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观察中学生情感的分析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lla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包含认知方面的信息传递与情感方面的信息交流。其中情感在背后默默地推动或阻碍认知的发生与发展,使学习呈现知情交融的复杂状态。本文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与行为,对学生的课堂积极情感进行观察与分析,以作解剖和思考,力图更有效地落实课程标准中的情感目标。
  【关键词】数学课堂;观察;情感
  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不仅有认知方面的信息传递,也有情感方面的信息交流。然而,人们在分析教学过程时,总倾向于把注意力集中于教学中的认知系统,而往往忽视或弱化情感因素。其实,情感对认知具有多种功能,它推动或阻碍学生认知的发生、加深和内化,使教学活动呈现一种知情交融的复杂状态。
  积极学科情感是学生在学科学习活动中产生的相对稳定、积极的内心体验和感受,使学生对特定的学科学习产生积极的行为倾向,对学习活动的开展、维持具有积极作用。为了取得相关数据进行定量分析,我们对王小权老师的“平面图形面积的整理与复习”一课从学科积极情感角度进行了观察。
  对王老师的复习课选择“学科情感”作为观察主题,出于以下三点考虑。
  1.数学学科情感的特点。数学教学主要表现为“以知怡情”, 不同于语文教学的“以情带知”。
  2.数学复习课的特殊性。复习课作为忆、理、练、创的一种课型,如果教师处理不当,容易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陈旧、枯燥、无味之感,影响课堂质量与效果。
  3.情感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情感有动力、强化、感染和疏导等功能,能优化认知的发生,促进认知的加深,利于认知的内化;反之会有阻碍作用。关于情感与认知学习的关系,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曾经有一个鲜明的比喻:一个人用两个并排的梯子爬墙壁……一个梯子代表认知行为和认知目标,另一个梯子代表情感行为和情感目标。这两个梯子的构造是这样的:一个梯子的每一級正好在另一个梯子的中间。通过交替地攀登这两个梯子——从这个梯子的一级踏到另一个梯子上够得上的一级——就有可能达到某些复杂的目的。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情感与认知学习之间有相互促进的关系。课堂不仅是认知活动的发生地,也是学科情感养成的重要场所。
  一、观察表的设计
  积极学科情感的成分通常包括学习的动力来源、完成学习任务的主动性、注意力的持续和情感体验等。结合以上构成成分,我们设计了观察内容:“课堂注意力”“课堂问答”与“活动生成的资源质量”等,试图通过外显的以上几个维度内容来揣测、解读学生的情感活动与表现。
  我们依据上述标准,通过课堂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来衡量与判断课堂中学生学科情感水平,即抵制、完成任务、冲突、投入和入迷五个等级,以及不同等级学生的比例。从而剖析课堂,对教师的课堂设计与教学行为进行归因分析与相应调整,让情感促进学生的学习,较好地落实《课标》中提出的情感目标。
  二、观察数据的整理
  (一)课堂注意力
  1.注意力值。全班学生的注意力值基本都在90分以上,属于高度集中范畴。 少数学生在课堂的某些环节出现80~89的分值,他们也能很快调整,他们的注意力均值也在90分以上,见下表。
  2.眼神观察。“发亮”的眼神说明孩子处于对内容专注、思维活跃,属入迷与投入情感状态,“平淡”次之。从统计的数据来看,全班绝大部分学生都处于“发亮”与“平淡”状态,其中课始与课中阶段约有60%以上的学生处于投入状态,而在课尾的解题策略梳理环节“等底等高”与“图形分解”中眼神平淡的学生超过眼神发亮的学生。 综观整节课,眼神发亮的学生人数从多到少,而眼神平淡的学生人数则相反,见下图。
  (二)课堂问答
  1. 参与意愿。从记录结果汇总来看,参与意愿显示“主动”和“一般”两种情况,随着教学的进展,主动的学生逐渐减少,而一般的学生人数呈上升趋势,与注意力中的“眼神”趋势一样,其中有一个学生在三个环节里都显示被动。
  2.参与方式。集中整理了学生回答问题的次数与回答问题学生在班级中的座位,整节课王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共39次,23位学生参与回答,回答问题较多的5次、4次、3次各1人,有17人没机会参与回答。
  (三)生成资源
  1.公式关系梳理。全班出现正确、待完善与不正确三种结果。正确的13组学生表征形式各异,但都突显 “从长方形出发”“新知转化成旧知” 的公式推导过程中的内在逻辑联系;待完善的学生呈现“碎片化”的现状;不正确的学生联系的成分就更少了(见下表)。
