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合作学习是新《物理课程标准》所倡导的重要的学习方法。《标准》让我们认识合作学习方式的重要意义,明确合作学习方式的真正含义,实施合作学习方式的方法,树立民主的课堂教学交往观,培养合作的意识和方法,并注意使其与其他教学形式恰当地结合,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关键词:合作学习、内涵、实施、体会、关系。
在“杜郎口旋风”狂刮教育界的时候,我们学校应时而动,全面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推进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作为学校这场教学“革命”的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和推进者,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作了初步探究,有了一点的体会和认识。
一.合作学习的含义
二千多年前,我国就产生了合作学习的思想。《诗经•卫风》中指出“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教育名著《学记》中也提出“相观而善谓之摩”“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许多私塾都采取“高业弟子转相传授”的办法教学;书院更是盛行“切磋”之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大力倡导“小先生制” 。这些提法、行为都体现了合作最基本的理念——互相帮助,共同发展。
合作学习在国外也同样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前苏联的“合作的教育学”所涉及的主要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合作,美国等国合作学习所涉及的主要是生生之间的互动合作,美国新近倡导的合作授课所涉及的主要是师师之间的互动合作。合作教学论认为,整个教学系统中的动态因素都是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人力资源,因而强调所有动态因素之间的共同互动合作,即师生互动合作,生生互动合作,师师互动合作,由此在课堂信息交流网络上体现出纵横交错的多维立体特征。应当讲,合作教学论代表当代合作学习发展的最高水平和发展方向,是种理想、高效和最高层次上的合作学习形式。
我国教育学者王坦认为:“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
我国教育学者王红宇认为:所谓合作学习,就是指课堂教学以小组学习为主要组织形式,根据一定的合作性程序和方法促进使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共同学习,从而利用使用性人际交往促成学生认知、情感的教学策略体系。
合作学习的主要代表人物,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沙伦博士对合作学习进行了这样定界:“合作学习是组织和促进课堂教学的一系列方法的总称。学生之间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则是所有这些方法的基本特征。在课堂上,同伴之间的合作是通过组织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实现的,小组通常由3-5人组成。小组充当社会组织单位,学生们在这里通过同伴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交流展开学习,同样也通过个人研究进行学习。
二.理论为先导,落实措施,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全校上下利用集体备课时间、业务学习时间和其他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组织学习相关理论,组织到山东省杜郎口中学观摩学习,到兄弟学校学习。老师们的理论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在此基础上,学校教导处组织制定了学校推进合作学习模式的计划,一场课堂模式的改革浪潮席卷全校。
1.学生座位变了。学生座位由原来的“秧田式”变成了“小组围坐式” 。我们摒弃了“秧田式”这种呆板的、单一的,不合理、不平等的、沿袭了几十年的座位排列方式,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业水平、个性特长,好中差搭配,建立了五至六人一组围坐的学习小组。学习小组的建立,改变了教师一言堂、一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成了平等的、互助的、教学相长的学习共同体。
2.讲台没了。讲台,在传统的教育制度及教学模式中象征着教师的权威。我们撤走了讲台,教师上课时无讲台可依,也就无法定位了,只能在各个小组之间来回答疑,这种变化不仅是教学形式的变化,而是教学思想的变化。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中的统治者和主播,而是学生认知活动的积极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在有老师听课的时候,不知谁是上课的老师,谁是听课的老师。
3.教室环境变了。“给我一次机会,还你一份惊喜” 、“我参与,我快乐;我自信,我成长” 、“在参与中快乐,在快乐中幸福,在幸福中成长”等等这样的大字教室内随处可见。
三.合作学习中需处理的几个关系。
1.传统教学方法与新的教学模式之间的关系。
