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韧”有余,无往而不胜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tangib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韧,辞书释曰:坚而柔,遇外力作用时不易折断之谓也。古人将其提高到个人修养与道德的高度,即“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韧,在古人的思想中,已成为理想人格的重要标志。意志的坚定,思想的坚毅,无不以“韧”作先导。可以这么说,“韧”是个人形成良好精神品质不可或缺的一大要素。因此,让学生坚韧起来,势必是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不能忽视的一环,同时也是形成整个班集体凝聚力的一个重要支柱。
   高中学生正处于生理上的青春期,处于一个身心转型阶段,即向成人过渡阶段。在此过程中,一方面是个性逐步趋于成熟,另一方面则是思想逐步变得复杂。然而由于生活阅历所限,伴随这种成熟与复杂的则是对生活的理想主义。因此,当挫折与失败一旦降临,许多学生便经不起考验,极易走向自卑的极端。
   从目前的在校学生来看,有如此思想之波动者就不在少数。很多学生都是在一种极为苛刻的筛选之下走向高中的,他们的喜悦与自豪形之于色,足见他们内心已有凌云之志。在一次主题班会“扬起理想的风帆”中,有不少学生早就设计好了自己在高中三年中所担任的角色,也毫不讳言地道出了自己对未来的规划。班会结束之后,讨论久久未散。作为班主任,面对这个场面激动不已,以为就此一炮打响,便为日后学生学习的光辉前景奠定了良好基础。而事实恰恰相反,教师没有冷静地思索,忽视了对学生的挫折承受能力的培养,以致许多学生在第一次月考之后,便从活跃的状态走向了沉默,一些个别学生更从自命不凡的高峰跌入了自我怀疑的低谷。尽管后来做过不少思想工作,组织过不少集体活动,但已经形成的学习氛围也没能得到根本的改变。由此看来,培养学生的韧性已势在必行。尤其对这些刚刚步入高中门槛、正面临高中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以及各种大小考试考验的学生,如果缺少了这一种思想品质,必然会产生无望与退缩的心理。因此,在这个重要的时期,班主任应采取积极的对策,帮助学生走出精神的低谷。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要重视以下几个问题:
   一、重视传统文化教育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不乏在思想修养、人格形成方面具有指导性的名篇佳作。且历代以来的许多优秀文化人物,由于当时社会的种种因素,都遭遇过程度不一的挫折与失败。左丘失明,而著《春秋》;司马宫刑,乃成《史记》;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反映在他们作品中的思想与文化底蕴,就有许多积极的因素,如能择其精华以哺,学生便可从中受到启迪,形成自强不息、不为挫折低头的坚韧品质。
   具体做法是:多与本班语文任课教师沟通、协商,求得语文教师的积极合作,择其日常教学中的名人、名篇,开展每周一次的讲故事、评人物活动。也可结合学生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坚强勇敢,终身受益。
   二、重视集体主义教育
   释迦牟尼曾问其弟子:“一滴水怎样才不会干涸?”弟子们答不出来,于是释迦牟尼便说:“把它放到大海里去。”这说明个人离不开集体,孤军奋战者往往以失败告终,而如能融入一个坚强有力的集体,那么他便能反败为胜。具有凝聚力的集体,是无坚不摧的利剑,因为它建立于为了实现同一目标而共奋斗、共荣辱的基础之上。作为一个班的引导者,班主任应该唤起学生的集体意识,构建一个具有高度凝聚力的班集体。进而以集体的力量,激发个体的进取意识;以集体的主导精神,影响个体的人格取向。而反过来,个体的努力也将为集体带来新的变化,这样相辅相成,形成良性循环。这样,才会使学生燃起希望之火,重构坚韧的品质。
   主要方法有:1.劳动、卫生小组不定制。即根据任务,学生临时组合,有意培养学生与他人的合作能力及集体荣誉感。2.班集体事物民主制。即涉及到班集体的问题,民主讨论定夺。3.制定班训。如,有的班的班训为“诚信,自强,坚韧,拼搏”,并使班训成为班上每个学生的座右铭和行动的指南。4.其他方法。因人而异,因事而异,达到管理见实效。
   三、重视积极人生态度的培养
   一个人的人生态度,实际上是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的人生观应体现于积极的人生态度上。孔子的“知其不可而为之”,屈原的“吾将上下而求索”,都是积极的人生态度,这种积极性表现为直面人生、正视挫折、勇往直前、追求真理、有所作为等优秀品质。
   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要求人们走出自我封闭的天地,参与社会的各种竞争。因而学校的教育,特别是在学生坚韧品格的形成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本着这种认识,可以经常采取主题班会与演讲辩论等形式,着意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还应该鼓励一部分学生参与班、团干部的角逐,竞争学生会的职位。充分利用学校安排的各种活动,如,文艺汇演、征文、运动会、板报比赛等,让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在不断的磨砺中培养坚韧的品格。
   给学生多一点期望,就能让学生多一份战胜困难或挫折的勇气和信心。而这期望,就融化于心理交流的过程之中。它最终可使学生形成一种韧性的精神,战胜困难,走向成功。
其他文献
课堂的有效性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思维,培养学生阅读感悟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养成学生边读边想、不断探索的好习惯。正如西方学者德加默所说:“提问得好即教得好。”   一、低年级语文课堂有效性提问的基础   低年级的学生对什么都十分好奇,脑子里好像装着十万个为什么,有问不完的稀奇古怪的问题。有时教师正讲得津津有味,学生脑子里就会突然蹦出一个问题,打断教师的讲课,兴趣盎然地问出来;有时教师
