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isonck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鼓励教学法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我在长期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应用此种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多年的实践结果让我体会到,这是一种体现“人本精神”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其创新精神,符合“以学生发展为本,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还有助于改变当前初中数学教学所面临的一些难题,应该在教学活动中广泛应用。
  鼓励教学法是“以人为本”的教学方法。马斯洛的需求五层次理论(基本生活需求——安全感——归属感——地位与尊重——自我实现)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渴望着能得到别人的认可与赞美,渴望自我的人生价值能够得到实现。托尔斯泰也曾就此形象地说过:“激励能使人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是促使他人创造奇迹的催化剂和导火线。”正处在青春发育期的中学生,虽然性格处于敏感的叛逆期,但他们同样也渴望着得到老师对自我的认可与赏识,从而达到自我实现的目标。因此,从人本关怀的角度讲,在教学中多采取鼓励的方法是符合人的心理特点的,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运用鼓励教学法,也是增强初中数学课吸引力的一种有效方式。不容否认的是:初中数学教育目前面临着一种困境,即大部分学生对这门功课感觉学习困难,缺乏起码的学习兴趣。但是,作为一门基础课程,数学教育对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观、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都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要促使学生重视数学课的学习,教条的说教或冰冷的批评是难以奏效的。相反,通过不断地鼓励,潜移默化地引导其喜欢数学课,却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我主要采取了以下三种方式来对学生进行鼓励:少批评,多肯定,培养其学习的兴趣与激情;多当众表扬,满足其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鼓励其开动脑筋、主动思考问题,培养其创新能力。这些鼓励方式的实行,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少批评,多肯定,培养其学习的兴趣与激情
  
  学生都是朝着教师鼓励的方向发展的,而批评则不利于学生自信心的树立,进而使其缺乏学习的兴趣。数学课程由于其独特的知识体系,又稍显枯燥,多数学生普遍感到数学课不好学,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甚至失去学习信心,考试成绩很不理想。在这种情况下,我很少去批评学生做得不好,而是尽可能地肯定他们已取得的成绩,挖掘他们在学习中的“闪光点”,表扬其与以往相比有进步的地方(哪怕是不起眼的一点小进步)。通过抓“闪光点”,暗示他们都可以通过努力学习学好数学课,从而帮助其树立自信心,克服畏难情绪,培养出学习的乐趣与激情。例如:我教的一位女生原来数学成绩很差,第一次数学检测是全班最后一名。我平时上课时看见该同学很认真,就叫她起来回答问题,在我的不断鼓励下,她逐渐对数学课有了兴趣,学习数学认真、努力。两个月后,她的数学考试检测居然及格了,在全班属于中等成绩。这个学生高兴地跳了起来:“原来我也可以学好数学课,真是太棒了!”这就是教师鼓励的魅力所在,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从消极学习转变为积极学习。这种学习观念的转变,也将对学生整个的学习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多当众表扬,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
  
  为了给学生创造一种自我实现的环境,我在教学实践中非常注意利用课堂提问的机会当众表扬学生。具体的做法是根据学生成绩优劣的差别,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回答一些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比如一节数学课上,一些基本概念、直接应用本节课知识的比较简单的问题,我会选择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回答。而数学知识综合应用这类较难的问题,则会让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回答。回答正确的,我毫不吝啬地予以当堂表扬;回答不正确的,也不批评,而是引导其认真分析错误出现的原因,并对其勇于回答问题的表现进行表扬。在提问时,我还注意语气亲切、表扬诚恳、发自内心,使学生感到教师是真诚地关心他们的。提问的难度也是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以学生通过思考能回答为宜,使他们既不觉得老师是特意挑选容易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又使他们通过回答提问获得学习的成就感,使他们更进一步地爱上数学课。
  
