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通县级市场的渠道误区

来源 :销售与市场·渠道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zhoux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联通的管理体系,基本以分权为主,尤其是营销、权力都在下面,上面的省公司、市公司很多事情都说了不算,得让县里来决策。于是我们看到:联通的产品,大多是套餐,千奇百怪的套餐;移动的产品则是很清晰的产品品牌,如全球通、动感地带、神州行。
  在这种权力结构下,联通每个地区、每个县的产品基本上是千奇百怪,其销售渠道模式也是“创新”不断,纷乱复杂。我们且不说自主营业厅、大客户销售这些自有渠道,单是社会渠道,就有三种典型模式。
  
  1.直销模式。
  
  联通的具体操作是,无论自己的签约代理点也好,还是社会上的三无网点也好,所有的网点,全是联通的渠道管理员在做,没有卡商销售。联通对渠道管理员下达任务,考核绩效。
  这种模式的优点很明显:命运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上,再也不怕卡商反水、套卡、窜货,面对市场时更加主动。
  与此同时,管理的难度加大了。渠道管理员的工作是劳动密集型的,去哪里找那么多积极主动、勇于拼搏、不断奋斗的渠道管理员呢?在管理上,虽然有些地方联通开始制定管理制度,制作管理手册,甚至末位淘汰,目的就是为了激活销售队伍。但渠道管理员管理之难,不在严格管理,而在坚持!
  刚上任的渠道管理员,屁股可能坐在公司这边,但他从公司拿到卡,看到店老板利润不错,就想自己赚钱了。最后,这支队伍中的优秀分子,可能蜕变成小型卡商,而日是更加难以管理的卡商。
  而比较弱的渠道管理员,你要不断地考核他,督促他,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和成本。除非公司的管理非常到位,否则这种模式很难坚持。
  况且这些渠道管理员在日常工作中,为了费用、为了自己的利益、为了不要太累,也会趋向于做大店。那么销量小的店谁来做呢?配送不方便的乡下杂货店,谁来做呢?没有卡商,很容易让小店没了拿货的渠道,影响联通的覆盖率。
  
  2.辅销模式。
  
  这种操作方式是大力利用卡商销售,渠道管理员队伍做终端门店的拜访、沟通、培训、陈列等市场工作,做到掌控终端。
  该模式的优点之一是公司在管理上有调整的余地。卡商不老实,可以撤换,因为公司通过渠道管理员队伍,已经掌控住了终端门店,甚至跨过卡商和一些重要的门店直接签约,让卡商按照公司的要求服务门店。撤换不老实的卡商,换别的卡商操作这些门店,市场可以平滑过渡。毕竟市场掌握在联通手中,所以在和任何卡商谈判时,都能保持主动。
  优点之二,专业分工强,可以把事情做到位。卡商专业做销售,渠道管理员专业做市场,这种做法也是摩托罗拉、诺基亚等通讯厂家做市场的典型方式。渠道管理员不接触卡,不接触钱,公司对他们的掌控更容易一些,不怕有人撂挑子,财务上的风险也小一些。
  优点之三,对渠道管理员能力要求不是太高,只要能做好拜访、沟通、培训、陈列等市场工作就可以了。
  但最大的问题是,如果模式运作不好,容易和卡商的销售队伍冲突,或者卡商会以为联通的人下去是要把他怎么样。所以在选择卡商时,要选择那种认同我们操作模式的卡商,才可以减少操作中的风险。在日常工作中,渠道管理员要和卡商的老板,及其业务人员做好沟通,把一些工作以公司的名义制度化,尽量避免个人行为。
  