(1)传统的教学活动中,学生被一个个固定在固定的座位上,前后左右整齐排列,这是一种制度、一种规矩,还是一种礼节,讲究的是规范、统一、整齐。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要端坐、面对老师,不得随便讲话,发言要举手、回答问题要经过老师同意,更不能随便下位置走动。而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学生们围坐在一起,相互讨论和争辩,可以随意交换位置,甚至可以与别的小组的同学交流,课堂形式看起来很乱,有的老师总是感觉到对课堂失去了应有的控制,总是担心长此以往课将不课,班将不班。
(2)传统的教学活动中,老师们拼命地讲,恨不能将自己的所有知识全讲出来,而学生们是被动地听,没有自己的观点,没有自己的思考,没有自己的见解,也几乎没有争辩的机会,也就没有了自己的兴趣,没有了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课堂的大部分时间是学生的,学生可以相互学习、交流和争论,学生们可以不在乎老师的存在,甚至可以与老师争辩。教师的作用在于在各小组间穿梭,帮助学生解答疑问,反馈学生们学习的情况。这个课堂是老师围绕学生转,学生是课堂的中心和主体。老师们好像没有了往日的威严和尊严,没有了往日的一言九鼎。
(3)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大多满堂灌。而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教师的讲授时间被严格控制,不得超越。因此老师们总是担心学生没听懂,不放心学生、讲授的时间降不下来,总是想主意讲,虽然穿了新鞋却又走上了老路。
解决策略:
(1)加强理论学习,使老师们充分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意义和对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作用,认识到新的教学模式并不是要全盘否定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是传统教学方法的进一步发展、提高。
(2)行政推动。由教导处、教研组和备课组组织随堂听课活动,强势推进,促进教师教学方法的转变。
2.课堂容量与教学计划之间的关系。
在实施新的教学模式时,学生们课堂讨论时间多了,因此老师们普遍感到原定一节课的内容不能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完成了,也就不能完成教学计划。无论是我们自己上课还是外出听课,老师们都有这样的感受。
解决策略:
(1)引导学生加强课前预习。
(2)教师加强备课。课前,老师们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学案”。
(3)初期可不拘泥于教学计划,逐步适应。待教师和学生都适应了该模式后,逐步增加课堂容量。
3.学案与教案之间的关系
在实施新的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花在课前的时间明显比以前多了许多,不仅要备教案,还要备学案。两案同时要完成,教师们显得紧张。
解决策略:
(1)发挥备课组集体备课的作用,备课组教师分工完成。
(2)发挥现有《自主练习与检测》的作用。《自主练习与检测》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础知识部分,第二部分是课堂练习部分,第三部分是课后作业部分。可以将第一和第二部分有选择的作为学案内容和课堂反馈内容,既解决了学案的编写问题、印刷问题,又提高了《自主练习与检测》的利用率。
4.学困生与学优生之间的关系。
一部分老师认为,新的教学模式无疑对学困生是有明显的作用,但对学优生没有作用。
解决策略:
这是个认识和实施的误区。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发挥学优生的作用,让他们“好带差” ,在他们帮扶学困生的时候,他们必须要首先理清自己的思路,要考虑如何把学困生讲懂,这样他们自己的知识水平也同样得到有效的提高,无疑对他们是一个最有效的促进,会使他们比原来更优。
四.实施合作学习的意义和体会
1、理顺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和地位。
课堂上,学校根据市局教研室的要求,严格教师的讲话时间,通常教师连续讲话时间不超过10分钟,一堂课的讲话时间不超过15分钟。教师主要靠“学案”来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大部分时间里,学生们在自学、讨论、自主练习、小组交流、完成课堂反馈作业等。学生的活动在课堂里是主要活动,教师的活动就是围绕学生的认知情形来展开和深入。学生主体地位被大大地肯定与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为全体学生尤其是为学困生提供了平等的课堂参与机会。
在小组内,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发表意见。人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和条件,使之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使每个学生进一步发现自我,认识自我。渐渐地学生们的胆子大了,敢讲话了;热情高了,课堂上主动积极参与讨论和争论;兴趣浓了,一部分学困生渐渐地抬起了头,露出了自信。
3、营造了一种能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氛围。
课堂上你一言我一语,大部分时间里,我们听到的是各个小组的同学们的讨论甚至是争论的声音,这种气氛深深地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去参与其中。这样的活动,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以充分发挥,学生还能从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和方法中得到启发,使他们对问题理解变得更为丰富和全面,从而促进思维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4、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果。
