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外桃源里的独龙族

来源 :时代名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_3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入刊理由:民族文化的亮点,在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凸显文化活力和民族动力。独龙族是我国五十六个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同其他民族兄弟一样,这个远离现代文明,接近荒蛮原始的部落,虽然资源文化匮乏,但其古朴的魅力仍让人心向往之。独龙族的民间精彩纷呈文化之花静静地绽放在历史的长河中。
  云南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多民族的共生共存孕育了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而深藏于横断山系,毗邻缅甸的高山民族——独龙族,更是不可多得的民族文化活化石。古老封闭、神秘美丽的独龙族,是我国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总人口仅7000余人,正因如此,这里成为了我国原始生态保存最完整的区域之一,秀丽的风光和独特的人文文化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诱惑。
  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2015年1月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云南昆明亲切会见了怒江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七名干部群众代表,共同谋划脱贫致富奔小康之路。在遥远的独龙江乡,总书记的关怀让乡亲们备受感动。
  从历史深处走来的纹面女孩
  独龙族,是个被史书称为“太古之民”的民族,至今保存着完美的原生态环境,曾经一直与世隔绝,因为女性“纹面”为外界所知,而如今纹面女已寥寥无几。
  独龙族纹面女显得特别神秘。布满皱纹的脸上,蜿蜒着青蓝色刺纹组成的图样,或深或浅,甚至几乎将整个面部覆盖。很多人进独龙江的主要动因就是看独龙纹面女,探秘独龙族这个解放前仍处于原始社会的独特民族,感受独龙族的民族风情。因此,这个全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民族乡镇,今天却成了探险旅游者的天堂,成为国内仅次于西藏墨脱列于第二位的探险旅游目的地。妇女纹面,是独龙族相当奇异的习俗,对于这一习俗,至今仍是个不解之谜!
  当地人说,纹面是独龙族的一种独特习俗。在以前,独龙族女孩长到一定岁数就要纹面,特别是十多岁纹面的女孩居多。纹面的工具有的用削尖的树枝,有的用竹签,或植物的刺。2005年开始拍摄纹面女照片的丰卫祥介绍,纹面一般从嘴唇下方中部往上、往两边延展。整个面部都纹的是“全纹”;有的可能怕疼,纹了嘴部周边就停止了,叫“半纹”。
  当地老人说,独龙江上游和下游面纹有较大差异,不但面纹图案多种多样,而且面纹的部位也有较多的区别:下游四乡及三乡地区大多只纹嘴唇下部的下巴部分,像男人的胡须一样,纹条成上下线形;也有部分连鼻子下人中部位的左右都纹上。而来自独龙江上游的二乡、一乡的妇女则从额头起,面纹布满整个脸部,仅仅是花纹图案不一样。从不同的面纹图案,当地人一眼就能看出这个妇女居住的地方,属于哪个部落。
  在独龙族纹面女身上,镌刻着深深的时代及民族印记。独龙族女性纹面习俗古已有之,在《新唐书》中称其为“纹面濮”,《南诏野史》称其为“绣面部落”,至清末民初记载更多,在《云南北界勘察记》中记载:独龙江上游一带“女子头面鼻梁两颧上下唇均刺花纹,取青草汁和锅烟揉擦入皮肉成黑色,洗之不去。”独龙江下游一带“女子纹面,只鼻尖刺一圈,下唇刺二三路不等。”《滇缅北段未定界境内之现状》中记载:“女子……满脸皆以刺小孔,涂以黑色,使成花纹以为美观。否则必然人所笑耳。”
  同样没有定论的是:独龙族女性为何要纹面?据独龙族研究学者调查探索显示:目前主要说法有:一是根据不同的纹面部位和图案,可以区分不同的氏族;二是怕被异族抢掠受辱,以毁容而避之;三是以纹面为美,就像现代女性化妆一样。此外,还有图腾说、宗教说等,众说不一。
  据纹面女丙秀芳老人回忆,大约15岁时,表姐给她纹面的场景:先将干树皮放在铁锅下烧,然后把熏在锅底的烟灰刮下来,调上水。用削尖的树枝蘸上锅烟水,在脸上描好纹形,然后沿纹路敲击树枝,刺成一行行针眼。每刺一下,立马将渗出的血水擦去,敷上用锅烟灰和植物叶汁拌成的黑汁。等创口的痂脱落,脸上便留下了青蓝色的花纹,再也擦洗不掉。
