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无之意义的逆袭及延宕

来源 :安徽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you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说《彼岸是岸》,是温亚军近年来创作内质风格渐变的延续,亦是生命反刍的一种理性进路。小说立足现在,追溯了那些过往被漠视的风景,于表哥江晓河颓萎人生中淬炼出生命虚无之意义的逆袭,在过往与未来之间延宕并开拓了无限遐想的精神空间,重塑过往中涌动着精神纯粹的礼赞。人世浮华一场梦,原本空空又空空。被物欲横流淹没,无以仰望星空,甚至无以拥有感知生命虚无罅隙的人们,或许会无视那些如蝼蚁般存在的生命,或许不会排斥纯粹性生命的畅想。温亚军赋予了诗性荡然无存酷烈时代一丝悠远的诗意,事实上他对永逝的岁月无限眷恋,亦对被虚影吞噬的现实葆有警惕的清醒。
  小说无异于一场为了忘却的生命祭礼,残涩、悲壮而庄严、伟岸。表哥江晓河的人生存在,无异于“我”与亲人们竭力抹去又魂牵心动的一缕幽魂在人间。几十年岁月一晃而过,湮没了许多物质的存在,表哥的精神存在经由时光的冲刷如铭刻隽永。直至文本完结,方能体味温亚军的反语修辞的精妙——遗忘抹去即重塑重构,排斥拒绝为了精神和解与生命包容。遥望落花流水去,表哥逆袭了我们庸常的生命存在。
  在尘世艰难求生的“我”、父亲及姑父等众多人看来,表哥志大才疏,完全沉溺在空想之中,对于以务实维系生命的常人来说,无异于难以容忍的存在。尽管难以容忍,众人依旧容忍了他,给予了他一片独立王国的苍茫疆域。尽管最终他一无所成,这是一种怎样的宽容啊!他用“闲人免进”断绝了自己与世界的关联,在笔下创造着“世界之外的世界”,尽管这只不过是一种自囚,但绝不是精神自虐,小说或许在他心里永远是纯美而神圣的。这种源自灵魂的动力源头何在?不是清华、北大金碧辉煌圣殿的感召,不是发家致富人生常态目标的昭示,而是爱情突如其来的冲撞——公社宋建福书记女儿宋嘉玲的眼神一闪,以及人生孤愤的倾书。或许他因着现实的坚质、残酷,他开始怀疑爱情的纯洁,他误读了路遥与《平凡的世界》,却不知自己的人生早已被路遥与《平凡的世界》精准解读——有梦引领、安妥精神。他过于信奉自己的精神,忽略了与世界的互动,他多年如一日的进击,似一叶孤舟,行进在无岸之海。他心中有岸,却不知岸在何处。他把人生自我演绎成了文学孤影,如同卡夫卡《在法的门前》。以文学之眼去回溯那永逝的风景,表哥无异于文学行为语言之巍然。
  一个人能如此纯粹纯然的存在,生命回归本体的矗立,精神能如此自舒无碍肆意驰骋,这是何等的极致又难以企及!对于今天被物质完全格式化的人们而言,这种生命情态或许只是遥远绰约的奢望。温亚军以生命难以承受的沉重感悄无声息地竭力地否决着这样的生命存在,直至表哥的人生孤旅成为密实而充满窒息感的生命里夺路而出的闪灵,一举击破了风烟滚滚覆全天的坚硬生活。人生精神大自在,堪比庄子。彼岸是岸,有岸路千条,上帝说有光,于是就有了光。小说或许无关文学人生,聚焦面更为广阔,但依然是关乎人类精神的起底。
