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教材的挖掘与整合,促进学习的深度发生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huitou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分解课标,明确目标
  不管怎样,整合都不能偏离教学目标,因此,对教材教学目标的精确定位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条件。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就是课程标准,2011版《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有关溶液的内容标准如下:
  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结合教材来看,教材的设计与课标中的4条内容标准几乎一一对应,指向明确。因此,可适当改变内容标准的陈述方式,如添加一定的“行为条件”“行为程度”等要素,使教学目标可评、可测。下面就是我结合课程标准及自己的教学经验制定的有关“溶液形成”的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结合课本,准确说出溶液的概念及特征,并借助口诀,(80%的同学)正确说出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2.通过碘和高锰酸钾在水和汽油中的溶解现象,并联系身边的生活实际,初步总结决定和影响溶解能力的因素,准确列举出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
  3.通过实验、阅读课本并结合生活实际,准确说出生活中常见的乳化现象。
  4.初步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通过宏观现象比较和微观辩析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二、分析教材,明确意图
  本节教材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溶液的形成;第二部分主要阐述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第三部分主演阐释了什么是乳化现象,这三部分存在一定递进关系,共有四个演示实验、一个学生探究实验、四幅图片及一个资料卡片,每个实验或图片都承载着不同的教学功能。
  课本图片9-1展示的是一幅海水图片,目的在于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实验9-1蔗糖的溶解实验,主要是让学生体验溶液的形成过程,了解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是一种混合物。但对溶液的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探究明显不足,缺乏生动、形象的体验实验。实验9-2碘与高锰酸钾分别在水、汽油中的溶解实验,主要是让学生体验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也不同。但是,碘及高锰酸钾在生活中接触的并不多,没能选取生活中的实例设计实验,学生不能感同身受。实验9-3酒精溶解在水中的实验,主要是让学生体验液体物质也可以充当溶质,这个实验典型又贴近生活,选材很好。但气体物质充当溶质的例子没有列举。课本图片9-5共有三幅图片:第一幅有关农业生产中无土栽培的植物生长在营养液中的图片;第二幅是化学实验室中用的溶液的图片;第三幅是医疗上用的溶液图片,旨在说明溶液可以加速化学反应、促进吸收。
  关于第二部分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课本设计了一个探究实验,先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展开探究。实验9-4用洗洁精去除油污的实验,主要是让学生体验乳化现象,注重联系生活实际,选材较好,但对溶解现象和乳化现象的区别仍需拓展补充。最后的资料卡片主要介绍了溶液、乳浊液和悬浊液的区别及用途。
  从分析来看,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就是理解溶解现象,课本提供的四个实验都承载着不同的功能,但整体呈现的方式有点散乱,而理解溶液概念的辅助实验,缺少溶有“多种溶质的”和“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探究实验,因此,要加深对溶液概念的理解,必须对课本实验进行拓展和整合。四个实验侧重于对宏观实验现象的分析,结合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来看,还需从微观方面了解其实质,而课本只是简单地对氯化钠的溶解现象,从微观方面解释为“钠离子和氯离子运动到水分子中间去了”,没有借助模型图片,不够直观,因此,应适当添加微粒运动模型图片或者flash动画,加深对溶液形成及乳化的理解。
  同时还可看出,各部分之间存在一定联系,但前后逻辑上有一些混乱,缺乏一条主线,因此,能否设计一条“任务情境”或者“問题情景”,将散乱的活动任务串联起来,是这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
  三、分析学情,明确资源
  从操作技能来讲,九年级学生经过近半年的化学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较为熟练的动手能力,如固体、液体的正确取用、胶头滴管的使用等,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对比分析能力,这就为设置分组探究实验奠定了基础。从知识技能来讲,学生虽然没有明确溶液、乳化、浊液等概念,但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只不过还没有用化学的思维视角审视这些问题,不会用精确的化学语言描述溶液相关知识。因此,要注重从实验入手,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化学角度进行启发。