  2.解题策略梳理。最后练习环节,王老师用四道习题进行巩固,要求“每人任选两题”解答。从生成资源的数据来看,有28位学生完成了3题,有8位学生做了4题,其中第1、3题的准确率为100%,第2题正确率为55%,第4题稍低(原因是解题思路步数多,有些学生时间来不及)。
  三、观察结果分析
  以上数据说明,即便在复习课,该班十几个学生还是对数学有入迷的积极学科情感;大部分学生投入复习,没有发现抵制、冲突和未完成任务三种情感水平的学生。这与王老师从学生的多种需求出发,来进行教学设计与课堂引导有关,与学生形成了积极的情感交流,现分析如下。
  (一)满足了学生求知的需要
  复习课要温故而知新,王老师在每个环节中都能照顾到学生求知的需求。如公式关系梳理的课前“预习单”中“我的整理”“我的发现”,让学生自主尝试按一定的逻辑关系构建知识网络,满足了学生自主复习整理的需求。课中王老师着眼学生差异,在梳理结论与过程的前提下重点是沟通公式间的联系,采取同桌合作、全班交流的方式,展开所有学生对自己梳理内容的思考与交流,在“理”中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新的发现:对第一层次的学生来说,总结收获的是更完善的知识网络化、结构化;对第二层次的学生,更多是在对比中取得将知识结构化的经验。正如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所指出的“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王老师在复习课设计中体现了从知识本身吸引学生。   (二)满足了学生成功的需要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快乐情绪并不总是由求知需要来激发的。通过成功的满足引发学生的快乐情绪,也是一种重要的途径。王老师在复习课的“巩固练习”环节,考虑到学生的此项需要,提供了富有挑战性、拓展性的问题。
  挑战易错题: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另外,好习题的推荐使练习具有情感味。问题来源于学生的推荐,即“我的推荐”并附有推荐理由,使原本冰冷的练习显得真实而又亲切,使人愿意去练。而解答的正确使情感具有积极性。满足了成功的需要,不仅会产生快乐情绪,而且会增强自信心和胜任感,促进个体朝着成功的方向继续努力。每一次成功需要的满足,都是对其成功行为的正强化。
  观察数据显示学生行为还具有扩张性。他们不仅能较迅速地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且会主动完成额外的学习任务,显示他们都处在高学科情感水平。这种类型的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发现乐趣,从而让自己的学习兴趣一直維持在比较高的水平,表现出完成学习任务的主动性。
  (三)满足了学生创造的需要
  所谓创造需要,就是标新立异、力求有所创新有所创造的需要。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强调:“学习数学最有效的方法是帮助学生实行‘再创造’。”从王老师布置的练习题来看,目标不是停留于巩固知识与技能层面上,而是延伸到发现创造的方法层面。结合学生的练习巧妙地补充专项题,让学生跟进练习,既获得成功的体验,又巧妙地引领学生将一个题拓展到一类题,引导学生发现方法的共通处,将方法上升到策略层面,满足了学生创造的需要。
  其中前两题是从运动变化视角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
  (1)割补转化
  通过第1题学生自己唤醒提取“割补转化”求阴影部分面积的方法,跟进后两题巩固、强化这种策略,同时体会到这种方法的简约性。另外,王老师在达成前面目标后,若将等腰直角三角形换成一般的直角三角形,让学生领会这种方法的适用条件,效果可能更佳。
  (2)等底等高
  借助“等底等高”等积变形,将第2题求两个阴影三角形的面积转化成求一个底15cm、高8cm的三角形面积。这种策略非常巧妙,且让原来有困难的学生有“拨云见日”之感。但它显得抽象、不通俗易懂,没有“割补转化”直观、明了,从观察的数据也看出,班中有将近一半的学生对它已遗忘或不理解,因此复习非常必要,可照顾到学生的实际需求。
  综观整节课,伴随认知信息传递而形成的情感信息交流,可以用一个“融”字概括:融错——敞开心扉交流,让差错成为对话的资源;融通——让数学知识技能、方法、思想融会贯通;融合——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参考文献:
  [1]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
  [2]夏雪梅.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2.
  [3]罗鸣亮.话题引领下的复习课里流淌着智慧[J].小学教学(数学),2018(4).
