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语言修辞分析

来源 :文化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urplepla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国家机关或社会组织统一制定和使用的具有法定效力和一定规格形式的公务文书,公文在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日常行政管理活动以及其它各种公共事务中,起着传递各种命令、沟通和交流各单位、各组织信息的作用。是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正常运行的基本手段和方法,有效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长期以来人们对公文进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内容和格式两个方面,对其语言规律关注较少,本文从公文语言修辞角度出发,以行政公文为例,就公文修辞进行简要研究。
  关键词:公文语言 修辞手段 十八大报告 行政公文
  公文在国家机关以及社会组织管理和运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传递信息、命令、以及交流信息和情况所广泛采取的一种手段和工具,对社会进步和发展有较大的推动作用。长期以来,人们对公文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内容和格式两个方面,缺少对其语言规律的探讨,时下各种公文的讲习班、学习班以及大学里的公文写作课程,都主要以内容和格式规范为研究的主要对象,而对公文语言的运用涉及较少。公文语言作为语言的一种,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处于不断发展中的,随着我国社会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使得我国的公文语言也呈现出许多新特点,这些新特点主要表现为注重语言修辞、突出语言的艺术特点、增强易读性,更好地发挥公文的效果。总而言之,就是在新形势下,突破原有的写作风格,紧贴时代文风和人们的心理。公文写作在遵循公文的“简洁性、庄重性、规范性”等基本要求的基础上,适当运用各种修辞手段与方法,使得公文在准确表达意思的基础上,能够尽可能地形象生动,突出语言艺术特点,从而更具有可读性和接受性。
  一、公文语言为什么要运用修辞
  公文修辞运用和文学意义上强调形象化和个性化的语言修辞不同,它是在遵循公文语言的基本特点的基础上,从语言环境和表达的需要出发,运用一定的词语、语音、修辞格以及句式等修辞手段来实现表达效果的最佳化,进而增强公文语言的表现力。公文语言运用修辞有如下几个原因
  (一)、语言表意的内在需要
  任何语言都具有表意的基本功能,公文也不例外。单纯使用公文庄重、简介和规范的语言往往难以满足不同环境下公文的表意需求,因此,有必要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段和方式,增强公文语言的艺术性,提高其可读性和接受性,发挥其在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管理中的服务效能。在十六大报告中,关于怎样建设党?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两个问题,报告连续用了:“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等十个“坚持”构成的排比句式加以阐述,这种修辞句式的使用,不仅使得文章行文上严谨缜密、同时更富有气势,从表意上来看,则收到了既不影响公文基本语言特点,又生动活泼的效果。同样是在十六大报告中,关于创新的一句话:“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我们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接连使用三个比喻单句构成排比比喻句,收到了表意准确、形象生动的效果,表达效果更佳深刻透彻。
  (二)、语言环境的允许
  语言环境包括了具体的时空环境和特定的时代环境两个方面,这种主客观因素参与到语言表达与理解中,就构成了语境。无论是书面语言还是口头语言,任何一次语言交际都处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广义上的语境即是社会文化语境,涉及到人们的政治生活、经济以及教育、衣食住行、以及价值观等方方面面。是对语言表达起着关键作用的因素。公文作为一种典型的书面语言,其交际功能自然受到这些语境因素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公文呈现出功能越来越多,表达越来越灵活的趋势。所以为了顺应这种趋势,人们在进行公文语言交际时,要特别注重顺应语境,选择合适的语言表达手段。
  例文:
  某市教育局关于高考报名所需证件的回复
  提问内容:我市高考报名需要哪些证件
  回复内容:省份证、毕业证(往届生)户口本
  该例文是某市教育局网站上的一则回复信息,“回复”是一种公函,属于公文的一种,这里的称呼、开头用语等均省略了,格式明显简约化,这是網络带来的交际环境(语境)和观念变化对语言表达手段影响的表现,使得公文内容的表述更加简明扼要。
  (三)、文章审美的需要
  任何文章都具有审美要求,公文自然也不例外。虽然公文语言强调朴实和准确,但是这并不是说就必须把公文写成枯燥的机械性文章,在庄重严肃的基础上,公文语言还可以通过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使得语言产生愉悦之感。在一些诸如会议讲稿、工作总结等非法定性公文中,我们可以运用一定电的比喻、以及一些时下流行的群众性语言,使得公文语言更加生动有趣,易于接受。例如,我们经常会在一些公文中发现“敲竹杠”“定心丸”等词语,这些词语的出现不仅没有损害公文的准确性与庄重性,同时还增加了趣味性。再如: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政法工作的谈话中就重提毛泽东对政府部门的比喻“刀把子”一次,而在谈论党内集体腐败问题时则用了“山头主义”“拉帮结派”等通俗易懂,趣味性强的词语。这些词语的使用,不仅没有损害公文的准确性与庄重性,还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可读性,也使得文章具有更高的审美效果。