  “我”、父亲及姑父等众人,只理解了生命浅层、世俗的存在意义。表哥的人生是颓败的,精神层面上却是至高无上的、无惧无畏和猛进的,他毕竟牵动、惊扰了众人的灵魂,姑父至死难以释怀。夸父亦不过如此。小说中表哥的“失踪”,后来“尸体”被父亲认领回来,“葬”在姑父旁边,而后来又“死”而复生,既是温亚军的虚构,亦是精神不死、理想永存的隐喻与艺术定格。表哥江晓河,是源自生命本身弱小的强势存在,甚至在小说展开中、时光穿梭中,被隐没无迹。然而貌似毫不关己的叙事流动中,又时时处处无不存在,他的灵魂动影已深深注入了众人意识的中心,无法分离。父亲对表哥的一再坚拒,只不过是一种虚无性冲击虚影下的精神力量的暗自强化。表哥与“我”去公社看电视时的从容无惧,早已超越了父亲的自卑怯懦,亦超越了“我”对人世固化认定,也为其与宋嘉玲之间的故事预设了种种可能。温亚军大隐爱情具象于文本无形,亦是大象无形之审美使然,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而“我”从对表哥喋喋不休的漠然,到暗自存下表哥的号码并打过去,精神和解与生命本质凸显,悄然上岸。
  或许时代变迁得过于酷烈,经济通则逼仄了人的精神空间,读温亚军近年来的小说,那种文本自带的体温已被冷寂乃至负载沉重的叙事基调所荡尽。这并不是说他的小说绝弃了温暖,显然温情润心如《白鹿原》般精心设置,被深隐于白嘉轩刀刻面容之下;抑或冷峻冷酷似乎就是芸芸众生直面的生活面孔。这确乎不是一个底层人逐梦的时代。遥望我们曾经单调、贫瘠的那些岁月里,有人还曾经精神痴迷过,这样自囚过。《彼岸是岸》,就是这样的一段岁月追溯,它穿过遥远的过往,飞向了不可预知的未来。彼岸虽远,有梦在途,不确定之未来,即便是遗落的过往,或许会给予人们梦想更无垠的驰骋空间。
  小说开篇设伏,终结依然无解,是谓小说隐藏艺术的精湛卓立,无解蕴含着更丰富之可能。结尾一条短信惊心动魄,文本起底震荡反弹,无限精神时空天成广远,文本最终实现灵飞。表哥与宋嘉玲曾经有着怎样的故事?永远卸不下公社书记面孔的宋建福又是如何向徐岳老师推荐文学青年江晓河的呢?或许千般推演,表哥依旧没落,但这已不再重要。
  结果固然重要,然而生命的意义大约更在于过程,或许精神才是生命最真實最本质的存在。我们或许接触过他人的虚像,但从未走进过他人之精神世界。“我们在精神上是平等的,正如你和我一同走过坟墓,将站在上帝面前”,简爱如此说。“一个人生来并不是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老人与海》如是说。如此之时代,重铸生命的精神性,或许是生命的亟须与必要。
  责任编辑 赵 萌
其他文献
有生之年  继续做一枚生活的棋子,举棋不定。  一只手在索取,一只手在放弃。  依然饥饿,咽下今朝明朝,  咽下点灯的时刻,咽下世间的空洞,  更加乏味更加危险的相知与相弃。  依然清醒,拨弄着那一点心头好,  念着你,你,还有你,  不断地撒盐,念着永不愈合的伤口。  依然下落不明,像一条害怕的绳索,  悬在善恶之间,摇摆不定。  初 秋  那些谷穗站得太久了,  都将过去了,弯腰的女人和  留
期刊
眼看丈夫亓捷马上就四十出去了,还只是个副教授,妻子晏桦奚落他的次数越来越多了:“你瞪大眼看看,你们学校四十岁以上的人,谁不是教授?!就你天天装清高,自诩比别人强,一副不食人间烟火的样子,可是,一到发工资你的是最少,一有出国考察等等好事从来就没有你的份儿!”  亓捷一听妻子唠叨,就感到很无奈,因为妻子说的确是事实呀!可是,他不服气,说:“那些人凭什么当上教授、博士生导师?靠的是学术造假!你去看看他们
期刊
编前 云端看箭  最后一击穿墙而过。远方呼啸而来。力量在弧线的一端发光,它不熄灭,那尖锐的铜就永动。飞越大海时引起喧哗。一层层巨大的蓝先是默默地涌动,然后突然直立,再无限向上,颜色就此疯狂。岁末融入灰烬,他们的柴还在添加,火焰的情势被诗的高潮部牢牢把握,最里层尤其炽热和殷切,是商也是积,无穷大。热量里有一阵阵的铿锵,锤击声在你我的跃动后骤然沉淀,归成锰和钢。12期好大,这港口一直有人出发,繁华。句
期刊
