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民间艺术的现状
民间艺术是千百年来人民群众劳动创造的智慧结晶,是我国传统艺术的一支奇葩。它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生活,而且传递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然而,捏糖人、布老虎、面人、草编……多少代中国人童年记忆里抹不去的灵动色彩;刺绣、年画、剪纸、彩灯……多少外国人啧啧称绝的民族艺术,正令人堪忧的逐渐走向消亡。
幼儿园开展幼儿民间艺术教育是课程教育中的一部分,符合新《纲要》对幼儿发展需求的新理念。但是,二十一世纪的幼儿生活在电子时代,活动在室内居多,从小和动漫、卡通为伴,玩的多半是电子、绒布玩具,而且可以经常吃到包括肯德基在内的洋快餐,也可以天天穿新衣,在当今物质条件优越的孩子们身上已很少看到带有民间色彩的东西。而民间艺术是具备了艺术性、教育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很值得我们去认识、学习、研究。由社会时代的推进 ,家长,幼儿园的教育理念的改变,孩子生活方式的改变,使我们很难在当今孩子们身上找到这些富有本土的艺术文化特色。教育作为社会文化传承的主要途径,把民间艺术有机的放入课堂教育,课余的小游戏中,使我们的教育更有意义,让我们的生活文化更为艺术。民间艺术的魅力蕴涵着独特的文化底蕴与劳动人民智慧的积累,绝不能让它被忽视,被打入冷宫。那么如何使民间艺术活动很好的融入教育活动中呢?初探并整合出以下一些方法。
二、民间艺术设计
(一)民间艺术融入美术教学
1、本地民间艺术,丰富教学内容
让幼儿与民间艺术对话,仅仅从画册上摘录我国精选的民间美术作品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更提倡从孩子生活在其中的本土文化做起。妙西的旱灯、千金剪纸、织里刺绣、菱湖灯谜、安吉的化龙灯、乾龙灯会,练市的狮舞……这些艺术或许称不上是精品,但它却是孩子身边的艺术。选定本土的民间文化资源,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搜集实物资料、进行社会调查,走访民间艺人、地方文化名人,调研考证,搜集大量资料并整理。然后进行教学课例的设计,开发出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美术课程。
2、校本教材,拓展民间艺术
不同的幼儿园有不同的教学资源,应因地制宜进行利用、挖掘,收集优秀素材,编写校本教材,巧妙拓展民间艺术。如:我园的幼儿很多来自外地(贵州、湖南、安徽等)各民族,利用不同民族不同的特色进行归纳、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在本园拓展的民族美术的学习。
(二)民间艺术亲近生活
所有民间艺术都来自于日常生活,于是各种造型不同、材质各异的艺术品默默地发挥着作用,曾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这些过去的生活用品和器具与现代的生活方式和节奏有了距离,正慢慢地退出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的被束之高阁,有的进了博物馆。但如果有心的话,我们能发现民间艺术时不时地在生活中闪现。为了让孩子们与民间艺术有更近距离的接触,生活中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活动:
1、回到家中找一找
一把古色古香的老木梳、一对绣花枕头、一只彩陶花瓶……当每个孩子把一件件家里的宝物汇聚在课堂的时候,课堂俨然像一个小小的博物馆。这样的活动,是让他们认识民间艺术一种最直接的途径。比如在上《美丽的图案》这个活动时,为了让孩子了解更多的图案,我课前布置了一项任务(当然这里也少不了家长的引导),就是回家去寻找和收集日常生活中古老物品上的图案。在教学中小朋友们都介绍和展现了许多的图案:有古老板凳上的、椅子上的、老床上等等的木刻图案,有被子上的、窗帘上的染印图案,以及瓶罐上、瓷器上的图案等,让他们接触到了平时自己没有留意的这些特殊的东西,更多的了解到了图案的种类,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和眼界,提高了孩子主动学习能力。
2、大自然中寻一寻
旅游资源是一个天然博大的民间艺术宝库,引导孩子在旅游中带一双发现民间艺术的眼睛,随时用相机收集、记录蕴藏在民间的艺术:那里有画栋雕梁,有石刻砖雕,有古老的纺车,有威武的门神……让孩子在旅游中探古寻源,把生活变成我们的大课堂,也是学习民间艺术最有效的方法。
3、走近节日看一看
结合各种传统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民间活动,为幼儿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如:元宵节,让孩子设计制作花灯、猜灯谜,了解元宵节的风俗。端午节时,人们用划龙舟、包粽子纪念屈原,庆祝节日。让幼儿利用橡皮泥、绿色手工纸,模拟包粽子。春节到了,让孩子们观察民间艺术在春节中的体现,把民间特色的踩高跷、划旱船、舞龙灯、贴窗花、挂如意结,通过绘画的形式加以展示。同学们剪好窗花贴在窗户上美化教室,自制一些贺卡、门笺增添新年气息。孩子们带着自己制作的剪纸泥塑等作品去拜年,不仅展示了自己的作品而且学会了作客的礼仪,感受节日的氛围。
民间艺术的内容同样也适用于现代节日。“五一”劳动节将表现劳动情景的剪纸,送到保育员阿姨、保安叔叔的手中。“六一”儿童节,孩子们动手制作民间艺术工艺品互送小礼物庆祝自己的节日。“母亲节”引导孩子制作一个如意结表达出对妈妈的爱。
4、向民间艺人学一学
进入民间艺人的工作室,与老艺人们一起玩泥巴、做糖人,亲自体验民间艺术的创作过程。
(三)民间艺术应用于生活
