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敬恒其人其画

来源 :鉴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oyinghaiyangzhi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敬恒艺术人生介绍
  
  


  王敬恒(王易·季之)
  1928年 出生,四川成都人
  1988年 在四川省美术馆举办“王敬恒先生画展”
  1994年 20余幅作品在法国图鲁兹市各沙龙及院校展出,随后接受法国《十字报》记者来华采访
  1996年 部分作品在图卢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楼展出
  2000年 参加成都现代艺术馆“世纪之门:1997~1999中国艺术邀请展”
  2000年 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王敬恒画集》
  2001年 在成都现代艺术馆举办“王敬恒画展”
  2002年 应聘四川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应邀参加成都现代艺术馆“第一届成都双年展”
  2003年 应邀参加上海美术馆“高山流水:当代山水邀请展”
  2004年 应邀参加周韶华“当代中国水墨神韵提名展”
  2005年 应邀参加成都世纪城“第二届成都双年展”
  2007年 应邀参加成都世纪城“第三届成都双年展”
  2008年 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王敬恒艺术暨捐赠作品展”
  
  王敬恒年表
  
  1928年 生于成都商人家庭。
  1935年 入小学,中学未毕业即进药材行当学徒。
  1945~1948年 在四川大学和华西大学旁听,解放后执教直至退休。
  1964年 开始学画,从《芥子园》入手,先花卉,学吴昌硕、任伯年等。后山水,学沈石田、龚半千、黄公望、吴镇、梅清、石涛、石溪、董源、巨然、董其昌等。对以上画家的作品既未见过真迹也无力购买画册,只凭收集到的一些零星的图片而用心揣摩。深入中国传统绘画理论,认真研究黄宾虹笔法墨法。
  1974年 识陈子庄,陈极赏识王之学识画才,激励王坚持莫辍,并反复告诫“画贵有自己”。此对王影响巨大、深远。王探索至今不断。
  1976年 爱妻病故,不久陈子庄亦逝世,王伤痛不已,辍笔一年有余,念及二人厚望方重新振作,继续致力绘画。
  1983年 至汶川、马尔康一带游历三月余,与山石林木朝夕相处,心感神交,为后来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1988年 在四川省美术展览馆举办个人展览,作品120余件,包括花卉,山水,少数人物。之后,谢绝一切活动,重新闭门读书作画。
  1991年 开始重点探索山水画论,以书法笔法入画。喜读西方人文书籍,深感自己民族文化之不足,必须吸收西方思想来充实自己的天道观的美学思想,再加退休有余暇常到野外观察自然界,逐渐形成自己的画风。也翻看了一些西方人如塞尚、凡·高、毕加索等等的画册,从而丰富了自己的色彩思想。
  1994年 一法国友人将其所藏王画二十余幅,在法国图卢兹市各沙龙及院校展出。随后法国《十字报》记者来华采访王并求画,返国后该记者写长文介绍王并刊载王肖像照片。
  1996年 该法国友人再次将所藏王画,在图卢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楼展出。
  2000年 参展成都现代艺术馆举办的“世纪之门:1997—1999中国艺术邀请展”,展出山水作品八幅,花鸟作品一幅。
  2001年 应邀参加第一届成都双年展。接受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专访、上海电视台专访。
  2002年 被聘为成都画院客座艺术家与批评家。被聘为四川美术学院国画系客座教授。应邀参加上海美术馆“高山流水:当代山水邀请展”
  2004年 应邀参加周韶华“当代中国水墨神韵提名展”并获奖。
  2005年 应邀参加“第二届成都双年展”。
  2006年 腿摔断近一年未能作画。
  2007年 应邀参加“第三届成都双年展”。重新开始习字和作一点小画。重点读牟宗三、康德、尼采、海德格尔等人著作。
  2008年 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王敬恒艺术暨捐赠作品展”
  
  王敬恒画山水,不止于摹仿,也不求之于写生。它们没有临摹之作对古人的谨守重复,无写生之作对自然形态的摹写拘泥。画面有一股发自山川林木的鲜活之气,蓬蓬勃勃,苍苍郁郁,令人神怡。这源于画家对山水造化的感应和生命意识的宣泄,也与画家淡泊功利、寂寞自处的心境有极大关系。当代的山水作品,有为“好看好卖”而画,有为“形式探索”而画,有为“风格创造”而画,各有各的道理与价值,但它们都对山水画的本体意义有所忽视:山水就是山水,就要有山川自然之气,有山水固有的生命魂魄,以及人对它的体悟。当代山水画或者掺杂了过多的世俗因素,或者被当作某种视觉语言实验的载体,反而不把山水自身看得很重要了,这不正常。王敬恒的山水技巧或可挑剔,但它相对纯粹,有鲜活的生命,这在当下,是十分可贵的。
  郎绍君
  
  我怀着无比尊崇敬佩之意来解读王老先生的作品。王老是一位对传统文化精神心领神会的画家,并且能把感受幻化的大自然通过传统文化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心领神会。他的山水画虽然结构茂密,郁郁苍苍,近似明清和黄宾虹的山水图式,但深入地看,他不拘泥古法,横涂竖抹,纵横恣肆,充分发挥出书写的自由性。那满幅跳跃的墨点墨线,松活灵动的浓淡铺陈,形体乖张的造型,鲜活跳跃的抒写,都是极强的主体自觉意识的表达,是画家思绪的自然流露,是其独特的语言方式,成为思想和意义的特殊载体。他的跳跃骚动的笔触,充满了对神秘之域的形而上追问,终于从黄宾虹和陈子庄的荫蔽下走了出来,远非黄秋园先生所及。因此可以说,王敬恒的山水画是我们研究传统画与当代发展空间中的一个既传承又发展的典范。
  周韶华
  

