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理论视角下商务谈判中隐喻的汉译方法探析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2846367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隐喻以短语或句子的形式大量运用于中美商务谈判,谈判人员想要正确理解对方所表达的真正含义和主要观点,就需要准确译出英语隐喻的内涵意义。从关联理论的角度阐释中美商务谈判中隐喻的汉译方法,运用言语交际的明示—推理模式分析口译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保留隐喻形象、保留隐喻形象并释义、更改或舍弃隐喻形象等英语隐喻的口译方法。
  关键词:关联理论;商务谈判;隐喻;口译方法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27-0065-02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以及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中美两国之间的商贸合作日趋频繁。隐喻也逐渐从日常生活渗透到了跨文化商务交际中,并在长期使用中形成固定短语和习惯用语,成为商务活动从事者经常使用的专业术语。在商务谈判中,美方会使用大量隐喻来传递谈判信息和意图,但一些隐喻表达却会造成中方谈判人员理解上的困难。此种情况下,就需要中方口译员发挥桥梁作用,通过正确翻译隐喻的内涵意义来推动商务谈判的顺利进行。可见,精准的隐喻翻译在商务英语谈判中是至关重要的, 这能推动谈判双方尽快达成预期的谈判结果。本文以关联理论为指导,旨在探讨中美商务谈判中隐喻的汉译方法,期望对商务谈判中的隐喻翻译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关联理论及隐喻
  Sperber和Wilson在20世纪80年代开创的关联理论为语用学研究提供了全新视角。结合符号学的语码模式和Crice的推理模式,他们提出了“明示—推理交际”的概念。Sperber和Wilson认为,[1]“明示”和“推理”是交际过程的两个方面。明示是指说话人明确地向听话人表达意图的示意行为。推理是指听话人凭说话人所提供的明示,结合自身的认知环境对话语信息进行推理,最终达到对话语信息的正确理解。[2]在推理过程中,听话人需要选择适当的语境假设来推导出相关的语境效果。关联理论认为语境是话语理解过程中的一系列假设,即个体的完整认知环境,包括从说话人那里提取的信息和大脑中储存的长时记忆信息。语境效果是指话语所提供的信息和语境之间的一种关系,它是衡量关联性的重要标准。话语是否具有关联性,可由它经过推理而获得的语境效果来判断,语境效果与话语的关联程度成正比。但是,语境效果并不是确定关联的唯一因素,因为语境效果由心理过程产生,这包括听话人推理话语所作的努力(时间和精力的消耗)。因此,确定关联程度的另一个因素就是推理努力,推理努力与话语的关联程度成反比。因此,关联程度取决于语境效果和推理努力的共同作用。通常情况下,关联性越强,推理所付出的努力就越小,语境效果就越好;关联性越弱,推理所付出的努力就越大,语境效果就越差。即关联性=语境效果∕处理努力。根据关联理论,促使言语交际成功的关键就是交际双方共同追求的最佳关联。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最佳关联原则认为:任何一个明示交际行为,必须保证自身的最大关联。如果话语能够产生足够的语境效果,而听话人又只需付出最小努力,那么话语就具有最佳关联。[3]
  隐喻大量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口头交际中平均每三句话中就会出现一个隐喻。[4]传统的隐喻观认为隐喻是一种具有修辞功能的语言现象。随着语义学、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等学科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隐喻有了更为系统和全面的认识。认知语言学家Lakeoff和Johnson认为,[5]隐喻是用一种事物来理解另一种事物,是人类将某一领域的经验来说明或理解另一领域的经验的认知话动。因此,隐喻是人类感知世界并形成概念的认知工具,是思维过程中对不同事物的特征建立关联的方式与机制。
