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其中的每个学生也包括学困生,他们智力水平正常且没有感官障碍,由于生理、心理、教育行为、环境等诸多原因出现知识的断层,对数学学习感到困难,计算较慢,正确率低、记忆力弱,其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目的。随着年级的增高,这类学生的队伍也在不断壮大。转化学困生的工作迫在眉睫。有教育者说过:转化一名学困生,不亚于培养一名优生。陶行知也曾告诫:“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因此,关注学困生,带领他们走出困境,是每一位教师应尽的职责。
1 了解学困生,沟通心灵,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奠定转化的基础
每个学困生的‘困’都有着各不相同的因素,了解学困生,正如医生诊断病人病情前所作的调查一样,只有搞清楚原因才能“对症下药,做到药到病除。”
1.1 对学困生进行全面调查,了解他们的学习习惯,兴趣爱好,交往情况,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家庭情况等,并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好记录。
1.2 个别交流,进行心灵的碰撞与沟通。打开与学困生交流的大门,了解其数学学习差的真正诱因并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消除对数学的恐惧,使他们能“亲其师,信其道”与教师建立和谐的关系,转变学习的态度,变厌学为乐学。
1.3 做到家校联系,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有时转化一个学困生就是挽救了一个家庭。因此容易取得家长的支持。但在教育方法上有的家长欠妥,所以根据个体的不同情况与家长共同制定妥当的教育方法、激励机制是转化学困生的有利保障。
2 爱心激发动机,赏识增强自信
2.1 加倍关爱,排解压力,唤醒学困生的求知欲与学习动机。学困生由于学习成绩差,在学校和家庭同伴中常抬不起头来,经常受到批评和歧视,有较强的自卑感,压力也都挺大的。作为教师,对这部分学生应该加倍关爱,包括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家庭、兴趣爱好等各方面给予帮助和支持,提高他们在同伴中的形象,以爱心唤醒他们内心深处的求知欲和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
2.2 提倡赏识教育,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歌德曾说:“人类最大的灾难就是瞧不起自己。”自信是成功的起点,是前进的力量。“赏识教育法的创造者周弘曾说:“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坏。”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有教育者说过,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愿望希望自己是第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学困生何尝又不希望有这样的机会而受到赏识呢?作为教师,要用放大镜寻找学生的闪光点,认真审视他们的优势,及时给予肯定和激励,帮助其在实践中建立自信。有可能就是无意中的一句话就会改变孩子一生的命运。那就让我们用赏识教育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带他们走出心理的困境吧!
3 从学困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使其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教学不能无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而应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困生从原有知识经验出发,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学困生在学习中出现的知识断层各不相同,已有知识经验也不一样。如我在教学五年级平行四边形面积时要以长方形的面积这个已有知识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通过课前了解,班上的学困生几乎都不知道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更不知道为什么这样算,有的甚至面积、周长混为一谈。于是我便利用课前为他们补上这一课,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他们显然也能跟上。又如五年级学生在练习x-5/8=1/4时,学困生在解答这个方程时显得相当吃力,通过了解他们解方程的知识经验不是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而是根据加减乘除各部分的关系。于是,我给他们补上了基本关系式,他们记得也好,但在第二次练习时同样出错,我最终发现原来他们在认识加减乘除各部分的名称时出现了知识的断层,这是我未曾预设到的,于是我又赶快为他们补上,并通过简单的算式与生活中的联系让他们理解到各部分的名称和关系式,在以后的练习中,我又特别强调他们说算理。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他们解答方程的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因此,教学中一定要关注学困生的已有知识经验,通过课前对学生的了解,帮助他们将各断层补起来,获得基本的知识技能。
4 鼓励大胆提问,在辅导上多下功夫
4.1 鼓励大胆提问. 学困生虽然知识缺失多,存在的问题多,他们“帐多不愁”最不喜欢提问,或许不敢提问或不会提问。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倡句号少一点,问号多一点。教学中,我提倡不懂就问,问者最光荣。不管问题有多么简单,只要自己不懂就可问,没人有资格嘲笑。消除了学困生的胆怯心理,为他们提问扫清了路障。有一个女生,五年级末数学考了34分,被许多教师宣判“死刑”说她肯定考不及格。在我的鼓励下,她不懂就问,如:怎样用量角器,怎样通分,怎样找最小公倍数等,凡是她在练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她都会问并且执意要我出题给她练习。经过一年的努力,她终于以67分的成绩打破了“预言”,创造了属于她自己的奇迹。从这位学生身上,我更加坚定了使用“鼓励学生不懂就问的教学策略”。每新接一个班,都会提倡多问,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在全班掀起“问潮”。
4.2 落实辅导工作, 重视学法指导,不让新知变疑点。对学困生的辅导是转化学困生的重要途径之一。我提倡“笨鸟先飞”。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达到同样的目的。利用课余时间,针对学困生作业当中存在的错误及时给予辅导,重点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上的指导,“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专门为他们设计一个纠错本,将错误的作业再做一遍,学会对知识方法的归纳整理,不让新知识再累积疑点,提倡当天问题当天清,决不留下后遗症。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学困生的转化也非一朝一夕之事。只要耐心细致地工作,持之以恒,让每个学困生都有成功的体验,增强他们的信心,努力为每个学困生创设不同的“最近发展区”,使每个学困生的潜能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相信他们就会很快地走出困境的。每当学困生的数学成绩提高时,我就觉得非常的幸福,这是我的职责也是我的快乐。
