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疆伊宁市第十六中学坐落在美丽的伊犁河河畔,是一所民汉合校的初级中学。学校始建于1919年,至今已有94年的发展历史。2010年8月,根据伊宁市人民政府民汉教育布局调整方案,伊宁市第十六中学与伊宁市第六中学实行合校。学校现有22个教学班,其中,汉语班16个,民语班6个,少数民族学生占学生总数的50.6%,汉族学生占学生总数的49.4%,是由11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大家庭。
关键词:爱国主义 民族团结 多元互动 文化浸润
为深入贯彻落实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党委、政府《关于开展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州创建活动意见》,落实伊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伊宁市第十六中学以民汉合校为契机,始终把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作为学校工作的重点,将爱国主义与民族团结有机结合起来,坚信爱国主义是动员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维护民族团结是爱国主义的表现,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围绕五个结合,即:专项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课堂教育与寓教于乐的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掌握知识、培养能力与养成教育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实施“四动、五争、六展”活动,将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渗透贯穿到教育教学和育人工作的全过程中,切实打牢了各族师生的马克思主义“五观”思想基础,使“四个认同”和“三个离不开”思想入心,入行、入情,增强了各族师生的向心力、凝聚力。
以“四动”为主线,打牢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的思想基础
为了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功效,我校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出发,有重点、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通过开展“四讲活动”将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渗透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小树立各民族团结友善,相互理解、相互帮助,共同进步的民族团结一家亲的良好氛围。
——教师引动。为了让学生重视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学校以伊宁市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读本及民族政策、新疆地方史教育为教材,列入教学计划保证课时,安排专职教师,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爱国主义、“三史”、“五观”、“四个认同”教育,使每一位学生认识到爱国精神是我们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民族生存的力量源泉。维护民族团结是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师生只有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搞好民族团结,才能把各民族的利益与国家利益统一起来,煌煌“中国梦”,才能照亮“我的梦”。
——学生主动。为了达到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育人为本的目的,学校注重教育教学活动与团、队活动有机结合,结合实际创新活动形式,开展了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如“共筑中国梦”、“雷锋精神伴我行”、“加强民族团结 反对民族分裂”、“感恩教育”、“诚信教育”等,让学生在情境中悟道,在活动中导行。
——问题驱动。为了在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实施过程中,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与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相结合;学校针对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开展了多样的探究活动,如伊犁地名、了解家乡巨变、民族由来传说故事、从伊犁遗址印证新疆自古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伊犁民族文化遗产、伊犁屯垦戍边创造的伟业等,让学生通过访谈、查阅资料、参观等形式,明确在学习和生活中践行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增强民族自豪感。
