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9月7~8日,由新闻出版总署与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主办、上海市科协承办的第六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在上海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担任本届论坛主席。本届论坛以“出版业变革中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之路”为主题,邀请到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冯长根,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市科协副主席高小玫等领导以及浙江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卫,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院院长康乐,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晓亚,《自然》主编菲利普斯·坎贝尔,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科技信息部部长大仓克美等国内外专家学者及逾400名嘉宾出席。本届论坛主题为“出版业变革中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之路”,探讨的议题包括“出版业变革中的中国科技期刊政策需求与发展方向”、“出版业数字化进程与科技期刊运营”、“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的建设、评价体系与品牌打造”以及“中外科技期刊业比较:中外差异与中国特色”。本届论坛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出版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科技期刊理论建设,探讨新时期科技期刊发展战略,推动科技期刊创新与发展。
科技期刊是出版业改革发展的先锋力量
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出席本次论坛并作了重要的主题发言。李东东指出,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不断转变、出版体制不断完善的过程中,科技期刊管理者和出版工作者要进一步转变思想,深化改革,使科技期刊成为我国出版业改革发展的先锋力量。
李东东说,科技期刊是我国新闻出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广大科技期刊工作者牢记使命,立足本职,扎实工作,为推动我国科技事业的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是,与发达国家科技期刊发展规模和质量相比,我国科技期刊仍然存在着一定差距。李东东表示,当前我国新闻出版业正处在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出现了产业融合不断深化、新兴出版势头迅猛、数字技术不断创新、产业形态日趋完善的新形势,科技期刊要借助科研开发以及出版业、传媒业、信息服务业不断发展的推动力,积极实现科技期刊业态转变,获得新的发展动力。
李东东指出,科技期刊在发展过程中,一要切实转变资源配置方式,培育和重塑新型市场主体。对已形成规模和具有发展潜力的重点科技期刊要加大扶持力度,予以政策支持,推动优秀科技期刊进一步做大做强。二要积极应用新媒体新技术,获得新的发展动力。科技期刊要利用内容制作的优势,充分运用数字化手段,在刊物的表现形式、为读者服务的功能及延伸期刊的价值上,进行大胆尝试,作引领期刊数字化的表率。三要建立优胜劣汰机制,加大对优秀科技期刊的扶持力度。李东东说,新闻出版总署将在完善学术期刊质量评估标准、建立健全学术期刊编辑队伍管理制度、加大对违法违规现象管理处罚力度等方面采取措施,优化学术期刊发展环境,推动学术期刊发展,为学术期刊健康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李东东最后强调,一个国家的科技期刊水平,反映了这个国家的科技实力、科技共同体的凝聚力。我国科技期刊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科技期刊管理者和出版工作者不仅要积极迎接和适应科技发展及国际学术出版竞争的挑战,更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提升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使其真正成为我国文化建设和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
集团化,小荷才露尖尖角