同学们能够在小组内进行充分的语言、思维及胆量的训练。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他们大胆地将自己的见解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在交流中逐步培养学生能主动与别人交往,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
通过小组内合作和小组间的交流,逐渐达成较为正确和全面的答案。是真正意义上的全面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5、在否定和肯定中,不同层次的同学都能有收获。
在一段时间里,我们不少老师多认为,这样的教学模式只对学困生有效,而对学优生起不到什么效果。
进一步研究发现,学优生在小组活动中,要把学困生教懂,首先必须把自己的思路进一步理清,要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一个层次,在教学困生的过程中,还必须要正确判断学困生所提问题正确性并进一步加以解答。在他的活动中,他会得到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判断能力等许多方面的不断的锻炼和提升,从而更优。
学困生在小组活动中,在周围的积极的带有激励的气氛的带动下,逐渐加入进来,逐渐开始动起来,由原来被动的接受知识(甚至是你讲你的,我玩我的)变成主动的积极的学习知识,再加上在取得成功以后的那份喜悦和兴奋更激励着他去不断学习,由原来一点不懂到有点懂了,到渐渐的懂多了。
总而言之,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经过对合作学习方法的初步探究,对合作学习的的认识有了进一步提高,效果也已经初步显现。在上学期期末考试中,我校不少学科的教学成绩都有了非常明显的提高,今后,我们将坚定不移的继续合作学习方法的探究,努力走出一条适合城郊学生特点的教学之路。
参考文献:
(1)《合作学习的理念和实施》。王坦,中国人事出版社。
(2)《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 (实验稿)解读》 。教育部,湖北教育出版社。
(3)《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7-9年级)学习读本》 。南通市教研室,江苏教育出版社。
(4)《构建分组合作尝试学习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赵怀兵。
(5)《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和学新。
(6)《杜郎口旋风》。李炳亭,山东文艺出版社。
关键词:合作学习、内涵、实施、体会、关系。
在“杜郎口旋风”狂刮教育界的时候,我们学校应时而动,全面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推进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作为学校这场教学“革命”的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和推进者,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作了初步探究,有了一点的体会和认识。
一.合作学习的含义
二千多年前,我国就产生了合作学习的思想。《诗经•卫风》中指出“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教育名著《学记》中也提出“相观而善谓之摩”“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许多私塾都采取“高业弟子转相传授”的办法教学;书院更是盛行“切磋”之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大力倡导“小先生制” 。这些提法、行为都体现了合作最基本的理念——互相帮助,共同发展。
合作学习在国外也同样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前苏联的“合作的教育学”所涉及的主要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合作,美国等国合作学习所涉及的主要是生生之间的互动合作,美国新近倡导的合作授课所涉及的主要是师师之间的互动合作。合作教学论认为,整个教学系统中的动态因素都是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人力资源,因而强调所有动态因素之间的共同互动合作,即师生互动合作,生生互动合作,师师互动合作,由此在课堂信息交流网络上体现出纵横交错的多维立体特征。应当讲,合作教学论代表当代合作学习发展的最高水平和发展方向,是种理想、高效和最高层次上的合作学习形式。
我国教育学者王坦认为:“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
我国教育学者王红宇认为:所谓合作学习,就是指课堂教学以小组学习为主要组织形式,根据一定的合作性程序和方法促进使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共同学习,从而利用使用性人际交往促成学生认知、情感的教学策略体系。
