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国民族文化国际传播战略背景下的人才培养问题研究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boc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民族文化的国际传播是关系到提高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课题。本文针对中国民族文化国际传播的战略背景下民族高校人才培养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在完善课程体系、注重实践运用实现文化融合等方面加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关键词】:中国民族文化;国际传播;人才培养
  一、中国民族文化国际传播战略
  关于“民族文化”,有學者提出,所谓民族文化,就是在一定地域内生活的以血缘或密切的社会关系相联系的,具有共同的语言、经济生活和心里素质的共同体,在历史和现今所共同创造的、能够代表共同特点的,观念的、制度的和器物的文明成果的总和[1]。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构成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非常丰富的文化遗产,我们今天呼唤和弘扬的中华民族文化,集中了56个民族的文化精髓,不仅仅是指汉族文化。[2]
  新世纪以来,中国民族文化对外交流日渐频繁,我国与外国政府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空前繁荣,海外文化传播阵地建设不断加强,文化贸易方面稳步发展,我国的对外文化交流已经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多渠道的工作格局。
  二、中国民族文化国际传播战略背景下的人才培养问题研究
  基于中国民族文化国际传播的重要性,中国民族高校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传播中国民族文化的主力军永远是中国人自己。正如美国有的学者所言,外国人再怎样精通中国的文献,他的体会、感悟、理解,总不如中国人那样深刻与细腻。大量深谙中国民族文化精髓的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一代不断成长起来,走出国门,面对面地向世界传播中国民族文化,是民族文化传播在“软件”方面的必要前提。在实施“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宏观背景下,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国际人才,对传播中国民族文化尤为重要。
  (一)完善课程体系,强化民族文化课堂教学
  要培养国际化人才,并且能传播中国民族文化,学生扎实的中国民族文化基础是相当重要的,如果学校仅开设主干课这是不够的。因此,学校除开设必要的主干课程外,还需要完善和优化现有的课程体系,突出专业优势及特色,加设中国民族文化类选修课程,比如针对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可以开设以鉴赏和实践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诗词鉴赏、中国民俗等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其主要目的是培养优秀的对外汉语教师,以便更好地完成文化交流与传播的任务。在外国语学院可以开设《中国古代文化史》、《书画鉴赏》等传统文化的选修课,例如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就开设了《外国人看中国文化》等多门课程,探寻中国传统文化与外国文学的异同,发现外国文学中的中国文学元素,实现了用外语讲中国。这种 “必修课加选修课”与“论坛讲座”相结合的教学体系,能使学生更好的领略到经典民族文化的魅力。[3]
  (二)强化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的中国民族文化意识
  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是我国民族文化对外传播的主力军,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强化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的中国民族文化国际传播的意识培养。正如陈光磊先生所言,对于一个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语言的习得,决离不开对这种语言所表现的文化内涵的了解”[4],而对于对外汉语教师而言,首先应该明白对外汉语教学不仅是语言的教学,更是文化的教学,要具备在语言教学课中进行民族文化教学的能力。“语言课中的文化教学,大体有两个方面的任务:一是对语言本体结构(主要是语法规则和语义系统)中有关的文化涵义做出阐释,以便为学习者使用目的语做好必要的交际文化上的准备;二是对语言使用中的文化规约做出解说,养成学习者对目的语正确理解和进行交际的文化能力。”[5]因此,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的中国民族文化意识就显得更为重要。相对于英语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等其他专业的学生,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不仅需具备深厚的中国历史文化的功底,还要在语言教学中进行侵润式的文化教育,准确传播中国的优秀民族文化、民族心理、民族观念、民族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更应该有传播民族优秀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因此从观念上,需把中国民族文化真正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将完整的知识体系、文化体系、价值体系提供给学生;在具体路径上,要做到“四位一体”,包括把中国民族文化融入课程体系、编写立足中国文化基础之上的教材体系、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联动体系、浸润中国文化元素的校园育人环境体系。并且在现有的课程内强化中国民族文化的传播意识。