  3.混销模式。
  
  现在大多数地市联通都采用该模式。说白了,就是卡商对门店卖卡,渠道管理员也对门店卖卡。
  如果你问起联通公司的市场部经理,他们之间会不会冲突?他们都会说,我们的渠道管理员是在卡商没有覆盖到的门店卖卡的,对市场形成补充。
  这话太可笑了!除非你不给渠道管理员下销售任务,只要他有任务压力,怎么可能不去抢卡商覆盖的门店?怎么可能不去抢销量大的门店?
  我问了很多业内人士,但凡采用混销模式的公司,卡商和渠道管理员的冲突都很严重。最后占便宜的是谁呢?是中国移动!门店会对卡商说,联通渠道管理员的卡更便宜,于是卡商的卡出不去,回头找联通要政策。市场部经理是给还是不给呢?不给,人家投靠中国移动;给了,卡商销量大增,渠道管理员的卡出不去,又找到市场部诉苦,说完不成任务,没有饭吃,于是又给了政策。即使联通不给政策,卡商和渠道管理员也会打价格战。
  简单说,这就是自己打自己!更可怕的是没有人做门店的陈列,培训、沟通等市场工作。因为这些工作是不直接出销量的,即便有销量,也不知道是谁的销量,于是大家在存量中争夺市场。
  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一些联通的决策者不是营销出身(很多是由技术转型),没有营销概念,更没有把营销当成非常专业的事情来做。他们认为营销“是个人都能干”,卡商是“唯利是图的黄牛”,没有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意识。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联通管理者毫无管理概念地让卡商、渠道管理员自由竞争,以为自己会笑到最后,自己会是最大的赢家。殊不知,你想到的,别人也想到了,你怎么斗得过卡商这些老油条?渠道怎么能有积极性?
  在渠道管理上,直销和辅销都可以理解,还算是有自己的营销思路,至少值得尝试。但混销模式,一定要杜绝,自己打自己是短期行为,是没有未来的。如果是你们家的生意,你也这样做吗?
  渠道管理是要考虑成本的,抓大放小才是理性选择。换句话说,联通要把销量大、影响力大、能体现公司形象的门店,由渠道管理员直接做;把那些销量小、数量多的三无店,尤其是城郊结合部和乡镇的门店,交给专业卡商去覆盖;也可以找一些目前销售杂货的商家来覆盖。当然,如果某区域只有十几家门店,或集中在一条通讯街上,用直销模式就可以了,没有必要用卡商。
  借鉴快消品先进的营销理念和营销模式,这是明显的方向。联通在产品和渠道上出现的问题,恐怕不是简单的头疼医头就能解决的。
其他文献
短线操作是恶是善    在营销里,所谓短线运作,是指不顾忌或少顾忌运作方式对品牌声誉及品牌定位的破坏,注重短期利益的经营行为。  或许会有专业人士说这种操作方式小好,但在中国现阶段的大众消费品市场,短线运作显示出了巨大的营销力,使底子薄的企业迅速完成原始积累,诞生出一批足以抗衡跨国公司的本土品牌。  要知道,操作得当,短线一样可以变长线。关键是如何把握尺度,短线过后如何转变。转得好,企业成功;转不
期刊
[编者按]从发达国家的零售发展过程看,卖场表现在零售营销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色彩则是卖场表现的关键要素之一。色彩可以有效帮助店铺形成自己的“个性”,甚至能改变顾客对商品价值的看法,在无形中促进销售。  但是,运用好色彩,仅靠几名企划人员根本难以贯彻下去。它需要各部门的普遍掌握才能完成。  本系列将由浅入深地介绍色彩应用之道。近期系列内容将包含:顾客的色彩心理感觉与卖场设计、顾客的色彩嗜好与
期刊