  (浙江省玉环市城关实验小学 317600)
其他文献
在一次教研活动中,笔者听了小学数学教研组两位教师执教的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打电话”一课。教学中,两位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教法的选择各不相同,教学效果也截然不同,由此也引发了笔者的思考。  【案例1】  教师出示例题:一个合唱队共15人,暑假期间有一个紧急演出,老师需要尽快通知到每一个队员。如果用打电话的方式,每分钟通知1人,至少需要几分钟?请帮助老师设计一个打电话的方案。(学生独立尝试解决,并写出至少
【课前思考】  (一)学习内容的分析  “三角形的特性”是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的内容,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本课时是让学生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三角形的过程,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基本特性,是典型的几何概念课,主要内容包括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三角形的高及其画法。三角形是最基本的几何图形,在第一学段的认识图形以及四年级上册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过程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直观经验。 
所谓“数学建模”,即把现实世界中的实际问题加以提炼,抽象为数学模型,求出模型的解,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并用该数学模型所提供的解答来解释现实问题。数学知识的这一运用过程也就是数学建模。“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数学模型该如何构建呢?全国第十一届小学数学教学观摩活动上广东省的骆奇老师执教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他用自己的课堂很好地诠释了这一过程,通过探索“尾巴重新接回的秘密”,把一堂数学课上得风生水起,
【摘 要】单元测试的目的通常在于从学生的答题情况中分析出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情况,也就是学情和教情的反馈。利用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四边形”单元测试得到的数据,试图分析出常态课教学的“得与失”,并归纳出对今后的教与学的启示,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关键词】单元测试;常态课;学情;教情  测试如同体检。通过测试,可以找到哪些内容学生掌握得好,哪些内容学生学得还不够好。进一步,从学生答题情况的
【教学前的思考】  教材在编排“比”的知识时,通常采用从生活问题引入。如人教版教材中以“神舟五号”为背景,呈现了杨利伟手上拿着的两面旗,引导学生用除法表示出它们长和宽的倍数关系,然后指出这两个数相除也可以说成两个数的比。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也基本上采用将生活中常见的图片引入的方法,如有些教师喜欢把自己的照片放大、缩小,并且其中两张长边与宽边缩放比例不一样,一张长边拉得过长,另一张宽边拉得过宽,从中
经过本刊读者Email、传真及电话、信函投票,徐贵祥的长篇小说《伏击》荣获2020年第一站“《当代》最佳”称号。  《当代》文学拉力赛2020年第一站读者来信选登  本刊已增设网络渠道选登读者留言。本刊微信公众号(ID:dangdaizazhi)将定期组织线上评刊,推动新媒体与纸刊的互动阅读。留言一经采用,均有稿酬及赠刊。我们期待读者鲜活、中肯、丰富多元的短评。读者:三月草  长篇小说《伏击》是一
一、现状透视  对学生的试卷进行及时讲评是数学教师的一项常规工作,每次评完试卷,总会有教师感叹,为什么反复强调的重难点、易错题的错误率还是居高不下?更奇怪的是,做的时候错误百出,可把试卷发回去订正时大部分学生又都能很快地订正正确。特别是到了期末复习,这一问题暴露得尤为严重。对此,笔者百思不得其解。要说学生不懂吧,也不完全是,否则怎会大部分错题都能订正正确呢?但是为何学生在做题的时候却总是错误百出?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曾说过,他最喜欢外语、地理、化学,最不喜欢数学。袁隆平不喜欢数学的缘由来自其在少年时期的一些求学经历。当他去问老师“为什么负负得正”,老师蛮不讲理地告诉他“不要问为什么,记住就行”。后来他又去请教一个定理时,得到的结果还是一个不讲理的回答。由此,袁隆平就觉得数学“不讲理”,没有亲和力,对数学学习就失去了兴趣,成绩也不尽如人意。综观我们如今的教学现象,有多少孩子喜欢我们的数
【摘 要】“购物中的解决问题”教学,通过组串三个真实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开展对信息处理与问题解决的教学引探,让学生初步了解“购物”中的数学学问,逐步掌握信息处理的方法,具有信息多元表征的能力,从而涵养学生的综合信息处理能力,帮助学生有效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关键词】生活情境;购物;信息处理;问题解决【课前思考】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指出,应让学生
上海是中国人口第二多的城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港之一。  英国脱欧、冠状病毒和贸易争端可能会给经济带来逆风,但尽管当前存在挑战,世界经济预计在未来几十年仍将保持快速增长。事实上,到2050年,全球市场的规模预计将是现在的两倍,尽管联合国预测世界人口只会以26%的速度增长。  这种增长将带来许多变化。尽管准确预测未来的发展可能颇具挑战性,但大多数经济学家都对一件事达成共识:今天的发展中国家将成为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