  新中国成立后,独龙族纹面的习俗被逐渐废除,现在的独龙族女性都已不再纹面。“妈妈纹了好看,可我不想再纹了。”纹面女李文仕的三女儿李玉花说。
  目前在贡山县工作的杨萍是一位独龙族姑娘,她生于独龙族聚居的丙中洛乡小查腊村,初中毕业后,到昆明打工,后来回到贡山县城。杨萍说:“现在早已没有人愿意纹面了,听说纹面时特别疼,而且纹面后不好看,再说,也找不到专门的纹面师了。”
  独龙族研究学者李金明说:“虽然零星发表过关于纹面女的文章,也有人去拍摄,但总体而言,对于纹面的系统研究并不多。”仍然在世的纹面女被称为“独龙族活化石”。然而,年迈体弱正在困扰着她们。据当地人说,在世的纹面女最老的已有100余岁,最小的也在70岁左右。
  谈及面临永久消失的独龙族纹面女现象,李金明表示,独龙女的纹面是跟随着该民族女性而存在的文化现象,是不可复制的民族习俗,有不可再生性。每一位纹面女的去世,对于独龙族纹面文化都是一个损失。目前很有必要做的是,做好纹面女相关文字、图像、音视频等档案资料的采集和整理。
  当地人还特别提醒,纹面只是一种习俗,外界必须尊重纹面女,不能抱着歧视和猎奇的心理看待她们。对于年迈的纹面女,应给予更多关爱,包括送医送药、提高生活补助等,让她们能够安享晚年。用行动保护古老而神秘的纹面女不消失于滚滚历史长河中
  从茶酒香醇走来的婚俗情义
  作为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一直是中国的一道风景线,美丽服饰、神秘信仰等无处不散发着其独特的魅力,与汉族大而化之的结婚仪式相比,少数民族的结婚习俗则更加有趣且神圣。那么被称为“绣面部落”的独龙族有一个怎样的婚俗?
  以前,独龙族盛行严格的氏族外婚制下的家族外婚制,即男子只固定地与舅方家族联亲,形成较固定的婚姻集团,构成单面循环的婚姻关系,此外,还有姊妹先后共嫁一夫和兄死弟娶其嫂的妻姊妹和转房制,按独龙人的传统习惯,某一家所生的几个姊妹,必须先后共嫁给一个丈夫,独龙语称为“安尼南”,意即娶姊妹。   在实行固定婚姻集团与多妻的同时,比较突出的现象是非等辈的婚配。按独龙人的传统习惯 ,只要是在固定结婚集团内的嫁娶,不管是年龄的大小或辈分的长幼,他们并不计较。比如父死了,子可娶父之小妻、子死如无弟兄,公公可纳寡媳,有的亲姊妹可以分嫁父子,姑母和侄女也可以共嫁一夫,因此,也就有“红颜嫁老翁,青年娶老妻”的现象,这也是原始群婚的另一种反映。
  随着独龙族地区的社会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上述的婚姻形态已成为历史。一个欣欣向荣的社会和经济全面发展的独龙族正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
  男女青年在婚前有社交自由,但在确定婚姻关系时,均须由父母做主。婚姻结缔一般经过说亲和迎娶。男女相爱之后,便会相互赠定情物。到了提亲的时候,小伙子会请一个能说会道的男子去女方说婚。说婚人去时要提上一个茶壶,背囊中带上茶叶、香烟和茶缸。
  到姑娘家,不管对方态度如何,说婚人都要以最快的速度,将茶壶灌满水,自己走到火塘将火烧得大大的,放上茶壶。然后从背囊中取出茶叶和茶缸,到姑娘家的碗柜中拿出碗来,做好泡茶准备。姑娘家的人不管同意与否,都只能围在火塘边等候。水一开,说婚人立即在茶缸中泡好茶,再倒入碗中。按顺序先敬姑娘父母,然后是姑娘的兄弟姐妹,最后是姑娘自己。接下来,就开始说婚事,说的无非是小伙子如何好,家中人如何喜欢姑娘等。
  说到一定时候,姑娘家的人虽没有说什么,但只有姑娘的父亲或母亲将茶一饮而尽了,姑娘和其他人也跟着将茶喝了,这门亲事就算成了。如果说到深夜,茶水还是没人喝,那第二天晚上再来。如果接连三个晚上仍是没人喝茶,说明姑娘家不同意婚事。如果还想说,需要等到明年再来。
  独龙族的婚礼比较简单,在仪式上,男女双方的父母要向大家介绍自己儿子女儿的情况,勉励新人要相互关心,将来一方的手、脚断了或是眼睛瞎了也不能分离。然后一对新人喝同心酒,大家跳起独龙舞,便算仪式结束。
  丈夫要陪同新娘带上一竹筒包谷酒,一腿猪肉到女方家看望,以表示对父母感恩。婚后,夫妻俩每生一个小孩,女婿就要送岳父岳母家一件礼品,如一口锅,一个三角架,一把戏镰刀等。
  独龙族家庭比较稳固,很少有离婚的。如有离婚,男方先提出离婚则女方家不退彩礼,女方先提出则女方家要退还全部彩礼。
  说到婚俗不得不提一提酒,竹筒酒是独龙族男女老少都爱喝的传统饮料,它还被当作青年男女订婚时的礼酒和盛大节日中的喜酒。每当收获季节,家家户户都酿酒。酿制时他们选用最好的竹做成酒筒,然后将煮熟的大米、小麦、或高粱拌上药酒装进竹筒。7天后,将竹筒盖打开,醇香的酒气扑鼻而来,令人飘然陶醉,颇有酒未入口人已醉的感觉。
