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崔自默和他的画

来源 :鉴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ftd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崔自默
  1967年生于河北省深泽县。理工科学士、硕士,艺术史学博士,为国画大师范曾教授开门弟子。主要从事艺术史学、美学以及文化产业、交叉学科的研究,主张艺术与科学的融合、艺术研究科学化,提倡“有用的文化”、“积极而健康的艺术”。理论联系实践,艺术创作包括书法、篆刻、国画、油画、瓷器、雕塑、装置以及诗歌、散文、随笔、摄影等。先后在各类报刊发表大量散文、杂文及书画、篆刻作品。曾经编辑大量图书。主要著作有《从前》《章草》《为道日损——八大山人画语解读》《崔自默篆刻集》《余心有寄——崔自默书(文心雕龙)句》《崔自默水墨情怀》《文怀沙崔自默书画作品集》《得过且过集》《美术学研究法》《批评学》《莫得忒什》等。被媒体称为“通才画家”“荷花王”,国学大师文怀沙先生更誉之为“五百年来一奇才”。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中心专职创作员。
  (详细资料可查看“自默文化网”:www.cuizimo.com)
  
  


  时光过得真快,与自默兄相识,转眼间十年过去了。当时,我还在河北教育出版社做社长,自默作为社里的特约编辑,参与策划和主持编辑22卷本860万字的《王朝闻集》。这套卷帙浩繁的文集,编校任务繁重,所以他常常往来于北京和石家庄之间。记得那一年的正月十五,人们都沉浸在节日的欢快之中,他还冒着寒风,专门从北京赶到石家庄校稿。能为他人做嫁衣,个中得失甘苦,不难理解。这套书后来获得图书的最高奖“国家图书奖”,里面有自默的汗水和功劳。在我的印象里,自默是一块天生当编辑的料,他是一个勤奋的编辑、一个学者型编辑,还是一个很有人缘的编辑。如果他在编辑这个行当里走下去,他编书的成就,也一定是引人注目的。
  自默的本科和硕士是学理工的,与文科不沾边。但我知道,自默在文艺学、美学上下了很大功夫,且有不同寻常的见解。正因为他有如此丰厚的美学、文艺学理论的积淀,2000年考取了南开大学,攻读艺术史学的博士学位,成为范曾教授的第一个博士生。范先生选弟子是极严格的,自默能成为范先生的学生,实在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那时,自默还是有一些闲暇的时间,时常到我的办公室聊天。他的话题除了书以外,就是他的理论研究和艺术创作的想法。从和自默的聊天中,我感到他学习很用心,他善于利用自己的学业特长,融合艺术与科学于一体,利用一般人不懂的数理逻辑方法进行美学研究与探讨,的确是在美学研究领域另辟了一条蹊径。他还善于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内容,并不断调整自己的研究线路,他的作品不断地以新的面目出现,时常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最早看到自默的作品是他的篆刻,有力度,下刀稳、准、狠,布局、篆法、刀法都自然、爽快、一点不做作,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洋溢着属于他自己的气息和风神。在《崔自默篆刻集》中,周汝昌先生作序言给以很高的评价,把自默的篆刻意境与清初石涛的绘画精神联系在一起,从一个侧面可见自默的艺术造诣。时间不久,我看到崔自默的书法,是章草一路。现在没有多少人搞得懂章草,他却把章草写活了,他的章草融合了篆书和隶书,下笔大气淋漓,注重的也是风神。他不仅能写,而且还有《章草》专著出版,没料到几年的光景过去,自默真的“成精”了。
  自默篆刻、书法已有所成就,他又有了新的追求。在一次聊天的时候,他说出绘画的想法。因为出于对自默的了解,我想只要他想做的事情,就一定能成功的。自默一猛子扎下去几年没有露头,去年当我看到崔自默的绘画、看到他的水墨作品时,果然不同凡响。自默研究八大山人日深,有专著《为道日损》问世,在其国画系列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为道日损”的精神,笔墨简淡、净远、清脱,不落俗套。有意思的是,自默很快又不满足于已有的收获,他开始全面尝试,这可以在他的荷花系列中见出端倪。他以中国传统水墨画为基调,借鉴西方绘画的色彩、技法和效果,融会贯通后所展露的情怀,依然是中国式的、依然是中国自默式的。有的荷花作品,竟然把山水、花鸟、人物融合在一起,给人异样的感受,似乎潜藏着一种奥秘等待读者去探索。自默是一个画中诗人,他用自己的画笔,再现自己的“诗境”。自默作古诗、通禅诗,这些都是他绘画之所以别开生面的缘由。
  一棵参天大树,其根系一定无比庞大,以便吸收丰赡的营养。自默读书不拘一家,儒道释都在研习之列,积极修为与融通;他多次深入敦煌,亲临洞窟临摹壁画;他走路时总带照相机,偶有发现即时拍摄,去美国一次就拍摄了几百张类似“面孔”的东西,有灯具、门环、椅子等等,体现一种“对称设计”的图式,极富情趣,也足见他的细心。所有这些,不仅仅有益于他的人生体悟,更助于他的艺术精进。在家时,他能耐得住寂寞,足不出户,除了写文章就是画画。文人画的弊端,就是缺乏专业画家的功力和技巧,以至于心中所感所悟甚多,但表现手段不足从而使作品显得粗率。自默有感于此,便夜以继日,笔耕不辍,每年要创作大批的作品,熟练自己的创作技巧,完善自己的创作风格,掌控自己的语言符号。
  自默的画室很大,超过了我的想象。在他宽敞的画室里,他讲自己的产业化和国际化想法,讲在新经济背景下要弘扬民族艺术要有文化战略眼光等等,这些思路对一个艺术家来说是难能可贵的。由于有了这些思路,他的创作不滞凝于一点,他注重国际间的交流,融合中西,再造经典。水墨之外,他还从事油画、瓷器、雕塑、装置、粘贴、摄影等创作,力图打破以往的视觉规范,使绘画语言在审美层面上具有世界性。
  自默总是不断地给人以惊喜,以他这样的天赋和勤勉,我不知道几年以后他又是什么样子。我们期待着。
  


