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阅读”自主阅读指导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eambox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爱阅读”是统编本二年级教材设置于每个单元“语文园地”中的自主阅读专题内容。作为课堂精读教学与课外独立阅读之间的中间环节,“我爱阅读”属于学生自主阅读指导课型,既要区别于单元课文阅读教学的精细指导,又要区别于课外阅读的无指导。然而,从一线语文教师课堂实践的情况来看,“我爱阅读”的教学已然出现了两种令人担忧的现象,一种是指导过细,一种是指导缺失。这两种现象背后的问题是相同的,即对“我爱阅读”的功能认识不明,导致教学指导目标模糊,教师指导行为失当。因此,研究“我爱阅读”作为自主阅读专题内容的指导尺度显得十分必要。
  一、解读编排意图,明确指导方向
  “我爱阅读”的位置编排于每个单元的“语文园地”,是匹配单元课文的阅读练习,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沟通课堂内外。放在课堂内,意在发挥教师对学生自主阅读的指导作用。这里的指导与单元内课文的精读指导是有鲜明的区别的,其显著的特征可以从“我爱阅读”这个称谓之中琢磨而得,即分解为“我阅读”和“爱阅读”两个方面。
  “我阅读”即学生“自己读”。“我爱阅读”取代了一年级“语文园地”中的“和大人一起读”,其突出学生自己阅读的编排意图一目了然。学生“自己读”除了需要教师留出充足的学生自读时间外,还需要教师认识清楚自读过程中学生应具备的阅读素养。对于小学二年级学生而言,识字量和识字能力是阅读素养的重要影响源。相比于 “和大人一起读”的全文注音 ,“我爱阅读”仅有极少量的生字注音,因此,“自己读”首先必须关注学生阅读过程中的自主识字能力,让学生学会自己去扫清阅读障碍,从而读通文本。其次,依据课标第一学段“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这一阅读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要求,“自己读”还应在统编本教材单元相关课文内容学习的基础上学会自己读懂同类文本,从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为了学生能够“自己读”,这是“我爱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的核心要义和最终方向。
  “爱阅读”就是让学生“喜欢读”。“喜欢读”跟“自己读”紧密关联,学生能够自己读,则既能获得自由自在的阅读感受,又能拥有自我感悟的机会。这种自主的权利自然会让学生喜欢阅读。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尽可能多角度地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哈佛大学的凯瑟琳·斯诺教授和她领衔的兰德阅读研究小组于2002年发布了富有影响力的“阅读理解框架”,将阅读理解界定为由“读者”“文本”“任务”(或活动、阅读目的)三种影响源联动的结果,以此框架来分析学生“爱阅读”的因素并确定让学生喜爱阅读的指导方向。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对于“文本”“任务”这两个影响源的研究比较重视,但对“读者”这个影响源的研究不够重视。在自主阅读指导中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教师应当更加重视作为主体的“读者”自身,例如让学生感受自身成长收获的愉悦,体验与人分享自读成果的满足,品味获得肯定鼓励的喜悦等。
  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自我的存在与进步发展是学生喜欢读的根本原因。这也是自主阅读指导最终的着眼点。
  二、关联单元整体,选择指导要点
  “我爱阅读”的阅读篇目与单元讲读课文的思想和文体高度一致,体现了从指导阅读向自主阅读迁移过渡的内在关联性和充分的可行性。
  如统编本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三篇课文《小蝌蚪找妈妈》《我是什么》《植物妈妈有办法》都是采用童话来介绍自然知识,帮助学生认识自然世界。“我爱阅读”相应地安排了《企鹅寄冰》这则故事,也是用童話来介绍南极寒冷、非洲炎热、南极到非洲距离很远等自然知识,同时还深度关联了《我是什么》一文中水会变化的知识,让学生知道寒冷的南极的冰到炎热的非洲后会变成水,炎热的非洲的水到寒冷的南极后会变成冰。可见,这个单元的“我爱阅读”与单元的三篇课文是紧密相关的,学生自己阅读完全有基础。
