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特色发展是发展性教育的基本要素之一,是依据学校发展的实际需求,反映学校自身特点,并经过长期研究与实践而形成的有个性、有特点的办学行为。它要求学校办学要有自己的理念,有自己的思想,有独特的举措,其最终的目的是通过特色化的办学行为,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主体发展。为实现师生双赢,推动学校特色发展,学校的管理者应着力解决好三个问题。
一、确立个性鲜明的办学理念引领学校特色发展
办学理念是立校之本,是学校的核心和灵魂,也是学校发展的内在动力。特色鲜明、定位科学的办学理念不仅决定了学校的发展方向,也决定了学校的办学能走多远。它一经确立必将渗透到学校的发展前途、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及教育教学的质量管理等各个方面,并在实践中形成符合实际的办学特色。因此,办学理念是学校特色发展的先导,是学校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一)在总结反思中凝炼和提升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依托历史的积淀,在对历史与现状作客观、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的。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要清楚学校的突出问题和良好基础,根据学校办学的客观条件和教育的客观现实,找准学校的定位,逐步形成切合实际的办学理念。我校曾经是企业办学,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但一些陈旧的观念和教学方法也不可避免地成为课程改革的突出问题,我们再次思索:怎样继承和发扬传统,为学校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怎样落实发展性教育,办人民满意的学校。遵循发展性教育关于人的主体性发展的理念,我们提出了“坚持发展性教育思想,以人为本、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指导学校特色发展。
(二)在办学实践中丰富和发展办学理念
发展性教育关注人的发展,关注人的主体性的培养和激活,我们立足学校实际,从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厚德博学”的校训、“严谨、勤奋、务实、创新”的校风、“严谨、开拓、敬业、爱生”的教风和“博闻、善思、好问、求索”的学风,在校风、教风和学风的形成中,蕴涵着发愤图强的创业精神,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和敬业爱校的奉献精神,这些精神集中体现出“修德求真”的精神特色,并化为有形的或无形的文化力量,规范着学校的办学行为和教师的教学行为,指引着我们实践发展性教育。
二、培养专业发展的教师团队支撑学校特色发展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可见,教师队伍的素养是学校的生命和活力所在,它关系到学校特色发展的成败。“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师德与学识是为师者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教师的专业理想和专业人格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前提,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保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必须从德与识着手。
(一)树师表风范
教师高尚的思想品行是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由热爱学生到对学生强烈的责任感,直至树立教育理想,形成系统的教育思想,教师才能完成专业成长的历练与修养。温总理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只有把对学生的严格管理寓于对学生的关爱之中,以无私的爱心感化学生,以高尚的人格影响学生,用师爱的雨露滋润学生,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可见,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是一切工作的起点,从爱出发,以德立身,以身立教,执着于教育的理想,研究教育的规律,才能真正保证教育的实效。诚然,专业理想和专业人格不是靠简单的说教形成的,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所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还必须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
(二)练过硬本领
只有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才能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插上翅膀,才能为学校的特色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为此,我们应该突破传统的培训方式,抓住三条主线:一是坚持以学定教,根据教师成长需要和学校发展需要确定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通过组织教师学习发展性教育的基本要素和深刻内涵,学习课程标准和有效教学等专业理论知识,开展“文科多读书、理科多演题”活动,有效地促进教师转变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二是坚持以赛促学,通过基本功大赛、教师原创试题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比赛督促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三是坚持以点带面,抓住骨干教师和班主任队伍这两个点,带动全校教师的培训工作。骨干教师示范课、教师发展论坛、班主任专题培训等活动在全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工作中树起了两面大旗,形成了讲奉献,学先进的良好态势。“三位一体”的培训策略,形成了“自我训练、骨干引领、同伴协作、培训考核、总结反思”的师培特色,为学校的特色发展又增添了一笔亮丽的色彩。