  


  


  


  


  


  


  


  


  

其他文献
彭利铭  斋号:墨天阁,笔名:金禾,1965年生于湖南涟源,少时受中央文史馆前辈指点学习书法,后师从欧阳中石教授,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委员、北京市文联理事、北京美术家协会理事。二十余年来,热衷于美术评论、书画宣传、活动组织策划工作,曾为近百位书画家撰写过评介或画册前言后记,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文化报》《北京晚报》《中国书画报
期刊
韩嘉明  女,1941年10月26日生。书画世家。自幼受故宫顾问外祖父李浚之(响泉)、湖社画家舅老爷李鹤筹(枕湖)及二舅李树智(晴湖)、母李树萱(冷云)影响修习国画。毕业于中国画研究会人物进修班,由蒋兆和、黄胄、叶浅予、黄均诸先生授课。中国画研究会会员、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创作研究员、辅仁美术研究会研究员。18岁作品《百蝶图》参加北京“三八节”画展获奖,并加入北京国画社,在此期间临摹了大量古代优秀人
期刊
曹国鉴:宇慕植,祖籍安徽歙县。曹操七十四代孙,1936年生于北京,书香世家。清代名臣“父子宰相”曹文埴(文敏公)、曹振镛(文正公)嫡孙。幼承家学,与其父民国著名书法家曹家麒(石卿)学习魏碑、汉隶。1945年师从汪慎生,1959年由汪慎生、吴镜汀推荐人北京中国画研究会。书法擅瘦金书体。兼及行草篆隶。精于壁画临摹,40余年先后主持多次古代壁画临摹工作。参加定陵发掘,临摹万历帝后画像及丝织纹样图案。参加
期刊
“岭南画派”自上世纪初在广东创立,至今已走过了近百年的路程。  创始人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早年受“隔山派”居廉的启蒙,后来东渡日本学习绘昼。在留日期间,因结识廖仲恺而受到革命思潮的影响,最后决定回国参加推翻满清政权的革命活动。  在成功推倒皇权统治后,对于中国绘画滞留于仿古摹古、以及脱离现实的文人画风越吹越烈的现状,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提出了“艺术革命”的口号。他们依据辛亥革命成功的经历,借鉴
期刊
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书画家,也不是所有的书画家都值得关注。  关注薛玉森的墨竹已有多年,直到有一天读了他关于“世界上两种竹园”的论述。这种关注才从墨竹画转移到墨竹行为过程上来。  那是作者游扬州“个园”的一篇游记,他畅游了个园的奇巧构建,欣赏了各种竹子形态,又畅想了扬州八怪中各具风格的墨竹及其风格的形成过程,最后作者深有感触的写道:“世界上有两种竹园,一种在自然界,一种在心里。自然界的竹子种一育万,
期刊
杨茂东  字长岭,1956年生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三国五邑”之地的山东滕州。现居住江苏省昆山市,在职研究生学历。现为中国书画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名人府教授;美国加州管理大学荣誉博士;MBA客座教授;当代著名国画艺术家、社会艺术活动家、民间公益活动家。  杨茂东是当代中国著名国画艺术家,擅写竹、梅、葡萄等作品,其作品高风亮节、朔骨劲韵,画风细腻周备、悠远流盈。先后在国内多个地区开办画展,已出版的画
期刊
人生的很多交往,往往因为不可解释的机缘。我与王敬恒先生的相识便是如此。  1999年底,因为策划“世纪之门”大展,我在成都现代艺术馆馆长邓鸿先生的画室中结识了王敬恒先生。邓鸿先生少年才俊,正值事业高歌猛进之时,意气风发,但他对敬恒先生却谦恭有礼,敬如上宾,这使我对敬恒先生的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敬恒先生喜欢安静地读书和思考,不善交往,言语木讷。但我看了他大量的山水画后,不禁感叹陈子庄先生后继有人,
期刊
林海钟  1968年生于杭州,祖籍福建永春。1980年学山水画,1986年考入中国美术学院国画山水专业,1990年攻读国画山水专业硕士,1993年留校任教,1997年至1999年任中国美术学院国画山水教研室主任,2000年至2004年攻读国画山水专业博士。现任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教授,中国美术学院鉴赏研究中心副主任。        赵跃鹏  1966年生于福建福州,号药朋,斋号甘棠馆,祖籍河南洛阳。
期刊
壶艺家最大权力就是使唤他泥凳上的那块泥巴。在那上面,他可以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表现出来与观者进行交流。然而,他以怎样的形象和语言表现出来,这就是我要说的风格和格调问题了。  风格,是指壶艺家不同的制作技巧,独特的艺术语言,客观上是适应了欣赏的多样性的需要。不同风格是不同个性的体现,无所谓高下。  “壶如其人”一只壶虽然是表现了一定的客观对象,如方器、花器、筋纹器,同时也体现了作者个人的人格,人品,每个
期刊
王敬恒艺术人生介绍      王敬恒(王易·季之)  1928年 出生,四川成都人  1988年 在四川省美术馆举办“王敬恒先生画展”  1994年 20余幅作品在法国图鲁兹市各沙龙及院校展出,随后接受法国《十字报》记者来华采访  1996年 部分作品在图卢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楼展出  2000年 参加成都现代艺术馆“世纪之门:1997~1999中国艺术邀请展”  2000年 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