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瑰宝 传承弘扬

来源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a85770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民间艺术的现状
  民间艺术是千百年来人民群众劳动创造的智慧结晶,是我国传统艺术的一支奇葩。它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生活,而且传递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然而,捏糖人、布老虎、面人、草编……多少代中国人童年记忆里抹不去的灵动色彩;刺绣、年画、剪纸、彩灯……多少外国人啧啧称绝的民族艺术,正令人堪忧的逐渐走向消亡。
  幼儿园开展幼儿民间艺术教育是课程教育中的一部分,符合新《纲要》对幼儿发展需求的新理念。但是,二十一世纪的幼儿生活在电子时代,活动在室内居多,从小和动漫、卡通为伴,玩的多半是电子、绒布玩具,而且可以经常吃到包括肯德基在内的洋快餐,也可以天天穿新衣,在当今物质条件优越的孩子们身上已很少看到带有民间色彩的东西。而民间艺术是具备了艺术性、教育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很值得我们去认识、学习、研究。由社会时代的推进 ,家长,幼儿园的教育理念的改变,孩子生活方式的改变,使我们很难在当今孩子们身上找到这些富有本土的艺术文化特色。教育作为社会文化传承的主要途径,把民间艺术有机的放入课堂教育,课余的小游戏中,使我们的教育更有意义,让我们的生活文化更为艺术。民间艺术的魅力蕴涵着独特的文化底蕴与劳动人民智慧的积累,绝不能让它被忽视,被打入冷宫。那么如何使民间艺术活动很好的融入教育活动中呢?初探并整合出以下一些方法。
  二、民间艺术设计
  (一)民间艺术融入美术教学
  1、本地民间艺术,丰富教学内容
  让幼儿与民间艺术对话,仅仅从画册上摘录我国精选的民间美术作品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更提倡从孩子生活在其中的本土文化做起。妙西的旱灯、千金剪纸、织里刺绣、菱湖灯谜、安吉的化龙灯、乾龙灯会,练市的狮舞……这些艺术或许称不上是精品,但它却是孩子身边的艺术。选定本土的民间文化资源,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搜集实物资料、进行社会调查,走访民间艺人、地方文化名人,调研考证,搜集大量资料并整理。然后进行教学课例的设计,开发出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美术课程。
  2、校本教材,拓展民间艺术
  不同的幼儿园有不同的教学资源,应因地制宜进行利用、挖掘,收集优秀素材,编写校本教材,巧妙拓展民间艺术。如:我园的幼儿很多来自外地(贵州、湖南、安徽等)各民族,利用不同民族不同的特色进行归纳、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在本园拓展的民族美术的学习。
  (二)民间艺术亲近生活
  所有民间艺术都来自于日常生活,于是各种造型不同、材质各异的艺术品默默地发挥着作用,曾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这些过去的生活用品和器具与现代的生活方式和节奏有了距离,正慢慢地退出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的被束之高阁,有的进了博物馆。但如果有心的话,我们能发现民间艺术时不时地在生活中闪现。为了让孩子们与民间艺术有更近距离的接触,生活中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活动:
  1、回到家中找一找
  一把古色古香的老木梳、一对绣花枕头、一只彩陶花瓶……当每个孩子把一件件家里的宝物汇聚在课堂的时候,课堂俨然像一个小小的博物馆。这样的活动,是让他们认识民间艺术一种最直接的途径。比如在上《美丽的图案》这个活动时,为了让孩子了解更多的图案,我课前布置了一项任务(当然这里也少不了家长的引导),就是回家去寻找和收集日常生活中古老物品上的图案。在教学中小朋友们都介绍和展现了许多的图案:有古老板凳上的、椅子上的、老床上等等的木刻图案,有被子上的、窗帘上的染印图案,以及瓶罐上、瓷器上的图案等,让他们接触到了平时自己没有留意的这些特殊的东西,更多的了解到了图案的种类,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和眼界,提高了孩子主动学习能力。
  2、大自然中寻一寻
  旅游资源是一个天然博大的民间艺术宝库,引导孩子在旅游中带一双发现民间艺术的眼睛,随时用相机收集、记录蕴藏在民间的艺术:那里有画栋雕梁,有石刻砖雕,有古老的纺车,有威武的门神……让孩子在旅游中探古寻源,把生活变成我们的大课堂,也是学习民间艺术最有效的方法。
  3、走近节日看一看