  (四)、阅读心理的需要
  我们知道,从读者角度来看,千篇一律、单调乏味的文章会是阅读者感到乏味,而形象生动的文章则会满足阅读者兴趣和心理的双重需要。公文作为一种特定的交际手段和方式,要实现其作用,必然要涉及到公文写作的主体和受体两个方面,人们对公文的研究通常侧重于写作主体,而对于写作受体的心理关注则明显不够。不可否认,写作主体在公文写作中的重要作用,然而写作受体对公文的接受情况同样对公文写作效益的实现作用关键。而写作效益的实现,除了与文章内容、写作主体和受体相关外,公文语言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毛主席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之所以能够使人读起来脍炙人口,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的语言满足了阅读者的心理需要,提高了文章的可读性、针对性与接受性,最终能在读者心中长盛不衰。   二、公文语言所运用的修辞手段
  公文语言的修辞手段主要分为:语音手段、词汇手段、句式手段、以及修辞格四种。其中词汇手段包括:词语简缩、数字概括、使用文言、模糊词义、运用熟语、词语修饰、神略修饰等;句式手段包括:倒装句式、整散句式、长短句式、肯定否定句式结合等;修辞格包括了:排比、比喻、拟人、引用、对比、对偶、设问、反问、警策、借代、回环等。这些修辞手段并非在公文中都要运用,往往根据公文内容,语境加以取舍使用。
  三、公文语言修辞的实例分析——以十八大报告为例
  十八大报告作为典型的行政公文,其丰富的修辞运用是公文写作修辞运用的典范之作。从语言修辞角度考察,十八大报告的语言修辞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语音节奏调整
  首先,音节调整。汉语音节的独特特征使得汉语中存在着不少的音节对称现象。在公文写作中如果能够很好运用这一特点,恰当调整音节,就能使文章匆称吻密、易读易记、铿锵和谐、富有极高的表现力和概括性。而公文中对音节的整齐匀称的合理运用,可以收到较好的修辞效果,在十八大报告中,这样的例子很多,例如报告中的:“推进科学立法、公正司法、严格执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句话中前面的“科学立法、公正司法、严格执法、全民守法”和后面的“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两组结构相同的四字短语组成的整齐划一的句子,读起来给人以整齐划一、整齐匀称的节奏感。
  其次、平仄相间。平仄相间和音节调整对语言的节奏感具有相似的调节作用,可以有效减少公文的重复枯燥感。十八大报告中平仄相间的运用有明显的表现,例如,十八大报告中的:“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切实有效改善民生、循序渐进推进民主、包容共济促进和谐”、“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推进民主和促进和谐”后面的“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推进民主和促进和谐”这四个词组构成了平仄相间,与前面的“集中精力、切实有效、循序渐进和包容共济,”结合在一起,在句式上形成了整齐划一、音韵上形成回环往复,形式和音韵实现高度统一。
  再次、声韵的使用。我们阅读十八大报告,往往有朗朗上口的感觉,这与报告中声韵技法的运用是分不开的。十八大报告我们可以看出,公文也可以体现出音乐美,而采用押韵的方式,使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采用相同或相似的韵母。这样的效果就是句子在读起来的时候同声相应,回环往复。报告中就出现了很多押韵的地方 。例如,在报告中:“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去探索民族复兴的道路,是一
  项极为艰巨的任务。”这句话中,“路”和“务”这两个字韵母相同,构成押韵,读起来给阅读者一种悦耳的韵律感。
  (二)、词语修辞
  首先、成语的使用。十八大报告中成语的使用比较多,这大大增强了报告的表达效果。这些成语的使用具体来说起到了以下几种作用。
  第一是使报告稳重典雅。报告通常是一种枯燥的文体,如果在其中运用几个恰当的成语不但会让人眼前一亮,同时还可以使文章更加稳重典雅。而尤其那些古代经典文章和典故中的成语更是具有这种效果。十八大报告不乏这种例子。报告中:“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必须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扎扎实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这句话中运用了“妄自菲薄”和“妄自尊大”这样两个意思完全相反的成语,在音节上形成相辅相成,而如果从文化层面上来思考,这两个成语会让人们想起诸葛亮的《出师表》中的“不能妄自菲薄”这句话,而这个成语在报告中的使用,以及这一古代经典文章的典故,不仅使报告具有文化底蕴,同时极大增强了文章的稳重与典雅。
  其次、模糊次的使用。一般来说,公文强调真实和准确性,但是这并不是说公文中不能使用模糊词语,相反在许多公文写作中模糊词得到广泛运用。在十八大报告中模糊词有明显的使用。例如,十八大报告中有不少“当前”、“未来”等时间模糊词的使用;又如,十八大报告中的:“面向未來,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和重要现实意义。”这句话中的“未来”一词,就可以理解为时间范畴上的模糊。此外十八大报告中还有一些表示程度的模糊词,例如,报告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了重大进展,在发展协调性、平衡性、可持续性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句话中的“重大”“增强”两个词就是表示程度的模糊词。