  每年农历腊月独龙族过“卡秋哇”节,客人一进寨门,主人就迎上前去,与客人共饮一筒竹筒酒的交杯酒,以表示友谊长存。然后互相对歌,伴着歌声跳起欢快的锅庄舞。跳舞结束后,全寨各家各户都把早已备好的竹筒酒和菜肴端到舞场,宾客与大家围坐在一起,共饮竹筒酒,友情深厚,气氛热烈,非同一般。
  茶和酒是独龙族的一道靓丽风景,目睹独龙江旖旎迷人的风光同时更应在茶和酒里共享独龙族那浓郁如醇的婚俗风情。
  从结绳记事走来的语言服饰
  民族文化像一个国家的衣服,而民族的语言亦如一个名族的衣服。至今仍保存了许多原始古朴和独特的社会形态、民族风俗与原始宗教文化遗产的独龙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与贡山怒语基本相通。没有文字,过去采取刻木结绳记事和传递信息。
  曾有人将它列入缅语支、傈僳么些支。还有观点认为,由于独龙语所具有的独特性,目前,在对独龙语没有深刻了解,也没有把它和其他语言作为细致地比较研究前,把独龙语作为一个独立的语支更为恰当。当代语言学家,在通过调查和比较调查后,认为独龙语的基本词汇和语法结构与景颇语比较接近,已逐渐趋向于将独龙语划入景颇语支。
  独龙语在上江地区和下江地区,在词汇和语音上有所区别,出现了不同的土语,但还没形成方言之别。上江的独龙语与贡山的怒语十分相近,下江的独龙语与缅甸北部的独龙语相同。
  独龙族没有文字,1951年,缅甸独龙族江尾列尼池人白吉斗,蒂其吉创造了一种拉丁文拼音文字,以其族名“日旺”命名为“日旺文”,但该文字没有流传开。独龙族的通讯和记事均依靠“刻木”“结绳”。
  贡山地处偏远,山高林密,交通不便。不能说是穷乡僻壤,但生存环境艰苦。然而,这阻挡不了独龙族同胞们追求美,创造美的脚步。真正扮靓独龙族同胞的,是他们的披毯。独龙族同胞利用身边植物的汁,将麻线染成各种颜色,织成披毯。由于披毯是用七种颜色织就的,所以他们还将其称为七彩毯。
  披毯每种颜色宽度约3公分,红黄蓝绿白棕灰等相间。整幅宽21公分左右。彩条是竖着织的,像彩虹似的。
  每块披毯长度因人而异,大概和人的高度相等。与其说是披在身上,不如说是戴在身上。因为披毯的五分之四覆盖在身体的正面。像围裙似的从胸前一直垂到脚踝以上。
  披毯的一角从左肩绕道右肩,另一只角在此和其交汇,用别针别上,或干脆在右肩下面系一个节,既随意又潇洒。女人的披毯颜色鲜艳,男人的色彩素淡。每一块都不相同。白天披毯用来御寒,夜晚用来当被子。一毯两用。不对,是一毯三用。这第三用是用来美化生活的。有独龙族同胞的地方,就有彩虹。整个独龙族村寨聚集无数道彩虹,就像彩虹的家乡一样。真美。
  如果到彩虹的故乡采一道彩虹回来,一定会让家里蓬荜生辉的。云南的魅力,在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独龙族文化是一个充满神秘的桃花源世界!龙族的传统服装一般穿黑白直条相交的麻布或棉布衣,下穿短裤,习惯用麻布一块从左肩腋下斜拉至胸前,袒露左肩右臂,左肩一角用草绳或竹针拴结,腰间佩带弩弓、箭包和砍刀。女子多在腰间系戴染色的油藤圈作装饰,常常披挂的五颜六色,串珠、胸链、耳环,甚至铜钱和银币常挂在颈上和耳下。以前有文面的习俗。妇女出门要身背精致的篾箩。男女不戴帽,多披头散发,赤足。独龙族人善良好客,至今仍保持着“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风尚。   从人背马驮走来的公路隧道
  云南省委书记李纪恒曾说过:“2009年,如果有人问我,这是什么地方,我会忧伤地告诉他,这是贫穷落后的独龙江;现在,如果有人问我,这是什么地方,我会骄傲地告诉他,这是美丽富饶、人神共居的天堂一个因江而生,因江而长的民族,正是守护在这里的独龙族人民。”
  新中国成立初期,独龙族直接从原始社会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进入21世纪,独龙族乡仍是一个集边境、民族、山区、贫困、落后等为一体的封闭、半封闭民族,经济社会发展十分落后,与内地发达地区乃至周边地区差距越拉越大。近年,国家启动对他们的整乡帮扶,修桥铺路,建房通电,上马扶贫项目。原来刀耕火种的独龙江现在也开始发展规模化特色种养业。
  路,一直以来都是阻碍发展的最大瓶颈,人背马驮翻越大山的历史在独龙族里已经延续了数百年,直到1999年9月,在国家交通部的投资下,通往独龙江、全长96.2公里的独龙江公路正式建成通车,结束了我国最后一个少数民族地区不通公路的历史。