1 了解学困生,沟通心灵,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奠定转化的基础
每个学困生的‘困’都有着各不相同的因素,了解学困生,正如医生诊断病人病情前所作的调查一样,只有搞清楚原因才能“对症下药,做到药到病除。”
1.1 对学困生进行全面调查,了解他们的学习习惯,兴趣爱好,交往情况,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家庭情况等,并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好记录。
1.2 个别交流,进行心灵的碰撞与沟通。打开与学困生交流的大门,了解其数学学习差的真正诱因并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消除对数学的恐惧,使他们能“亲其师,信其道”与教师建立和谐的关系,转变学习的态度,变厌学为乐学。
1.3 做到家校联系,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有时转化一个学困生就是挽救了一个家庭。因此容易取得家长的支持。但在教育方法上有的家长欠妥,所以根据个体的不同情况与家长共同制定妥当的教育方法、激励机制是转化学困生的有利保障。
2 爱心激发动机,赏识增强自信
2.1 加倍关爱,排解压力,唤醒学困生的求知欲与学习动机。学困生由于学习成绩差,在学校和家庭同伴中常抬不起头来,经常受到批评和歧视,有较强的自卑感,压力也都挺大的。作为教师,对这部分学生应该加倍关爱,包括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家庭、兴趣爱好等各方面给予帮助和支持,提高他们在同伴中的形象,以爱心唤醒他们内心深处的求知欲和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
2.2 提倡赏识教育,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歌德曾说:“人类最大的灾难就是瞧不起自己。”自信是成功的起点,是前进的力量。“赏识教育法的创造者周弘曾说:“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坏。”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有教育者说过,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愿望希望自己是第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学困生何尝又不希望有这样的机会而受到赏识呢?作为教师,要用放大镜寻找学生的闪光点,认真审视他们的优势,及时给予肯定和激励,帮助其在实践中建立自信。有可能就是无意中的一句话就会改变孩子一生的命运。那就让我们用赏识教育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带他们走出心理的困境吧!
3 从学困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使其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教学不能无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而应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困生从原有知识经验出发,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学困生在学习中出现的知识断层各不相同,已有知识经验也不一样。如我在教学五年级平行四边形面积时要以长方形的面积这个已有知识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通过课前了解,班上的学困生几乎都不知道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更不知道为什么这样算,有的甚至面积、周长混为一谈。于是我便利用课前为他们补上这一课,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他们显然也能跟上。又如五年级学生在练习x-5/8=1/4时,学困生在解答这个方程时显得相当吃力,通过了解他们解方程的知识经验不是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而是根据加减乘除各部分的关系。于是,我给他们补上了基本关系式,他们记得也好,但在第二次练习时同样出错,我最终发现原来他们在认识加减乘除各部分的名称时出现了知识的断层,这是我未曾预设到的,于是我又赶快为他们补上,并通过简单的算式与生活中的联系让他们理解到各部分的名称和关系式,在以后的练习中,我又特别强调他们说算理。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他们解答方程的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因此,教学中一定要关注学困生的已有知识经验,通过课前对学生的了解,帮助他们将各断层补起来,获得基本的知识技能。
4 鼓励大胆提问,在辅导上多下功夫
4.1 鼓励大胆提问. 学困生虽然知识缺失多,存在的问题多,他们“帐多不愁”最不喜欢提问,或许不敢提问或不会提问。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倡句号少一点,问号多一点。教学中,我提倡不懂就问,问者最光荣。不管问题有多么简单,只要自己不懂就可问,没人有资格嘲笑。消除了学困生的胆怯心理,为他们提问扫清了路障。有一个女生,五年级末数学考了34分,被许多教师宣判“死刑”说她肯定考不及格。在我的鼓励下,她不懂就问,如:怎样用量角器,怎样通分,怎样找最小公倍数等,凡是她在练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她都会问并且执意要我出题给她练习。经过一年的努力,她终于以67分的成绩打破了“预言”,创造了属于她自己的奇迹。从这位学生身上,我更加坚定了使用“鼓励学生不懂就问的教学策略”。每新接一个班,都会提倡多问,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在全班掀起“问潮”。
4.2 落实辅导工作, 重视学法指导,不让新知变疑点。对学困生的辅导是转化学困生的重要途径之一。我提倡“笨鸟先飞”。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达到同样的目的。利用课余时间,针对学困生作业当中存在的错误及时给予辅导,重点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上的指导,“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专门为他们设计一个纠错本,将错误的作业再做一遍,学会对知识方法的归纳整理,不让新知识再累积疑点,提倡当天问题当天清,决不留下后遗症。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学困生的转化也非一朝一夕之事。只要耐心细致地工作,持之以恒,让每个学困生都有成功的体验,增强他们的信心,努力为每个学困生创设不同的“最近发展区”,使每个学困生的潜能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相信他们就会很快地走出困境的。每当学困生的数学成绩提高时,我就觉得非常的幸福,这是我的职责也是我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