目前,“中国制造”的论文约占全球研究类出版物论文发表总量的8%。据汤森路透科技集团预测,2012年到2013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论文产出国。根据中科院院士、浙江大学校长杨卫的乐观预测,按照目前的影响力提升速度,位于“金字塔尖”的国内高校发表论文的学术影响力,有望在几年内跻身世界前100名。然而,当前国际著名期刊和出版集团纷纷在中国抢滩登陆,国际期刊的质量精品化、运行集群化、出版细分化和竞争全球化给中国出版业带来了巨大冲击。我国的现实却是,大多数科技期刊仍沿用30年前传统的日常管理和出版机制,出版规模小,发行量小,经营能力较低,很难同这些国际出版公司竞争。
在论坛主题演讲中,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冯长根指出:“面对国际出版集团的竞争,我们要通过体制改革建立起有效的管理机制,通过联合或兼并重组,走规模化发展道路,实现专业化的出版集团。只有集团化才是我们未来的出路。”
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也表示,目前新闻出版体制改革正在积极稳妥推进,科技期刊管理者和出版工作者要认清改革形势和政策环境。我国一些科技期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成效明显。市场竞争机制不仅在科技期刊资源配置上具有效率优势,更能促进科技期刊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作、服务创新,提高科技期刊的质量和影响力。
中国科技期刊阵营中较早尝试集团化道路的北京卓众出版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泽林讲述了卓众规模化发展的经验,也提出了改革中遇到的3个方面难题:一是刊号紧缺。二是没有期刊综合出版权。我国目前的体制是报刊单位不能出版光盘。而刘泽林认为,期刊应拥有综合出版权,这样能更有效地利用文化知识的价值。三是兼并重组举步维艰。尽管这是改革的大趋势,但在很多方面都要充分考虑。当前的形势是,一方面正规的出版单位扩大规模存在困难,另一方面业内违规行为时有发生。
对此,李东东副署长表示,新闻出版总署将对高水平学术期刊予以政策扶持,实行刊号资源优先配置、适度放开和出台财政税收优惠扶持政策,完善学术期刊质量评估标准。同时,建立健全学术期刊编辑队伍管理制度,对非法出版学术期刊论文、期刊超越办刊宗旨及业务范围刊载学术论文、不注重学术期刊质量等违法、违规现象加大管理处罚力度。
数字化谜局
目前,以数字化、网络化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传统出版产业的运用与发展,带来了出版业生产方式、运营模式、管理方式等革命性的变化,加速了传统出版业的升级,为出版业的发展拓展了前所未有的新空间。同时,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相当广泛的范围内改变了科技期刊的生态环境。传播手段的网络化和数字化等新的出版形态正在占领国际科技期刊的主流地位。科技期刊不仅要在出版理念、出版模式、传播方式、营销手段等方面加强研究与实践,还要加强科技期刊数字产品的研究开发,加强对学术出版资源的整合,加强数字出版平台建设,推动科技期刊数字内容产业的发展。
本次大会特别邀请《自然》杂志主编菲利普斯·坎贝尔作大会发言。《自然》作为国际知名科技期刊,影响因子高达34。菲利普斯·坎贝尔在大会报告中强调:“数字化是出版业的未来发展之路。”同时,他表示,读者在阅读智能文章时可以提出问题,获得解答,提高互动。今后,大众或 许也可以参与论文评价。
中国知网总经理、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社长王明亮在主题演讲中分析了印刷出版的缺陷和数字出版的优势,他指出:“印刷出版时滞严重,最多时滞达722天,这将降低科技成果首创性,降低被引用次数。数字出版能大大提高出版时效,利于读者一编者一作者互动,能有效把握国际需求,且知识服务市场化、创作手段多媒体化。”爱思唯尔期刊出版高级副总裁、荷兰出版商协会运营总监Philipe M.A.B.Terheggen表示,如今电子期刊革命已经到来,相信未来出版业可以达到大规模的数字化。
但是与会的嘉宾也没有真正指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数字化道路。从世界范围来看数字化还只是停留在纸版内容的电子转化层面,而像斯普林格中国区出版业务负责人叶路提出的数字出版与Web3.0的结合与互动目前还只是停留在理论探讨阶段,并没有形成现实可行的模式和道路。因此,虽然业界对数字化转型的大趋势是一致认可,但是究竟怎样转型却是一片迷茫。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在本次大会上,科技期刊如何平衡国际化和民族利益之间的关系成为众多专家热烈讨论的议题。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冯长根表示,中国科技期刊走向国际仍需要破解以下难题:一是期刊导向问题。现在,学术评价制度深刻影响科技期刊质量。二是我国科技期刊影响力不高。三是出版语言问题。目前,国际优秀期刊出版语言被英语垄断。我国期刊如不在市场和质量上显示独特优势,将很难取得大的突破。