  资源分析实际上就是对为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环境、多媒体设施、实验条件等的分析,应依据学校教学设施区别对待,不可千篇一律。如要达成目标4中的宏观现象与微观辨析,最好借助多媒体动画,模拟其微观形成过程;实验室是否具备开展动手探究的条件,如器材、药品是否齐全等,要做好充分分析,这些资源条件直接影响着教材的整合与活动的设计。
  四、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镶嵌多个任务活动
  2017年新版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学中要创设真实且富有价值的问题情境,指出“真实、具体的问题情境是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平台,为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提供了真实的表现机会”,可以看出,创设真实且富有价值的问题情境对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至关重要。那么本节课如何创设一个真实的问题情境呢?细看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即“溶解现象”,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溶解现象就是洗洗涮涮,如洗衣服时有些污渍用水就能洗掉,有些需要用洗衣粉或洗洁精,还有些甚至需要酒精、汽油等有机溶剂才能洗掉,因此,我们可以创设洗衣店洗衣服的问题情境,通过投影展示一批从化工生产车间运到洗衣店的衣服,上面沾有的污渍分别有食盐、硫酸铜、酒精、碘液、油漆、植物油六种物质,同时抛出一个问题:假设你是洗衣店的员工,应该如何设计一个科学环保的洗衣方案呢?这是一个真实的问题情境,能够起到设疑激趣的效果。衣服上的六种污渍又为下面的实验活动做好了铺垫,巧妙地将整个洗衣活动贯穿于整堂课中。
  (一)拓展整合实验
  创设情景之后,就要想办法将整个教学活动镶嵌到情景任务当中,针对教材演示实验多、编排逻辑性不强等现状,需要将多个实验进行整合拓展,并结合学情,大胆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探究实验。具体的实验设计思路如下:分别将蔗糖、硫酸铜晶体、酒精、泥沙、植物油放置在水中震荡并观察现象,目的在于通过五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得出溶液与浊液的区别,同时加深对溶液的认识。具体来讲,通过蔗糖、泥沙及植物油的溶解,让学生对比体验,得出溶液均一且稳定,浊液会分层或沉底,同时体验乳化现象;通过溶解硫酸铜晶体,得到蓝色溶液体验溶液不一定无色;通过观察盛有定量水的试管底部还有未溶解的硫酸铜,让学生体验溶解能力是有限的,未完全溶解的不能算作溶质等问题。这样把五个不同的演示实验合并为一个对比探究实验,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同时,也能充分放大这五个实验的演示功能,让学生在探究中对比思考,避免了教师的满堂灌。
  (二)开发挖掘生活中的趣味实验
  实验9-3碘和高锰酸钾的溶解性比较,因涉及碘和汽油,考虑到安全性可以由教师演示。但这个实验不贴近生活,学生不易理解,因此,可以换用两块沾有油漆的小布条,先让一名学生尝试用水洗,洗不净后再加洗涤剂洗;另一名同学直接汽油浸洗。让学生体验两种洗涤效果的不同,进一步理解同一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图9-5溶液具有广泛的用途,列举的主要是溶液在医疗、农业上的作用,同时,要让学生说明吃药时为什么要用水冲服。另外,还要增加在积雪的道路上撒盐融雪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明白形成溶液之后其凝固点降低的道理。
  总之,教材的整合与挖掘对促进学生深入学习、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至关重要。不能盲目整合、随意拆分,甚至人为拔高或降低难度,使课堂教学华而不实。对课程标准的分析,精确定位学习目标是挖掘与整合教材的前提条件,情境的创设及任务活动的镶嵌更是关键。
其他文献
【摘 要】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教学法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引导及协助作用。实践证明,该教学方法能很好地克服通信工程专业主干课程学习中的各种问题,有助于学生各种综合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项目引领;任务驱动;课程教学  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具备综合素质和能力(包括知识应用能力、独立分析能力、互助协作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
期刊
【摘 要】合唱指的是集体演唱,是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关键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演唱能力、表演能力的有效手段,但在实际教学中,存在不少因素导致他们的合唱效果欠佳。在初中音乐合唱教学中,教师需坚持乐在歌中寻的原则,借此优化合唱教学方式。  【关键词】初中音乐;合唱教学;学生   合唱教学属于初中音乐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乐感,陶冶学生的情操,有助于他们净化心灵和启迪心智,且使其音乐审美能力得到