(三)促合作发展
在实践发展性教育的工作中,教师一方面要实现自主发展,同时还要实现合作发展。引领教师在集体中团结互助、互相尊重、互相协作,形成向心力和凝聚力,不但能够体现出团结的力量,更彰显了教师合作发展的特色。爱因斯坦说:“个人之所以成为个人,以及他的存在之所以有意义,与其说是靠个人的力量,不如说是由于他是集体的一个成员。”学校的管理者要努力从“制度建设、教研活动设计”等方面着手,构建“团结、协作、和谐”的学习研究氛围。比如,我们以“捆绑式”的奖励政策为激励机制。即中考奖励政策是年组完成任务,则集体获奖,不设单项奖。鼓励教师密切配合,团结协作,否则不得奖。这样的规章制度是培养教师集体协作意识必要的外在因素,不但具有约束功能,而且也具有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将集体的组织规则内化为个人的行动指南,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共同的目标。在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中,组内教师共同研究重难点及教学策略,然后由一名教师收集资料、主备,形成完整的教学方案,再拿到组里补充、完善,最后实现资源共享,使教师在分工合作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这种“学习——研讨——整合——实践——反思”的校本教研特色,使教师在学习研究的状态下获得发展,不但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更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实施有效策略推动学校特色发展
发展性教育强调要促进学校特色发展,而学校的特色发展是建立在学生主体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上的,学校只有练好内功,锤炼基本素质,提高质量,才能使特色深刻而持久。
(一)抓住课堂主阵地
学校特色发展的核心阵地在课堂,课堂教学既要提高教学效率,又要促进学校特色发展,使课堂教学有效性与学校特色发展高度统一,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必须要管好五件事:管方向,保障课堂教学紧紧围绕确定的目标进行,减少课堂随意性、盲目性、模糊性,提高课堂的方向性、针对性、有效性;管容量,保证课堂教学的知识量、思维量、能力量、训练量等要素比例恰当,构成完整;管难度,课堂教学的知识、能力、水平程度使学生可以接受;管程序,通过强有力的手段,敦促教师树立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意识,学习和应用现成的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结构;管教法,从教学方法的角度强化课堂管理,保证教学方法的科学性、丰富性、灵活性。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以“设疑、质疑”为突破口,组织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研究活动,积极构建“问题式”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问题意识”的实验研究,进一步探索了有效课堂教学的途径,让学生自主发展,主动学习,真正学会学习,使课堂教学真正达到教学重点突出、教学方法灵活、教学效果良好,形成了“设疑、质疑、释疑”的教学特色。
(二)开发有特色的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是学校自己开发的课程,它根植于学校的历史传统和现有资源,旨在体现学校的优势和特征,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兴趣和发展需求,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特色发展的重要体现。结合学校的师资条件和优良传统,秉承发展性教育思想,我们以“古诗文赏析”为主体特色项目,开发了校本课程。为突出校本课特色,增强实效性,我们制定了三个阶段发展目标:第一阶段,以编辑校本教材为抓手,形成古诗文赏析教育特色;第二阶段,以诵读、书写、创作教学为核心,形成语文教育特色;第三阶段,以语文学科为范例,形成学科特色学校。为进一步把特色做细、做实。还着重抓了两个子系统建设:第一个子系统是建设古诗文赏析教学和活动系统。在课堂教学中探索出“赏、品、析、写”的教学思路,营造“静”、“动”结合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园地。在“静”的方面,语文组创办了文学报,编辑出版了学生优秀作品集,设立了文化廊,定期展出学生的文学作品。在“动”的方面,定期召开演讲比赛、现场作文大赛、古诗词诵读仿写比赛,这些活动设计形成一个立体结构,把扎扎实实的基础建设和氛围的构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校特色建设的内容更加充实。第二个子系统是探索有利于鼓励学生发展的评价方式,包括“现场点评”和“循环互评”等,调动了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是完成一项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把它与学校特色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使每一个学生获得全面、自主的发展。
