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拿来主义》一课为例,反思在备课环节教师对文本的把握、学生学情的了解,以及依此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备课;有效教学;文本;学情;教学方法
备课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为完成教学任务、形成教学能力所作的准备工工作。备课不仅是教学设计,还是对教学资源开发、整合与利用的过程;既是知识的内化与活化,又是对学生的研究与关注,更是教师再学习的过程。备好课是课堂高效的重要保证。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实现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培养与全面发展,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
“改革先锋”特级教师于漪提出“三次备课法”:第一次备课,教师独立深入钻研,不参照任何名家教案或参考书;第二次备课,参照与这篇课文有关的所有资料,对照看哪些是别人想到而自己没有想到的,吸纳别人的智慧补充自己的教学设计,哪些别人没想到自己想到了,到课堂上用一用,可能会成为自己的特色;第三次备课,在上课后,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写出课后反思,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于漪老师的“三次备课法”有两个关注:关注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行为,关注全体学生。可见,教师备课时设计的教学环节、教学方法能在课堂上使学生达到设定的教学目标,有所进步或发展,是评价课堂教学有效的唯一指标。
现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拿来主义》为例来阐述:
一、立足文本,研读课文
《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的一篇警世宏声,文体是杂文。杂文的特点是针砭时弊。课文里的人和事对学生来说,已遥远而陌生,因此,引导学生理解杂文背景知识特别重要。而介绍杂文的背景知识与讲解其他类型文章的背景知识是有差别的。教师备课时应该思考:“背景知识”体现在课文的什么地方?教师只有引导学生依据字词句去推断、发掘时代背景,身临其境地感受作者所面对的社会现实,学生才能够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才能够认识杂文的意义和价值。
例如:
《拿来主义》第1段原文:“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对应的社会背景: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正是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北三省之后,妄图进一步占领华北地区,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而国民党反动政府顽固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反共政策,对外出卖国家领土,对内实行反革命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为了维护反动统治,蒋介石提倡以“四维”(礼、义、廉、耻)和“八德”(忠、孝、仁、爱、 信、义、和、平)为内容的所谓“新生活运动”。于是文化界的反动文人随之叫嚷“发扬国光”,掀起一股复古主义的逆流,以此对抗革命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媚外”与“复古”二者紧密配合是国民党反动政权和一些反动文人的基本特点。
第1段原文:“别的且不说罢。”对应的社会背景:鸦片战争的枪炮打破了中国“闭关主义”大门之后,中国的反动政府“送去”了国土、主权、白银、文物、苦力、奴隶,从“古董”到“活人”,从人格到国格。这一句把所要揭露、论述的范围加以限制,只讲文化上的事。
在分析、理解课文内容的环节,可以首先让学生从课文里筛选透露写作背景信息的语段词句,阅读、思考、讨论,经由教师点拨、归纳,学生对难以理解的关键词句有了自己的感悟和体验。这便要求教师在备课、研读课文时,能够敏锐地感受到不同文体的特点,知道学生学某一类文体时,应掌握哪些最基本的知识,从而保证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的准确确立。
二、把握学情,突破难点
把握学情,是指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来备课,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以“学生的需要”为备课的起点,制定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在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教学设计。
《拿来主义》中几个关键词的理解对学生而言难度较大,例如:“孱头”“昏蛋”“废物”,不少参考书把它们界定为“逃避主义”“虚无主义”“投降主义”。实际上不少老师都不太理解这些概念,更不知道如何向学生讲明白。老师备课时首先要弄明白“大宅子”的设喻,以及“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姨太太”等,都是为了形象地说明与“孱头”“昏蛋”“废物”截然不同的“拿来主义者”。笔者是这样设计的: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对“孱头”“昏蛋”“废物”的表现进行评价。课堂上学生的回答:孱头——拒绝、逃避;昏蛋——盲目排斥;废物——全盘接受(投降派)。可见,学生的回答并没有偏离这几个词语的含义,还融入了自己的理解,这才是真实的学习。
又如,课堂导入环节引入学生熟悉的电影《功夫熊猫》激趣。设计问题:电影里有哪些中国文化元素?美国动画电影《功夫熊猫》中的“拿来主义”体现在何处?相关链接:《功夫熊猫》以中国古代为背景,其景观、布景、服装以至食物均充满中国元素。憨厚可爱的熊猫阿宝的形象,阿宝练的是功夫,受伤了去针灸,手端数碗面条的架势,典型的中国化背景——山水、庙会、面条摊子……好菜坞梦工场的美国导演们也许没有读过鲁迅的《拿来主义》,但他们深得拿来主义的精髓,并且善于创新,将中国文化用栩栩如生、丰富变化的动画效果呈现出来。