在科技期刊的国际化和民族利益的平衡方面,日本和我国有着同样的困惑,日本的研究人员也更喜欢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投到《自然》、《科学》等著名期刊上,他们认为这样会使自己的成果有很高的显示度。目前日本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日本应集中自己的力量,鼓励国内研究者将优秀的论文投到自己的期刊上,在日本创办世界一流的学术期刊;另一种观点认为,创办日本自己的一流学术期刊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因为欧美一流的学术期刊已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将研究成果投入到这样的期刊上会有更大的显示度。日本2001年诺贝尔奖获得者野依良治教授是第一种观点的积极倡导者,他认为亚洲应该创亚洲一流的期刊,日本、中国、新加坡、韩国等亚洲国家应集中力量创亚洲一流的期刊。20年前美国确实严厉地批评过日本,特别指责日本在基础理论方面大量“抄袭”美国和欧洲等国家的研究成果。当时,作为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日本开始重视基础研究,并将自己研究论文的摘要全部翻译成英文,免费向世界提供。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JST在1999年10月创立了学术期刊电子平台——J-STAGE,收录了375家日本科学或技术学会发表的论文和会议论文集,其中80%的论文是全文免费阅读。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科技信息部部长大仓克美在本次论坛上着重介绍了日本J-STAGE的成功经验。J-STAGE是日本学会专用电子杂志出版平台,它打破了日本过多依赖欧美商业出版的模式,促进日本发行的学术杂志全球流通。大仓克美强调了母语论文的重要性,他说:“中国和日本同属汉字文化圈,我们虽不能和英语系国家一样自如运用英语,但我们的民族文化有其独特魅力。”他引用野依良治的话:“一个国家、民族的特有独创性、价值观对其科学研究发展的影响重大;国内学术出版的国家平台必不可少。”
《浙江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张月红说:“中国科技期刊要有尖端也要有中端,应该两条腿走路。一些英文期刊就应该国际化,而另一些期刊就应该本土化,立足中国。”
Asian Journal of Andrology主编王一飞则表示:“当前,中国科技期刊仍是‘大跃进’的情况,或者说没有一个很明确的目标定位。其实,并不是所有的期刊都要出英文版。现在应对整个资质体制进行认真研究。”
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是中国科协于2004年创办的一个连续性学术交流品牌项目,是中国科技期刊界以及中外科技期刊界交流的重要平台。本次论坛报告涉及的内容领域广泛,现场气氛非常热烈。参会代表纷纷表示获益颇多,会议结束回到工作岗位后将进一步学习期刊出版体制改革的方针、政策,提高管理水平,不断探索科技期刊在数字化、网络化条件下的生存之道以及多元化发展之路,努力提高我国科技期刊的整体质量和水平,推进我国科技期刊集团化和国际化发展,进一步发挥科技期刊在推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和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科技期刊是出版业改革发展的先锋力量
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出席本次论坛并作了重要的主题发言。李东东指出,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不断转变、出版体制不断完善的过程中,科技期刊管理者和出版工作者要进一步转变思想,深化改革,使科技期刊成为我国出版业改革发展的先锋力量。
李东东说,科技期刊是我国新闻出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广大科技期刊工作者牢记使命,立足本职,扎实工作,为推动我国科技事业的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是,与发达国家科技期刊发展规模和质量相比,我国科技期刊仍然存在着一定差距。李东东表示,当前我国新闻出版业正处在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出现了产业融合不断深化、新兴出版势头迅猛、数字技术不断创新、产业形态日趋完善的新形势,科技期刊要借助科研开发以及出版业、传媒业、信息服务业不断发展的推动力,积极实现科技期刊业态转变,获得新的发展动力。