一个小小的中国结,几种基本的编结方法,加上纽扣、种子等几种辅助材料,创造出项链、手环、挂件等美丽的装饰品。“教学必须与孩子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使孩子从生活中感受美,并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只有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内容才是具有生命力的内容,生活能为学习增添色彩,学习联系生活才变得欢乐有趣。为了让教学更加融入生活,可以鼓励孩子回家与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起学习,共同上网收集和整理民间艺术资料,自己动手剪窗花、制作中国结……在玩耍中去体验。还可以利用幼儿园的宣传橱窗,举办民间艺术作品展,扩大民间艺术在幼儿园内的影响。引导孩子把民间艺术学习与生活经验、周围环境相联系,表现生活、赞美生活、运用生活。
三、在美术教学中弘扬民间艺术的意义
1、有利于孩子開拓视野提升文化素养
中华文化,是世界唯一从未中断的文化传统。一直绵延发展至今古老而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丰姿多彩。在多元文化构成世界新格局的今天,在西方文化和现代流行文化的充斥下,将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播给孩子显得尤为重要。将民间的优秀文化艺术推荐给孩子,使孩子开拓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提高了鉴赏能力和鉴别能力,对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提高文化内涵和个人修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是丰富园本文化,形成幼儿园特色的重要手段
苏霍姆林斯曾这样强调:“要让幼儿园的每一面墙壁都说话。”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园本文化对于幼儿发展的潜移默化作用。创建具有特色的园本文化是需要有载体来实现的,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则是有效的载体。通过民间艺术的引入,经过研究、实践,使其深入师生的心灵,遍及幼儿园的角落,直至发展成为幼儿园的特色文化。通过幼儿园特色文化的引领,对内凝聚人心,提高斗志,对外争取更多的社会关注与支持,从而积聚向更高层次奋进的底气和勇气。
一个民族的发展基因是不能丢掉的,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往哪里去?只有守住自己的根,才能向上发展。民间艺术大师库淑兰老人用心剪出一个五彩的世界,我们教师一起竭尽全力引导孩子用心、用他们的智慧描绘出人间未来灿烂的蓝图,为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弘扬树立千秋丰碑。
民间艺术是千百年来人民群众劳动创造的智慧结晶,是我国传统艺术的一支奇葩。它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生活,而且传递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然而,捏糖人、布老虎、面人、草编……多少代中国人童年记忆里抹不去的灵动色彩;刺绣、年画、剪纸、彩灯……多少外国人啧啧称绝的民族艺术,正令人堪忧的逐渐走向消亡。
幼儿园开展幼儿民间艺术教育是课程教育中的一部分,符合新《纲要》对幼儿发展需求的新理念。但是,二十一世纪的幼儿生活在电子时代,活动在室内居多,从小和动漫、卡通为伴,玩的多半是电子、绒布玩具,而且可以经常吃到包括肯德基在内的洋快餐,也可以天天穿新衣,在当今物质条件优越的孩子们身上已很少看到带有民间色彩的东西。而民间艺术是具备了艺术性、教育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很值得我们去认识、学习、研究。由社会时代的推进 ,家长,幼儿园的教育理念的改变,孩子生活方式的改变,使我们很难在当今孩子们身上找到这些富有本土的艺术文化特色。教育作为社会文化传承的主要途径,把民间艺术有机的放入课堂教育,课余的小游戏中,使我们的教育更有意义,让我们的生活文化更为艺术。民间艺术的魅力蕴涵着独特的文化底蕴与劳动人民智慧的积累,绝不能让它被忽视,被打入冷宫。那么如何使民间艺术活动很好的融入教育活动中呢?初探并整合出以下一些方法。
二、民间艺术设计
(一)民间艺术融入美术教学
1、本地民间艺术,丰富教学内容
让幼儿与民间艺术对话,仅仅从画册上摘录我国精选的民间美术作品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更提倡从孩子生活在其中的本土文化做起。妙西的旱灯、千金剪纸、织里刺绣、菱湖灯谜、安吉的化龙灯、乾龙灯会,练市的狮舞……这些艺术或许称不上是精品,但它却是孩子身边的艺术。选定本土的民间文化资源,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搜集实物资料、进行社会调查,走访民间艺人、地方文化名人,调研考证,搜集大量资料并整理。然后进行教学课例的设计,开发出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美术课程。
2、校本教材,拓展民间艺术
不同的幼儿园有不同的教学资源,应因地制宜进行利用、挖掘,收集优秀素材,编写校本教材,巧妙拓展民间艺术。如:我园的幼儿很多来自外地(贵州、湖南、安徽等)各民族,利用不同民族不同的特色进行归纳、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在本园拓展的民族美术的学习。
(二)民间艺术亲近生活
