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泠秋拍 异彩纷呈

来源 :焦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ongfeng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期三天的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五周年秋季拍卖会于2009年12月20日落幕,此次拍卖会总成交额6.12亿、成交率91.66%,均创历史记录。14大专场2400余件艺术珍品为历年来规模最大、质量最高的一届,其中多件拍品不但刷新了西泠拍卖五年来的成交记录,更是创造了艺术家单件作品的最高纪录,着实为2009年的中国艺术品市场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这场拍卖会也标志着以西泠为龙头的南方艺术品市场份额大大提升,西泠在杭州文化创意产业中的领跑地位愈益凸显。
  
  (一)竞投人数突破800,人气指数位居全国之冠
  
  此次西泠秋拍发放的竞投号牌数达803块,超过了包括嘉德、保利在内的国内各大拍卖公司,在人气指数上拔得头筹。早在拍卖预展之前,包括浙江世贸中心大饭店、黄龙饭店在内的周边高档宾馆的400余间客房就被预订一空。预展期间,占地4000余平方米的浙江世贸大厅里更是人头攒动,旺盛的人气不仅为此次拍卖会的成功举办奠定了基础,更标志着国内艺术品市场在国家经济形势总体向好的大背景下积极回升的态势。
  
  (二)成交额、成交率创“双高”,中国书画表现强劲
  
  在现场旺盛的人气和高质量的拍品支撑下,本次西泠秋拍的总成交额(6.12亿元)、总成交率(91.7%)均创下西泠历史新高,其中西泠印社部分社员作品专场和名家手迹碑帖法书专场更是创造了100%的成交率。
  中国书画整体表现抢眼,总成交4.46亿元,总成交率95.5%,成交额占到了整场拍卖会的70%以上。其中古代书画部分346件拍品成交323件,总额达1.86亿。本场拍卖会中5件超千万元的拍品全部为中国书画作品,依次为金农的《花果册》(3976万元)、陆俨少《宋人诗意册》(2462万元)、康熙帝的《行书临苏轼满庭芳词》(1344万元)、傅抱石《华岳千寻图》(1288万元)和傅抱石《袁安卧雪图》(1030.4万元)。
  在18日下午进行的“中国书画海上画派作品专场”中,陆俨少的20开《宋人诗意册》以2464万的成交价首破西泠拍卖最高纪录。在20日上午的“中国书画古代作品专场”中,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的12开《花果册》再次将这一纪录提高至3976万元,当之无愧地夺得本届拍卖会标王。
  作为古代书画专场的第一件拍品,赵之谦的横披“有万意”仅仅三个大字,却拍出了336万元的惊人天价,为西泠拍卖赢得开门红。海派画家蒲华的《西湖小隐图》手卷(成交价190.4万元)、沈曾植在辞世当日书写的绝笔七言联(成交价268.18万元)也都创造了艺术家个人作品的最高纪录。
  
  (三)西泠创造文人砚拍卖纪录,名家篆刻再成焦点
  
  在20日下午进行的“文房清玩·历代名砚专场”中,砚台收藏中堪称“石渠宝笈”级的吴昌硕、沈石友、邵松年铭“和轩氏紫云砚”经过场内外的激烈争夺,最终以548.8万元的价格成交,创下了文人砚拍卖的世界纪录。钱镜塘旧藏的13方文人砚也悉数高价成交。本次砚台专场共99件拍品,成交95件,成交率达96%,成交额1425.3万元。
  作为本届拍卖会的压轴专场,“近现代名家篆刻专场”在“篆刻”成功申遗的鼓舞下表现出彩。271件拍品成交238件,成交额达2008.6万元,为历届最高。吴让之、吴昌硕、陈巨来等名家篆刻获得了藏家们的热烈追捧。最终清廷赐盛宣怀“青宫少保”印以224万元的成交价成为本场标王。西泠拍卖在金石篆刻领域的独特地位和在金石文化推广方面的重要影响力进一步凸显。
  
