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徒生童话拓展型课程教学设计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nom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学目标
  1.从环境、人物、情节、主旨感受童话之美。
  2.理解“从儿童视角诠释沉重话题”的赏析方法。
  3.感悟经典作品常读常新的艺术魅力。
  二、教学方式: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说起童话,有一个人不得不提,那就是童话大师安徒生,台湾作家张晓风曾经写过这么一段话:“如果有人5岁了,还没有倾听过安徒生,那么他的童年少了一段温馨;如果有人15岁了,还没有阅读过安徒生,那么他的少年少了一道银灿;如果有人25岁了,还没有细味过安徒生,那么他的青年少了一片辉碧;如果有人35岁了,还没有了解过安徒生,那么他的壮年少了一种丰饶;如果有人45岁了,还没有思索过安徒生,那么他的中年少了一点沉郁;如果有人55岁了,还没有复习过安徒生,那么他的晚年少了一份悠远。”
  为什么不同年龄段读他的童话会有不同的体会,不同的启发?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安徒生的童话世界,开启一段童话之旅。
  2.预习作业分享
  预习题:找出两篇童话中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地方,说说美的原因?(可从人物、情节、环境、主旨入手)
  小结:听了大家对童话中美的原因分析,我发现童话就像一面镜子,映照着时代和社会,它反映的是真实的情感,才能拨动你的心弦,震撼你的灵魂,让你感受到真善美。
  3.研读两篇童话,找出童话中的沉重话题。(引用安徒生的话 “我的童话与其说是写给孩子的,不如说是写给成人的”。结合预习作业分享中提到的“童话立足于现实生活”展开)
  《野天鹅》——家庭破碎,母亲过世,后母迫害,兄妹分离,丈夫误解,无法辩解,面临极刑
  《小意达的花儿》——花儿枯萎,面临死亡
  4.如何用儿童的视角诠释生命中那些沉重的话题?(小组讨论合作)
  什么是儿童的视角——幻想,它贯穿在童话的各个方面。用幻想的人物,情节,环境来诠释沉重话题,使之温暖,让我们对生活不绝望,让我们感受到爱与美好。
  在《野天鹅》中艾丽莎被后母赶出家门后来到的是一个美丽幽静温和的森林,哥哥被后母变成天鹅后有仙女的指点迷津,在小动物们的帮助下,艾丽莎成功寻找并编织荨麻解救哥哥,還有善良英俊的国王爱上艾丽莎,并在误会解除后举行了盛大的婚礼。《小意达的花儿》中年轻学生告诉小意达花儿并没有死,只是花儿参加舞会累了,等到明年花儿还会再来,夜晚小意达偷偷起床,真的瞧见了花儿跳舞的盛大景象,最后小意达在花园为花儿举行了葬礼,等待它们明年长出更多美丽的花朵。
  5.现场阅读《卖火柴的小女孩》,独立分析这种诠释方式,与大家分享。
  《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是直面死亡的话题——小女孩贫穷孤苦,在新年前夕独自在街头卖火柴,她又冷又饿,最后死在街角。但读完整篇文章,我们没有绝望,反而带着丝丝温暖,这得益于作者将死亡做了诗化的描述。想象小女孩擦亮火柴看到了美好的幻觉世界,在那里没有寒冷和饥饿,没有贫穷和苦难,那里有了温暖,有了美食,还有最爱她的祖母,最后在和祖母团聚的幻觉中小女孩飞到天堂,和上帝在一起。
  6.课件介绍现实生活中安徒生的坎坷经历
  总结: 安徒生面对这样的坎坷人生,并没有绝望,消沉,他在30岁时转而创作童话,用童心呵护这个世界,在他的笔下,哪怕再沉重的话题,他也要传递美好和信心,爱和温暖,这正是经典作品的魅力,它不仅仅呼唤真善美,还可以跨越时代,跨越国界,给一代又一代人带来勇气和力量。所以经典作品就是需要反复地读,因为每一次读你都会有新的收获。
  四、作业布置
  课外再读《海的女儿》,写下你的新感受。
  附板书设计
  童 话
  ——用儿童的视角诠释沉重话题
  人 物
  环 境
  情 节
  主 旨
  教学设想和反思:
  童话是文学体裁中的一种,主要面向儿童,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夸张、象征的手段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其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童话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在初中教材中,童话占的篇幅很少,主要集中在七年级教材中,选取的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丑小鸭》和《皇帝的新装》。很多人会认为童话的读者是儿童,随着年龄的增大,读童话就太幼稚了。儿童文学博士徐丹说过:“不要以为童话只能给孩子看,真正好的童话,应该适合任何人,就是0到99岁都可以读的。” 的确,童话作为一种古老的文体,它最天然地保存了人类文化的诗性智慧和艺术幻想力,承担起了文化的激活和继承,为我们提供了一幅广阔的文化图景。尤其是经典的童话作品,必然经得起反复的阅读,而且是常读常新,所以我以课本中出现的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作品为引,以他的经典童话《野天鹅》《小意达的花儿》《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进行了安徒生童话作品的拓展型课程设计,下面我先谈谈我的教学设想:
