兴味正浓时,教师再适时向他们推荐《朱自清散文选》, 进行课外阅读。语文教师应不断增强自身情景阅读的敏感性,巧妙利用当地历史文化资源,帮助学生感受独特的现场氛围,增加别样的读书体验。
四、创新指导形式,让学生高效读
语文教师的指导,是学生高效阅读的重要保证。阅读氛围浓的班级,一定和教师的持续激励和有效指 导密不可分。常见的指导形式,主要从三大方面展开: 指导阅读方法,通过优化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质量;组织阅读交流,通过思维碰撞,互相取长补短;引导阅读运用,通过学以致用,扩大阅读成果。具体而言,阅读方法有速读、略读、跳读、精读等之分。阅读交流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比如可以创新采用“探索法”,可分两个阶段,以“班级共读一本书 ”为例。第一阶段,大家未读前。教师可以从文章的重点篇章中删除部分关键词汇,留下空白。然后让学生各自思考,补上其认为最恰当的词语。然后大家分小组展开讨论,各自讲述原因,并接受组员的提问质疑。如果大家讨论不能达成共识,就交给全班讨论,也可请老师进行评点。第二阶段,大家读了一半后,教师给出文章的局部,请学生想象接下来的情景。然后请大家继续阅读剩余内容,最后再次请大家分小组展开研讨,判断与作者相比,孰优孰劣。这类活动形式,代入性强,参与度高,容易使学生容易产生更高阶的思维火花,极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可以采用“鱼缸会议”式的阅读交流方法。所谓‘鱼缸会议”,是指在教师的引领下,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某个小组会接受教师的随机邀请,成为 鱼缸”中的“鱼"。该小组围绕某个阅读主题展开讨论,其他小组“听而不语”。讨论结束后,“其他小组”转变为“鱼缸"中的“鱼”,对上一小组的“观点展开讨论”,而“上一小组”则听而不语。如此循环反复,思想便被不断碰撞,内容便被不断丰富,继续阅读和深入阅读的兴趣便被不断激发。
结语
综上所述,课外阅读,滋养学生心灵,涵养学生精神,促进学生全面成长。但是初中生课外阅读又面临如此复杂的现实困境,教师只有不断优化方法,创新推进思路,才能使初中生课外语文阅读,持续推向深入。
参考文献
·[1]陈建军. 探究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N]. 科学导报,2021-09-10(B03).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新尝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创新阅读时机,让学生自主阅读
阅读时机,是指学生可利用的课外阅读时间。阅读时机是影响中学生课外阅读有效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由于中学各科教学任务繁重,白天课务安排很紧,几乎不可能安排完整课时的阅读课。所以课外阅读如果要在正常教学时间进行,教师只可以碎片化地、创造性地安排学生阅读时间;比如,午休期间,可以安排30分钟的自主阅读时间。下午放学前,可以安排20分钟的自由阅读时间。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则是巧妙地将课外阅读安排在了语文课上。他在每学期的第一个月就完成了 整整-个学期的语文教学任务 ,剩余的课堂时间,就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这样将课外阅读安排进课内,尤其适合教材中课内外结合的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笔者做了小小的尝试,取得了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完成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的教学后,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词人晚期在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境遇下,内心的孤独与凄凉,可以当堂补充她的《声声慢寻寻觅觅》等;还可以补充词人的早期作品,如《如梦令》。李清照在早期作品中,充分流露出了其少女时代的天真烂漫、婚后生活的温馨甜蜜,这和她孤苦无依的晚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最后再附上《清平乐年年霄里》,这首词几乎概括了其一生,“早年的快乐"中年的幽怨“晚年的沦落”。这样的群文阅读,将课外阅读有机渗入课堂,使得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系统。
二、创新阅读目录,让学生有书读