  相类似的文章,所需要的阅读方法和阅读习惯也是相通的。因此,“我爱阅读”的阅读指导要点,可以从所属单元课文的指导阅读的共同点上去寻找,以明确前后贯通的学习重点,提高学生掌握度。从《企鹅寄冰》所属单元三篇课文课后练习来看,该单元的共同点是通过说清变化过程来获取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读懂课文,因此,《企鹅寄冰》的自主阅读指导要点可以确定为两个:一是低年级每篇文章必须关注的扫清生字障碍读通课文;二是依据本单元的重点让学生知道寄冰的全过程,把让企鹅糊涂的“冰—水—冰”发生变化的事说明白,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故事主要内容及涉及的知识。至于《小蝌蚪找妈妈》和《我是什么》两篇文章所关注的准确运用动词的语言训练点则需要在教师指导下理解感悟,可以不作为二年级学生本单元自主阅读的学习内容。
  统编本二年级上册教材每个单元的阅读理解重点都在课后练习中有提示,如第二单元的诗歌以背诵为要求识记各种知识;第三单元通过人物的重要表现了解人物特点;第四单元找句子说感受,感受祖国美、家乡美;第五单元读寓言,表达自己的想法,领会寓意;第六单元读伟人故事和表现,感知伟人高贵品质;第七单元通过想象,感受大自然的多种情趣;第八单元的故事展示了多样的相处方式,让学生认识相处之道。关注单位整体来选择“我爱阅读”的自主阅读指导要点能让教师的指导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它使“我爱阅读”的学习效果具有厚实的保障和基础。
  三、追随具体学情,沉潜指导行为
  对于学生的自主阅读,教师在明确了指导什么之后,还面对一个更为复杂的问题是如何切实有效地指导,具体包含指导多少、到什么程度,采用何种方式等操作层面的问题,这是面对具体的教学对象而产生的问题。在课堂教学真实而复杂的场景中,教师需要追随学生的实际学情顺势而为,及时应对。
  1.把握初读水平,选取指导方式。学生初读文章,可在他们遇到困难时,提示使用统一符号标注不认识的字,记录初读水平。这是让学生关注生字,为自己读通文本做扫除障碍的准备。
  在统编本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爱阅读”的《十二月花名歌》的阅读指导过程中,上课教师利用课堂上学生自由独立阅读课文的时机,让学生将不认识的字用“△”在下面标注出来。通过学生的标注,教师发现生字障碍主要集中在“盆、初、桂、寒、霜”这几个字上,少数学生这几个字都不会读,但部分同学全部会认读。在后续同桌对读环节,学生自然能重点关注标出的生字,主动学会认读。但有些生字同桌两人都不认识,教师就必须进行及时的个别指导,甚至需要指导学生加注拼音以辅助记忆。而对于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则要结合语境引导大胆猜测,例如“桂”字,就可根据诗句“八月桂花满枝香”来猜读。总之,教师的指导,应当弯下身来紧贴学生学习过程和学生个体需求,而不是想当然地提出浮泛的要求。
  2.展开阅读交流,推后指导时间。学生是否读懂和如何读懂需要通过生生之间的交流表达出来。表达本身和准备表达的过程都是读懂的过程,教师组织学生准备表达和表达展示的过程中要尽量做到时间充足和空间自由,把自己的指导推后。如何把教师的指导推后?首先,要在学生充分与文本交流之后,教师的指导才跟进。为此,教师要设计有意思的任务,让学生因任务驱动而深入积极地与文本交流,从而促进阅读摄入。如《十二月花名歌》在读通之后,让学生在书本所配的十二种花的插图旁写上花名及开放的月份,学生都会投入地去认和写,既调动经验所有,又对照读诗所得,在做得有滋有味的同时,深入理解和深刻记忆十二月花名。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几乎不用指导,只在巡视时发现少数学生有困难才跟进提示,整体而言,学生是自己完成任务,达成对文本的理解。其次,在生生之间深入交流之后,教师的指导才跟进。为此,教师要让学生围绕一个话题充分而又深入地思考,规范而又个性地进行交流,把话题说透,以带动对文本信息的全面捕捉和整理。其间,教师通过认真倾听和比较,聚焦话题,对学生的话语给予简要的肯定或必要的指正。对学生的表达问题,教师不作面面俱到的指导,而要引导学生关注和记住自己和同学的表达优势,互相启发学习,从而维护学生表达的积极性。教师把自己的位置退到学生后面,轻悄而又积极地推进学生的交流表达,学生的自主性就会获得更充足的生长空间。
  (作者单位:江苏无锡市惠山区教师发展中心)
  责任编辑 郭艳红
其他文献
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阅读学习经验,了解多方面、多角度认识人物的方法。  2.感受夸张手法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品味翻译外国文学“信、达、雅”的境界。  3.积累人生格言,走进《增广贤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交流平台——人有多面、多面识人  1.导语:同学们,阅读名著,有一个最核心的任务,那就是——分析人物形象。回忆一下,在本单元或者在之前学习的名著中,你认识了哪些