  十八大报告中成语和模糊词的使用,不仅使得报告的表意功能更加丰富,同时使报告的风格更加典雅和简介。
  (三)、句式修辞
  首先,长短句交替使用。报告写作通常处于实际需要,对长短句皆有需求。一般来说长句表意丰富严谨,短句则简洁明快能避免歧义,更易于理解。长短句交替使用则会减少公文阅读的枯燥。在十八大报告中,表意严谨的长句占了绝大多数;而表意简洁的的短句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在报告中“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要增强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深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艺术,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持续迸发、社会文化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
  增强的新局面。”这段话中先用一个短句开头,然后用后面的长句来论述文化强国的具体措施和期待。这样一短句开头,表明中心,再以长句加以论述的长短句交替使用的句法格式在十八大报告中有很多例子。长短句的交替使用使得报告论述更加详略得当、突出主题。
  其次,整句和散句结合使用。报告中的:“要多解民生之忧,多谋民生之利,解决好人民最关系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在劳有所得、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这段话中“多解民生之忧,多谋民生之利”构成一组相似的结构,而“劳有所得、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则构成另外一组相似结构。这段话中整句和散句的结合使用,使得句子语气连贯而且表意深刻。是报告中整句和散句交替使用的众多具体表现中的一个。
  (四)、修辞格的运用
  首先、排比的运用。十八大报告中有许多排比运用的例子。例如报告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这段话中的三个中国特色构成了排比,读起来朗朗上口、一气呵成。
  其次、反复的运用。报告中有多处反复修辞格的运用。例如,“要围绕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社会协同、政府负责、法治保障、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可持续的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型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依法自治、权责明确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应急处置、动态管理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这段话中的“四个坚持”分别统领句子,就构成了反复。
  再次、比喻的运用。例如。报告中“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这句话就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格。
  在十八大报告中修辞格的种类和运用频率都很高,本文中仅仅是列举了其中的三种加以说明。这些修辞格的使用,使得十八大报告既逻辑严密、结构严整,又形象生动、韵律和谐。实现了内容和艺术的有机结合,是为行政公文的典范之作。
  四、结语
  公文写作的修辞研究,是修辞学研究的一个方面,长期以来对公文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内容和范式,对修辞的研究相对较少。随着我国社会发展进步、政治改革的深入、以及人们阅读心理的变化,我国公文写作从内容到形式必然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而修辞作为写作一个必然会面对的问题。在未来公文写作中,修辞对公文写作內容和形式的发展变化,公文写作功效的发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基于此种趋势,对公文语言修辞进行研究,寻求增强公文语言表达效果的语言现象中的规律性做法,在此基础上建立公文语言修辞的规则系统,为公文写作提供一个可供借鉴的语言修辞模式,是为目前推进公文写作发展的可取途径。
  参考文献
  [1]唐立宝《公文语言修辞问题探析》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8年
  [2]]崔裕生《公文写作应注重的修辞》(J)《办公室业务》2002年1期
  [3]徐漫《从十六大报告看公文积极修辞应用的效果》(J).《许昌学院学报》2003年3期
  [4]孔令超《行政公文修辞研究》曲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2年
  [5]龙厚雄《公文中模糊语言问题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年第.4期
其他文献
摘要:二十世纪西方语言学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并且被广泛的运用到了翻译理论中,其中“等效原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西方翻译理论和奈达翻译理论中有一个核心术语“equivalence”有译论家将其表达为“等值”或“等效”。但实际上这和语言学里的“等效原则”有本质的区别。  关键词:诗歌、等效原则、奈达、功能对等  作者简介:唐蕴(1982-),女,研究生学历,讲师,任教于重庆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