  结合各种传统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民间活动,为幼儿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如:元宵节,让孩子设计制作花灯、猜灯谜,了解元宵节的风俗。端午节时,人们用划龙舟、包粽子纪念屈原,庆祝节日。让幼儿利用橡皮泥、绿色手工纸,模拟包粽子。春节到了,让孩子们观察民间艺术在春节中的体现,把民间特色的踩高跷、划旱船、舞龙灯、贴窗花、挂如意结,通过绘画的形式加以展示。同学们剪好窗花贴在窗户上美化教室,自制一些贺卡、门笺增添新年气息。孩子们带着自己制作的剪纸泥塑等作品去拜年,不仅展示了自己的作品而且学会了作客的礼仪,感受节日的氛围。
  民间艺术的内容同样也适用于现代节日。“五一”劳动节将表现劳动情景的剪纸,送到保育员阿姨、保安叔叔的手中。“六一”儿童节,孩子们动手制作民间艺术工艺品互送小礼物庆祝自己的节日。“母亲节”引导孩子制作一个如意结表达出对妈妈的爱。
  4、向民间艺人学一学
  进入民间艺人的工作室,与老艺人们一起玩泥巴、做糖人,亲自体验民间艺术的创作过程。
  (三)民间艺术应用于生活
  一个小小的中国结,几种基本的编结方法,加上纽扣、种子等几种辅助材料,创造出项链、手环、挂件等美丽的装饰品。“教学必须与孩子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使孩子从生活中感受美,并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只有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内容才是具有生命力的内容,生活能为学习增添色彩,学习联系生活才变得欢乐有趣。为了让教学更加融入生活,可以鼓励孩子回家与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起学习,共同上网收集和整理民间艺术资料,自己动手剪窗花、制作中国结……在玩耍中去体验。还可以利用幼儿园的宣传橱窗,举办民间艺术作品展,扩大民间艺术在幼儿园内的影响。引导孩子把民间艺术学习与生活经验、周围环境相联系,表现生活、赞美生活、运用生活。
  三、在美术教学中弘扬民间艺术的意义
  1、有利于孩子開拓视野提升文化素养
  中华文化,是世界唯一从未中断的文化传统。一直绵延发展至今古老而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丰姿多彩。在多元文化构成世界新格局的今天,在西方文化和现代流行文化的充斥下,将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播给孩子显得尤为重要。将民间的优秀文化艺术推荐给孩子,使孩子开拓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提高了鉴赏能力和鉴别能力,对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提高文化内涵和个人修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是丰富园本文化,形成幼儿园特色的重要手段
  苏霍姆林斯曾这样强调:“要让幼儿园的每一面墙壁都说话。”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园本文化对于幼儿发展的潜移默化作用。创建具有特色的园本文化是需要有载体来实现的,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则是有效的载体。通过民间艺术的引入,经过研究、实践,使其深入师生的心灵,遍及幼儿园的角落,直至发展成为幼儿园的特色文化。通过幼儿园特色文化的引领,对内凝聚人心,提高斗志,对外争取更多的社会关注与支持,从而积聚向更高层次奋进的底气和勇气。
  一个民族的发展基因是不能丢掉的,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往哪里去?只有守住自己的根,才能向上发展。民间艺术大师库淑兰老人用心剪出一个五彩的世界,我们教师一起竭尽全力引导孩子用心、用他们的智慧描绘出人间未来灿烂的蓝图,为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弘扬树立千秋丰碑。
其他文献
4月14日,由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主办的“2017年浙江省小规模学校与微班教育专题研讨活动”在海宁市桃园小学举行。  本次活动由省教研室美术教研员冷莹老师主持,来自省、市、县教研室的语、数、美教研员和相关学校领导、教师代表160余人参加了本次研讨活动。徐炬炜老师上了书法活动课《送“福”到家》。徐老师以活动的形式展开教学,从探寻展示中国的“福”文化开始,萌发写福祈福,最后完成孩子们把“福”帶回家的愿望
期刊
宁波市宁海县美术教师作品選登
期刊