正确选择阅读目录,是课外阅读有效开展的前提和保障。初中生受个体阅读视野和阅读经验等的局限, 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选择书籍时往往显得手足无措, 不知如何下手,即使做了选择,往往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如何在有限的阅读时间里,有效地开展阅读呢? 一是“全班共读一本书”。语文教材每一册都推荐 了若干本可供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名著,教师可以在一段时间里 ,引导学生共读同一本书。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习得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又可以完成课程规定的学习内容,两全其美。比如,统编版七年级上册推荐有《西游记》《朝花夕拾》 等,统编版七年级下册推荐有《骆驼祥子》《海底两万里》等。学生共读“一本书”,可以拥有“一千人的眼里,就有-千个不同的哈姆雷特”的独特阅读体验。而围绕同“一 本书”所开展的读书交流活动,师生的思维碰撞,一 定也妙趣横生。二是“每人选读一本书”。 每个人在某段时间里,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可以增长知识的、得到快乐的那本读物。寻找的过程,是一個发现真实自我、探寻生命可能性的过程。每个人在选择书籍时可以参考别人的阅读书目,但一定要根据自我实际,做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要学会舍弃那些在当前阶段不太适合自己的书目。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列出- -张参考 书单,也可以在班级的教室里,开辟一个图书角,将推荐书籍放置其上,让学生在课间自由翻阅。比如,《儒林外史》《世说新语》《红岩》 《草房子》 《时间简史》 《契诃夫短篇小说选》等,兼顾古今中外各种类型。让学生通过这种可视化的感性了解,确定自己下阶段的阅读书目,以使课外阅读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创新阅读活动,让学生喜欢读
创新阅读活动的形式,是为 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阅读活动由简单枯燥变为生动活泼,有利于学生尽早从“ 要我读”发展到“我要读”的境界。常见的有:开展读书交流会,围绕一本书,大家各抒己见;也可以利用语文课开始前的较短时间,开展“五分钟演讲”,安排1~2名学生,进行好书介绍、读书经验分享等,还可以将戏剧性较强的篇目, 安排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如《皇帝的新装》《威尼斯商人》 等。这些形式的开展,有效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了课外阅读活动的持续推进。另外,还可以邀请知名作家到学校开展读书讲座,也可以安排热爱阅读的学生对作家进行采访等。近年来,随着城市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教师还可以利用节假日,积极创造条件,带领学生到当地历史文化名胜的现场去,开设情景读书课。比如,南京的同学可以参观南京浦口的老火车站旧址,然后读朱自清的《背影》。夏夜可以带领同学到当地公园美丽的荷塘边,吟诵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待学生兴味正浓时,教师再适时向他们推荐《朱自清散文选》, 进行课外阅读。语文教师应不断增强自身情景阅读的敏感性,巧妙利用当地历史文化资源,帮助学生感受独特的现场氛围,增加别样的读书体验。
四、创新指导形式,让学生高效读
语文教师的指导,是学生高效阅读的重要保证。阅读氛围浓的班级,一定和教师的持续激励和有效指 导密不可分。常见的指导形式,主要从三大方面展开: 指导阅读方法,通过优化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质量;组织阅读交流,通过思维碰撞,互相取长补短;引导阅读运用,通过学以致用,扩大阅读成果。具体而言,阅读方法有速读、略读、跳读、精读等之分。阅读交流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比如可以创新采用“探索法”,可分两个阶段,以“班级共读一本书 ”为例。第一阶段,大家未读前。教师可以从文章的重点篇章中删除部分关键词汇,留下空白。然后让学生各自思考,补上其认为最恰当的词语。然后大家分小组展开讨论,各自讲述原因,并接受组员的提问质疑。如果大家讨论不能达成共识,就交给全班讨论,也可请老师进行评点。第二阶段,大家读了一半后,教师给出文章的局部,请学生想象接下来的情景。然后请大家继续阅读剩余内容,最后再次请大家分小组展开研讨,判断与作者相比,孰优孰劣。这类活动形式,代入性强,参与度高,容易使学生容易产生更高阶的思维火花,极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可以采用“鱼缸会议”式的阅读交流方法。所谓‘鱼缸会议”,是指在教师的引领下,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某个小组会接受教师的随机邀请,成为 鱼缸”中的“鱼"。该小组围绕某个阅读主题展开讨论,其他小组“听而不语”。讨论结束后,“其他小组”转变为“鱼缸"中的“鱼”,对上一小组的“观点展开讨论”,而“上一小组”则听而不语。如此循环反复,思想便被不断碰撞,内容便被不断丰富,继续阅读和深入阅读的兴趣便被不断激发。
结语
综上所述,课外阅读,滋养学生心灵,涵养学生精神,促进学生全面成长。但是初中生课外阅读又面临如此复杂的现实困境,教师只有不断优化方法,创新推进思路,才能使初中生课外语文阅读,持续推向深入。
参考文献
·[1]陈建军. 探究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N]. 科学导报,2021-09-10(B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