  据了解,独龙江隧道于2014年4月10日正式打通。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建设者克服了高寒、缺氧、物资欠缺等难题,冒着蚂蟥叮咬,毒蛇侵袭,甚至是雪崩的危险,风餐露宿奋战在独龙江乡这条路上。现已按时完成计划。云南省公路局党委书记黄玉峰介绍:“独龙江乡处于怒江州,5000多独龙族人聚集于此,国境线有97.3公里,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独龙江公路建成通车后,为地方经济发展和边疆稳定发挥了巨大作用。2014年元旦前夕,怒江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干部群众致信习近平总书记,汇报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情况,重点报告了多年期盼的高黎贡山独龙江公路隧道即将贯通的喜讯。
  贡山县立足独龙江丰富独特的自然生态、民族文化等优势资源,原来刀耕火种的独龙江现在也开始发展规模化特色种养业,发展草果、核桃、重楼种植和独龙牛、独龙蜂、独龙鸡养殖的特色种养业,打造民族文化旅游特色小镇,发展民族文化生态旅游业。
  岁月如梭,独龙族从一个“人神共居”的民族部落发展起来,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如今独龙江畔草果飘香,“蜜”香四溢,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独龙族与外界的联系更加密切了,丰富的独龙江资源将与市场实现最佳对接,为独龙族带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独龙族群众和山外的城里人一样享受起互联网、移动电话、数字电视等现代科技带来的便利和多彩,一些临近的村落依托迷人的景色开起了农家乐,有的村民还修建了不少客栈,迎接着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和探险者……边听着千年不变的涛声,边望着远处一座座崭新的独龙木屋在晨雾中若隐若现,仿佛置身人间仙境。
  越是发达的国家,越是不放弃一族一国的民族国家建构理念,对其国内少数人权利的保护也越加完备和成熟,这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保护好独龙族的文化不仅是国家的事,更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让独龙族永远不丢弃最淳朴的民族之魂,让“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风尚成为时代潮流。
  责任编辑:张 微
其他文献
提及乡愁与生态旅游的关系,总会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到2015年初习近平总书记的云南之行。习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保持完好生态就必须留住青山绿水,必须记住乡愁。什么是乡愁?乡愁就是你离开后还很想念。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环境。  旅游业无疑是美丽乡愁的重要载体之一,中国的旅游业已从资源大国快速发展成为旅游大国,目前正积极转型提升,从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跨越。何谓旅游强国?最根本的是要
期刊
激情盛夏,荷花飘香。历时一月的2015中国云南·普者黑“花脸节”,如火如荼进行着祭花脸、闹花脸、抹花脸及彝族民间婚俗、节庆祭祀文艺比赛、专场文艺晚会、青少年皮划艇大赛、传统彝族火把节、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最美花脸你来拍等系列活动。丘北成了狂欢的世界,成了歌的世界、舞的海洋;丘北的美让人震憾、让人激动。在这狂欢、喜庆、自豪的时刻,我们向丘北各族人民致以节日的祝贺,向丘北人民表示崇高的敬意!  回望丘
期刊
入刊理由:云南是中国世居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是一个世界上少有的多民族群体、多文化形态共生带。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构成了云南特有的“十里不同俗,百里不同音”,当您翻越重重叠叠的大山,沿着蜿蜒流淌的河流,踏上彩云之南,阿昌族和布朗族都有看不完的风景,听不完的故事,多彩的民族让你流连忘返。  走进阿昌族居住的大山,你还会发现阿昌族青年男女都喜欢在包头上插饰一朵朵鲜花。
期刊
执行:本刊首席记者□野 海 熊树文 /文 供图:大理州委宣传部 大理日报社等  入刊理由:在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浪潮下,大理白族自治州按照国家“一带一路”和新型城镇化战略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在城镇化进程推进、统筹城乡发展中,坚持“生态优先、农业稳州、工业强州、文化立州、旅游兴州、和谐安州”的发展思路,突出绿色发展,城乡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城镇综合承载力显著增强,人居环境全面提升