  关联理论将隐喻视为一种随意言谈,认为在隐喻这种言语交际行为中没有追求话语必须真实的必要。因此,在商务谈判中,说话人会尽量提供能让听话人找到最佳关联的话语,而说话人所使用的隐喻是一种语境暗含,是说话人意义的间接表达。听话人通过推理推断出语境的暗含意义,获得一定的语境效果,从而了解说话人的交际意图。可以看出,隐喻在商务谈判中的解读和其他语言形式的解读实质上是相同的,隐喻只不过是对语言的创造性使用。在商务谈判中,说话人为了寻求最大关联,会对话语采取不同语言形式的表达,因而有的保留了字面意义,有的就成为拥有内涵意义的隐喻。由此可见,隐喻属于一般性话语,不需要特殊的理解能力和程序,它是言语交际中一般认知推理能力自然发展的结果。
  二、关联理论与商务谈判隐喻
  Gutt首次将关联理论应用于翻译研究中。他认为,[6]翻译的本质是一个对源语进行阐释的动态明示—推理过程。口译作为翻译的主要形式,是一种跨文化、跨语际的即席双语交际活动。与一般的言语交际行为不同,口译是一个动态的三元关系的明示—推理过程,口译过程包含了两轮明示—推理过程,涉及三个交际者,即说话人、口译员和听话人。在第一轮明示—推理过程中,译员要充分利用自己认知环境中的各种信息知识,推理出说话人明示话语中的交际意图,找到源语信息与语境假设的最佳关联,获取相应的语境效果。在第二轮明示—推理过程中,译员要以听话人的认知能力和期待为准则,对目的语进行最佳关联的取舍,为听话人提供最佳语境效果,从而准确传达说话人的交际意图和相关信息。因此,在源语语境和目的语语境中,译者不仅是源语信息的接受者,而且是目的语信息的传达者。
  商务谈判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一个言语交际的过程,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由于中美谈判双方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因此在隐喻的内涵理解和表达上存在着差异。首先,喻体不同,喻义相似。美国文化起源于欧洲,中国起源于农耕文化,因此两种语言的喻体不尽相同。如英语用as strong as a horse来形容一个人强壮,汉语则说“力壮如牛”,而汉语的“吹牛”在英语里则是talk horse。其次,喻体相似,喻义不同。“狗”在汉语中多为贬义,如“狐朋狗友”、“狼心狗肺”,而在英语中多为褒义,如a lucky dog,a jolly dog。再次,无对应形态。汉语用“四面楚歌”形容一个人孤立无援,这与中国特有的历史事件有关,而英语用meet one’s Waterloo形容人惨遭失败,这一隐喻也很难在汉语中找到对等翻译。因而不同文化语境中商务谈判的隐喻翻译应当采取最佳关联原则,译员首先根据最佳关联对英语隐喻含义进行释义和推理,再依照汉语的认知语境和文化背景,对语境假设进行判断,并选择合适的口译方法,将美方所传递的信息和意图明示给中方谈判人员,引导其找出英语隐喻与汉语语境间的最佳关联,并以最小努力获得足够的语境效果,最终达到满意的隐喻汉译效果。总之,译员作为中美谈判者之间的桥梁,要在正确理解源语信息和交际意图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双方的认知和文化差异,不遗余力地寻求英语隐喻的最佳关联,从而推动商务谈判的顺利进行。   三、隐喻的汉译方法
  在中美商务谈判中,谈判双方经常使用隐喻进行交流和沟通。美方在谈判过程,尤其是遇到争辩不休的紧张情形或是急于解决某个问题的时候,常常会使用隐喻性的短语或句子来传达交际意图。对于中方而言,了解隐喻的内涵意义能更准确地理解谈判对手所表达的真正含义和主要观点,并能缓和谈判气氛,打破谈判僵局,提高谈判的成功率。而关联理论对于提高商务谈判的隐喻汉译效果具有指导意义,译员经过推理努力获取隐喻含义和交际意图,并准确明示给中方谈判者,同时考虑中方的认知环境和期待,灵活运用各种口译方法,减少其推理努力,引导中方谈判者找出最佳关联,获取最佳的语境效果。本文从关联理论的视角,提出三种商务谈判中隐喻汉译的方法:保留隐喻形象;保留隐喻形象并释义;改变或舍弃隐喻形象。
  1.保留隐喻形象
  在中美商务谈判中,译员选择保留英语隐喻形象的前提是:在中美文化语境中,该隐喻拥有相同或相似的隐喻形象以及文化内涵。
  (1)I have to mention that the housing bubble is spreading in China’s real-estate market and has increased real-estate companies’ risk.