  1.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示预习成果。在课前预习中,我布置的预习作业是:以安徒生童话《野天鹅》和《小意达的花儿》为例要求学生找出两篇童话中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地方,说说美的原因?(可从人物、情节、环境、主旨入手。)童话作为一种特别的文学体裁,是每一个人心灵成长道路上学习的起点,童话世界里有虚幻的魔法,梦境般的奇遇,变幻无常的空间和时间,然而这个世界以一种比现实世界更柔软和温和的方式传递感情,正是因为它反映的是真实的情感,才能拨动你的心弦,震撼你的灵魂,让你感受到真善美。所以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在夸张和想象中体会真实的真善美。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们派出各组的代表从各个方面阐述了对美的认识,课堂气氛活跃,但个别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还有待加强。
  2.课堂教学的第二环节是独立找出两篇童话中的沉重话题,仅仅让初中学生体会童话的真善美显然是不够的,童话立足于现实生活,就像一面镜子,映照着时代和社会。安徒生童话创作是他思想感情和人生经历的艺术结晶,卑微的出身,失败的艺术追求,上流社会的歧视使安徒生饱尝人生的艰辛,所以在他的作品中,即使是幻想式的故事,也能找到现实生活中苦难沉重的情节,甚至是死亡。安徒生自己也说过:“我的童话与其说是写给孩子的,不如说是写给成人的。” 例如《野天鹅》中艾丽莎要面对的是家庭破碎,母亲过世,后母迫害,兄妹分离,丈夫误解却又无法辩解,甚至要面临极刑的死亡威胁。《小意达的花儿》中花儿枯萎,面临死亡。《海的女儿》中美人鱼为了爱情幻化为泡沫。这一切都让安徒生的童话呈现出浓厚的忧郁色彩。所以这个环节我设计让学生找出两篇童话中的沉重话题。这个环节是整堂课深入的切入点,但难度较小,学生基本能找出沉重话题。   3.课堂教学的第三环节是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体会《野天鹅》《小意达的花儿》中如何以儿童的视角来诠释生命中沉重的话题,并现场阅读《卖火柴的小女孩》,独立展示学习成果:分析《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如何以儿童的视角来诠释生命中沉重的话题。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我要引导学生理解何谓儿童的视角?小孩子是最具有想象力的,在沈复的《童趣》中提到的“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就是最好的解释。所以儿童的视角就是用幻想的人物,情节,环境来诠释沉重话题,使之变得温暖和美好。有了这个基础后,我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大家讨论两篇安徒生童话中如何以儿童的视角来诠释生命中沉重的话题。在《野天鹅》中艾丽莎被后母赶出家门后来到的是一个美丽幽静温和的森林,哥哥被后母变成天鹅后有仙女的指点迷津,在小动物们的帮助下,艾丽莎成功寻找并编织荨麻解救哥哥,还有善良英俊的国王爱上艾丽莎,并在误会解除后举行了盛大的婚礼。《小意达的花儿》中年轻学生告诉小意达花儿并没有死,只是花儿参加舞会累了,等到明年花儿还会再来,夜晚小意达偷偷起床,真的瞧见了花儿跳舞的盛大景象,最后小意达在花园为花儿举行了葬礼,等待它们明年长出更多美丽的花朵。接下来,现场阅读《卖火柴的小女孩》,独立分析《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如何以兒童的视角来诠释生命中沉重的话题就水到渠成了,学生们都跃跃欲试。的确,《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更是直面死亡的话题——小女孩贫穷孤苦,在新年前夕独自在街头卖火柴,她又冷又饿,最后死在街角。但读完整篇文章,我们没有绝望,反而带着丝丝温暖,这得益于作者将死亡做了诗化的描述。想象小女孩擦亮火柴看到了美好的幻觉世界,在那里没有寒冷和饥饿,没有贫穷和苦难,那里有了温暖,有了美食,还有最爱她的祖母,最后在和祖母团聚的想象中小女孩飞到天堂,和上帝在一起。
  4.课堂教学的第四环节是介绍安徒生的生平经历,旨在让学生感受这样一个历经挫折的人生并没有让作家消沉,他转而进行童话创作,用童心来呵护这个世界,哪怕是再沉重的话题,他也不使人绝望,他也要传达爱与温暖,美好与信心,这也正是经典作品的魅力所在,他不仅呼唤真善美,也可以跨越时代,跨越国界,给一代又一代人带来生活的勇气和力量。这样的作家作品还有很多,这也是我们呼唤阅读经典作品的原因,因为经典作品常读常新。
  最后我想说,初中童话的教学在重温“童”的真善美之外,教师更需引导学生看到隐藏的“话”外之音,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引导学生深入阅读经典作品,在无涯的学海中给学生更多前行的动力。
其他文献
伴随课堂教学和中考命题的改革,语文学科不仅仅局限于指导学生对文本知识的学习,同时也引起大家对课外阅读的高度重视,学生日常通过课外阅读获取的知识、信息是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必然需要。但是,由于各學科的课程负担过重,极大地压缩了语文课外阅读的拓展;加上学生自身不够重视和老师指导不力,最终导致了中学语文课外阅读拓展这一关键学习过程存在某种程度的缺失。结合语文课程新的改革,如何加强在课堂之外的语文学习呢?笔