期刊
内容摘要:论文试图借写作与盖房子之间的潜在关联,教给孩子如何下笔成文并言之有物。从“构建蓝图”、“建设地基”、“选择材料”、“室内装修”四个方面来论述小学生习作教学的策略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构思;积累;选材;评价  现在社会上涌现出来大批作文速成班,琳琅满目。孩子学了之后效果还真不错。殊不知,这种提高是属于买房子式样的提高,往往是辅导老师给出了户型图,你自己去内部装修。甚至是有些辅导班还会给你
期刊
开展群众性劳动竞赛是企业动员广大员工投身建设与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发挥主力军作用,增强企业生机和活力的重要手段。为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搞好群众性的劳动竞赛,改进传统做法,调动员工积极性,从以下四方面探讨。  一、勇于实践,积极探索劳动竞赛的新路子  在新形势下,劳动竞赛必须要在继承的基础上,以企业实际需要为出发点,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力为要求,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为目的,积极改进劳动竞赛的运
期刊
摘要  目前的我国,处在一个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个方面都开始转型的关键时期, 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与公共危机。每一次公共危机带给国家和社会的损失都是巨大的。公共危机当中,政府在信息传播上存在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因此,提高政府的公共危机中的信息传播能力也就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议题。  关键词 公共危机 政府传播能力 信息  一.政府传播能力的概念及其作用  1.政府传播能力的概念  “
期刊
摘要:宁化革命纪念馆珍藏着毛泽东《如梦令.元旦》这光辉词篇的木匾,为宁化老区人民开展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生动具体的教材。词匾对于弘扬光大先烈和老区人民的革命精神将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如梦令、元旦、瞻仰、革命历程  历史是一面镜子。革命老区宁化县上个世纪前半叶的一段历史,就如同镜子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革命的壮烈与辉煌。在那“风展红旗如画”的岁月里,宁化成为闽西革命根据地和中央苏区的重
期刊
摘 要  高校创办高水平运动队是我国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培养优秀人才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20多年来,在促进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学生运动竞技水平,培养体育人才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然而也存在从生源、条件及政策因素等方面的多种不利因素,急需从观念、政策、机制、管理等诸多方面进行改革创新。以促进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完善和发展。其建设措施为:改革运动员选拔机制;改善运动队管理模式;优化教练员选拔制度;解决运动
期刊
摘要:对于一个话剧演员来说,如何塑造好人的形象。即如何把剧本和导演赋予角色的任务,在舞台上真实的展现给观众,从而达到教育人,感化人的目的,是摆在我们每个演员面前的最根本的任务。  关键词:塑造 话剧 人物形象  每个剧作者在创作剧本时,不可能在百来页的剧本里把所有剧中人物的生活完全描写一番。比如,剧本开始之前发生了什么?幕间发生了什么?幕后在做什么?剧中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剧作家也只能是做简单的
期刊
摘要:军校文职人员知识结构能否适应向部队靠拢是院校顺利实现教育转型的重要前提。文章在阐明知识管理建设重大意义基础上,指出通过创建知识管理系统,可以完善文职人员知识结构和提升任职教育能力,并在知识管理建设的内容和步骤上提出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知识管理;文职人员;创新发展  十八大以来,习主席对军队院校教育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当前我军院校正处于全面转型攻坚阶段,改革任务艰巨,面临矛盾突出:如何紧
期刊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一个人今天在校的学习方式,必然会与他明天的社会生存方式保持某种内在的一致性,而合作学习正是这种一致性的切入点之一。基于此,合作学习已受到越来越多教育人士的关注。生生互动的合作学习方式则是关注中的热点。那么,这种学习方式对师生双方有何要求?同时在我们的教学中又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一、对教师的要求  1.认真钻研教材,备好课。  教材是联系教师与学生的必要手段,是教师指导学生运
期刊
摘要:西方叙事学对“不可靠叙述者”这一问题的研究还处在发展、完善阶段。与此同时,国内的学者在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中,发现其判断依据的多元性和相对性。本文结合文学作品实例来对“不可靠叙述者”的可靠性与否来进行探究,试图探析“不可靠叙述者”的话语具有可靠性的可能。  关键词:不可靠叙述者 可靠叙述者 可逆性  一、隐含作者与可靠叙述者、不可靠叙述者的关系  叙事虚构作品中,叙述者分为可靠的叙述者与不可靠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