——多元互动:为了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教育与寓教于乐的实践活动相结合的目的,学校挖掘地方德育资源,创设了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如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走访民族风情园、共度传统节日、走进民族家庭等,让学生了解家乡历史,体验民族风情,增强学生对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教育的实际感受,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的美好发展前景,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并认识到团结稳定是发展的基础。
以“五争”为抓手,夯实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基础
为了营造浓郁的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氛围,营造人人和谐相处的校园环境,学校以细胞工程抓手,以“五争”为落脚点,增强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达到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目的。
——争创民族团结好教师。制定民族团结好教师评定标准,即严格遵守教育局出台的伊宁市民族团结教育教师行为规范,遵守伊宁市民族团结教育十禁止、遵守伊宁市师德师风管理要求,每学期评选一次民族团结先进教师,并予以表彰,将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的评定纳入教师年度考核、职称评定和评先选优考核之中。
——争创民族团结好学生。学校制定出评选民族团结好学生的标准,即遵守《中学生行为规范》、遵守伊宁市民族团结教育行为规范、遵守伊宁市中学生十禁止,被评为民族团结的好学生,班级每学期命名一次,学校每学期表彰一次。将民族团结好学生的评选纳入到班级对学生量化考核中。
——争创民族团结的好家庭。为了使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通过学生一言一行影响每一个家庭,通过过家长会、家长学校、致家长的一封信、家校联系本、家长报等形式,带动每个家庭成为民族团结的好家庭。同时,通过民汉学生结对活动,带动民汉家庭的互动、联系、交流。
——争创民族团结好班级。结合学校德育管理中的星级管理办法,制定出团结文明星级管理办法,德育处每月对班级评定一次,每学期评定出民族团结好班级。建设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快乐和谐、健康向上的良好班风。
——争创民族团结好学校。对照自治区级民族团结先进单位创建标准,深入贯彻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争创自治区级民族团结先进单位,建设文明、和谐的好学校。
以“六展”活动为载体,掀起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高潮
为了充分发挥学校育人为本的目的,学校围绕八个主题教育月活动和重大节日,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活动。
——开展宣传教育展示活动。为了营造民族团结的浓厚氛围,学校每学期初精心设计宣传语,悬挂宣传横幅,设计宣传展板,开展以民族团结为内容的校园环境布置,让学生一走进校园,就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各班还开展了民族团结黑板报评比活动,把民族团结思想深入到班级,使学生之间产生互动,引起心理共鸣。 同时,利用民汉合校这一契机,学校将开学典礼做为思想教育的良好时机,通过书记讲话、教师代表发言、学生代表发言、家长代表发言(选取精通双语的代表),从不同层面宣传民汉合校的重要意义,阐明民汉合校是融合、发展、富强的摇篮,是腾飞的翅膀,通过全校师生的宣誓,使每一位师生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共同做到人人都讲民族团结的情、人人都说民族团结的话、人人都做民族团结的事。
学校充分利用每周一国旗下讲话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并利用校园广播每周学一句维语,进行民族团结小故事、学习民族团结先进事迹等宣传,同时及时报道在校园中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使学生在积极向上的氛围中,受到熏陶和感染。以团委每周一期的海报作为宣传的涓涓细流,持续的不断的向学生输送团结的正能量。
——开展“八个主题教育月”展示活动。紧紧围绕八个主题三月“感恩”,四月“追忆”,五月“团结”,六月“进步”,九月“尊师”,十月“爱国”,十一月“生命”,十二月“健康”,以专题报告主题班会等形式,从知、情、意、行不同层面扎实做好学生思想引领和指导,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民族团结的思想深入人心,让民族团结的行为成为自觉。
——开展重大节日展示活动。从“学生为本”的理念出发,充分利用元旦、植树节、环保日、母亲节、学雷锋日、传统的古尔邦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开展了系列活动,将节日作为了解民族习俗和文化的良机,体验民族文化,扎实有效地开展“四个认同”教育, 弘扬“爱国”精神,让学生牢固树立爱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血脉。
——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展示活动。充分发挥艺术课堂主渠道作用,在音乐课教学中教唱爱国歌曲、传唱优秀民族歌曲,每学期教授一种民族舞蹈,一首民族歌曲,体育组每年开展民族团结趣味运动会,通过各种集体竞技游戏活动,凝聚人心,体验团结就是力量;美术组开展美起来活动组,达到“动出你的活力,舞出你的精彩,美出你的神韵”,共同演奏出一曲民族团结的变奏和谐曲。