一个高明的老师眼睛是盯着学生的。但是在常规备课中,教师大多关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备学生”不够充分。教师往往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确立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往往忽略了学生“能不能学会?”“难点在哪里?”“是不是学生发展所需要?”这些问题。课堂的有效性要落实到学生的学,才能凸显教师“传道受业解惑”的职责担当。
三、选择教法,凸显特色
一堂具体的课是教学方法观、教学策略、学科具体教学法和教学技巧四个层面的融合并实现。备课时要考虑:如何根据教学内容合理配置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的努力,是为了更有效地实现教学内容。特级教师黄厚江提出,用语文的方法来教语文,围绕语言去设计教学活动,这样才能上出“语文”的特色、“语文”的味道。
学习“拿来主义”,不仅是为了理解课文,更重要的是启发思路,借鉴智慧,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出世,让学生体验关于人生和人性的永恒主题。可以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环节,让学生对生活中的焦点事件进行讨论、思辨,表达观点。例如:可在延伸拓展环节让学生运用“拿来主义”评价以下现象:最近,青少年审美的一些怪现象引起了舆论的广泛批判。这些怪现象中,最典型的就是“男性女性化”,说得不好听就是“娘娘腔”,集中表现为男生涂脂抹粉、带耳环、捂嘴笑、搔首弄姿。北大教授张颐武在媒体上发表观点,认为这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女性化”,而是一种“庸俗化”。“娘娘腔”也好,“蛇精脸”也好,都属于庸俗化的审美,实为“审丑”。当学生进行了思考、激烈地思想碰撞甚至是辩论后,老师应提供相关的不同类型的观点供参考,并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教育他们正确认识“娘化”现象,帮助他们明确对潮流文化的正确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合作学习中提高学生的語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依靠自身在听说读写实践中的积累,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和自我体验,是有效的教学方法。
陆游有诗云:“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若教师备课能以关注学生为基点,以顾之川先生的“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要求,围绕“有效教学”深研课文,确立教学目标、把握教学内容的重点、选择教学方法,会发现有更广阔的智慧天地。
【参考文献】
[1]王荣生.从教学内容角度观课评教[J].语文学习,2005,(6)
[2]王荣生.对两个课例的评议[J].语文学习,2004(1)
[3]沈龙明,陈玉根,王艳燕.高中语文有效教学实用课堂教学艺术[M].长春: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东北书局,2009
[4]王荣生.听王荣生教授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关键词】备课;有效教学;文本;学情;教学方法
备课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为完成教学任务、形成教学能力所作的准备工工作。备课不仅是教学设计,还是对教学资源开发、整合与利用的过程;既是知识的内化与活化,又是对学生的研究与关注,更是教师再学习的过程。备好课是课堂高效的重要保证。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实现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培养与全面发展,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
“改革先锋”特级教师于漪提出“三次备课法”:第一次备课,教师独立深入钻研,不参照任何名家教案或参考书;第二次备课,参照与这篇课文有关的所有资料,对照看哪些是别人想到而自己没有想到的,吸纳别人的智慧补充自己的教学设计,哪些别人没想到自己想到了,到课堂上用一用,可能会成为自己的特色;第三次备课,在上课后,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写出课后反思,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于漪老师的“三次备课法”有两个关注:关注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行为,关注全体学生。可见,教师备课时设计的教学环节、教学方法能在课堂上使学生达到设定的教学目标,有所进步或发展,是评价课堂教学有效的唯一指标。
现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拿来主义》为例来阐述:
一、立足文本,研读课文
《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的一篇警世宏声,文体是杂文。杂文的特点是针砭时弊。课文里的人和事对学生来说,已遥远而陌生,因此,引导学生理解杂文背景知识特别重要。而介绍杂文的背景知识与讲解其他类型文章的背景知识是有差别的。教师备课时应该思考:“背景知识”体现在课文的什么地方?教师只有引导学生依据字词句去推断、发掘时代背景,身临其境地感受作者所面对的社会现实,学生才能够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才能够认识杂文的意义和价值。
例如:
《拿来主义》第1段原文:“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对应的社会背景: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正是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北三省之后,妄图进一步占领华北地区,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而国民党反动政府顽固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反共政策,对外出卖国家领土,对内实行反革命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为了维护反动统治,蒋介石提倡以“四维”(礼、义、廉、耻)和“八德”(忠、孝、仁、爱、 信、义、和、平)为内容的所谓“新生活运动”。于是文化界的反动文人随之叫嚷“发扬国光”,掀起一股复古主义的逆流,以此对抗革命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媚外”与“复古”二者紧密配合是国民党反动政权和一些反动文人的基本特点。