期刊
农村经济是存在并发展于农村中的经济体,包括农业经济和农村中的非农业经济。农村经济以农业经济为主,以农村中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为必要补充,农民是农村的主体,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有力推动因素。综上所述,农村经济是农村中各种经济经营模式的综合,是国民经济及其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经济发展的坚实后盾。   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农民辛勤劳动的结果,农民是农村经济的最
期刊
高考中,诗歌鉴赏题所涉及的一般是中国古典诗词。虽说鉴赏评价能力是语文阅读能力层次中最高的一个,但试题所涉及的只是“初步的”鉴赏评价。学生只要研读一定量的作品,积累一定的知识和做题技巧,是可以在诗歌鉴赏题上有所突破的和提高的。   一、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   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主要是要掌握与诗词有关的时代变化、国家动荡、 重大事件、政策风尚等。如,李煜的《浪淘沙》:“帘
期刊
语文优等生在语文学习中尤其是写作上,确实体现出了扎实的语文功底:基础知识掌握得牢固全面,语言表达流畅,书写美观大方,逻辑思维缜密,遣词造句贴切自然,乃至于旁征博引,字字珠玑。而语文后进生就体现出与之相反的态势,别说坚持练习作文,一听到写作文,他们就唉声叹气,愁眉不展,全没了球场上生龙活虎的气势。   因此,后进生的写作水平不高是普遍现象,但写作绝不是优等生的特权。写作能力作为高中学生语文能力的重
期刊
学讲的概念是学进去,讲出来。《学讲计划》要求学生通过全员的积极参与,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在要言不烦的激励式导学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讲出来教别人为最终目标。其间,大家不仅要自主学习,而且要共同学习,还要有教别人的较高的表达层次——学以致用。不仅自己学进去,而且能主动讲出来教别人,这样的目标,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极简洁有效的方式。   可以用学讲的理念引领
期刊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学的也是作文。不少学生作文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字词不够废话凑,像挤牙膏似地想一句写一句,绞尽脑汁,下笔艰难。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关键在于应当紧密地依附生活,鼓励学生全景式地扫描生活,让他们用自己的眼观察生活,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
期刊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过程性的、非线性的语文实践,而不是结论式的、直线式的知识掌握。它通过一个个项目来展开,侧重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语文素养,而不是通过获取最后的结论来掌握语文知识。因此,在评价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时,应把着力点放在过程上:一看项目确立和内容设计是否具有学习价值和可探索性,二看对资源的利用是否具有最优性,三看学习方法是否具有科学性,即看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策略是否科学,四看学生学习实践
期刊
一支粉笔一张嘴,语文课就能精彩纷呈,可能吗?   可能!只要这位教师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能唱会跳,还能演戏,通晓音律,能奏乐器,朗诵演讲,都没问题。这样全才的教师,天底下能有几个?所以,教师在课上总有些许无奈,些许遗憾。   感谢这个时代,感谢科技的进步,电化技术和语文课融合,让语文课异彩纷呈。   一、电化技术弥补了教师的缺憾   要讲朱自清的《春》,可你偏偏是嘶哑的嗓音,那就放一段专业
期刊
硬笔书法教学是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审美水平的重要途径。学生写好字是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是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加强学生情感、意志等良好心理品质培养及身体机能训练的有效手段。硬笔书法教学有利于学生养成认真学习的态度、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毅力和做事一丝不苟的精神。   由于一些农村初中不重视硬笔书法教学,或者硬笔书法教学理念和方法相对落后。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激发农村初中学生学书、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一句话,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何凭借课文为例子,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呢?   一、激发朗读兴趣,使学生“乐读”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激发学习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儿童有了浓厚的兴趣,便会对朗读产生强烈的需要,积极地投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