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手术治疗婴幼儿腹股沟斜疝66例

来源 :中国医学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ff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切口手术治疗婴幼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入选的婴幼儿腹股沟斜疝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4例和观察组66例,治疗组行小切口手术,对照组行腹股沟斜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观察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阴囊血肿、鞘膜积液的发生率,术后随访1年以上,观察复发率情况。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阴囊血肿、鞘膜积液的发生率、复发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小切口手术治疗婴幼儿腹股沟斜疝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复发率低。
  【关键词】 婴幼儿; 腹股沟斜疝; 手术; 小切口
  腹股沟斜疝是小儿最常见的外科疾病之一,手术是治疗腹股沟斜疝最可靠的方法,婴幼儿斜疝主要采用高位疝囊结扎术,但传统腹股沟斜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存在切口较长,手术创伤较大,住院周期较长,且疝复发率较高。笔者所在医院2005年6月~2010年4月对66例婴幼儿腹股沟斜疝采用小切口手术治疗,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120例腹股沟斜疝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为行传统腹股沟斜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病例,共54例, 男50例,女4例,年龄4.2个月~5岁,平均(2.5±0.53)岁,单侧53例,双侧1例,其中可复性疝49例,嵌顿疝5例;观察组为行外环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病例,共66例,男60例,女6例,年龄4.1个月~5岁,平均(2.4±0.54)岁,单侧63例,双侧3例,其中可复性疝55例,嵌顿疝11例。两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下腹横弧形切口,于腹股沟管内环上方腹横纹处做一弧形横切口,长约2.0~3.0 cm,分离皮下、腹肌后打开腹膜,找到内环口,把内环口用皮钳向切口提起,4号丝线荷包缝合封闭内环口,缝合腹膜、肌肉、皮下,皮肤用止血贴拉紧。观察组在静脉复合麻醉下进行疝囊高位结扎术,选择腹股沟区以外环口为中心顺皮纹横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扪清外环口,钝性分离外环口处组织,找到灰白色疝囊(可牵引睾丸,能活动的组织为精索,于其内前方寻找疝囊)。将其提至切口处,切开疝囊,证实为斜疝疝囊后。横断疝囊,远端止血,近端向上游离至疝囊颈,(见到疝囊变厚及腹膜外脂肪组织证实),缝扎疝囊颈,剪除多余疝囊组织,将睾丸及精索复位,如外环口增大,则缝合缩小之,最后缝合深筋膜及皮肤各一针。对于嵌顿疝患儿,在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后,于外环口处向外上方顺纤维方向适当剪开,扩大外环口即能松解嵌顿环,还纳疝内容物,同上法处理疝囊,重建外环口。如有肠管坏死,则不用此方法。
  1.2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住院时间,阴囊血肿、鞘膜积液的发生率,术后随访1年以上,观察复发率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5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阴囊血肿、鞘膜积液的发生率及患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见表1。
  3 讨论
  婴幼儿腹股沟斜疝多为先天疝,主要因先天性腹膜鞘状突未完全闭合所致,一般没有局部肌肉薄弱改变,且随着患者的生长和发育,腹部肌肉越来越强壮。因此,不需要作修补手术,只行疝囊高位结扎术[1],就能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传统腹股沟斜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手术切口较长,手术时间长,手术创伤相对较大,需分离精索,易损伤精索血管造成血肿,甚至损伤输精管,术后复发率高[2]。小切口手术方法有如下优点:(1)因腹股沟长约1 cm,自外环口完全能将疝囊拖出到高位结扎。(2)自外环口处理疝囊不切口腹外斜腱膜,不破环腹股沟管前壁结构。(3)切口小,创伤小。(4)因创面小易止血,伤口渗血少,故阴囊水肿发生少。(5)术后患者全身反应轻,进食影响小,住院时间短。(6)该方法适宜经验丰富的普外科医师采用。笔者所在医院以往治疗婴幼儿腹股沟斜疝手术均选择斜切口,类似成人的手术切口,小切口与之相比,具有瘢痕小、外形美观、组织损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3]。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切口较小,加上婴幼儿组织发育不完全,解剖不如成人清晰,术中要避免腹股沟区的神经损伤,一旦损伤,造成肌肉萎缩薄弱,是术后疝复发的重要原因。同时,还要避免精素损伤及髂血管的损伤,故手术的操作要尽量轻柔,术中的器械要配备专用的儿科手术器械,以减少损伤。
  参 考 文 献
  [1] 柳光辉.小儿腹股沟斜疝切口选择的临床研究.中国医师杂志,2008,2(3):123.
