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颤在院前急救心肺复苏中的应用和护理措施探讨

来源 :健康护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yang1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除颤在院前急救心肺复苏中的应用和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66例接受院前急救的心搏骤停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所接受急救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患者分别接受常规心肺复苏急救措施与AED除颤器配合心肺复苏急救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抢救结局。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为26.51%(22/8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24%(6/83);研究组心肺复苏成功患者的存活率为63.64%(14/2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6.67%(1/6),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予以心搏骤停患者院前急救时为其实施早期除颤可有效提升患者的心肺复苏成率,促进患者生存。
  关键词:自动体外除颤器;院前急救;心肺复苏;应用效果;护理措施
  心搏骤停是一种最为严重的心血管病急症,指的为人体心脏受到各种原因的影响而突然停止有效搏动、终止泵血功能,导致患者全身循环中断、丧失意识、呼吸停止,进而引发全身严重缺氧、缺血[1]。本研究旨在对除颤在院前急救心肺复苏中的应用和护理措施展开分析与探讨,研究详情如下。
  1临床资料和方法
  1.1资料来源
  对自2016年3月至2018年9月在我院接受抢救的166例心搏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所接受急救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83例)与研究组(83例),对照组中男性例数与女性例数分别为47例、36例,年龄最大的为73岁,年龄最小的为22岁,平均(47.61±12.34)岁,急救环境包括商场、马路、家中等,30例患者为冠心病、15例患者为肺心病、13例患者为心律失常、4例患者为有机磷农药中毒、1例为触电,9例为高血压性心脏病,2例为溺水,9例为心肌疾病;研究组中男性例数与女性例数分别为46例、37例,年龄最大的为72岁,年龄最小的为21岁,平均(47.31±12.06)岁,急救环境包括商场、马路、家中等,31例患者为冠心病、16例患者为肺心病、12例患者为心律失常、3例患者为有机磷农药中毒、2例为触电,8例为高血压性心脏病,3例为溺水,8例为心肌疾病,两组患者相关资料数据经统计检验得出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
  1.2.1急救方法
  急救人员到达患者病发现场后第一时间为患者实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气道开放、气管插管、建立静脉通道、电除颤等抢救措施,明确患者系心搏骤停。
  1.2.1.1对照组
  将各项急救物质准备工作做好,包括急救药物、呼吸机、心脏除颤仪器、吸痰辅助设备等。及时帮助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在予以患者吸氧的同时为其实施胸外心脏按压,对患者意识情况予以密切观察,及时利用自动体外除颤器为患者实行心脏除颤,迅速完成补液、止血、注射肾上腺素等急救措施,如若患者情况必要则建立人工呼吸支持治疗。
  1.2.1.2研究组
  以对照组患者所接受急救措施作为基础,为研究组患者增加对AED除颤仪的使用。快速将专业导电糊涂抹于患者身体各部位,并在各处准确安放电极板,使电极板紧贴患者皮肤,将放电量调整至150-200J,操作过程中注意避免与患者发生接触,以防误伤触电。
  1.2.2急救护理方法
  1.2.2.1心肺复苏护理
  心脏骤停十分容易导致患者脑部供血不足,进而致使其出现脑水肿、脑组织缺血性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状。因此,在为患者实施心肺复苏的实际过程中以及心臟急救措施完成后,医护人员需对患者脑水肿情况予以密切观察,以患者实际病情为依据为其实施适当的皮质激素或脱水剂治疗。同时,需加强院前急救过程中对患者心脏状态的监测,充分确保患者呼吸的通畅性,适当开展人工吸氧护理[2]
  1.2.2.2心理护理
  在患者心肺复苏后,护理人员需及时与之展开交流,充分掌握患者的心理特征,并以患者具体心理特点为依据为其实施针对性较高的心理疏导,以使患者心理情绪得到有效缓解。同时,护理人员还需与患者家属展开沟通,加深患者家属对该症状严重程度的了解,使之充分明确除颤急救治疗的根本目的,促使患者家属对急救工作予以积极配合。
  1.3评估依据
  观察两组患者的心肺复苏效果与急救存活情况。
  1.4统计分析
  使用X2检验计数资料,若结果为P<0.05,则代表数据间差异统计学意义明显,所有数据的统计皆经由SPSS19.0软件完成。
  2结果
  2.1两组患者心肺复苏效果比较
  下表1,研究组中26.51%(22/83)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相较于对照组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7.24%(6/83)更高,组间数据经统计检验得出差异显著(P<0.05)。
  2.2两组患者存活率比较
  下表2,研究组心肺复苏成功患者中63.64%(14/22)出院存活,显著高于对照组心肺复苏成功患者的出院存活率16.67%(1/6),组间数据经统计检验得出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心搏骤停患者通常具有四肢抽搐、突然丧失意识、大动脉搏动消失等临床表现,若没能在患者发病时予以其及时、有效的抢救,则患者必然会面临死亡[3]
  为对心脏骤停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进行有效提升,可为其实施一定的心脏除颤,使一定程度能量脉冲经胸壁对患者心房产生刺激,并对心肌纤维消除折返通道,实施同步除极,令其心肌纤维性颤动得到有效抑制,通过高节律窦房结起搏点来对心脏节律进行主导,确保良好的心脏射血量,恢复患者心率。 相关研究结果指出,在急救心肺复苏当中,早期的除颤治疗意义十分重大[4]
  本研究得出,研究组中26.51%(22/83)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相较于对照组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7.24%(6/83)更高;研究组心肺复苏成功患者中63.64%(14/22)出院存活,显著高于对照组心肺复苏成功患者的出院存活率16.67%(1/6),组间相关数据经统计检验得出差异显著(P<0.05),说明心搏骤停患者越早接受除颤急救则其心肺复苏成功几率越高,其可出院存活的几率亦可获得大幅提升。相关研究指出,心肺复苏能否成功与患者心搏骤停至接受心肺复苏的时间长短息息相关,期间间隔时间越长则患者能够成功心肺复苏的几率越低[5]。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更早接受心肺复苏,19例患者在6分钟内复苏成功,而对照组中仅5例患者在6分钟内复苏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印证了此项说法。与此同时,除了需予以心搏骤停患者及时的抢救,在患者院前急救过程中为其实施的护理干预是否适宜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抢救效果。本研究总结得出,实际抢救过程中需尽量节约抢救时间,一旦发现患者在急救过程中呼吸停止、意识突然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需立即为其实施心肺复苏,以有效挽救患者生命。
  可见,在予以心搏骤停患者院前急救时为其实施早期除颤可使患者的心肺复苏成率得到显著提升,促进患者生存。
  参考文献
  [1]袁晓静. 除颤在院前急救心肺复苏中的应用和护理措施[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8, 5(30): 107.
