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有意思的面

来源 :创作·文字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rain_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都的小吃是名扬中外的,但是这里的面也别具一格。比如担担面、渣渣面都十分有名气。平时喜欢吃面,既方便又快捷,所以常常在成都市的街市上吃面,有时,吃到一碗好面,不啻为一种惊喜,并且会有温馨和华丽的感觉,吃面就成了很有意思的事情。在这里我且将在成都的好的面店公布出来,以飨同好。
  成都的面店简直可以用多如牛毛来形容,且不只是卖一种面,大都兼卖好几种面:杂酱面、牛肉面、排骨面、肥肠面、煎蛋面等等,虽然这样很方便食客挑选,却并没有达到精致的境界,大都味道、色泽相差无几,这的确是令人遗憾的事情。
  牛肉面的汤要好,肉也要精挑细选的黄牛身上的最好的肉,在炖的火候上也很关键,弄得不好就味道大失,味同嚼蜡。以前在华兴街有家不错的牛肉面店,除了味道好之外,香菜是新鲜的,牛肉丰满而多汁,咬上一口便感觉得出来。现在的许多面店虽然也卖牛肉面,但牛肉看上去干瘪,且分量上少,有时还会夹杂毛发之类,这样的店我去过一次之后,就再也不敢去第二次了。古龙曾说,台北有一家叫一品风味的面店,老板娘在用竹筷挟牛肉到面碗里去的时候,得先戴上副老花眼镜,看她选夹牛肉时的专注与慎重,简直就好像老派的商人在选择钻石一样,令人不禁觉得这碗面的价值分外不同,在成都倒没见过如此的老板娘,只能令我辈神往了。
  做排骨面看起来简单,其实学问挺大,一碗面汤,一定要做得清而鲜腴,油而不腻,那至少要用肉骨头文火吊出来的高汤才行,面要下得清清爽爽,漂漂亮亮,一根根排起来。排骨要选得好,火候也要恰倒好处,一定要把厚厚的一块排骨炸得丰富而多汁,味道也要够浓才好。如偷工减料,排骨炸起来,肉就干了,味道大失不说,还令人想起别的不快的事情来。因而,做得好的排骨面的面店绝少。排骨炸得略焦,味道尚好的面店很多,似乎草率地做排骨的面店更多一些,因此在成都吃上一碗上好的排骨面是不容易的事。
  第一次吃担担面时,还以为是别有含义,且用大碗装面,就只喊了一碗面,服务员看我则怪怪的,我闹不明白,等面端将出来才发现那是一小碗的面,精致。吃完又要份生煎包才算过去。后来,听说“担担面”的故事,才恍然明白它的少而精致是不能当正餐的,只能供消遣。对担担面我说不上怎么爱,只是偶尔吃之。
  据朋友介绍渣渣面是崇州羊马的为最好。去年还闹过什么知识产权的争端,名声就更响了。成都近年来也开设了些所谓的渣渣面店,印象中最好的是七道堰街的一家,面好,料也好,而且泡菜微甜带酸,边吃泡菜边吃面,简直是一种享受。那里经常客满,去得晚只好坐在外面等着。在石人小区也有家打着渣渣面的招牌,面尚好,料是杂酱面的料,而不是粉末状的肉粉,泡菜也大打折扣,吃着简直令人大跌眼镜,大有上当之感,用古龙的话说就是“惨绝人寰”了。
  近段时间,在街上走走,忽然发现有不少华兴煎蛋面的招牌,是否正宗实在不得而知,在玉林小区的华兴煎蛋面是印象中最好的,汤清,面也清爽,蛋煎得恰到好处,另外还有凉拌猪耳朵等菜佐餐,吃着很舒服,到玉林玩的人大都有到这里吃宵夜的习惯,这似乎成了玉林的招牌。
  在帘官公所街有家生煎包店,面却是最好的,我在那吃过多次的面,成都晚报副刊部的几位也经常在这里吃面,因为汤好,面似乎更好,味道不摆了。即便是杂酱面也做得干爽,吃着也是极痛快的事。有时空闲的中午,我会专门跑到一些面店去吃一碗面,被朋友称之为“奇谈”。
  吃有意思的面,是很诗意的事情,可惜的是好的面店不是到处都是,要吃到一碗好面,得跑不少路,但只要能吃一碗好面,也是值得的。
其他文献
是在青岛吧,坐在一个小山顶的圆形旋转塔里,用高倍望远镜俯瞰这个海滨城市。远处是蓝天、大海与白云交织成画,乳白色的海轮在宝石绿的海面上游弋,微风袭来,阳光下的点点粼光,闪入眼帘,心底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惬意。  贴着海边的是摩天楼,再近的是成片成片的绿树,而绿树的中间,间杂着红瓦白墙。这是我第一次如此近距离,从一个城市的上空,看到这么美的风景。这个画面,深深地烙在我的脑海里,直到在今天。在沙尘暴与荒漠化
期刊
