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古诗词鉴赏教学的几种方法

来源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senka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国家倡导对中学生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古诗词篇目在语文教材中也有增多的趋势。但是,仍然有很多学生不喜欢阅读古诗词,教师的教学效果也不理想。对此,教师就要采用有效的方法,提高古诗词教学的效率。下面,笔者就分享一下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几点经验。
  一、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感受诗词的意境美
  很多学生虽能读懂古诗词的内容,但是他们在读完作品后却无法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感受不到诗词的美。对此,教师就可以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意境美,培养审美鉴赏能力。比如,在讲解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主题曲《知否知否》。这首歌的歌词就是改编自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曲风婉约,还原了词人李清照的往昔之景,唱出了词人充满柔情的浪漫情怀。富有伤感的演唱将学生的情绪缓缓调动起来,让他们感受到了时光的变迁和青春的易逝。通过音乐,我们就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鉴赏热情,让他们更好地与词人共情。海棠虽好,风雨无情,它是不可能常开不谢的。一语之中,含有不尽的无可奈何的惜花之情,惜花也就是惜自己,可谓语浅意深。又如,教师在讲解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时,可以在上课前的几分钟组织学生一起诵读这首词,然后创设情境:“秋蝉的呜叫声凄凉又急切,长亭被暮色所笼罩,一阵暴雨刚刚停歇。在京城门外设帐饮酒饯别,却没有好的心情。正当难舍难分之时,行船的人催着要出发。恋人手拉着手,含泪相望,哽咽着竟然说不出一句话来……”此时,配以邓丽君演唱的歌曲《雨霖铃》。之后,学生找出了词作中的意象,如“蝉”“长亭”“雨”“兰舟”“烟波”“暮霭”“柳”“风”“月”等,在凄清的意境中感受到了离别的悲伤。词中有画,景中含情。在特定的情境中,学生仿佛看见了“酒醒”之后的主人公在借酒消愁,却“举杯消愁愁更愁”,前路是“千里烟波”,继续前行,会离爱人越来越远,此时的他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到这里,教师不用多讲,学生也可以感受到其中的悲伤与哀痛了。
  二、讲解修辞知识,引导学生感受诗词的修辞美
  古人在创作古诗词的过程中往往会使用很多的修辞手法,展示景物的动态美,满足自己情感表达的需要。古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反复、夸张、想象等。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一下修辞知识,引导他们感受诗词的修辞美。比如,在讲解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时,可以先介绍一下什么是夸张,什么是比喻,这两种修辞手法各有什么作用。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夸张可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鲜明地表达作者的情感,引起读者的共鸣。比喻,是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处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比喻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以此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游仙诗,李白在诗中使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出相关的句子并品味。有的学生说:“‘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使用了夸张的手法,说天姥山挺拔高耸的气势超过了五岳。这个天姥山被写得耸立天外,直插云霄,巍巍然非同一般。”有的学生认为:“‘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使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将‘万事’比作‘东流的水’,一去不复返,包含着诗人对人生的失意和感慨。”
  总之,教师要创设教学情境,讲解修辞知识,引导学生欣赏古诗词的意境美和修辞美,提高他们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郑集高级中学城区校区)
其他文献
思乡是文学作品中比较常见的一类主题。因此,想在这一题材上写出新意,是有一定难度的。《我心归去》同样是以“思乡”为主题的作品,但是在创作时,作者多次使用了对比的艺术手法,从两地的环境、文化、自己对两地的情感等角度人手,写出了“异乡”与“故乡”的不同,抒发了浓烈的思乡之情。  一、环境的对比  在作品中,作者对异乡的环境作了详细的描写:“我在圣·纳尔市为时一个月的‘家’,是一幢雅静的别墅……房子前面是
期刊