合作学习的主要代表人物,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沙伦博士对合作学习进行了这样定界:“合作学习是组织和促进课堂教学的一系列方法的总称。学生之间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则是所有这些方法的基本特征。在课堂上,同伴之间的合作是通过组织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实现的,小组通常由3-5人组成。小组充当社会组织单位,学生们在这里通过同伴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交流展开学习,同样也通过个人研究进行学习。
二.理论为先导,落实措施,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全校上下利用集体备课时间、业务学习时间和其他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组织学习相关理论,组织到山东省杜郎口中学观摩学习,到兄弟学校学习。老师们的理论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在此基础上,学校教导处组织制定了学校推进合作学习模式的计划,一场课堂模式的改革浪潮席卷全校。
1.学生座位变了。学生座位由原来的“秧田式”变成了“小组围坐式” 。我们摒弃了“秧田式”这种呆板的、单一的,不合理、不平等的、沿袭了几十年的座位排列方式,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业水平、个性特长,好中差搭配,建立了五至六人一组围坐的学习小组。学习小组的建立,改变了教师一言堂、一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成了平等的、互助的、教学相长的学习共同体。
2.讲台没了。讲台,在传统的教育制度及教学模式中象征着教师的权威。我们撤走了讲台,教师上课时无讲台可依,也就无法定位了,只能在各个小组之间来回答疑,这种变化不仅是教学形式的变化,而是教学思想的变化。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中的统治者和主播,而是学生认知活动的积极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在有老师听课的时候,不知谁是上课的老师,谁是听课的老师。
3.教室环境变了。“给我一次机会,还你一份惊喜” 、“我参与,我快乐;我自信,我成长” 、“在参与中快乐,在快乐中幸福,在幸福中成长”等等这样的大字教室内随处可见。
三.合作学习中需处理的几个关系。
1.传统教学方法与新的教学模式之间的关系。
(1)传统的教学活动中,学生被一个个固定在固定的座位上,前后左右整齐排列,这是一种制度、一种规矩,还是一种礼节,讲究的是规范、统一、整齐。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要端坐、面对老师,不得随便讲话,发言要举手、回答问题要经过老师同意,更不能随便下位置走动。而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学生们围坐在一起,相互讨论和争辩,可以随意交换位置,甚至可以与别的小组的同学交流,课堂形式看起来很乱,有的老师总是感觉到对课堂失去了应有的控制,总是担心长此以往课将不课,班将不班。
(2)传统的教学活动中,老师们拼命地讲,恨不能将自己的所有知识全讲出来,而学生们是被动地听,没有自己的观点,没有自己的思考,没有自己的见解,也几乎没有争辩的机会,也就没有了自己的兴趣,没有了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课堂的大部分时间是学生的,学生可以相互学习、交流和争论,学生们可以不在乎老师的存在,甚至可以与老师争辩。教师的作用在于在各小组间穿梭,帮助学生解答疑问,反馈学生们学习的情况。这个课堂是老师围绕学生转,学生是课堂的中心和主体。老师们好像没有了往日的威严和尊严,没有了往日的一言九鼎。
(3)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大多满堂灌。而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教师的讲授时间被严格控制,不得超越。因此老师们总是担心学生没听懂,不放心学生、讲授的时间降不下来,总是想主意讲,虽然穿了新鞋却又走上了老路。
解决策略:
(1)加强理论学习,使老师们充分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意义和对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作用,认识到新的教学模式并不是要全盘否定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是传统教学方法的进一步发展、提高。
(2)行政推动。由教导处、教研组和备课组组织随堂听课活动,强势推进,促进教师教学方法的转变。
2.课堂容量与教学计划之间的关系。
在实施新的教学模式时,学生们课堂讨论时间多了,因此老师们普遍感到原定一节课的内容不能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完成了,也就不能完成教学计划。无论是我们自己上课还是外出听课,老师们都有这样的感受。
解决策略:
(1)引导学生加强课前预习。
(2)教师加强备课。课前,老师们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学案”。
(3)初期可不拘泥于教学计划,逐步适应。待教师和学生都适应了该模式后,逐步增加课堂容量。
3.学案与教案之间的关系
在实施新的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花在课前的时间明显比以前多了许多,不仅要备教案,还要备学案。两案同时要完成,教师们显得紧张。
解决策略:
(1)发挥备课组集体备课的作用,备课组教师分工完成。