——开展结对子展示活动。师师结对,落在实处。为了营造民汉教师互帮、互助、互学、互尊、互敬的良好教研氛围,学校以办公室为单位,按同年级,同学科的民汉教师结对子,并签订协议书,结对子双方建立团结协作、相互支持、相互理解、合作共识、融洽和谐的关系。结对子双方在业务上相互取长补短,培养在学术上各抒己见、能者为师、共同探讨的和谐氛围。结对子双方做到了资源共享,经验共享,共同提高。
——班班结对,增进互信。了营造民汉学生互帮互助的校园氛围,为了进一步增进了解,增进友谊,开展了班与班结对子,通过同上主题班会,同载一棵树,同唱一首歌、同学一句话、同跳一支舞等形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加深了结对子班级的友谊。
——生生结对,互帮互助。为了将民族团结活动落到实处,我校各班级开展生生结对子活动,将民族团结融入到日常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涌现了许多感人的事例,如七年级做为年级的佼佼者,他在课余时间经常性地给同班的张进宇辅导弱科英语和数学,使得这位同学在学习中得到了稳步提高。玉素甫江被班级评为民族团结典范,影响和激励着其他同学。
——开展校园文化展示活动。伊犁河在历史中起过重大作用,被伊犁人民亲切的喻为“母亲河”,至今还滋养着一方民众。伊犁河让每一个人铭记的不仅是它的呈现的自然景观的美丽和多彩,还有生活在这里的各族人民创造的美好生活,以及深厚灿烂的多民族文化,孕育了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学校将在新校区打造伊犁河文化,让一草一木都浸润这文化内涵。
——从校园整体布局和景观文化方面浸润文化。将整个校园看做伊犁一片热土,在校园一侧模拟伊犁河的走向设计一条通向教学楼的小路,由三条支流汇成一条主流,由东向西,小路上设计13个文化柱,预示着生活在伊犁河流域的13个世居民族,13个文化柱上飞着一群白鸽,预示着各民族人民生活祥和、安宁、幸福。创设鲟鱼和河流流向两栋教学楼,凸显学校文化育人的功效,三年后,学生化茧成蝶,实现人生的第一次飞跃。在学校大门口立一块校碑,图案为通透的伊犁河大桥,题为家之恋,魂所系。象征着十六中所特有的伊犁河的精神—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变天堑为通途的豪迈气概,象征着十六中感恩伊犁河,用伊犁河所赋予、蕴含的精神,打造特色学校的豪情壮志。
——从多层面挖掘伊犁河文化,达到育人的目的。利用校园栅栏,开辟伊犁河文化专栏,从伊犁河的作用、地理位置、生物物种、历史人物、民族团结人物、文化名人、为伊犁人民做出突出贡献的杰出人物、搜集歌颂伊犁河的美文及学生歌颂伊犁河的文章、伊犁河的美景及学生勾画的伊犁河的美景等方面挖掘伊犁河文化,并编成校本教材。让它对学生的知情意行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育人的任务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爱国主义教育》2013年4月刊
2.《求是》杂志2012年5月刊
关键词:爱国主义 民族团结 多元互动 文化浸润
为深入贯彻落实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党委、政府《关于开展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州创建活动意见》,落实伊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伊宁市第十六中学以民汉合校为契机,始终把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作为学校工作的重点,将爱国主义与民族团结有机结合起来,坚信爱国主义是动员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维护民族团结是爱国主义的表现,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围绕五个结合,即:专项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课堂教育与寓教于乐的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掌握知识、培养能力与养成教育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实施“四动、五争、六展”活动,将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渗透贯穿到教育教学和育人工作的全过程中,切实打牢了各族师生的马克思主义“五观”思想基础,使“四个认同”和“三个离不开”思想入心,入行、入情,增强了各族师生的向心力、凝聚力。
以“四动”为主线,打牢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的思想基础
为了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功效,我校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出发,有重点、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通过开展“四讲活动”将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渗透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小树立各民族团结友善,相互理解、相互帮助,共同进步的民族团结一家亲的良好氛围。