  不得不说,房地产泡沫正在中国房地产市场中蔓延,地产商风险加大。
  (2)I hope we can build a bridge to enhance the communication and accelerate the cooperation.
  我希望双方能搭建一座桥梁来加强交流、加快合作。
  (3)We targeted middle-class people as our main consumers, and developed new products catering to their preference.
  我们瞄准中产阶级作为最主要消费者,并开发出了迎合他们喜好的新产品。
  在上述例子中,划线部分的英文隐喻与中文隐喻在形象和意义上都完全对应。“泡沫”作为一种名词性隐喻,描述了一种注定要崩溃的表面繁荣,“搭建桥梁”和“瞄准”作为动词性隐喻,分别表示与对方建立业务关系和以某类特定人群为目标使其受到影响。这种口译方法保留了源语生动形象的喻体,译者也无需打破美方的文化语境来获取最佳关联,并能迎合中方谈判者的期待且不破坏其原有的印象和想象,从而大大减少中方的推理努力来获取最佳语境效果。
  2.保留隐喻形象并释义
  有些情况下,译员为了找到英语隐喻意义与语境假设的最佳关联,获取最佳的语境效果,会保留英语隐喻形象。但中方谈判者的百科信息缺乏对应内容,无法通过美方假设的语境推断出隐喻的内涵意义与交际意图,这就需要译员在保留英语隐喻的基础上对喻义进行释义,以消除中方所缺乏的文化背景与语境信息。
  (1)I won’t agree with you, your persuasion seems to be painting the lily.
  我不会同意你的观点,你的说服是为百合花上色,多此一举。
  (2)It useless to argue for pricing, let’s make a truce or ceasefire.
  没必要为定价争论不休,让我们休战,回到正常状态吧。
  例1保留了“paint the lily”的隐喻形象,并用“多此一举”对其延伸的隐含意义解释说明。例2中,“make a truce or ceasefire”是指休战,但是译员对其喻义进行释义,能更好地传达美方想打破谈判僵局、继续推进谈判的交际意图。由此可见,对隐喻进行释义能够提供更多关联信息,从而减少中方的推理努力,找出最佳关联。此种情况下,保留隐喻形象并释义的口译方法可以产生更大的语境效果,帮助中方抓住谈判对方的交际意图,同时也没有破坏英语隐喻的文化语境。
  3.更改或舍弃隐喻形象
  在中美商务谈判中,当译员遇到与美国历史地理、传统习俗、宗教信仰、思维方式、价值观等文化特有的英语习语、典故和神话故事时,保留隐喻形象不能很好地、甚至无法传达英语隐喻的含义,此时应采用意译的口译方法,即改变或舍弃隐喻形象,从而使英语隐喻的内涵意义与汉语的文化语境产生关联。
  (1)Without your injection of capital and technology, we will be left high and dry.
  没有你们资金和技术的投入,我们公司将会陷入困境。
  (2)You should be more cautious in observing the trend of the gold market, as homer sometimes nods.
  你应该更谨慎地观察黄金市场走向,毕竟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3)Those speculators and profiteers impede normal market transactions, they are black sheep.
  那些投机者和奸商阻碍了正常的市场交易,他们是害群之马啊。
  三个例子中,隐喻“high and dry”,“homer sometimes nods”和“black sheep”的内涵意义是深深根植于西方近百年的历史与文化中的,对于这些高度依赖于文化导向的隐喻,译员应直截了当将隐喻的内涵意义互明给中方谈判者,引导其找出最佳关联,获得最佳的语境效果。这种口译方法在很多情况下都是行之有效的,但其局限性在于:这会不同程度地破坏英语隐喻的文化语境,使其丢失源语风味和美感,从而导致翻译的不足。
  四、结语
  中美商务谈判中的隐喻汉译是以美方谈判者的交际意图和中方谈判者的期待为基础,以最佳关联性为目标,通过两轮明示—推理过程,使“意图”与“期待”相吻合,最终完成整个口译的过程。本文在关联理论指导下,提出三种商务谈判中隐喻的汉译方法:保留隐喻形象;保留隐喻形象并释义;改变或舍弃隐喻形象。然而,商务谈判的隐喻汉译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口译实践中,可以把本文提出的三种方法结合运用,从而引导听话人找出最佳关联,获取最佳语境效果。
  参考文献:
  [1]Sperber,D.& Wilson,D.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2]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孙毅.认知隐喻学多维跨域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
  [4]Richards,I.A.The Philosophy of Rhetoric[M].New York:OUP,1965.
