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改革是当前我国教育系统关注的重要议题。本文从高等职业教育的实际出发,结合民办高校的特点,就需求导向的实践性教学模式、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等进行探讨,寻求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的职业教育方式方法,培养新时期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实用型技术人才。
关键词:工学结合;教学改革;教学目标
在职业教育中,民办高校高职学生,理论研究不及重点院校,动手能力又与技校有一定差距,因此,民办职业高校必须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学生现状,把重点放在提高学生借助基础理论知识解决生产实践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必要的基础理论教育和充分的职业技能训练,培养具有独立从事某种职业活动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提高实践性教学质量。
一、坚持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工学结合既有利于提高高职人才的培养质量,又有利于提高高职教育的就业质量,但一般的高职院校要真正做到完全把学生放到实际工作中去培养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如何把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延伸到每一节课堂中,可采取以下作法。
首先,每堂课都要求完成任务的一个部分、一个环节,并以此达到掌握相关知识的目的。每一个任务环节都要融入必要的知識、技能的要求和企业的规范,学生在完成该环节技能要求的同时也完成了相对应的岗位工作人员的职责。学生通过实施一个个任务环节,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这样,势必打破传统教材格局,将教材模块化,根据任务要求,设立具体任务环节。
其次是基础知识的学习,要求将知识点嵌入每一次任务驱动的教学中,在技能的训练中掌握理论,反过来基础理论又将对技能的理解上升到理性的高度。
第三是选择案例做载体。①让学生为自己策划专业案例。在课程教学开始前,组织学生通过社会调查、文献资料查询等方法,寻求适当的企业案例,作为本课程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老师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将所有知识点,贯穿于整个学期的案例教学中,使学生的案例策划最终成为可行的解决方案。②具体实施。先让每个学生提出自己的案例中的问题解决思路,根据问题的类型进行分组,相似的选题为一组,学生做自己喜欢的选题,有利于调动其积极性,发挥其创新能力。③教师的指导。教师在指导中主要是提出方法,提示操作,使学生能够在正确的方法指导下展开操作构思。④教师对学生案例审阅及修改。要和学生进行沟通评价,共同讨论案例中的相关问题,启发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物流配送管理教学的任务驱动,应该是建立在学生实践基础上,对诸如流通型配送中心、储存型配送中心、加工型配送中心等各种类型的配送中心开展调查,形成来源于第一线的实际案例,以对案例对象实施经营管理来驱动各个项目的教学任务的完成。从订单处理,分拣管理、配送加工、配货送货、信息管理以及配送中心的全面规划管理等各个教学项目,有针对性对学生的案例进行完善,并根据业内的最新发展,努力在企业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改造。这样,学生完成了课程目标的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较好的物流配送解决方案。
二、按培养复合性人才的要求实施教改
传统教学以老师为中心,教师板书、解读教材以及借助多媒体等方法、手段向学生传授知识;现代的任务驱动为中心的实践性教学模式,教师是参与者、组织者,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主动的参与者,成为教学中心、主角。教师可利用情境手段,进行启发引导,采取与学生对话的形式,利用情境要素,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思维以及参与意识,并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创新精神。
以物流教学为例,物流专业要以完成基层物流员岗位工作任务为导向,将物流员岗位的日常工作分解成若干工作项目。在物流的各门课程中,课程的设计应按着物流企业业务运作的需要来实施,课程教学内容从运输、仓储、配送、物流加工以及物流成本管理等专业项目入手,按照实际的业务工作的要求进行整合。例如:物流的成本管理,以往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讲解各种物流成本的核算方法,根据费用支出的性质核算物流费用,并对费用进行分析,找出降低成本的方法。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这种成本核算,是企业成本会计的责任,企业财会人员可熟练地完成这项任务。物流成本管理的“邻近发展区”是物流管理人员如何解决物流成本的“冰山现象”,发现冰山下人们还未能发现或难以发现的那些成本。我们以此建构教学框架,把学生引入到企业“精细物流”这个成本“迷宫”中,寻找走出“迷宫”的措施和办法。这里既需要物流理论的指导,也需要物流实际案例载体的辅助说明,通过实操对物流业务进行分析、诊断,找出合理的物流解决方案。一系列实际问题的解决,既是掌握物流业务的正确的操作流程的过程,又是加深物流理论重点、难点的认识与理解的过程,从而实现物流基层业务岗位人员的能力培养目标。
三、教学目标的设立要从学生的具体实际出发
职业教育,特别是民办高职教育对学生的要求不能脱离学生具体实际,即根据职业技能的基本要求、学生的不同基础、所学专业的差异,制定相适应的专业教学目标,体现出层次组合:对于学有余力、学有专长的学生可提供超前发展的条件;对于学习基础较差、学习上暂时存在困难的学生可以在较低的层次上获得学习的成功。这样,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具体来说:
一是对于追求学历层次的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其基本理论学习与掌握,积极鼓励这个层次学生的专升本,本升研究生等的学习要求。
二是立足于就业层次的学生。教学的重点应强调基本技能的训练与提高,并相应增加各种专业技能的拓展。广东科技学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工商模拟市场的实操,还有诸如ERP模拟实训的各种实训室;理科的校内实训基地等,都是切实可行的并在实践中被证明成效突出的举措。
三是职业资格的考证教学。职业教育要求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学生毕业就业要持二证上岗。因此,实践性的职业教育,要把基础理论教学与职称考试培训紧密结合起来,物流专业的物流师、营销专业的营销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师等,每门课程都应配合学生专业职称的获取来进行教学安排,使基本理论教学与就业需求联系起来,具有更明显的实践教学特征。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确定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练习,让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现有水平,完成相应难度的题目,这样会使我们的教学目标有针对性,突出其实际成效。