《父父子子》这篇现实题材的小说重点讲述了老伴突然去世后,周老师一边独自舔舐受伤的心灵,一边尽心孝顺瘫痪老爹的故事,中间不断追叙陈阿姨过去无微不至照顾与陪伴老爹的情景。小说写父子情,准确地说是三代人三种不同的行孝方式:身心的呵护;物质的满足;作秀式的孝顺。论孝顺,大有一代不如一代之势。小说一方面通过不厌其烦的细节描写,塑造一个承载传统孝道观念的孝子形象;另一方面,不赞同仅止于物质供养的尽孝方式,对利
期刊
“包”之芬芳  大包干一个“包”字,春回地暖,农民心中频生碧树,一株株青枝绿叶,花朵芬芳,缀满红果。  大包干这个增产能手,在包产田里堆金叠银;大包干這个发家妙方,让瓦房新楼抹去饥饿贫困;大包干这个六畜之神,迎来了猪羊满圈鹅唱鸡鸣。大包干更是一只八音鸟啊,鸣唱着农民心里不尽的豪情。  “包了工,联了产,又治偷盗又治懒。”定远县有个永宁集,坐落在江淮分水岭上,山不长草,地不产粮,贫穷是其特产,多少年
期刊
无论到什么时候,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变迁,有一种东西是不能变的,那就是:美德。可是时下,美德似乎变得越来越相对稀缺了。特别是时光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国人仿佛变得越来越焦虑,变得越来越相对缺少美德的“影响的快乐”了。很多人均如1938年,荒诞派作家阿·阿达莫夫在他的作品《自白》的开头中所惊呼的:“这是怎么回事?我知道我存在,但我是谁?我被分离了,我是从什么上面被分离的?我不知道。”但是,我想说,我知道。
期刊
叶丽雅是我的初恋情人,可她早已经离开这个世界。她是怎么死的,这个让我平生首次春心萌动的美丽女孩,怎么没有留下一句话便风一样地从这个世界飘逝、了无踪影了呢?  我要寻找叶丽雅,准确地说是要寻找叶丽雅的魂灵,我要问一问:叶丽雅,你是怎么离开这个世界的?你怎么可以不辞而别、说走就走?你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你到底受了什么委屈?无论何种原因,你也得告诉我呀。可是,你不仅不告诉我,连与你相依为命多年的母亲也不
期刊
小满来了,皖北的天相当热了。  早晨的风倒很清凉。清风的“清”,在五月、六月之间的早晨,能体会得更透彻。春天的风是感性的、抒情的,带着你,从某个温柔的地方来,到某个温柔的地方去。夏天的风呢,热烈而不沉溺,它拂过你,然后走远,没有留恋,也不执着,风是风,你是你。秋天的风清清爽爽,带有玄思色彩,它走远了,它的凉意久久留在你那儿,在肌肤中,在骨头里。它把很多东西都带走了,不再回来。冬天的风凛然,有一种绝
期刊
那花姐从来不说她家有几口人,她要么说她数不清楚,要么说鬼知道。有时她心情好,会实话实说:“家有六个鬼、一个人。”  东边远路上来的人,路过西宁,在幽深的峡谷里穿行百里,山道突然宽了时,抬眼就能看见丹噶尔商城。他们勒住马,想着该洗把脸,润润嗓子,再进城。这时,猛然听见有人吆喝:“死来!活来!”  这就有人差点从马背上跌下来。不过,他们也看见了,右手边十几棵老桦树的荫凉里,有个茶园。该茶园便是那花姐家
期刊
用诗垫高生活  “人到中年,一头雄狮在孤独”  似乎那些热词,如脚步婉转  如何使细腻的唱腔穿过针眼  经历过的大海,把晚风  托付给时光唇上的边地秋野  任梦中的少男少女,点亮山野  里的萤火虫,让“秩序潦草的秘密”  留给回声。“大门不能总是敞着”  而心中的芦苇,是“唯一的神”  仿佛已成为“身体的一部分”  那些悖论的藤蔓,耗尽了  藏身于生命中的之“轻”  如家,如完整的蛋糕  ——“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