李东东指出,科技期刊在发展过程中,一要切实转变资源配置方式,培育和重塑新型市场主体。对已形成规模和具有发展潜力的重点科技期刊要加大扶持力度,予以政策支持,推动优秀科技期刊进一步做大做强。二要积极应用新媒体新技术,获得新的发展动力。科技期刊要利用内容制作的优势,充分运用数字化手段,在刊物的表现形式、为读者服务的功能及延伸期刊的价值上,进行大胆尝试,作引领期刊数字化的表率。三要建立优胜劣汰机制,加大对优秀科技期刊的扶持力度。李东东说,新闻出版总署将在完善学术期刊质量评估标准、建立健全学术期刊编辑队伍管理制度、加大对违法违规现象管理处罚力度等方面采取措施,优化学术期刊发展环境,推动学术期刊发展,为学术期刊健康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李东东最后强调,一个国家的科技期刊水平,反映了这个国家的科技实力、科技共同体的凝聚力。我国科技期刊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科技期刊管理者和出版工作者不仅要积极迎接和适应科技发展及国际学术出版竞争的挑战,更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提升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使其真正成为我国文化建设和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
集团化,小荷才露尖尖角
目前,“中国制造”的论文约占全球研究类出版物论文发表总量的8%。据汤森路透科技集团预测,2012年到2013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论文产出国。根据中科院院士、浙江大学校长杨卫的乐观预测,按照目前的影响力提升速度,位于“金字塔尖”的国内高校发表论文的学术影响力,有望在几年内跻身世界前100名。然而,当前国际著名期刊和出版集团纷纷在中国抢滩登陆,国际期刊的质量精品化、运行集群化、出版细分化和竞争全球化给中国出版业带来了巨大冲击。我国的现实却是,大多数科技期刊仍沿用30年前传统的日常管理和出版机制,出版规模小,发行量小,经营能力较低,很难同这些国际出版公司竞争。
在论坛主题演讲中,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冯长根指出:“面对国际出版集团的竞争,我们要通过体制改革建立起有效的管理机制,通过联合或兼并重组,走规模化发展道路,实现专业化的出版集团。只有集团化才是我们未来的出路。”
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也表示,目前新闻出版体制改革正在积极稳妥推进,科技期刊管理者和出版工作者要认清改革形势和政策环境。我国一些科技期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成效明显。市场竞争机制不仅在科技期刊资源配置上具有效率优势,更能促进科技期刊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作、服务创新,提高科技期刊的质量和影响力。
中国科技期刊阵营中较早尝试集团化道路的北京卓众出版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泽林讲述了卓众规模化发展的经验,也提出了改革中遇到的3个方面难题:一是刊号紧缺。二是没有期刊综合出版权。我国目前的体制是报刊单位不能出版光盘。而刘泽林认为,期刊应拥有综合出版权,这样能更有效地利用文化知识的价值。三是兼并重组举步维艰。尽管这是改革的大趋势,但在很多方面都要充分考虑。当前的形势是,一方面正规的出版单位扩大规模存在困难,另一方面业内违规行为时有发生。
对此,李东东副署长表示,新闻出版总署将对高水平学术期刊予以政策扶持,实行刊号资源优先配置、适度放开和出台财政税收优惠扶持政策,完善学术期刊质量评估标准。同时,建立健全学术期刊编辑队伍管理制度,对非法出版学术期刊论文、期刊超越办刊宗旨及业务范围刊载学术论文、不注重学术期刊质量等违法、违规现象加大管理处罚力度。
数字化谜局
目前,以数字化、网络化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传统出版产业的运用与发展,带来了出版业生产方式、运营模式、管理方式等革命性的变化,加速了传统出版业的升级,为出版业的发展拓展了前所未有的新空间。同时,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相当广泛的范围内改变了科技期刊的生态环境。传播手段的网络化和数字化等新的出版形态正在占领国际科技期刊的主流地位。科技期刊不仅要在出版理念、出版模式、传播方式、营销手段等方面加强研究与实践,还要加强科技期刊数字产品的研究开发,加强对学术出版资源的整合,加强数字出版平台建设,推动科技期刊数字内容产业的发展。
本次大会特别邀请《自然》杂志主编菲利普斯·坎贝尔作大会发言。《自然》作为国际知名科技期刊,影响因子高达34。菲利普斯·坎贝尔在大会报告中强调:“数字化是出版业的未来发展之路。”同时,他表示,读者在阅读智能文章时可以提出问题,获得解答,提高互动。今后,大众或 许也可以参与论文评价。