(2)发挥现有《自主练习与检测》的作用。《自主练习与检测》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础知识部分,第二部分是课堂练习部分,第三部分是课后作业部分。可以将第一和第二部分有选择的作为学案内容和课堂反馈内容,既解决了学案的编写问题、印刷问题,又提高了《自主练习与检测》的利用率。
4.学困生与学优生之间的关系。
一部分老师认为,新的教学模式无疑对学困生是有明显的作用,但对学优生没有作用。
解决策略:
这是个认识和实施的误区。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发挥学优生的作用,让他们“好带差” ,在他们帮扶学困生的时候,他们必须要首先理清自己的思路,要考虑如何把学困生讲懂,这样他们自己的知识水平也同样得到有效的提高,无疑对他们是一个最有效的促进,会使他们比原来更优。
四.实施合作学习的意义和体会
1、理顺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和地位。
课堂上,学校根据市局教研室的要求,严格教师的讲话时间,通常教师连续讲话时间不超过10分钟,一堂课的讲话时间不超过15分钟。教师主要靠“学案”来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大部分时间里,学生们在自学、讨论、自主练习、小组交流、完成课堂反馈作业等。学生的活动在课堂里是主要活动,教师的活动就是围绕学生的认知情形来展开和深入。学生主体地位被大大地肯定与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为全体学生尤其是为学困生提供了平等的课堂参与机会。
在小组内,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发表意见。人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和条件,使之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使每个学生进一步发现自我,认识自我。渐渐地学生们的胆子大了,敢讲话了;热情高了,课堂上主动积极参与讨论和争论;兴趣浓了,一部分学困生渐渐地抬起了头,露出了自信。
3、营造了一种能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氛围。
课堂上你一言我一语,大部分时间里,我们听到的是各个小组的同学们的讨论甚至是争论的声音,这种气氛深深地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去参与其中。这样的活动,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以充分发挥,学生还能从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和方法中得到启发,使他们对问题理解变得更为丰富和全面,从而促进思维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4、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果。
同学们能够在小组内进行充分的语言、思维及胆量的训练。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他们大胆地将自己的见解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在交流中逐步培养学生能主动与别人交往,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
通过小组内合作和小组间的交流,逐渐达成较为正确和全面的答案。是真正意义上的全面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5、在否定和肯定中,不同层次的同学都能有收获。
在一段时间里,我们不少老师多认为,这样的教学模式只对学困生有效,而对学优生起不到什么效果。
进一步研究发现,学优生在小组活动中,要把学困生教懂,首先必须把自己的思路进一步理清,要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一个层次,在教学困生的过程中,还必须要正确判断学困生所提问题正确性并进一步加以解答。在他的活动中,他会得到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判断能力等许多方面的不断的锻炼和提升,从而更优。
学困生在小组活动中,在周围的积极的带有激励的气氛的带动下,逐渐加入进来,逐渐开始动起来,由原来被动的接受知识(甚至是你讲你的,我玩我的)变成主动的积极的学习知识,再加上在取得成功以后的那份喜悦和兴奋更激励着他去不断学习,由原来一点不懂到有点懂了,到渐渐的懂多了。
总而言之,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经过对合作学习方法的初步探究,对合作学习的的认识有了进一步提高,效果也已经初步显现。在上学期期末考试中,我校不少学科的教学成绩都有了非常明显的提高,今后,我们将坚定不移的继续合作学习方法的探究,努力走出一条适合城郊学生特点的教学之路。
参考文献:
(1)《合作学习的理念和实施》。王坦,中国人事出版社。
(2)《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 (实验稿)解读》 。教育部,湖北教育出版社。
(3)《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7-9年级)学习读本》 。南通市教研室,江苏教育出版社。
(4)《构建分组合作尝试学习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赵怀兵。
(5)《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和学新。
(6)《杜郎口旋风》。李炳亭,山东文艺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