  (四)突出文房清玩,开拓新艺术门类
  
  本次西泠秋拍进一步扩大了文房专场的规模,推出中国首届明清毛笔专场、文房杂件·古玩杂件专场,以及两大个人收藏专场——“梵云雅集·文房古玩专场”和“山迁草堂·文房古玩专场”,总计500余件拍品,成交率近90%,总成交额4884万。文房系列专场的推出进一步确立了以“文人雅玩”为特色的经营方针,为西泠拍卖的品牌增添了文化含量,同时也扩大了与新老客户的交流和深入合作。
  此外,西泠拍卖还特别注意到多件与杭州颇有渊源的作品,如蒲华的《西湖小隐图》、明代张昱、张弼、张雨、宋琏等十二家的《如此江山亭清集涛序》,以及蓝珙、赵之谦等浙江籍或者曾在浙江生活过的艺术家的作品,西泠拍卖专门对此进行了严格考证并撰写相关文章,最终这些拍品也都以令人满意的价格易主。
其他文献
人在小的时候,其实是很具创造性的,虽然对于形体的把握及用笔的力度不及成人精准和恰到好处,但是无论是在色彩上还是形态上都个体化的解放了所谓科学的理性认识,释放了自身真实的情感,在认识世界的同时,亦创造性的表现了自己眼中的世界。儿童绘画作为一种非教化的原初语言方式,在很多儿童的童年里扮演了一个时期的重要角色,有的甚至影响了今后的发展。我就和很多习画的同龄人一样,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自己的绘画生涯。当
期刊
如果说,中国山水画可分为“师于人——师于物——师于心”这三个层次、三种品位,那么,宋玉麟的创作确乎已进入“师心”之境。  他运用得之于传统的笔墨,平心静气地营造着胸中丘壑,构筑着心理空间。观其作品,无不散发着超然脱俗的气息,为当代普遍紧张浮躁的心灵,提供了一份高雅、清新、明丽、静谧的审美享受。丘壑跌宕而一尘不染,笔墨澄净而一丝不苟;既充溢着传统山水精品的神韵和书卷气,又蕴含了异于前人的灵性和现代感
期刊
浓烈、厚重,悲情、创伤,宗教、哲学,我被他作品内容强烈地震撼,他的作品中体现了生命的沧桑感,并不像是出自于一位中青年画家之手。  约翰·麦克,从小受家庭的艺术氛围熏陶,将自己的人生及生命的体验,以现代的绘画语言及主观的感受,与艺术自然的融合,并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将浓郁厚重色彩并以简单抽象的艺术,来体现他将对繁复的大干世界的理解。  约翰的作品代表着西方现代画派的流行趋势,代表着西方中年艺术家
期刊
真正的书法家无不在其笔墨点画中融入生命的性灵,由此,才使同样的汉字在不同的书家笔下幻化出千种姿色万般风容。这也正如古人所谓:  “书如其人”。  读宁书纶先生的书作,如见蔼然长者娓娓论道,来龙去脉,点画章法,皆交待得清清楚楚。其正楷端庄清劲,行草潇洒蕴藉,显得不愠不火,不浮不躁。寓苍劲于秀润,融奇谲人平和。他所临孙过庭《书谱》,笔笔渊源有自,不失法度,但细细品味,却发现宁公所写的完全是自家面目。学
期刊
很多人感觉你近几年来光批评了,这些年你有没有画画?  陈:我一直在画画。可是媒体会重新塑造人:李银河一天到晚谈性,王朔一天到晚骂知识分子,然后我一天到晚骂教育。只要我愤怒一回,我就得为公众24小时板着个脸。  你个人仍在寂静之中绘画创作,这些作品为什么不拿出来?  陈:为什么要把“寂静”拿出来?  你辞职离开清华时说:“单是盆栽也得有人好生供养着,体制怎能轻易改!”那种落寞……  陈:没有呀,我写
期刊
潘天寿先生曾说:“题跋也是一门学问”。读了钟鸣天先生所著《中国画诗文题跋》一书,更得到具体的印证,题跋的艺术确大有学问。  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种绘画,像中国画这样,具有如此之大的包容度,把诗、书、画、印冶于一炉,成为审美内涵极为丰富、表现手段极为自由的综合性艺术。这是因为中国画的意象造型观念,要求突破二度空间、三度空间的局限,把画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扩展到无限空间。所以画之不足,复辅之以诗文、书法和
期刊
达丽·希嘉,本名胡大丽,出生书香门第。父亲是浙江大学著名历史学教授,长于西方史,喜爱绘画。母亲是音乐教师,曾经做过何香凝先生的画童,外婆也学美术专业,曾留学日本。在达丽童年时代,对她绘画产生影响的有学习艺术的哥哥、姐姐、以及从小一起长大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后成为著名邮票设计家的表姐。大家庭中充满了浓郁的艺术氛围,美术人才辈出。  哥哥是小达丽拿起画笔的第一位启蒙老师。七岁那年,达丽开始向隔壁邻居父
期刊
书    写一笔好字是家长对子女的期望。中国字的间架结构讲究,每一个字都可以写得富于变化,因而书之法度被古人推崇,渐成定式。书法的形成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个人的书写风格与个人的经历、性格、人生领悟有关。  世界上坚持用软笔书写的民族只有我们汉民族,软笔练的是一身道家功夫:意在笔先。如无刻苦训练,意非但不能在笔下表达,恐怕还离题万里。古人今人练字相同,都要花费相当的努力,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收获。  
期刊
形式美感来源于生活。  我年年走江湖,众里寻她千百度,寻找的就是形式美感。正同我的感情是乡村山野培育,忠实于自己的感受和情思,挖掘出来的形式美感的意境便往往是带泥土气息的。  品尝了西方的禁果,又不愿被逐出自家东方的伊甸园,确有这样的现代亚当和夏娃吧,我属于他们的后裔。鸟恋故枝,即便是候鸟,也爱寻找自己熟悉的旧栖。  三十年江南四十年江北,大江南北孕育了多少瓜——苦瓜或甜瓜,但缺不了滋养:雨雪风霜
期刊
我们有了这样骄傲的心,是不是就可以狂妄了?我想不能,我们要心存敬畏。因为我们作为个体生命来讲非常微小,自已所可能做的事情一定非常之少。我们的知识也可能在某个领域名列前茅,可是在另一些领域你完全无知。在21世纪人类公认最有智慧的人是爱因斯坦,他说:“对于大自然最微末的部分我也只能谦逊地跟随而已。”所以讲我们在宇宙本体面前,在历代的先贤先哲的学说面前,在当代的科学巨人面前,我们在真知面前,或者在真学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