中国知网总经理、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社长王明亮在主题演讲中分析了印刷出版的缺陷和数字出版的优势,他指出:“印刷出版时滞严重,最多时滞达722天,这将降低科技成果首创性,降低被引用次数。数字出版能大大提高出版时效,利于读者一编者一作者互动,能有效把握国际需求,且知识服务市场化、创作手段多媒体化。”爱思唯尔期刊出版高级副总裁、荷兰出版商协会运营总监Philipe M.A.B.Terheggen表示,如今电子期刊革命已经到来,相信未来出版业可以达到大规模的数字化。
但是与会的嘉宾也没有真正指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数字化道路。从世界范围来看数字化还只是停留在纸版内容的电子转化层面,而像斯普林格中国区出版业务负责人叶路提出的数字出版与Web3.0的结合与互动目前还只是停留在理论探讨阶段,并没有形成现实可行的模式和道路。因此,虽然业界对数字化转型的大趋势是一致认可,但是究竟怎样转型却是一片迷茫。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在本次大会上,科技期刊如何平衡国际化和民族利益之间的关系成为众多专家热烈讨论的议题。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冯长根表示,中国科技期刊走向国际仍需要破解以下难题:一是期刊导向问题。现在,学术评价制度深刻影响科技期刊质量。二是我国科技期刊影响力不高。三是出版语言问题。目前,国际优秀期刊出版语言被英语垄断。我国期刊如不在市场和质量上显示独特优势,将很难取得大的突破。
在科技期刊的国际化和民族利益的平衡方面,日本和我国有着同样的困惑,日本的研究人员也更喜欢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投到《自然》、《科学》等著名期刊上,他们认为这样会使自己的成果有很高的显示度。目前日本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日本应集中自己的力量,鼓励国内研究者将优秀的论文投到自己的期刊上,在日本创办世界一流的学术期刊;另一种观点认为,创办日本自己的一流学术期刊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因为欧美一流的学术期刊已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将研究成果投入到这样的期刊上会有更大的显示度。日本2001年诺贝尔奖获得者野依良治教授是第一种观点的积极倡导者,他认为亚洲应该创亚洲一流的期刊,日本、中国、新加坡、韩国等亚洲国家应集中力量创亚洲一流的期刊。20年前美国确实严厉地批评过日本,特别指责日本在基础理论方面大量“抄袭”美国和欧洲等国家的研究成果。当时,作为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日本开始重视基础研究,并将自己研究论文的摘要全部翻译成英文,免费向世界提供。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JST在1999年10月创立了学术期刊电子平台——J-STAGE,收录了375家日本科学或技术学会发表的论文和会议论文集,其中80%的论文是全文免费阅读。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科技信息部部长大仓克美在本次论坛上着重介绍了日本J-STAGE的成功经验。J-STAGE是日本学会专用电子杂志出版平台,它打破了日本过多依赖欧美商业出版的模式,促进日本发行的学术杂志全球流通。大仓克美强调了母语论文的重要性,他说:“中国和日本同属汉字文化圈,我们虽不能和英语系国家一样自如运用英语,但我们的民族文化有其独特魅力。”他引用野依良治的话:“一个国家、民族的特有独创性、价值观对其科学研究发展的影响重大;国内学术出版的国家平台必不可少。”
《浙江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张月红说:“中国科技期刊要有尖端也要有中端,应该两条腿走路。一些英文期刊就应该国际化,而另一些期刊就应该本土化,立足中国。”
Asian Journal of Andrology主编王一飞则表示:“当前,中国科技期刊仍是‘大跃进’的情况,或者说没有一个很明确的目标定位。其实,并不是所有的期刊都要出英文版。现在应对整个资质体制进行认真研究。”
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是中国科协于2004年创办的一个连续性学术交流品牌项目,是中国科技期刊界以及中外科技期刊界交流的重要平台。本次论坛报告涉及的内容领域广泛,现场气氛非常热烈。参会代表纷纷表示获益颇多,会议结束回到工作岗位后将进一步学习期刊出版体制改革的方针、政策,提高管理水平,不断探索科技期刊在数字化、网络化条件下的生存之道以及多元化发展之路,努力提高我国科技期刊的整体质量和水平,推进我国科技期刊集团化和国际化发展,进一步发挥科技期刊在推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和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