摘要参考美国“Computing Curricula2005”教程,通过对计算学科内在规律的认识和比较,为我国计算机专业本科的课程设置提供可行性操作范式。  关键字 Computing Curricula2005教程;计算学科   中图分类号:G434文件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07)02-0077-03  Computing Curricula2005 and Comput
当下,“语文要素”成了小学语文教师口中的高频词,网络的热搜词。今天,我也将对照语文要素来学习李文斌老师执教的《短诗三首》一课,看看李老师是如何在课堂中体现语文要素的。  一、語文知识的渗透润物无声  李老师的这堂课,不着痕迹地渗透了必要的语文知识。比如,理解“思潮”这个词语,教师并没有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而是让学生通过朗读去体验。首先,李老师引导学生朗读诗文中的三个问句:“哪一颗星没有光?哪
“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特别喜欢这句话,喜欢奔跑的姿态,喜欢道阻且长的梦想与远方。  爱上跑步,纯属意外。上学时,800米总在及格线挣扎,一是因为体重大,挪移不易。二是因为鼻炎,呼吸不畅。所以,跑步从来不是我想要征服的“大山”。儿子随我,也是一身五花膘,满脸婴儿肥。遥望几年后的中考,我忧心忡忡。减肥,刻不容缓!跑步成了最简单、最方便的选择。从学校到家约1公里,他跑步,我骑车,监工一般
教学目标:  1.学习文中生字,懂得“敕勒”“穹庐”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诗歌意思,想象诗歌画面,借助诗歌文本进行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  3.感受诗歌中蕴含的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 歌曲导入,激发意趣  导入:教师演唱或播放歌曲《敕勒歌》,引发学生兴趣。  补充背景知识:敕勒是1000多年前生活在敕勒川草原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以放牧为生,“敕勒歌”就是他们放牧的时候吟唱的一首
教材解读  本单元是习作单元,语文学习要素是:1.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2.写一件事情,把事情写清楚。两篇课文以及课后习题、例文都围绕单元语文学习要素展开学习,为习作做好了铺垫:《风筝》,是了解课文围绕“风筝”讲了哪些方面,是如何把放风筝的过程写清楚的;《麻雀》,是了解课文围绕“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什么,如何活灵活现地展现猎狗与麻雀相遇时的情形;课后选做题和“初试
世界经典儿童文学《秘密花园》,让我们感受到了自然界的秘密和儿童生命力的奇迹。如果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也是一座秘密花园,那她最自然的生命力何在呢?我们一路找寻。  一、写什么——倾听儿童的自然声音  “写什么”是习作教学中大家一直很关注的问题。一段时间,我们为了突出作文的育人功能,特别强调引导儿童写有意义的内容。一段时间,我们又特别关注儿童的习作兴趣,着重强调引导儿童写有意思的内容。我们的习作教学究竟应
摘要 介绍在教学实验中分别采用SDS法和CTAB法对辣椒基因DNA进行提取的过程,结果表明,改进的CTAB法提取的DNA含量较高且纯度较好;同时发现在电泳检测过程中,恒定电流检测图像结果中呈现的基因组DNA条带要比恒定电压检测结果平整。  关键词 辣椒;DNA;电泳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08)20-0127-02    DNA提取是进行
《盼》是统编本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该单元为特殊习作单元,而特殊单元有着特殊的编排体系和特殊的教学要求。习作单元不安排人文主题,以习作能力为重点、为主线编排整个单元,整个单元围绕某个习作能力来安排。该单元围绕“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及“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来安排教材内容,读写相辅相成。现就妥金录、陶金花两位老师《盼》一文同课异构的教学设计进行点评。  
教材分析  《在柏林》是统编本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三篇略读课文,作者是美国作家奥莱尔。这篇微型小说堪称战争题材小说名篇中的精品。以二战为背景,以一列从柏林驶出的火车上的小插曲为故事材料,反映出战争对人民造成的深重苦难以及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文章在构思、表达上有以下四个特点:  第一,选材视角,独具匠心。作者避开了枪林弹雨、战火纷飞的血腥战场,独具匠心地用“微镜头”从战争的后方截取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