总之,学校特色发展只有坚持发展性教育思想,才不会迷失方向;只有与学校发展需要和师生发展需要相对接,才能有根基;只有不断地深入研究和探索,才能焕发蓬勃的生机。
一、确立个性鲜明的办学理念引领学校特色发展
办学理念是立校之本,是学校的核心和灵魂,也是学校发展的内在动力。特色鲜明、定位科学的办学理念不仅决定了学校的发展方向,也决定了学校的办学能走多远。它一经确立必将渗透到学校的发展前途、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及教育教学的质量管理等各个方面,并在实践中形成符合实际的办学特色。因此,办学理念是学校特色发展的先导,是学校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一)在总结反思中凝炼和提升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依托历史的积淀,在对历史与现状作客观、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的。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要清楚学校的突出问题和良好基础,根据学校办学的客观条件和教育的客观现实,找准学校的定位,逐步形成切合实际的办学理念。我校曾经是企业办学,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但一些陈旧的观念和教学方法也不可避免地成为课程改革的突出问题,我们再次思索:怎样继承和发扬传统,为学校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怎样落实发展性教育,办人民满意的学校。遵循发展性教育关于人的主体性发展的理念,我们提出了“坚持发展性教育思想,以人为本、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指导学校特色发展。
(二)在办学实践中丰富和发展办学理念
发展性教育关注人的发展,关注人的主体性的培养和激活,我们立足学校实际,从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厚德博学”的校训、“严谨、勤奋、务实、创新”的校风、“严谨、开拓、敬业、爱生”的教风和“博闻、善思、好问、求索”的学风,在校风、教风和学风的形成中,蕴涵着发愤图强的创业精神,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和敬业爱校的奉献精神,这些精神集中体现出“修德求真”的精神特色,并化为有形的或无形的文化力量,规范着学校的办学行为和教师的教学行为,指引着我们实践发展性教育。
二、培养专业发展的教师团队支撑学校特色发展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可见,教师队伍的素养是学校的生命和活力所在,它关系到学校特色发展的成败。“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师德与学识是为师者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教师的专业理想和专业人格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前提,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保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必须从德与识着手。
(一)树师表风范
教师高尚的思想品行是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由热爱学生到对学生强烈的责任感,直至树立教育理想,形成系统的教育思想,教师才能完成专业成长的历练与修养。温总理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只有把对学生的严格管理寓于对学生的关爱之中,以无私的爱心感化学生,以高尚的人格影响学生,用师爱的雨露滋润学生,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可见,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是一切工作的起点,从爱出发,以德立身,以身立教,执着于教育的理想,研究教育的规律,才能真正保证教育的实效。诚然,专业理想和专业人格不是靠简单的说教形成的,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所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还必须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
(二)练过硬本领
只有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才能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插上翅膀,才能为学校的特色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为此,我们应该突破传统的培训方式,抓住三条主线:一是坚持以学定教,根据教师成长需要和学校发展需要确定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通过组织教师学习发展性教育的基本要素和深刻内涵,学习课程标准和有效教学等专业理论知识,开展“文科多读书、理科多演题”活动,有效地促进教师转变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二是坚持以赛促学,通过基本功大赛、教师原创试题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比赛督促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三是坚持以点带面,抓住骨干教师和班主任队伍这两个点,带动全校教师的培训工作。骨干教师示范课、教师发展论坛、班主任专题培训等活动在全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工作中树起了两面大旗,形成了讲奉献,学先进的良好态势。“三位一体”的培训策略,形成了“自我训练、骨干引领、同伴协作、培训考核、总结反思”的师培特色,为学校的特色发展又增添了一笔亮丽的色彩。
