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它博大精深,文化内涵深厚,让学生从小接触、学习中国画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情感,也是中国画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但中国画教学历来是小学美术课程中的薄弱环节,它文化背景深厚,表现方法高度概括,技法丰富,课时却很少。时间紧,任务重,显然仅靠几支笔,几张范画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美术教学的需求,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中国画课堂教学是一条良好途径,它为中国画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提供了广阔的资源和施展的天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的时效性,为我轻松地解决了一系列难题。下面,我以六年级《中国画——梅花画法》这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利用多媒体辅助中国画教学,优化课堂教学的几点做法。
一、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认知,建立清晰的梅树和梅花的表象
北京的孩子很少见到真的梅花,但学生通过书本、电视等媒体对梅花又有一定的了解,如梅花有几个瓣,开放的季节等,所以对梅花的感觉是遥远而不甚清晰的。有了这些生活知识的铺垫,当我用投影打出梅花的特写镜头时,一部分学生立刻就认出了“这是梅花!”利用多媒体技术,我顺利的完成了“识梅”这一教学环节,把生长在南方的梅花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心中形成一个完整而清晰的梅树、梅花的表象,为画梅做铺垫。
二、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展开赏梅、咏梅等教学环节,使学生感悟梅花背后蕴含的人文精神
梅花在我国人民心中有着特殊的含义,谁知道梅花的寓意?”这时学生依据课前查好的资料,讲述梅花的寓意:梅花冬末春初开放,是春天的象征,它清雅素艳的风韵,傲雪凌霜的品格,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自古就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我从网络上搜到许多梅花的图片,并精心挑选出梅花的远景、近景特写、红、粉、黄、白、淡绿等不同颜色的、单瓣、重瓣的不同花形的梅花图片,并配上古筝曲《春江花月夜》,用Movie maker 软件编辑成一分钟左右的赏梅影片,边播放边以导游的身份讲解有关梅花的自然科学知识。学生通过欣赏发现,原来梅花那么美,品种那么多,愉悦之情溢于言表。
在赏梅、咏梅这一教学环节中,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上营造出一种浓浓的中国古典文化情境:学生在优雅的民乐声中,欣赏着梅花傲雪凌霜的身姿,清雅素艳的风韵,体会古典诗词的韵律美和深刻内涵,感悟梅花背后蕴含的人文精神,了解中国画诗书一体的艺术特色,提升了审美素养,培养了高尚的情操。
三、利用多媒体手段并列展示图片,利于学生对比探究,突破重点
“使学生了解实物与艺术作品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体会画家作品的立意及表现手法。”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然而艺术作品是经过画家高度概括、提炼,高于现实的,而“自然界中的梅花”这一概念又过于宽泛,使得学生难以找到可进行对比的点,必须要将这个对比范围缩小,而且可对比的共性和个性要明显。这时,我又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造了探究的条件,轻松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在赏梅之后,我用投影出示了现代画家董寿平画的《红梅图》,此画构图简洁,笔墨精湛,画出了梅花不屈的精神。随即我又并列出示另一张梅花实景图:也是两枝盛开的红梅,画面构图与董寿平的《红梅图》差不多,两图左右并置出现在大屏幕上,然后问道:“你觉得画中的梅花与自然界中的梅花有什么不同?”学生仔细观察对比探究之后,很快就得出了结论。在老师搭建的信息平台上,学生通过主动地对比、探究得出了理性的认知结果,在此基础上,老师再总结出中国画高度写意概括的艺术特征就水到渠成了,教学重点轻松攻破。