期刊
【摘 要】近年来,如何加强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已成为德育工作新的研究方向。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需要关注对学生的综合评价,这关系到班级管理效果。我们探索研究“章—卡—星”奖励评价方法,旨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评价和奖励的过程中,提高德育的激励效果。。为此,本文主要针对小学班级管理中的“章—卡—星”激励举措进行研究,旨在提高小学班级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小学教育;班级管理;激励法;评价方法  
期刊
【摘 要】笔者在一堂数学习题课中遭遇尴尬,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师生合作交流,重构课堂动态生成,让数学课堂美丽转身。笔者收获良多:多一点倾听,课堂多一份尊重之美;多一点等待,课堂多一份信任之美;多一点探究,课堂多一份思辨之美  【关键词】倾听;等待;探究  在“解三角形”这一部分内容中有一道经典老题,大多数学生的答案都是两解,但少部分学生只有一解。于是笔者在课上带领学生对该题解法一探究竟,以求找到不同
期刊
【摘 要】教授他人的学习方法论来源于学习金字塔理论,本文从哲学的角度出发,将自己作为另外一个他人看待,认为在当前初中数学自主学习过程中,我们完全可以将学生自身当作另外一个他人,让学生自己教授自己。  【关键词】初中数学;自主学习;教授他人;借用  学习金字塔理论是美国著名学者、学习专家艾德加·戴尔于1946年提出的,该理论针对不同的学习方式,统计出学习者在学习两周后的平均学习内容保持率,其中教授他
期刊
【摘 要】作为近年来教学实践中新出现的一种教学模式,“说题”主张学生在精心做题的基础上,同步阐述个人的思维方式、解题策略,并总结得出相应的规律和方法。本文以沪教版“识别直角三角形全等”一课为例,探究这样一种全新教学方法的应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直角三角形判定;说题;教学策略  在说题过程中,学生作为主体,需要叙述个人对习题的认知及解题思路;而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着,教师所要做的就是仔细
期刊
世界咖啡,1995年由美国国际组织学习协会发起,是一种会议模式、一种对话方式、也是一种培训方法,其主要精神就是“跨界”,不同专业背景、不同职务、不同部门的一群人,针对数个主题,发表各自的见解,意见碰撞,激发出意想不到的創新点子。世界咖啡被运用于企业、教育、社区、培训等各种领域。当世界咖啡运用于园本教研时,既要遵循世界咖啡的活动原则,也要进行适应性的调整,使其适应本园教师当下的实际经验、问题与需求。
期刊
【摘 要】思维导图是一种新型教学工具,能够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帮助学生加深知识理解程度。将其应用于高中数学课堂,能够提高高中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质量,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型思维。  【关键词】高中数学;思维导图;实践  高中阶段是学生整个学习生涯节奏最紧张、压力最大的阶段,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有了很大的难度提升,并且数学在所有学科中的分数占比较大。因此,提升高中数学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是提高学生
期刊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培养信息素养在整个学生培养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现在,学生获取信息技术知识、提升信息技术能力的主要途径依然是课堂。一方面,通过信息技术课堂,可以引导学生掌握有关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切身体会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方方面面产生的巨大影响,因此,学校教育应让学生紧跟日新月异的信息社会;另一方面,我们应培养学生借助信息技术这个工具提升自我学习、合作学习和终生学习的
期刊
摘要:如今的素质教育更加强调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必须依照化学教学的客观条件,并结合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将教学实践与化学理论相结合,让学生掌握到真正“实用”的知识。化学实验探究作为化学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对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有极大的帮助,如果教师想要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完美地贯彻下去,必须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模式进行深入研究,从实验探究模式开始,为学生构建一个高效率、高水平的实验课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