英语写作是检测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重要方式,也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合理运用有效的写作教学策略来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是教师写作教学的重中之重。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读写结合、技巧提升、多元评价等教学策略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其良好的思维品质。  一、读写结合。以读促写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延伸。任何高质量的写作都是以丰富的阅读为基础的。阅读课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对文本的表层理解上,
期刊
老子曾言:“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阅读也是如此。如何使学生在阅读时不“浅尝辄止”,而是深入文本呢?笔者认为,我们要适时开展文本细读教学,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细节,以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下面,笔者就援引例子,谈谈如何开展文本细读教学。  第一步:引导学生整体感知,从宏观上把握文本的内容。  在引导学生细读文本之前,教师要先带领他们通读全文,整体感知,从宏观上把握文本的内容,对文本
期刊
一九八七年九月,我应安格尔和聂华苓之邀,到爱荷华去参加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认识了他们夫妇,成了好朋友。  安格尔是爱荷华人。他是爱荷华城的骄傲。爱荷华的第一国家银行是本城最大的银行,和“写作计划”的关系很密切(“国际写作计划”作家的存款都在第一银行开户),每一届“国际写作计划”,第一银行都要举行一次盛大的招待酒会。第一银行的墙壁上挂了一些美国伟人的照片或图像。酒会那天,银行特意把安格尔的巨
期刊
《鸿门宴》节选自《史记》中的《项羽本纪》。在这一章节中,太史公以生动凝练的语言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如刘邦、张良、项羽、樊哙、范增等。在描写和塑造人物形象的过程中,作者对不同人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借助人与人之间复杂的矛盾来展示他们的性格,推动腈节的发展,让一场复杂紧张的政治斗爭变得更加激烈。  一、张良与刘邦之间的矛盾  在《鸿门宴》中,刘邦是汉军的最高统帅,也是汉军命运的掌控者,而张良
期刊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引导学生与文本“平视”,并带领他们深入研读,以“问”促学,培养他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笔者就谈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  一、引导学生“平视”文本,揭去文本的“固化”标签  如今,很多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往往倾向于“鉴赏”,而不是“分析”。“鉴赏”固然重要,但是教师若一味地以“鉴赏”为目的来开展教学活动,就容易让学生对文本产生“固化”的印象,导致他们以“仰
期刊
“下水文”是教师根据作文的命题或要求亲自动笔写成并用于指导学生写作的文章,也就是教师写的范文。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动笔,就能更有效地指导和帮助学生。”语文教育家刘国正先生也说:“你要教会学生写文章,自己要先乐于和善于写文章,教起来才能左右逢源。犹如游泳教员自己要专于游泳,钢琴教师自己要精于弹琴,道理是很简单的。”下面,笔者就谈谈如何借助“下水文”开展写作教学。  一、利用“下水文
期刊
《童年》是苏联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分别为《在人间》、《我的大学》)。  该作讲述了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沙俄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  很久以前,我就明白了,姥爷有一个上帝,姥姥则另有一个上帝。  
期刊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这是韩愈在《调张籍》中对李白和杜甫诗文的称赞,其实,韩愈也是写文章的好手。他的散文摒弃了六朝以来浮华的文风,吸收了先秦以来散文创作的有益经验,形成了气势雄浑、说理精辟的独特文风,成为唐代文学史上的一颗耀眼的明珠。细读韩愈的文章,我们会发现他非常擅长使用对比的手法。下面,笔者就详细谈谈。  一、多重对比,纵横交错  我们来看韩愈的《师说》。本文最大的特点是使用了对比的手法
期刊
外国文学作品是指除中国文学作品以外的世界各国的文学作品。世界文学源远流长,绚丽多姿。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引导学生多多阅读外国文学作品,以开阔他们的视野,让他们了解各国的历史和文化,感受中外文学作品的差异。下面,笔者就谈谈如何引导学生阅读外国文学作品。  一、以西方历史为线索,引导学生阅读外国文学作品  文学作品大多都因时而著,记录了某个特定时期发生的事件。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以西方历史为线索,阅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