四、小小视频展示台,课堂示范大舞台
在中国画教学中,教师亲手调墨、运笔、示范画法是必不可少的。但中国画是在案上绘画的,案上演示只能供少数人观看,不适用于课堂教学,而在直立的画板上绘画又会带来诸多不便,后面的学生也难看清细微的笔墨变化。利用多媒体视频展示台进行演示示范,就能轻松解决这个难题。
在本课教学中,梅花的画法,以及枝条的穿插,梅花的组合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我的演示过程全部在多媒体视频展示台上完成,利用一张比A4纸略大一些的生宣纸就够了。我把墨盘也放在展台上 ,让学生通过大屏幕清晰地看到老师怎样调好淡墨,然后先蘸淡墨,再蘸浓墨,侧锋画出弯曲的枝干,枝条怎样穿插;然后换干净的笔调色,点厾法画出正面、侧面、背面花以及花蕾,安排花朵的疏密变化;再换笔画花蕊,最后落款压印。一幅梅花小品的绘画全过程被放大几十倍后清晰地展现出来,学生看的清,看得懂,为后面的艺术实践扫清了障碍。
五、利用多媒体,营造高雅的学习氛围,修身养性
在学生绘画过程中,我在大屏幕上打出几幅可供临摹参考的梅花小品图,同时播放著名的古筝曲《梅花三弄》。因为学生学习的兴致很高,乐于舞弄笔墨,但儿童的天性又造成了用笔、用墨浮躁,画面凌乱的特点。所以我在学生作画时播放古筝曲,营造高雅的学习氛围,那悠扬的乐曲能使学生浮躁的情绪稳定下来,以平和的心态表现心中最美的感受,渐入画梅的美好境界,既修身又养性。
六、总结拓展,余音绕梁
在学生展示评价完作业之后,我开始进行课堂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梅花,并一起赏梅、咏梅、画梅,体味了梅花的风骨,下课前,我送给大家两句诗,请大家齐读——”此时大屏幕打出:一枝傲雪红梅映衬下的两句诗:画梅须有梅性情,写梅须有梅骨气。“希望大家养梅的性情,长梅的骨气,成长为一枝傲雪梅花!”全课结束。
在这一环节,多媒体的使用再次使课堂教学达到高潮,学生与傲雪红梅交相辉映,寓意深刻的古诗和老师的谆谆教导余音绕梁,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总之,在《中国画——梅花画法》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力所不能及的事,请多媒体来帮忙,辅助教学。它帮我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创设情境,巧妙地突破重难点,增加课堂的文化含量,使课堂教学中充满了诗情画意,显示出美术学科独有的优势,使美术的教和学都变成了“乐事”。
一、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认知,建立清晰的梅树和梅花的表象
北京的孩子很少见到真的梅花,但学生通过书本、电视等媒体对梅花又有一定的了解,如梅花有几个瓣,开放的季节等,所以对梅花的感觉是遥远而不甚清晰的。有了这些生活知识的铺垫,当我用投影打出梅花的特写镜头时,一部分学生立刻就认出了“这是梅花!”利用多媒体技术,我顺利的完成了“识梅”这一教学环节,把生长在南方的梅花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心中形成一个完整而清晰的梅树、梅花的表象,为画梅做铺垫。
二、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展开赏梅、咏梅等教学环节,使学生感悟梅花背后蕴含的人文精神
梅花在我国人民心中有着特殊的含义,谁知道梅花的寓意?”这时学生依据课前查好的资料,讲述梅花的寓意:梅花冬末春初开放,是春天的象征,它清雅素艳的风韵,傲雪凌霜的品格,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自古就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我从网络上搜到许多梅花的图片,并精心挑选出梅花的远景、近景特写、红、粉、黄、白、淡绿等不同颜色的、单瓣、重瓣的不同花形的梅花图片,并配上古筝曲《春江花月夜》,用Movie maker 软件编辑成一分钟左右的赏梅影片,边播放边以导游的身份讲解有关梅花的自然科学知识。学生通过欣赏发现,原来梅花那么美,品种那么多,愉悦之情溢于言表。