——教师引动。为了让学生重视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学校以伊宁市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读本及民族政策、新疆地方史教育为教材,列入教学计划保证课时,安排专职教师,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爱国主义、“三史”、“五观”、“四个认同”教育,使每一位学生认识到爱国精神是我们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民族生存的力量源泉。维护民族团结是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师生只有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搞好民族团结,才能把各民族的利益与国家利益统一起来,煌煌“中国梦”,才能照亮“我的梦”。
——学生主动。为了达到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育人为本的目的,学校注重教育教学活动与团、队活动有机结合,结合实际创新活动形式,开展了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如“共筑中国梦”、“雷锋精神伴我行”、“加强民族团结 反对民族分裂”、“感恩教育”、“诚信教育”等,让学生在情境中悟道,在活动中导行。
——问题驱动。为了在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实施过程中,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与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相结合;学校针对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开展了多样的探究活动,如伊犁地名、了解家乡巨变、民族由来传说故事、从伊犁遗址印证新疆自古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伊犁民族文化遗产、伊犁屯垦戍边创造的伟业等,让学生通过访谈、查阅资料、参观等形式,明确在学习和生活中践行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增强民族自豪感。
——多元互动:为了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教育与寓教于乐的实践活动相结合的目的,学校挖掘地方德育资源,创设了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如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走访民族风情园、共度传统节日、走进民族家庭等,让学生了解家乡历史,体验民族风情,增强学生对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教育的实际感受,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的美好发展前景,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并认识到团结稳定是发展的基础。
以“五争”为抓手,夯实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基础
为了营造浓郁的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氛围,营造人人和谐相处的校园环境,学校以细胞工程抓手,以“五争”为落脚点,增强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达到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目的。
——争创民族团结好教师。制定民族团结好教师评定标准,即严格遵守教育局出台的伊宁市民族团结教育教师行为规范,遵守伊宁市民族团结教育十禁止、遵守伊宁市师德师风管理要求,每学期评选一次民族团结先进教师,并予以表彰,将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的评定纳入教师年度考核、职称评定和评先选优考核之中。
——争创民族团结好学生。学校制定出评选民族团结好学生的标准,即遵守《中学生行为规范》、遵守伊宁市民族团结教育行为规范、遵守伊宁市中学生十禁止,被评为民族团结的好学生,班级每学期命名一次,学校每学期表彰一次。将民族团结好学生的评选纳入到班级对学生量化考核中。
——争创民族团结的好家庭。为了使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通过学生一言一行影响每一个家庭,通过过家长会、家长学校、致家长的一封信、家校联系本、家长报等形式,带动每个家庭成为民族团结的好家庭。同时,通过民汉学生结对活动,带动民汉家庭的互动、联系、交流。
——争创民族团结好班级。结合学校德育管理中的星级管理办法,制定出团结文明星级管理办法,德育处每月对班级评定一次,每学期评定出民族团结好班级。建设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快乐和谐、健康向上的良好班风。
——争创民族团结好学校。对照自治区级民族团结先进单位创建标准,深入贯彻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争创自治区级民族团结先进单位,建设文明、和谐的好学校。
以“六展”活动为载体,掀起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高潮
为了充分发挥学校育人为本的目的,学校围绕八个主题教育月活动和重大节日,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活动。