第1段原文:“别的且不说罢。”对应的社会背景:鸦片战争的枪炮打破了中国“闭关主义”大门之后,中国的反动政府“送去”了国土、主权、白银、文物、苦力、奴隶,从“古董”到“活人”,从人格到国格。这一句把所要揭露、论述的范围加以限制,只讲文化上的事。
在分析、理解课文内容的环节,可以首先让学生从课文里筛选透露写作背景信息的语段词句,阅读、思考、讨论,经由教师点拨、归纳,学生对难以理解的关键词句有了自己的感悟和体验。这便要求教师在备课、研读课文时,能够敏锐地感受到不同文体的特点,知道学生学某一类文体时,应掌握哪些最基本的知识,从而保证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的准确确立。
二、把握学情,突破难点
把握学情,是指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来备课,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以“学生的需要”为备课的起点,制定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在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教学设计。
《拿来主义》中几个关键词的理解对学生而言难度较大,例如:“孱头”“昏蛋”“废物”,不少参考书把它们界定为“逃避主义”“虚无主义”“投降主义”。实际上不少老师都不太理解这些概念,更不知道如何向学生讲明白。老师备课时首先要弄明白“大宅子”的设喻,以及“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姨太太”等,都是为了形象地说明与“孱头”“昏蛋”“废物”截然不同的“拿来主义者”。笔者是这样设计的: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对“孱头”“昏蛋”“废物”的表现进行评价。课堂上学生的回答:孱头——拒绝、逃避;昏蛋——盲目排斥;废物——全盘接受(投降派)。可见,学生的回答并没有偏离这几个词语的含义,还融入了自己的理解,这才是真实的学习。
又如,课堂导入环节引入学生熟悉的电影《功夫熊猫》激趣。设计问题:电影里有哪些中国文化元素?美国动画电影《功夫熊猫》中的“拿来主义”体现在何处?相关链接:《功夫熊猫》以中国古代为背景,其景观、布景、服装以至食物均充满中国元素。憨厚可爱的熊猫阿宝的形象,阿宝练的是功夫,受伤了去针灸,手端数碗面条的架势,典型的中国化背景——山水、庙会、面条摊子……好菜坞梦工场的美国导演们也许没有读过鲁迅的《拿来主义》,但他们深得拿来主义的精髓,并且善于创新,将中国文化用栩栩如生、丰富变化的动画效果呈现出来。
一个高明的老师眼睛是盯着学生的。但是在常规备课中,教师大多关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备学生”不够充分。教师往往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确立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往往忽略了学生“能不能学会?”“难点在哪里?”“是不是学生发展所需要?”这些问题。课堂的有效性要落实到学生的学,才能凸显教师“传道受业解惑”的职责担当。
三、选择教法,凸显特色
一堂具体的课是教学方法观、教学策略、学科具体教学法和教学技巧四个层面的融合并实现。备课时要考虑:如何根据教学内容合理配置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的努力,是为了更有效地实现教学内容。特级教师黄厚江提出,用语文的方法来教语文,围绕语言去设计教学活动,这样才能上出“语文”的特色、“语文”的味道。
学习“拿来主义”,不仅是为了理解课文,更重要的是启发思路,借鉴智慧,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出世,让学生体验关于人生和人性的永恒主题。可以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环节,让学生对生活中的焦点事件进行讨论、思辨,表达观点。例如:可在延伸拓展环节让学生运用“拿来主义”评价以下现象:最近,青少年审美的一些怪现象引起了舆论的广泛批判。这些怪现象中,最典型的就是“男性女性化”,说得不好听就是“娘娘腔”,集中表现为男生涂脂抹粉、带耳环、捂嘴笑、搔首弄姿。北大教授张颐武在媒体上发表观点,认为这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女性化”,而是一种“庸俗化”。“娘娘腔”也好,“蛇精脸”也好,都属于庸俗化的审美,实为“审丑”。当学生进行了思考、激烈地思想碰撞甚至是辩论后,老师应提供相关的不同类型的观点供参考,并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教育他们正确认识“娘化”现象,帮助他们明确对潮流文化的正确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合作学习中提高学生的語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依靠自身在听说读写实践中的积累,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和自我体验,是有效的教学方法。
陆游有诗云:“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若教师备课能以关注学生为基点,以顾之川先生的“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要求,围绕“有效教学”深研课文,确立教学目标、把握教学内容的重点、选择教学方法,会发现有更广阔的智慧天地。
【参考文献】
[1]王荣生.从教学内容角度观课评教[J].语文学习,2005,(6)
[2]王荣生.对两个课例的评议[J].语文学习,2004(1)
[3]沈龙明,陈玉根,王艳燕.高中语文有效教学实用课堂教学艺术[M].长春: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东北书局,2009
[4]王荣生.听王荣生教授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