在赏梅、咏梅这一教学环节中,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上营造出一种浓浓的中国古典文化情境:学生在优雅的民乐声中,欣赏着梅花傲雪凌霜的身姿,清雅素艳的风韵,体会古典诗词的韵律美和深刻内涵,感悟梅花背后蕴含的人文精神,了解中国画诗书一体的艺术特色,提升了审美素养,培养了高尚的情操。
三、利用多媒体手段并列展示图片,利于学生对比探究,突破重点
“使学生了解实物与艺术作品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体会画家作品的立意及表现手法。”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然而艺术作品是经过画家高度概括、提炼,高于现实的,而“自然界中的梅花”这一概念又过于宽泛,使得学生难以找到可进行对比的点,必须要将这个对比范围缩小,而且可对比的共性和个性要明显。这时,我又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造了探究的条件,轻松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在赏梅之后,我用投影出示了现代画家董寿平画的《红梅图》,此画构图简洁,笔墨精湛,画出了梅花不屈的精神。随即我又并列出示另一张梅花实景图:也是两枝盛开的红梅,画面构图与董寿平的《红梅图》差不多,两图左右并置出现在大屏幕上,然后问道:“你觉得画中的梅花与自然界中的梅花有什么不同?”学生仔细观察对比探究之后,很快就得出了结论。在老师搭建的信息平台上,学生通过主动地对比、探究得出了理性的认知结果,在此基础上,老师再总结出中国画高度写意概括的艺术特征就水到渠成了,教学重点轻松攻破。
四、小小视频展示台,课堂示范大舞台
在中国画教学中,教师亲手调墨、运笔、示范画法是必不可少的。但中国画是在案上绘画的,案上演示只能供少数人观看,不适用于课堂教学,而在直立的画板上绘画又会带来诸多不便,后面的学生也难看清细微的笔墨变化。利用多媒体视频展示台进行演示示范,就能轻松解决这个难题。
在本课教学中,梅花的画法,以及枝条的穿插,梅花的组合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我的演示过程全部在多媒体视频展示台上完成,利用一张比A4纸略大一些的生宣纸就够了。我把墨盘也放在展台上 ,让学生通过大屏幕清晰地看到老师怎样调好淡墨,然后先蘸淡墨,再蘸浓墨,侧锋画出弯曲的枝干,枝条怎样穿插;然后换干净的笔调色,点厾法画出正面、侧面、背面花以及花蕾,安排花朵的疏密变化;再换笔画花蕊,最后落款压印。一幅梅花小品的绘画全过程被放大几十倍后清晰地展现出来,学生看的清,看得懂,为后面的艺术实践扫清了障碍。
五、利用多媒体,营造高雅的学习氛围,修身养性
在学生绘画过程中,我在大屏幕上打出几幅可供临摹参考的梅花小品图,同时播放著名的古筝曲《梅花三弄》。因为学生学习的兴致很高,乐于舞弄笔墨,但儿童的天性又造成了用笔、用墨浮躁,画面凌乱的特点。所以我在学生作画时播放古筝曲,营造高雅的学习氛围,那悠扬的乐曲能使学生浮躁的情绪稳定下来,以平和的心态表现心中最美的感受,渐入画梅的美好境界,既修身又养性。
六、总结拓展,余音绕梁
在学生展示评价完作业之后,我开始进行课堂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梅花,并一起赏梅、咏梅、画梅,体味了梅花的风骨,下课前,我送给大家两句诗,请大家齐读——”此时大屏幕打出:一枝傲雪红梅映衬下的两句诗:画梅须有梅性情,写梅须有梅骨气。“希望大家养梅的性情,长梅的骨气,成长为一枝傲雪梅花!”全课结束。
在这一环节,多媒体的使用再次使课堂教学达到高潮,学生与傲雪红梅交相辉映,寓意深刻的古诗和老师的谆谆教导余音绕梁,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总之,在《中国画——梅花画法》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力所不能及的事,请多媒体来帮忙,辅助教学。它帮我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创设情境,巧妙地突破重难点,增加课堂的文化含量,使课堂教学中充满了诗情画意,显示出美术学科独有的优势,使美术的教和学都变成了“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