  这种民族文化传播意识首先直接来源于课堂上对中国民族文化的掌握,因此应充分发挥教师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教师既要教语言(专业),更要教文化,要引导学生发现中华文化之美,让学生建立对民族文化的喜爱,使得学生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清晰的文化自觉、正确的文化认同,开展包容的文化对话,这样才能在以后的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自觉地传播中国文化。
  另外,在专业课程的教材选定上应选用专业特色突出,有利于民族文化传播的优秀教材。例如,商务印书馆对外汉语本科系列教材,就针对近年来对外汉语教学的实际需要,在编写上强调了文化传播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以《中国古代文学》教材为例,打破了传统文学史教材按文学分期的编年式体例,改为以文体为单元进行编排,并在各类文体的绪论部分用专章介绍其在海外的传播情况和影响,引导学生不仅要了解中国文学自身的特点及发展,还要关注中国历代各体文学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传播意识,凸显了对外汉语专业的文化传播功能。[6]
  (三)运用活动载体实现文化入心,拓展学生的中国文化体验
  中国民族文化知识博大精深,汉语言中的文化内涵也极为丰富多元,只依靠课堂学习,学生难以掌握较为全面的中国民族文化知识,也难以培养在交际中阐释中国民族文化的能力,因此应充分挖掘校内外资源,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与第二课堂、社会实践、校园文化活动有机结合。例如,开展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或开展书画大赛等课外文化体验活动,并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走进文化,感悟文化,提升素养。学校也可以有针对性地开设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礼俗文化、中华传统文化艺术体验等相关讲座活动,以提升学生在海外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鼓励学生自发组织或参加各种传统文化社团,如戏剧、民乐等社团,利用社团的演出、展览、竞赛等各项定期活动,为学生营造浓厚的中国文化氛围,积极打造传统文化传播体验平台,将传统文化教育与课内外活动有机结合,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感悟传统文化,使学生不仅掌握中国文化知识,而且将这些文化知识内化为文化艺术表现能力。
  学校也可搭建传统文化交流平台。利用假期组织学生赴外开展短期的交流活动或组织我校留学生与中国学生一起针对留学生感兴趣的文化专题进行深入探讨开展活动,如中国人的节日文化,建筑文化等。同时还可为留学生精心开设了一批涉及中国传统文化赏析、中国历史风情、中国人文地理、中国武术等内容的全英语授课课程,满足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留学生的学习需求使留学生切身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注释:
  [1] 喻云涛.《文化、民族文化概念辨析》[J].学术探索.2001(2)
  [2]杨福泉.《关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定义和认同的思考》[N].中国民族报.2010-11-26
  [3]《将传统文化融入国际化人才培养全过程》第二外国语学院 http://www.bisu.edu.cn/ 2015年01月15日
  [4]陈光磊《从文化测试”说到“文化大纲》世界汉语教学,1994, 27—31
  [5]姜葵《汉语国际传播与对外汉语教师中国文化素养教育》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1月 第32卷第1期
  [6]姜葵《汉语国际推广与对外汉语教师中国文化素养教育》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1月 第32卷第1期
  参考文献:
  [1].陈涛.《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2013)》.北京日报.2013-01-06
  [2].王岳川.《中国文化软实力与文化安全》.光明日报.2010-07-29
  [3].魏丽宏.《如何提升我国少数民族信息对外传播影响力》[J].传媒.2010(12)
  [4].费孝通.《论文化与文化自觉》[A].北京.群言出版社,2010.172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在高等教育普及步伐加快的趋势下,大学生就业难的情势愈加严峻,自主创新创业成为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渠道之一。“90后”大学生作为当今高校毕业生的主体,其成长背景与环境的不同造就了其身上独特的特征,这给新时期高校的教育与管理工作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本文将对“90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进行理论探究。  【关键词】:“90后”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探究  当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
期刊