  三、鼓励学生开动脑筋主动思考问题,培养创新能力
  
  我以为,在全社会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应着力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人类社会、辨证分析问题和对待未来的综合能力,实现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以达到培养和造就一批迎接2l世纪挑战和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人才的目的。因此,在教学中,我还注意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向教师提问、假设和陈述。对于某一数学问题的讨论,鼓励全体学生都参与活动,要求大家都开动脑筋、各抒己见。虽然学生的发言或观点不尽成熟,却也会出现一些闪烁着创造性思维火花的一家之言。其中不少后面要学习的知识,通过讨论发散,学生已经能够掌握。
  综上所述,鼓励教学法作为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是一种真正闪耀着“人本精神”的教学方法,能够在实践中切实有效地解决当前初中数学教学所面临的一些难题,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数学成绩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他文献
初中学生学习思想品德成效的高低,决定于学生的智力——认识理解客观事物的能力,运用知识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思考力、判断力,决定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兴趣、情感、意志等。在学生智力一定的情况下,学生的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对思想品德学习影响甚大。下面,我们一起探讨中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调动技巧。    一、树立理想,确立目标,明确任务    1、树立理想。理
期刊
转化学困生是班级管理工作中的重点、难点以及衡量班级管理工作成败的重要内容。学困生作为学校不可回避的教育对象,在新的社会形势及教育思想下,更有加强研究的实际意义。笔者试就我校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及转化的具体措施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学困生产生的原因(排除弱智儿童)是多方面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原因:不良风气的影响,如上网、赌博、早恋、打工潮、
期刊
创新能力是新世纪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更是培养人才的根本。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呢?我认为:    一、启发学生大胆想象    中学语文教学应该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着力挖掘他们的创造潜能,努力提高他们的自创能力。如教《孔乙己》一文时,启发学生想象孔乙己最后的结局如何,提出这个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在教《七根火柴》时,布置学生写一篇短文,各自想象无名战士是怎样度过暴风骤雨的夜晚而
期刊
《新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和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体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要使学生适应英语新课程的这一要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激发学生兴趣  每天让学生写些英文日记,并在同学中交流,欣赏别人写得较好的日记。倡导学
期刊
兴趣是成功的钥匙,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原动力,也是发明创造的源泉。初三学生正处于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的时期。教师若从学生一接触化学开始就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并因势利导,使学生把兴趣转化成乐趣,进而转化成志趣,那么就能使学生保持学习化学经久不衰的求知欲。以下是我在化学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上好序言课,激发学习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把第一堂课上得生动
期刊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汉语教学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改革时期。汉语作为我国的主体语言,已成为我们生活工作中离不开的交流工具,尤其对少数民族而言,掌握和利用汉语势在必行。而作为汉语教学工作者,其肩上的担子是沉重的。虽说多年来全疆将近几万名汉语教师为之付出了大量的汗水和心血,但地域的差别、语言环境的差异以及师资队伍的参差不齐等因素还是大大地制约了汉语教学的发展脚步。作为一名汉语教师
期刊
每年送走一批毕业生,又迎来一批新生。多年来,六年级的数学教学给我以颇为深刻的启示:全体学生计算能力的强与弱直接关系到全学年教学效果的优与劣。计算是小学数学的主旋律,也是最基础的,因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动力源泉是计算,所以帮助每个学生闯过这个关,至少能使每个学生成为数学单科的优秀生。  如何帮助每个学生顺利地过好计算关呢?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只要认真学习过《教育学》和《儿童教育心理学》,就应该知道,必
期刊
一、高中学生思想品德的现状    在与高中教师和家长的座谈调研中发现,当前相当部分的高中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淡漠、厌学逃学、逃避责任、好逸恶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究其原因:当前高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已呈整体下滑趋势,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学生普遍缺乏吃苦精神。在校理科学生不愿做练习题,文科学生不愿通过背诵来加深记忆,所学知识浅尝辄止,似懂非懂,课堂上老师一点就会,课下一做就错,让教师无所适从。
期刊
日前,一位朋友向我谈起他们学校一名优秀班主任的事情:在开学的第一天,当她站在讲台上,面对40多名学生的时候,她突然感到脑子里一片空白,脸上流汗,不知该说什么。回到办公室后就向学校提出坚决不当班主任的要求,理由很简单——班主任工作压力太大,无法承受。  这件事引起我深刻的思考:纵观我们的教育工作,班主任确实承担着很大的压力,致使许多教师望“班主任”而却步。具体体现在:    一、学生带来的知识压力 
期刊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的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反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及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下面谈谈我在数学教学中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    一、营造和谐氛围,激发学生的自主创造学习    学生的创新意识常常体现在一些奇思妙想中,有的也许很幼稚,但这些都是学生创新思维萌芽的表现,必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