——开展宣传教育展示活动。为了营造民族团结的浓厚氛围,学校每学期初精心设计宣传语,悬挂宣传横幅,设计宣传展板,开展以民族团结为内容的校园环境布置,让学生一走进校园,就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各班还开展了民族团结黑板报评比活动,把民族团结思想深入到班级,使学生之间产生互动,引起心理共鸣。 同时,利用民汉合校这一契机,学校将开学典礼做为思想教育的良好时机,通过书记讲话、教师代表发言、学生代表发言、家长代表发言(选取精通双语的代表),从不同层面宣传民汉合校的重要意义,阐明民汉合校是融合、发展、富强的摇篮,是腾飞的翅膀,通过全校师生的宣誓,使每一位师生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共同做到人人都讲民族团结的情、人人都说民族团结的话、人人都做民族团结的事。
学校充分利用每周一国旗下讲话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并利用校园广播每周学一句维语,进行民族团结小故事、学习民族团结先进事迹等宣传,同时及时报道在校园中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使学生在积极向上的氛围中,受到熏陶和感染。以团委每周一期的海报作为宣传的涓涓细流,持续的不断的向学生输送团结的正能量。
——开展“八个主题教育月”展示活动。紧紧围绕八个主题三月“感恩”,四月“追忆”,五月“团结”,六月“进步”,九月“尊师”,十月“爱国”,十一月“生命”,十二月“健康”,以专题报告主题班会等形式,从知、情、意、行不同层面扎实做好学生思想引领和指导,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民族团结的思想深入人心,让民族团结的行为成为自觉。
——开展重大节日展示活动。从“学生为本”的理念出发,充分利用元旦、植树节、环保日、母亲节、学雷锋日、传统的古尔邦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开展了系列活动,将节日作为了解民族习俗和文化的良机,体验民族文化,扎实有效地开展“四个认同”教育, 弘扬“爱国”精神,让学生牢固树立爱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血脉。
——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展示活动。充分发挥艺术课堂主渠道作用,在音乐课教学中教唱爱国歌曲、传唱优秀民族歌曲,每学期教授一种民族舞蹈,一首民族歌曲,体育组每年开展民族团结趣味运动会,通过各种集体竞技游戏活动,凝聚人心,体验团结就是力量;美术组开展美起来活动组,达到“动出你的活力,舞出你的精彩,美出你的神韵”,共同演奏出一曲民族团结的变奏和谐曲。
——开展结对子展示活动。师师结对,落在实处。为了营造民汉教师互帮、互助、互学、互尊、互敬的良好教研氛围,学校以办公室为单位,按同年级,同学科的民汉教师结对子,并签订协议书,结对子双方建立团结协作、相互支持、相互理解、合作共识、融洽和谐的关系。结对子双方在业务上相互取长补短,培养在学术上各抒己见、能者为师、共同探讨的和谐氛围。结对子双方做到了资源共享,经验共享,共同提高。
——班班结对,增进互信。了营造民汉学生互帮互助的校园氛围,为了进一步增进了解,增进友谊,开展了班与班结对子,通过同上主题班会,同载一棵树,同唱一首歌、同学一句话、同跳一支舞等形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加深了结对子班级的友谊。
——生生结对,互帮互助。为了将民族团结活动落到实处,我校各班级开展生生结对子活动,将民族团结融入到日常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涌现了许多感人的事例,如七年级做为年级的佼佼者,他在课余时间经常性地给同班的张进宇辅导弱科英语和数学,使得这位同学在学习中得到了稳步提高。玉素甫江被班级评为民族团结典范,影响和激励着其他同学。
——开展校园文化展示活动。伊犁河在历史中起过重大作用,被伊犁人民亲切的喻为“母亲河”,至今还滋养着一方民众。伊犁河让每一个人铭记的不仅是它的呈现的自然景观的美丽和多彩,还有生活在这里的各族人民创造的美好生活,以及深厚灿烂的多民族文化,孕育了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学校将在新校区打造伊犁河文化,让一草一木都浸润这文化内涵。
——从校园整体布局和景观文化方面浸润文化。将整个校园看做伊犁一片热土,在校园一侧模拟伊犁河的走向设计一条通向教学楼的小路,由三条支流汇成一条主流,由东向西,小路上设计13个文化柱,预示着生活在伊犁河流域的13个世居民族,13个文化柱上飞着一群白鸽,预示着各民族人民生活祥和、安宁、幸福。创设鲟鱼和河流流向两栋教学楼,凸显学校文化育人的功效,三年后,学生化茧成蝶,实现人生的第一次飞跃。在学校大门口立一块校碑,图案为通透的伊犁河大桥,题为家之恋,魂所系。象征着十六中所特有的伊犁河的精神—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变天堑为通途的豪迈气概,象征着十六中感恩伊犁河,用伊犁河所赋予、蕴含的精神,打造特色学校的豪情壮志。
——从多层面挖掘伊犁河文化,达到育人的目的。利用校园栅栏,开辟伊犁河文化专栏,从伊犁河的作用、地理位置、生物物种、历史人物、民族团结人物、文化名人、为伊犁人民做出突出贡献的杰出人物、搜集歌颂伊犁河的美文及学生歌颂伊犁河的文章、伊犁河的美景及学生勾画的伊犁河的美景等方面挖掘伊犁河文化,并编成校本教材。让它对学生的知情意行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育人的任务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爱国主义教育》2013年4月刊
2.《求是》杂志2012年5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