其他文献
几分心性,几分偶然,一脚迈进鲜花拥簇的艺术“陷阱”。  二十年砚畔沉羁,虽无成就可为人道,但心追艺术先贤之艺路与心路,荒漠孤旅之探求与创造,柳暗花明之喜乐与充实,碧玉瑕疵之遗憾与悔恨。总如砚海沉月,跳跃跌荡,扑朔离迷。  浮尘背后,是否艺术元点?    一    艺术世界林林总总,纷纷纭纭。抛开艺术门类自身特点。就其本质而言,艺术应该是外在存在与内心世界不断碰撞的互动过程。  十五圆月在明净天空中
期刊
彭利铭  斋号:墨天阁,笔名:金禾,1965年生于湖南涟源,少时受中央文史馆前辈指点学习书法,后师从欧阳中石教授,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委员、北京市文联理事、北京美术家协会理事。二十余年来,热衷于美术评论、书画宣传、活动组织策划工作,曾为近百位书画家撰写过评介或画册前言后记,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文化报》《北京晚报》《中国书画报
期刊
韩嘉明  女,1941年10月26日生。书画世家。自幼受故宫顾问外祖父李浚之(响泉)、湖社画家舅老爷李鹤筹(枕湖)及二舅李树智(晴湖)、母李树萱(冷云)影响修习国画。毕业于中国画研究会人物进修班,由蒋兆和、黄胄、叶浅予、黄均诸先生授课。中国画研究会会员、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创作研究员、辅仁美术研究会研究员。18岁作品《百蝶图》参加北京“三八节”画展获奖,并加入北京国画社,在此期间临摹了大量古代优秀人
期刊
曹国鉴:宇慕植,祖籍安徽歙县。曹操七十四代孙,1936年生于北京,书香世家。清代名臣“父子宰相”曹文埴(文敏公)、曹振镛(文正公)嫡孙。幼承家学,与其父民国著名书法家曹家麒(石卿)学习魏碑、汉隶。1945年师从汪慎生,1959年由汪慎生、吴镜汀推荐人北京中国画研究会。书法擅瘦金书体。兼及行草篆隶。精于壁画临摹,40余年先后主持多次古代壁画临摹工作。参加定陵发掘,临摹万历帝后画像及丝织纹样图案。参加
期刊
“岭南画派”自上世纪初在广东创立,至今已走过了近百年的路程。  创始人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早年受“隔山派”居廉的启蒙,后来东渡日本学习绘昼。在留日期间,因结识廖仲恺而受到革命思潮的影响,最后决定回国参加推翻满清政权的革命活动。  在成功推倒皇权统治后,对于中国绘画滞留于仿古摹古、以及脱离现实的文人画风越吹越烈的现状,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提出了“艺术革命”的口号。他们依据辛亥革命成功的经历,借鉴
期刊
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书画家,也不是所有的书画家都值得关注。  关注薛玉森的墨竹已有多年,直到有一天读了他关于“世界上两种竹园”的论述。这种关注才从墨竹画转移到墨竹行为过程上来。  那是作者游扬州“个园”的一篇游记,他畅游了个园的奇巧构建,欣赏了各种竹子形态,又畅想了扬州八怪中各具风格的墨竹及其风格的形成过程,最后作者深有感触的写道:“世界上有两种竹园,一种在自然界,一种在心里。自然界的竹子种一育万,
期刊
杨茂东  字长岭,1956年生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三国五邑”之地的山东滕州。现居住江苏省昆山市,在职研究生学历。现为中国书画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名人府教授;美国加州管理大学荣誉博士;MBA客座教授;当代著名国画艺术家、社会艺术活动家、民间公益活动家。  杨茂东是当代中国著名国画艺术家,擅写竹、梅、葡萄等作品,其作品高风亮节、朔骨劲韵,画风细腻周备、悠远流盈。先后在国内多个地区开办画展,已出版的画
期刊
人生的很多交往,往往因为不可解释的机缘。我与王敬恒先生的相识便是如此。  1999年底,因为策划“世纪之门”大展,我在成都现代艺术馆馆长邓鸿先生的画室中结识了王敬恒先生。邓鸿先生少年才俊,正值事业高歌猛进之时,意气风发,但他对敬恒先生却谦恭有礼,敬如上宾,这使我对敬恒先生的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敬恒先生喜欢安静地读书和思考,不善交往,言语木讷。但我看了他大量的山水画后,不禁感叹陈子庄先生后继有人,
期刊
林海钟  1968年生于杭州,祖籍福建永春。1980年学山水画,1986年考入中国美术学院国画山水专业,1990年攻读国画山水专业硕士,1993年留校任教,1997年至1999年任中国美术学院国画山水教研室主任,2000年至2004年攻读国画山水专业博士。现任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教授,中国美术学院鉴赏研究中心副主任。        赵跃鹏  1966年生于福建福州,号药朋,斋号甘棠馆,祖籍河南洛阳。
期刊
壶艺家最大权力就是使唤他泥凳上的那块泥巴。在那上面,他可以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表现出来与观者进行交流。然而,他以怎样的形象和语言表现出来,这就是我要说的风格和格调问题了。  风格,是指壶艺家不同的制作技巧,独特的艺术语言,客观上是适应了欣赏的多样性的需要。不同风格是不同个性的体现,无所谓高下。  “壶如其人”一只壶虽然是表现了一定的客观对象,如方器、花器、筋纹器,同时也体现了作者个人的人格,人品,每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