香水是尤物。  我已经把香水当作性灵之物了。它就像美丽的女人,以挥发的形式向你渗透,影响你的身体和心灵,让你发出叹息。  我的第一瓶香水来自埃及,是从埃及回国的朋友送给我的,瓶身像女人的胸乳,从包装上来看出身可疑,我相信它很廉价。我曾经找人辨认上面的文字,说此香水的名称不好翻译,有若即若离,若隐若现,闪闪烁烁以及瞬间、消失,或者慢慢走远之类的意思。旋开盖子,凑近了嗅出难闻的怪味儿,离远了又什么味儿
期刊
纽约办公室自9·11后从世贸中心搬到了华尔街证券交易所附近的老式建筑的办公楼里。9·11让世贸中心成为美国人心头的创伤,但以前的世贸中心作为一个建筑来看,除了设计简洁,是纽约最高楼外,很难看出什么特别的特色。新办公楼从外面看不起眼,里面却是毫不张扬的富丽堂皇,地面是灰白色的大理石,墙上刻着银色浮雕,电梯门是厚重的银色,上面镂满古典图案。 这座楼其实也就不过二十多层高,可电梯里的楼层号码却是从二十号
期刊
摘 要:文章以韩少功长篇小说中的三类人物为例,结合作家的实践经历和个人言说,探讨“公民写作”的具体内容和价值指向。“公民写作”以现代“公民”概念为基础,融合了知青经验中的理想和实践精神,为观察市场时代的社会现实和文学环境提供了独特视角。“公民写作”作为一种实践参照,对“个人化写作”中出现的“自恋”倾向具有调整和反拨意义。  关键词:韩少功;“公民写作”;艺术实践;形象解读   20世纪80年代以
期刊
一个人过日子,也渐渐过得神经兮兮。  前日到超市,见人人篮里放一瓶沙拉酱,就要学人样。家有隔了些时日的水果,正好找到了买沙拉的由头。  想是一道简单的菜,却颇费了些功夫,是个天生不会干活的,苹果、梨都要去皮挖壳改块,小刀深一下浅一下的下去,生生地留了一双能见人的手,奇迹。只是削过的东西再辨认不得。原来沙拉的味道,像一种工业酸,去国还乡似的。还很呛,闻多久,也消受不了。看着那胶状的白油铺就在大大小小
期刊
流行卡尔维诺的时候,我曾经以一种“求贤若渴”的心态“请”回了一套译林的《卡尔维诺文集》。它们现在拥挤在我的书橱里,依旧是原来硬壳封装的精美模样。我承认卡氏是意大利乃至全球一流的文学大师,可是当我希望在《寒夜独行人》里去找寻类似《悟空传》一样的快感时,我才发现我无法用畅销书的水准来解读这样的作品,同时我更加疑惑:当许多思想和读本以畅销书的名义大行其道时,它们的流行真的来自于我们的热爱吗?  卡氏的热
期刊
老庄是广东潮州人,24岁,还算不得老。女朋友是河南人,老庄说他自己是半个北方人,说的时候一脸得意。我听说老庄曾经吹过哈尔滨的雪风,还看过几张他穿着羽绒衣站在雪地里的照片。  后来知道他在冰城读过几年医专,比如说明白一点中医里的万象,到底,他还是安分地在深圳一家医药连锁公司做了几年的仓管,医师没考成,听说还要时间等。大概我是比较欣赏他那点吹牛脸不红心不跳还一脸陶醉的样子,另外,我那时也写点诗,老庄就
期刊
“气节”是中国人最喜欢的词之一,这里的“气”指的是浩然之气、凛然之气,孟子善养此气,我跟着他学,养了很多年,后来就有朋友说我是“小鸡生鹅蛋——愣装大眼儿”,可见这气不是谁都能养出来的。“节”字很好理解,贞节、节操都是它,甚至还包括关节。中国人喜欢关节,这大概可以算是个奇闻,不过我自有依据,古人有一首赞美竹子的诗:未出土时先有节,到凌云处也虚心。这“节”毫无疑问是关节,从那以后竹子就被拟人化,称作“
期刊
阿欣姓什么,忘了,仿佛一直没留心过,但名字里面是一定有个欣字的。10年前,我进广东一家台湾鞋厂打工时,她已经在那个几千人的工厂里呆了二年。广东人喜欢叫人时名字前加个“阿”字,听起来有扑面的市井气息,像叫阿猫阿狗一样,听惯了也觉得亲切。  阿欣那时是财务课的一个小办事员,每个月厂里发薪水的前几天,她就拖着一张几尺长的表单往一个个数字上打勾,大概是核对车间计件工人每月的件数。  她是山东人,但个子矮小
期刊
说来有趣,我今天之所以摆弄起文学来,完全得益于我二哥的一首打油诗。我那时十一二岁罢,有一天,我将我二哥的一个笔记本偷偷地拿在厕所里看,便偶然地翻到了一首打油诗,全诗我不记得了,但至今还记得最后一句是“一出好戏三分半”,当时我顿生快意,觉得出恭时能读到这样有趣的诗真是人生一大快乐呵。于是就起了很大的野心,小弟我将来也要写出让人出恭时能读上一读的书来。我当然至今也没有写出让人出恭时能读一读的书,我举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