所有民间艺术都来自于日常生活,于是各种造型不同、材质各异的艺术品默默地发挥着作用,曾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这些过去的生活用品和器具与现代的生活方式和节奏有了距离,正慢慢地退出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的被束之高阁,有的进了博物馆。但如果有心的话,我们能发现民间艺术时不时地在生活中闪现。为了让孩子们与民间艺术有更近距离的接触,生活中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活动:
1、回到家中找一找
一把古色古香的老木梳、一对绣花枕头、一只彩陶花瓶……当每个孩子把一件件家里的宝物汇聚在课堂的时候,课堂俨然像一个小小的博物馆。这样的活动,是让他们认识民间艺术一种最直接的途径。比如在上《美丽的图案》这个活动时,为了让孩子了解更多的图案,我课前布置了一项任务(当然这里也少不了家长的引导),就是回家去寻找和收集日常生活中古老物品上的图案。在教学中小朋友们都介绍和展现了许多的图案:有古老板凳上的、椅子上的、老床上等等的木刻图案,有被子上的、窗帘上的染印图案,以及瓶罐上、瓷器上的图案等,让他们接触到了平时自己没有留意的这些特殊的东西,更多的了解到了图案的种类,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和眼界,提高了孩子主动学习能力。
2、大自然中寻一寻
旅游资源是一个天然博大的民间艺术宝库,引导孩子在旅游中带一双发现民间艺术的眼睛,随时用相机收集、记录蕴藏在民间的艺术:那里有画栋雕梁,有石刻砖雕,有古老的纺车,有威武的门神……让孩子在旅游中探古寻源,把生活变成我们的大课堂,也是学习民间艺术最有效的方法。
3、走近节日看一看
结合各种传统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民间活动,为幼儿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如:元宵节,让孩子设计制作花灯、猜灯谜,了解元宵节的风俗。端午节时,人们用划龙舟、包粽子纪念屈原,庆祝节日。让幼儿利用橡皮泥、绿色手工纸,模拟包粽子。春节到了,让孩子们观察民间艺术在春节中的体现,把民间特色的踩高跷、划旱船、舞龙灯、贴窗花、挂如意结,通过绘画的形式加以展示。同学们剪好窗花贴在窗户上美化教室,自制一些贺卡、门笺增添新年气息。孩子们带着自己制作的剪纸泥塑等作品去拜年,不仅展示了自己的作品而且学会了作客的礼仪,感受节日的氛围。
民间艺术的内容同样也适用于现代节日。“五一”劳动节将表现劳动情景的剪纸,送到保育员阿姨、保安叔叔的手中。“六一”儿童节,孩子们动手制作民间艺术工艺品互送小礼物庆祝自己的节日。“母亲节”引导孩子制作一个如意结表达出对妈妈的爱。
4、向民间艺人学一学
进入民间艺人的工作室,与老艺人们一起玩泥巴、做糖人,亲自体验民间艺术的创作过程。
(三)民间艺术应用于生活
一个小小的中国结,几种基本的编结方法,加上纽扣、种子等几种辅助材料,创造出项链、手环、挂件等美丽的装饰品。“教学必须与孩子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使孩子从生活中感受美,并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只有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内容才是具有生命力的内容,生活能为学习增添色彩,学习联系生活才变得欢乐有趣。为了让教学更加融入生活,可以鼓励孩子回家与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起学习,共同上网收集和整理民间艺术资料,自己动手剪窗花、制作中国结……在玩耍中去体验。还可以利用幼儿园的宣传橱窗,举办民间艺术作品展,扩大民间艺术在幼儿园内的影响。引导孩子把民间艺术学习与生活经验、周围环境相联系,表现生活、赞美生活、运用生活。
三、在美术教学中弘扬民间艺术的意义
1、有利于孩子開拓视野提升文化素养
中华文化,是世界唯一从未中断的文化传统。一直绵延发展至今古老而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丰姿多彩。在多元文化构成世界新格局的今天,在西方文化和现代流行文化的充斥下,将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播给孩子显得尤为重要。将民间的优秀文化艺术推荐给孩子,使孩子开拓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提高了鉴赏能力和鉴别能力,对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提高文化内涵和个人修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是丰富园本文化,形成幼儿园特色的重要手段
苏霍姆林斯曾这样强调:“要让幼儿园的每一面墙壁都说话。”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园本文化对于幼儿发展的潜移默化作用。创建具有特色的园本文化是需要有载体来实现的,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则是有效的载体。通过民间艺术的引入,经过研究、实践,使其深入师生的心灵,遍及幼儿园的角落,直至发展成为幼儿园的特色文化。通过幼儿园特色文化的引领,对内凝聚人心,提高斗志,对外争取更多的社会关注与支持,从而积聚向更高层次奋进的底气和勇气。
一个民族的发展基因是不能丢掉的,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往哪里去?只有守住自己的根,才能向上发展。民间艺术大师库淑兰老人用心剪出一个五彩的世界,我们教师一起竭尽全力引导孩子用心、用他们的智慧描绘出人间未来灿烂的蓝图,为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弘扬树立千秋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