期刊
入刊理由: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与灵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云南丘北普者黑花脸节,充分展示了彝族的民俗特点,富于艺术性,时至今日,它仍彰显出不朽的民俗艺术价值。  富饶的丘北大地上,彝、壮、苗、白、回、汉、瑶等民族共同生活在这个仿佛是世外桃源般的福地,演绎着他们不同的文化风情,营造着宛若人间里的天堂。瑶族的蓝靛制作,壮族的火草制作,苗族的蜡染……集结了各族民间文化和工艺的精华。花脸节的狂欢、花山节的热烈、
期刊
入刊理由: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标志,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德昂族作为我国少小民族,又是云南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顺着德昂族的文化脉络,解读这个民族的思想属性,您会发现,德昂族源远流长、兼容并蓄的传统文化,不但是历代德昂族能人志士的智慧源泉与精神支柱,而且也是德昂族虽历经世事变迁,却能绵延不绝、屹立不倒的基石。  “56个民族56朵花,56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脍
期刊
入刊理由  如果说,“互联网+”带来的影响如浪潮,那么“旅游+”带来的影响则是润物细无声的,它点点滴滴融入每个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之中,从而深远地影响着这个世界。在“旅游+”的新时代背景下,云南旅游应发挥“旅游+”的强大渗透力,撬动产业跨界融合发展。  旅游是一个无边界的产业,是一种超越地域、超越国界、超越阶层、超越种族、超越不同宗教信仰、超越不同文明的巨大力量,加速世界不同人群的交流、融合。 
期刊
编者按——  云南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的每一项重大决定、决议、决策都关系着民生福祉。本刊“高端声音”栏目,将摘编云南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党政领导在当月的主要活动、重要讲话中所凸显出的民生大事,并对这些大事进行逐一整理,以飨读者。  2015年2月8日至9日,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进行2015年第2次集中学习。李纪恒主持集中学习并作总结讲话。  “推动云南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使命已经落在我们
期刊
入刊理由: 开放引领云南。倍受关注的中欧咖啡班列的开行,无疑是云南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也将拉动区域经济增长,促进对外贸易发展,撬动、拓展云南与中东欧国家经贸发展及合作,激活新的经济增长点。  “呜!”2015年7月1日上午10时,随着一声长鸣,云南首趟编号为DF8B5539的中欧集装箱国际货运班列,在云南省副省长高树勋下达发车命令后,50节车厢、满载2050吨咖啡,由昆明王家营西火车站出发,全程1
期刊
入刊理由  “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核心是打造相关各国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现在,这一战略构想已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响应。  建设“一带一路”,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它对推进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和沿线国家共同发展意义重大。当前,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推进,全球增长和贸易、投资格局正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