徐蓝青 女,2002年出生。她敦厚善良,品學兼优。现就读于淳安县千岛湖初级中学。她从小就酷爱书画,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苦练基本功,进步很大,八岁时就代表学校参加县里组织的各种书画比赛,屡获佳绩,至今已获县级以上的比赛奖项达四十多次;在“杭州银行杯”全国少儿绘画大赛中荣获铜奖,入围西泠印社组织的杭州小画家作品展。多次在市、县中小学艺术节书画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期刊
一、教材分析  《运河古塔》一课是学校《纸塑童心》美术兴趣拓展课程四年级的学习内容。它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运河两岸的古塔,不仅是中国古代杰出的高层建筑,是独具匠心的艺术珍品,更是文化历史的沉淀,它们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多游人驻足观赏。  本课教学,旨在通过对运河两岸的杭州雷峰塔、杭州六和塔、通州燃灯塔、扬州文峰塔四大名塔的欣赏,使学生能深刻地了解塔的构造特点、艺术特色、历史文化、传说
期刊
为了加强初中美术的中国画教学,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环节,落实中国画学习的能力培养,近年来笔者积极参与了宁海县北片指导学生进行中國画创作教学探究的研训活动。但正视我们现阶段美术教学的现状,中国画教学仍旧是初中美术课程中的一个薄弱环节。究其原因有几点:  1、美术教师中国画知识结构不全面,造成教师对中国画的理解不深,导致中国画教学只是简单传授一些传统技法,缺乏深层次的文化的思考和艺术规律的指导。  2、
期刊
陶艺是一种对泥土的再塑造的过程,它同时融合了多种艺术形式和工艺制作于一体,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进入21世纪后陶艺课堂正逐步融入到新的美术教材中,但在实施过程中也能遇到了不少的难题。广大的农村学校在面对新美术教材中的“陶艺”课程,就引发了诸多的思考。农村学校能否开展陶艺教学?怎样开展陶艺教学?是否具有资源优势?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解析。  一、填补盲区,提高教师陶艺认知  实现陶艺美术教学并不是件
期刊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的教育方式也在逐渐发生变化,网络空间的运用为我们的美术教育和教学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对美术教师开展美术作业的欣赏和评价更是提供了不同的途径与渠道,为美术教学创造出一个全新的美术作业的评价环境,而如何利用网络环境有效促进学生美术作业欣赏评价亦是我们美术教师值得探讨的。  一、美术教学中美术作业评价的现状  美术作业是体现学生课程内容学习状态的直接载体,也是评价美术课程实
期刊
一、别具匠心 独具一格——创新写字氛围  欣赏玩味汉字之美,恰如在文化的海洋中畅游,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乐趣。但如果写字教学仅仅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而施教,而忽略了教学过程中写字氛围的培养,进而无法提起学生对常规写字教学的兴趣。由此,我设想要革新传统的写字教学模式,创新写字氛围应该首当其冲。据此,我尝试用多种创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汉字之美,领略写字教学的独特“语文味”,形成和谐、共进的写字氛围:  
期刊
在《美术课程标准》之下,使学生通过趣味性的美术学习,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前提,兼顾学生个性发展和知识技能两方面的需要,既顺应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又循序渐进地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使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具有较大的选择空间。  一、走进生活,感受大自然的本真  儿童的艺术创造的产物都具有独立存在的价值。儿童在美术创作中既可以体会到自己劳动的价值,自我存在的
期刊
摘 要: 写生就是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用画笔反映大自然中的景、物,并画出自己的感悟和体会。写生教学为学生打开通向生活的大门,让学生的美术学习从封闭走向开放,将绘画融入了生活,并用生活解读了课本。  关键词:写生教学 观察 兴趣  笔者是农村小学的美术教师,每一次面对学生们的作业都非常苦恼,不管是什么题材的作业,学生们的作品往往都千人一面,机械、模仿,没有生机,没有创意,缺少鲜明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