摘 要:学校是学生成长和学习的环境,为了使学生在学校环境中健康成长,初中学校应对校园管理提高重视程度,由此初中学校需格外注重落实完善的校园管理制度,并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落实针对性的管理策略,以及在校园管理中落实人文关怀措施,同时运用恰当的校园管理方式,以免管理不得当,而导致学生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所以说,初中学校对学生进行管理时,一定要改变硬性的管理方式,从而落实多元化的管理模式和创新的管理方法,
学生的写作能力大多源于其读书功底的深厚,这几乎是所有语文老师的共识。可是有些学生读的书并不少,写作能力却未见提高,我认为是光读书而不动笔造成的。在此,我建议“不动笔,不读书”。  教学十几年以来,我一直提倡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并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学生读书的效果最终体现在写作上,而读书笔记是把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的最好手段。它可以使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提高认识水平,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使学生摆脱肤浅
我国母语教育陷入“少、慢、差、费”的困境已经多年,尽管上至教育政策的制定者,下至教学行为的实施者都想尽办法想破“冰”而出,却没有收到理想的效果。  特别是在初中阶段,母语只是五门中考学科中的一门,且由于母语学习不能在短时间内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导致很多后进生对母语学习不知所措。也有些孩子误解了海量阅读这个概念,认为海量阅读就是用尽量少的时间把尽量多的文字信息吞到肚子里去,将阅读变成掐着秒表的读书竞
美在语文教材中无处不存在:无论是景色美,还是心灵美;也无论是节奏美,还是音乐美……这些蕴含在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只是缺少发现的慧眼。同样,这对于初中语文教师来说,如何帮助学生发现教材中的美,进而去体味、欣赏,然后热爱美和追求美,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新课标对语文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它强调语文教学要不断进行创新,以适应学生自身的发展需求,同时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养,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古诗文背诵默写不容许有一丝一毫的错误,对学生的记忆能力要求较高。但总有不少学生出现错误,还有不少同学好不容易把课文背下来,时间一长就又忘光了。记忆古诗文,死记硬背、打“疲劳战”是没有用的,一定要提高效率。怎样才能提高背诵效率,记得更加牢固呢?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来谈谈背诵古诗文的一些技巧。  一、掌握记忆规律  实践证明,记忆的目的越明确、注意力越集中、思考越积极,记忆的效果越好;各种感官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龄初期(6—12岁)的孩子处于智能发展的高峰期,对周围世界十分好奇,有强烈的求知欲,情感丰富,善于形象思维,其语言、文字表达正处于从生活化口语向书面化表达转变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孩子因为缺乏必要的写作知识储备,大量字詞会说不会写,会认读不会运用,写话能力尚不能满足其内在的表达欲望。因此,写话教学是低年级语文老师必过的“坎”,写话是低年级孩子最畏难的练习。  培养学生写话能力,我
读者在对词作的阅读鉴赏中,或许会困于其语言表达中时空的不规则组合,感叹词人神思的倏忽跳跃、变幻莫测,时有读词“难于上青天”的体验。这是因为大多数情况下词作中的时间和空间并非按直线流程来安排,且不同时空之间的切换常常也不作交代,其语义结构自由而松弛。甚至在有些词作里,作者还会故意将一个完整的事件击碎,拾掇其中的某一片段,把它镶嵌在词的上片或下片,或横跨上、下片的醒目处,使之极富画面感,进而成为全篇最
传统的民俗文化博大精深、内容丰富,千百年来,民风民俗涉及广泛,绵延至今。就拿家乡平湖这个地方来说,它拥有丰富的饮食资源,积淀了深厚的饮食文化。然而,在当前工业化、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乡土美食文化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其生存环境承受了比以前更大的压力。许多土生土长的孩子竟然一时难以道出地方特产、家乡风味。  基于儿童发展的需要、品德课程校本化实施需要和保护传承地方民风民俗的需要,笔者从家乡的饮食
我们一般认为,在旅行之前认真做功课的人属于真正懂生活、会旅行的人。其实出发前的功课就是旅行的预习,有了这个环节,我们的旅行除了快乐而不慌乱,还会有更深度的体验。例如在去法国马赛的伊夫堡监狱时,如果我们提前阅读了《基督山伯爵》或者看过简介,那么在游览时,我们的脑海中所浮现的画面一定更加丰富,旅行的兴趣也会更加浓厚。又如去罗马斗兽场之前,如果我们知道此处曾经出现过的场景,斯巴达又是如何从这里获得了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