【摘要】:近些年,由于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导致学生的兴趣与爱好也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美术的运用范围也愈来愈广泛,而其中素描课堂的教学也一直是各大院校专业探讨的课题,可是,在美术教育铺天盖地的社会环境下,对如何提高素描课堂上有关创新思考能力的意见却很少,本文就是总结以往的弊病,力圖在传统框架下,为教育工作者,寻找到一条符合时代发展的创新之路。  【关键词】:素描课堂;创造力;有效性  素描起源至西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融合滚球这一项目,让有特殊需要的残疾儿童跟普通同龄儿童一起在常规学校接受教育,提供了一些融合滚球的训练策略。通过滚球融合教育,提高智障学生大脑、眼、手的协调性、灵活性、平衡感和肌体运动能力,增强他们的自尊和自信,改善他们的身体、心理和精神状况,培养智障儿童思维方式,并得到适当、合理的支援,使特殊儿童们适应普通学校的校园生活,发挥潜能,更让其身心均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同时改变普通孩子
期刊
【摘要】:“互联网+职业教育”是“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形成了并上升为国家战略;“互联网+”是对原有教育形态形成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并把行为计划旨在互联网融入到了社会各个领域进行重塑,并对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进行新常态的密切互动。基于“一带一路”政策的背景下,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企业竞争参与不足,人才培养的质量体现在“供给侧”体系中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式和转变的要求。因此“互联网+职业教育”
期刊
【摘要】: 甘肃省武威市在古代曾是河西走廊上的武威郡,又称凉州。凉州贤孝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说唱艺术,它的演唱内容、表演形式都极具地方特色。本文从语言、音乐与历史等地域性特点出发,再次深入了解和感受这一流传已久的民间说唱艺术的魅力。  【关键词】:凉州;贤孝;地域特点  一、历史文化背景  武威,是古代河西走廊著名的“河西四郡”之一,亦称凉州,历史上曾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唐代大曲中有名的“西凉伎”
期刊
【摘要】:在大数据背景下,高校突发事件呈现出传播方式智能化、网络化,传播内容碎片化、混杂化等新的传播特点,给高校的舆情应对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为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高校迫切需要利用大数据思维构建完善的数据管理机制、健全舆论引导机制并做好事件预警机制,以做好舆情的监督处置工作。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突发事件;传播特点;对策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我们迈入了大数据时代。在大数据的背
期刊
我国对教学评价的研究已有很漫长的历史,最早的教育学论著《学记》中就有关于“比年入学,中年考校”的记载,说明当时学校就已经存在教学评价的雏形。自语文独立设科至新中国成立,我国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受到来自政治和国外的诸多影响,但在学术研究领域却很少有学者涉足,本文将对建国前(1904年—1949年)我国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状况做初步的探究。  一、教育目标具有时代性  任何事物的运作和发展,不可避免地要受
期刊
【摘要】:思想品德课后作业作为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延伸,是反馈学生课程学习效果的主要渠道,是实现和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思想品德课作业设计对整个作业的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优化作业设计成为值得研究的内容。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作业设计优化  近年来随着各种教育改革的推行,素质教育的实施,开卷考试在2000年开始对全国大范围省市直辖区推广。相比较闭卷考试,开卷考试有其优势,不
期刊
【摘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培养学生思考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手段。通过课堂教学,旨在培养学生思考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能力,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效果评价面临很多新挑战,本文通过分析当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效果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建议对策,试图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效果评价手段,进一步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的
期刊
【摘要】:柬埔寨王家研究院孔子学院在柬埔寨的影响力在逐渐扩大,吸引了很多学生来孔院学习汉语,了解中国。随着学汉语学生职业的多元化,学生学习动机也开始呈现多元化。为了更好地促进中柬两国文化交流以及汉语教学,有必要对柬埔寨孔子学院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调查研究。  【关键词】:学习动机;调查研究;柬埔寨孔子学院学习者  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决定个体行动方向的力量。学习动机则是指引发与维持学生的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