(三)促合作发展
在实践发展性教育的工作中,教师一方面要实现自主发展,同时还要实现合作发展。引领教师在集体中团结互助、互相尊重、互相协作,形成向心力和凝聚力,不但能够体现出团结的力量,更彰显了教师合作发展的特色。爱因斯坦说:“个人之所以成为个人,以及他的存在之所以有意义,与其说是靠个人的力量,不如说是由于他是集体的一个成员。”学校的管理者要努力从“制度建设、教研活动设计”等方面着手,构建“团结、协作、和谐”的学习研究氛围。比如,我们以“捆绑式”的奖励政策为激励机制。即中考奖励政策是年组完成任务,则集体获奖,不设单项奖。鼓励教师密切配合,团结协作,否则不得奖。这样的规章制度是培养教师集体协作意识必要的外在因素,不但具有约束功能,而且也具有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将集体的组织规则内化为个人的行动指南,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共同的目标。在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中,组内教师共同研究重难点及教学策略,然后由一名教师收集资料、主备,形成完整的教学方案,再拿到组里补充、完善,最后实现资源共享,使教师在分工合作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这种“学习——研讨——整合——实践——反思”的校本教研特色,使教师在学习研究的状态下获得发展,不但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更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实施有效策略推动学校特色发展
发展性教育强调要促进学校特色发展,而学校的特色发展是建立在学生主体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上的,学校只有练好内功,锤炼基本素质,提高质量,才能使特色深刻而持久。
(一)抓住课堂主阵地
学校特色发展的核心阵地在课堂,课堂教学既要提高教学效率,又要促进学校特色发展,使课堂教学有效性与学校特色发展高度统一,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必须要管好五件事:管方向,保障课堂教学紧紧围绕确定的目标进行,减少课堂随意性、盲目性、模糊性,提高课堂的方向性、针对性、有效性;管容量,保证课堂教学的知识量、思维量、能力量、训练量等要素比例恰当,构成完整;管难度,课堂教学的知识、能力、水平程度使学生可以接受;管程序,通过强有力的手段,敦促教师树立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意识,学习和应用现成的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结构;管教法,从教学方法的角度强化课堂管理,保证教学方法的科学性、丰富性、灵活性。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以“设疑、质疑”为突破口,组织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研究活动,积极构建“问题式”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问题意识”的实验研究,进一步探索了有效课堂教学的途径,让学生自主发展,主动学习,真正学会学习,使课堂教学真正达到教学重点突出、教学方法灵活、教学效果良好,形成了“设疑、质疑、释疑”的教学特色。
(二)开发有特色的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是学校自己开发的课程,它根植于学校的历史传统和现有资源,旨在体现学校的优势和特征,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兴趣和发展需求,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特色发展的重要体现。结合学校的师资条件和优良传统,秉承发展性教育思想,我们以“古诗文赏析”为主体特色项目,开发了校本课程。为突出校本课特色,增强实效性,我们制定了三个阶段发展目标:第一阶段,以编辑校本教材为抓手,形成古诗文赏析教育特色;第二阶段,以诵读、书写、创作教学为核心,形成语文教育特色;第三阶段,以语文学科为范例,形成学科特色学校。为进一步把特色做细、做实。还着重抓了两个子系统建设:第一个子系统是建设古诗文赏析教学和活动系统。在课堂教学中探索出“赏、品、析、写”的教学思路,营造“静”、“动”结合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园地。在“静”的方面,语文组创办了文学报,编辑出版了学生优秀作品集,设立了文化廊,定期展出学生的文学作品。在“动”的方面,定期召开演讲比赛、现场作文大赛、古诗词诵读仿写比赛,这些活动设计形成一个立体结构,把扎扎实实的基础建设和氛围的构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校特色建设的内容更加充实。第二个子系统是探索有利于鼓励学生发展的评价方式,包括“现场点评”和“循环互评”等,调动了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是完成一项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把它与学校特色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使每一个学生获得全面、自主的发展。
总之,学校特色发展只有坚持发展性教育思想,才不会迷失方向;只有与学校发展需要和师生发展需要相对接,才能有根基;只有不断地深入研究和探索,才能焕发蓬勃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