  [2] 刘德鸿,肖现民,周以明,等.婴幼儿腹股沟嵌顿性斜疝特点与手术年龄的选择.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09,2(5):334-336.
  [3] 吴云,董李.小切口经外环途径修补婴幼儿腹股沟疝应用体会.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9,18(5):430.
  (收稿日期:2011-04-21)
  (本文编辑:梅宏伟)
  
其他文献
作者单位:617068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二人民医院通讯作者:汪玖川  【摘要】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围术期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本院2006年9月~2010年7月收治的20例胃癌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对患者血清TGF-β1、TNF-α及IL-2进行检测,同时以同期的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进行比较研究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支撑喉镜下喉显微外科手术患者不同阶段血流动力学和机体对伤害性刺激应激反应的变化。方法 拟行支撑喉镜下喉显微外科手术患者50例,年龄21~58岁,ASA I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n=25),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全麻组为对照组(F组),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麻组为观察组(R组)。分别于麻醉前(T0)、置入支撑镜即刻(T1)、置入支撑喉镜后1 min(T2)和拔管后1 min(T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BRAFV600E突变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PCR直接测序法检测65例PTC患者肿瘤细胞DNA中BRAFV600E点突变,分析其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 BRAFV600E点突变在PTC中的发生率为61.5%(40/65),其中40例BRAFV600E突变的PTC中有14例淋巴结转移,而未突变的25例患者中有淋巴结转移者10例,BRAF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纳洛酮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ly, HIE)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64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综合治疗,而观察组患儿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纳洛酮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新生儿神经行为(NBNA)评分。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
【摘要】 目的 调查本市区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发病季节、发病年龄分布及性别因素。方法 对2008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在本院儿科住院的、诊断为呼吸道感染的部分患儿采用明胶颗粒被动凝集法检测血清中MP-IgM滴度。结果 3年共检测患儿3756例,阳性数1266例,阳性率为33.71%。MP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男、女患儿阳性率分别为30.67%和38.6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
【摘要】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疗效,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8年2月~2010年2月本科收治的10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50)患儿给予阿奇霉素间隙性治疗,观察组(n=50)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以7 d为一个疗程,治疗两个疗程后评价临床疗效,随访3个月观察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2个疗程后,检查患儿的临床症状
期刊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腹泻型; 临证治验  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胃肠功能性疾病,是以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改变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综合征,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腹泻或便秘常因精神或心理因素而加重,在中医属于“肠郁”、“泄泻”的范畴。临床上常采用培土抑木法治疗本病。田耀洲主任医师临床应用痛泻要方合香连丸加减治疗腹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左氧氟沙星联合标准化疗方案治疗肺结核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配对分组,将70例初治结核病患者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使用左氧氟沙星,两组同时辅以其他相同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果 治疗1个月后、2个月后,观察组痰菌阴转、病灶吸收、症状改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左氧氟沙星配合其他抗结核药具有良好
期刊
作者单位:215300 江苏省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通讯作者:丁晓仙  【关键词】 免疫吸附; 狼疮性肾炎; 临床疗效; 护理    狼疮肾炎(LN)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最常见和最重要的内脏并发症,是我国最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目前仍以激素和细胞毒药物治疗为主。而新型免疫抑制药物,如骁悉[1]、环孢素在治疗重症活动性狼疮性肾炎中已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它们的作用机理是通过免疫抑制作用抑制新的
期刊
作者单位:036000 山西省朔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通讯作者:王永欣  【摘要】 目的 探讨使用经皮穿刺等离子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中老年腰腿痛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3例经X线平片、CT、MRI等检查并结合临床检查明确诊断的腰腿疼患者进行等离子消融髓核成形术,神经根区注射消炎镇痛液。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29分法对术前和术后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进行评分,并计算改善率。结果 所有病例治疗顺利,无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