  [2]李瑭,徐志华,王宜,等. 护理人员心肺复苏和电除颤培训与考核效果分析及思考[J].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17, 16(5): 511-516.
  [3]程辉,肖小六,肖世辉. 萨勃心肺复苏器联合早期除颤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研究[J]. 当代医学. 2018, 24(35): 171-172.
  [4]苏艳艳. 自动体外除颤仪联合心肺复苏在心搏骤停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医疗装备. 2018, 31(16): 168-169.
  [5]黄伟军,王伟,李子元,等. 心脏骤停患者应用肾上腺素及电除颤、心肺复苏的有效性[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 12(11): 33-34.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分析在急性白血病护理中应用个体化健康教育的效果以及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方法:纳入10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选自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按照平均分配原则并遵循随机数字表法处理得出2组,一组命名为样本组,纳入54例,开展常规健康教育,另一组命名为分析组,纳入54例,开展个性化健康教育,组间比较两组不良情绪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分析组SAS、SDS评分更低
期刊
摘要:目的:找到解决社区慢性病多发、病患不了解自己病情、无法养成良好健康习惯的办法。方法:选取社区内慢性病患者50名,随机对半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参与式健康教育的方式来实现对实验组病患的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病患的慢性病自我防治效果提升。结论:为社区内慢性病患者提供健康教育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慢性病患者的自我健康护理和身体康复能力。  关键词:慢性病;健康教育;护理干预  当前以社区为单位,建设社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健康教育的应用。方法:以我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进行治疗的90例住院患者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析评价两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比较发现P<0.05,研究存在临床意义。结论:在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实施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护理效果,临床价值较好。  关键词:健康教育;神经内科护理;工作;应用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消化内科护理工作中实施多元化健康教育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进行治疗的90例住院患者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P<0.05)常规健康教育,和观察组(P<0.05)多元化健康教育,分析评价两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家属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比较发现P<0.05,研究存在临床意义。结论:在消化内科护理工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协同健康管理模式在社区脑卒中后残疾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12月期间社区医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残疾患者,以护理模式的不同为分组依据,将其分入采取社区健康教育+定期家庭访视的对照组、加行协同健康管理的研究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家庭功能评分、社会功能缺陷评分。结果:护理后研究组家庭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社会功能缺陷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消毒供应室护理当中护理管理的应用重要作用,从而良好的提高消毒供应室在护理当中的实际效果。方法:选取我医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的消毒供应室的具体工作情况视作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的消毒供应室的具体工作情况视作观察组,利用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满意度评分以及消毒器械合格率。结果:观察组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消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细节思维管理方法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5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根据ICU实际情况制定并且落实护理措施,比较细节思维管理方法实施前后的护理管理效果。结果:细节思维管理实施后,基础护理、护理文件书写、护理安全评分均优于实施前,且护理满意度评分也高于实施前,组间差异形成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护理管理中实施细节思维管理方法能够提升护理质量,应该推广。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运用虚拟仿真训练所起到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04-2019.04期间作为研究时段,随机将某高校所抽取的100名护生分为对照组(50例,常规教学)以及观察组(50例,虚拟仿真训练),对两组护生的教学效果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最终理论成绩、最终操作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虚拟仿真训练能够有效提升基础护理学教学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责任制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者个人生活质量评分,以探讨责任制护理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通过研究结果,我们发现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精细化管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手术效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患者进行对比分析,分别将12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进行精细化管理,同时对两个组的护理质量及手术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室护理质量相比其评分较高,并且手术准备时间和手术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较短(p<0.01)。结论:为提升手术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