  [5]Lakoff,G.& Johnson,M.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6]Gutt,E.A.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Cognition and Context[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7]黄秀清.从关联理论透视口译的策略[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
  [8]李国利.最佳关联在会议口译中处理隐喻的应用[D].天津:天津理工大学,2007.
  (责任编辑:王祝萍)
其他文献
摘要:传统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在教学中往往处于被动的地位。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与地方本科院校分层次人才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理念是相违背的。立足于地方本科的人才培养理念,深层次分析了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整体上呈现较低的原因,并提出了切实有效的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体方法及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网络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
期刊
摘要:高校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最直接的组织者与实施者,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必须强化自身执行力,坚持思想创新、行动创新、理论创新。以PDCA为视角,探讨如何培养高校辅导员的创新能力,提升其工作执行力。  关键词:PDCA理论;高校辅导员;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27-0033-02  江泽民同志曾提出
期刊
摘要:针对传统PLC课程中学生学习被动、实践内容更新慢、无法与工程实际相结合的弊端,通过优化课程体系、更新实践教学内容、健全科学考核制度等方面对该课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实现了理论学习、SRTP式实践训练和课外创新活动的融会贯通,最终形成了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工程实际为主导,以掌握知识为基础,以培养能力为重点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SRTP式实践教学;PLC课程改革;创新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
期刊
摘要:根据“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方针,针对现行课程设置导致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等问题,提出“三个注重”的教改目标,即注重整体、注重通识、注重工程。在此指导下,充分结合电子系统中各功能模块既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的特点,开设面向工科大学生的通识型选修课“模块化电子系统设计”。通过一系列精心设置的模块演练和系统综合,帮助学生建立对电子系统的感性体验,领会系统视角与模块分解辩证统一的方法论,学以致用,
期刊
摘要:市场营销(电力方向)专业的兴办是电力市场变革的产物,是经济与管理学院营销专业打造专业特色及提升竞争力的需要。在分析市场营销(电力方向)专业目前办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学生结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加强实践环节管理等专业建设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电力营销;就业;课程设置;实训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27-0
期刊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与完善,高校两级教学督导工作机制逐步建立起来,形成了一种督管、督教、督学的三位一体两级督导管理模式。二级督导没有固定模式,存在分工定位不明确的问题。提出了以专业内涵督导为主体的二级学院督导方式,明确二级督导在两级督导模式过程中的定位及其重要性。  关键词:二级督导;专业督导;内涵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27
期刊
摘要:以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研究内容,结合“自动化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创新实践教育的实施,讨论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加强了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培养,并取得了较高水平和实用价值的创新实践教育成果。  关键词:实践能力;创新实践教育;培养模式;培养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27-0067-02  高
期刊
摘要: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日趋复杂和思想意识的日趋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多元化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处于改革开放的社会转型时期,多元化的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和入党积极性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大学生接受多元化社会思潮的特点与以往相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准确把握大学生接受多元化社会思潮的思维特征,做好高校教育工作者的思想政治工作,并善于利用网络在传播多元化社会思潮中的作用,是积极应对的有效策略。  
期刊
摘要:随着投资方管理水平提高,工程造价控制严格,费用日渐透明化,暴利时代已成为历史。如何在有限的利润范围内,保证工程质量、工期的前提下,最大化地控制成本,这是施工企业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工程分包;工程造价;工程量清单计价法;全过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27-0105-02  电网发展关系国计民生,是社会、政府和公众关注
期刊
摘要:标准化是一种管理模式及行为模式的转变,在标准执行过程中会遇到来自员工习惯的阻力。通过对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标准执行的实践研究,提出了标准执行的行为文化的内涵,运用企业文化理论、生命周期理论、组织行为理论以及系统理论,探讨了标准执行的生命周期与员工标准执行的行为特点,提出了通过员工细分、角色定位打造标准执行的行为文化以提升电力企业标准执行力的策略。  关键词:标准化;企业文化建设;行为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