关键词:工学结合;教学改革;教学目标
在职业教育中,民办高校高职学生,理论研究不及重点院校,动手能力又与技校有一定差距,因此,民办职业高校必须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学生现状,把重点放在提高学生借助基础理论知识解决生产实践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必要的基础理论教育和充分的职业技能训练,培养具有独立从事某种职业活动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提高实践性教学质量。
一、坚持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工学结合既有利于提高高职人才的培养质量,又有利于提高高职教育的就业质量,但一般的高职院校要真正做到完全把学生放到实际工作中去培养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如何把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延伸到每一节课堂中,可采取以下作法。
首先,每堂课都要求完成任务的一个部分、一个环节,并以此达到掌握相关知识的目的。每一个任务环节都要融入必要的知識、技能的要求和企业的规范,学生在完成该环节技能要求的同时也完成了相对应的岗位工作人员的职责。学生通过实施一个个任务环节,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这样,势必打破传统教材格局,将教材模块化,根据任务要求,设立具体任务环节。
其次是基础知识的学习,要求将知识点嵌入每一次任务驱动的教学中,在技能的训练中掌握理论,反过来基础理论又将对技能的理解上升到理性的高度。
第三是选择案例做载体。①让学生为自己策划专业案例。在课程教学开始前,组织学生通过社会调查、文献资料查询等方法,寻求适当的企业案例,作为本课程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老师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将所有知识点,贯穿于整个学期的案例教学中,使学生的案例策划最终成为可行的解决方案。②具体实施。先让每个学生提出自己的案例中的问题解决思路,根据问题的类型进行分组,相似的选题为一组,学生做自己喜欢的选题,有利于调动其积极性,发挥其创新能力。③教师的指导。教师在指导中主要是提出方法,提示操作,使学生能够在正确的方法指导下展开操作构思。④教师对学生案例审阅及修改。要和学生进行沟通评价,共同讨论案例中的相关问题,启发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物流配送管理教学的任务驱动,应该是建立在学生实践基础上,对诸如流通型配送中心、储存型配送中心、加工型配送中心等各种类型的配送中心开展调查,形成来源于第一线的实际案例,以对案例对象实施经营管理来驱动各个项目的教学任务的完成。从订单处理,分拣管理、配送加工、配货送货、信息管理以及配送中心的全面规划管理等各个教学项目,有针对性对学生的案例进行完善,并根据业内的最新发展,努力在企业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改造。这样,学生完成了课程目标的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较好的物流配送解决方案。
二、按培养复合性人才的要求实施教改
传统教学以老师为中心,教师板书、解读教材以及借助多媒体等方法、手段向学生传授知识;现代的任务驱动为中心的实践性教学模式,教师是参与者、组织者,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主动的参与者,成为教学中心、主角。教师可利用情境手段,进行启发引导,采取与学生对话的形式,利用情境要素,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思维以及参与意识,并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创新精神。
以物流教学为例,物流专业要以完成基层物流员岗位工作任务为导向,将物流员岗位的日常工作分解成若干工作项目。在物流的各门课程中,课程的设计应按着物流企业业务运作的需要来实施,课程教学内容从运输、仓储、配送、物流加工以及物流成本管理等专业项目入手,按照实际的业务工作的要求进行整合。例如:物流的成本管理,以往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讲解各种物流成本的核算方法,根据费用支出的性质核算物流费用,并对费用进行分析,找出降低成本的方法。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这种成本核算,是企业成本会计的责任,企业财会人员可熟练地完成这项任务。物流成本管理的“邻近发展区”是物流管理人员如何解决物流成本的“冰山现象”,发现冰山下人们还未能发现或难以发现的那些成本。我们以此建构教学框架,把学生引入到企业“精细物流”这个成本“迷宫”中,寻找走出“迷宫”的措施和办法。这里既需要物流理论的指导,也需要物流实际案例载体的辅助说明,通过实操对物流业务进行分析、诊断,找出合理的物流解决方案。一系列实际问题的解决,既是掌握物流业务的正确的操作流程的过程,又是加深物流理论重点、难点的认识与理解的过程,从而实现物流基层业务岗位人员的能力培养目标。
三、教学目标的设立要从学生的具体实际出发
职业教育,特别是民办高职教育对学生的要求不能脱离学生具体实际,即根据职业技能的基本要求、学生的不同基础、所学专业的差异,制定相适应的专业教学目标,体现出层次组合:对于学有余力、学有专长的学生可提供超前发展的条件;对于学习基础较差、学习上暂时存在困难的学生可以在较低的层次上获得学习的成功。这样,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具体来说:
一是对于追求学历层次的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其基本理论学习与掌握,积极鼓励这个层次学生的专升本,本升研究生等的学习要求。
二是立足于就业层次的学生。教学的重点应强调基本技能的训练与提高,并相应增加各种专业技能的拓展。广东科技学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工商模拟市场的实操,还有诸如ERP模拟实训的各种实训室;理科的校内实训基地等,都是切实可行的并在实践中被证明成效突出的举措。
三是职业资格的考证教学。职业教育要求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学生毕业就业要持二证上岗。因此,实践性的职业教育,要把基础理论教学与职称考试培训紧密结合起来,物流专业的物流师、营销专业的营销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师等,每门课程都应配合学生专业职称的获取来进行教学安排,使基本理论教学与就业需求联系起来,具有更明显的实践教学特征。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确定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练习,让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现有水平,完成相应难度的题目,这样会使我们的教学目标有针对性,突出其实际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