对长短线产品分不清楚,也不想分清楚    这是一种目光非常短浅的认识。消费者可队不知道什么是短线产品,甚至经销商也可能不知道,但厂家必须有清晰的判别和决策,因为长短线产品担负着不同的使命。  长线产品是整个企业运行的基础,担负着品牌维护及现金流运转,销售量大而利润低,如乳制品企业的纯牛奶和酸牛奶,果汁企业的橙汁等等。而短线产品是长线产品的补充,以短期内获利为目的。  一者的经营策略也截然小同。长线
期刊
短线产品之所以有一刀见血的杀伤力,除了有足够鲜明的产品特点、快速引起市场反应之外,还要有快速的市场行动,快得让对手来不及反应就刀落血起。    快刀才能伤人    朋友曾说起,某某以前很穷,就是在“非典”期间做生意发了财。我笑笑。的确,最能说明“短线产品赚热钱”的事例,莫过于已经远去的“非典”了。但也有人在非典中一败涂地。有个朋友在“非典”热潮中到处找人生产“口罩”,到了5月份,口罩终于到位了,但
期刊
瞄准方向,“炒”就炒最热的    有些人说,我也想赚快钱,可是产品出来了,还是销不动,或者没钱赚。出现这种问题的根源就是你缺乏方向感。一般而言,赚快钱大致有如下几种方向:  1.擦边球。  借知名品牌的影响,以相似、包含或含沙射影的方式来模仿跟随。从以前武侠小说的全庸,到化妆品行业的香港高露洁、香港宝洁,再到上海出的资生堂雅姿等等,打的都是擦边球。  2.广告跟随。  借目前电视广告最凶猛的产品,
期刊
跟随的规则    从中国市场发展之初,跟随策略就已经被证明是非常有效的竞争手段之一。一直到今天,这种跟着跑,赚快钱的方式,仍然是许多企业遵循的游戏规则。但是否跟随、何时跟随、如何跟随,都是难题:  跟吧,帮竞品炒作;不跟吧,一块市场白白拱手让人。  跟早了吧,对手产品生死未卜,且推广费用投入巨大;跟晚了吧,竞品占了上风,今后难以翻身。  事实上,“跟随”是有章可循的,掌握好时机,甚至能反客为主,后
期刊
短线产品,能在短时间内实现快速入市,快速上量。但短线产品不知什么时候的猝死,也常常令经销商“一夜回到解放前”。是否能挖掘短线产品的长线潜力,降低退市风险呢?这就要求操作短线产品时,为长线拓展埋下一些伏笔。    选品牌    最好选择名牌产品,或区域品牌产品。短线产品一般是新品,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我们把它当作短线产品操作,但要认识到一个事实:只有卖不好产品的商家,没有卖不好的产品。除非是质量等方
期刊
技术封杀    重点推出的产品,在研发、出品、上市前就要完成技术、专利、商标等方面的保护。国内著名的Y品牌冷饮,产品一向以构造复杂、不宜模仿而著称,现在旗下最畅销的几大系列产品,对手都很难模仿,连其副品牌都经过注册,甚至申请了专利。    门槛封杀    产品从规划和研发伊始,就已经在工厂利润、中间商利润、运输费用、零售价格等方面设置了门槛,使得一般跟随者因无利可图而望而却步。  比如Y品牌在20
期刊
有的客户在业务代表面前总喜欢天花乱坠地吹嘘自己,内容无非是自己在工商、卫生、质监、税务、消防、环卫、公检法、金融等各部门均有如何如何了不起的关系。但一般说来,一个客户各方面社会关系都非常好的情况比较罕见。你要多留个心眼。  渠道之于销售,如血管之于人体。但并非所有渠道都可选择录用,“有渠道就有市场”更是一厢情愿。产品要快速、高效、优质、优价地到达终端,选择合适的渠道是第上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期刊
长期以来,非家族的“外人”主管往往是一副受害者的形象,备受同情。人们往往指责经销商老板任人唯亲。赏罚不公。但经销商制度执行难的真正原因,往往出在这些核心身上。    水落石出曝出管理积习    李老板是全国知名乳品A品牌的市级经销商,年销售额2000万元。2006年7月,A公司调整渠道结构,在李老板区域又增设了两家经销商。眼看月销量从近200万元直线下降至不足70万元,李老板心如刀绞,但他还是和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