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变革是重大时代进步的源头

来源 :现代工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hu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话好好说”的时代似已远去,作为社会负面情绪的非正常爆发,极端事件频频凸显出无意识的社会情绪——愤怒。愤怒源自恐惧,恐惧源于无知。而网络时代的“无知”,并非信息匮乏所致,而是“语境”分化的结果,喧嚣的声音,却听不懂彼此;不断的对话,却始终“对不上话”。话语隔阂几乎遍布各个层面。在阶层之间,贫二代、富二代、官二代、垄二代,虽生于同一时代,却活在不同年代。曾有一博文《我用了18年,才可以和你一起喝咖啡》,如今则变成《我用了18年,还是不能和你一起喝咖啡》,一语道出处于不同起跑线群体之间的心酸落差。在地区之间,发展阶段、地理禀赋等差异使对话障碍更甚,如东南沿海与中西部对GDP的态度便背道而驰;而异质文化也使歧义难免,如嚼大蒜的郭德纲与喝咖啡的周立波,甚难彼此认同。此外,在穷人与富人之间,遵循游戏规则与试图改变玩法,话语自不相同;在忙人和闲人之间,价值观、人生观的分野亦使活法、说法大相径庭;在网上和网下,对“主流”和“主导”话语权的争夺与博弈,皆为群体断裂的表征,而流动梗阻更使人们愈发“自说自话”。
  社会碎片化、价值多元化,是语境日益分化的现实背书,而最大的分化在官员和百姓之间。“官本位”的中国社会,最可怕的“错位”无疑是官民之间的对立。关系的对立,使占领社会话语权的“官话”频频出来“雷人”:重庆江津区区委书记王银峰说“跟政府作对就是恶”,被视为“最恐怖的官话”,宜黄县官员的“没有强拆就没有新中国”,被看作“最无耻的官话”。习近平曾这样形容当下地方官员脱离群众的“新八股”:“与新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于是乎,在某些场合,官员实际“失语”,言虽发了稿也念了,却不能让人真正信服。百姓听不懂官方语言,官方也无法理解民间疾苦。
  普遍范围的语言僵化,折射出体制的僵化;而体制运作的呆滞往往先表现在语言上。不同年代有不同的官话范式:四十年前的八股是引用领袖的话,歌颂大好形势,喜用“革命”;三十年前的八股是清算“文革”罪孽,歌颂抓纲治X(国、军、市、区、厂、校),喜用“锐意”;二十年前的八股是强调中国特色,歌颂改革开放,喜用“特色”;十年前的八股是强调三个代表,歌颂跨世纪形式,喜用“创新”;现在的八股是科学发展,歌颂和谐,喜用“构建”。其实,官话的根源只能从制度上找,从官员“发展”的路径上来看,除了最基层的村官,官员无一不由上级任命,这也决定了官员唯上是从的心态,以致有人调侃官员的“文山会海”式的“官话人生”:“他们生产谎言,我们伪装相信。”
  就在去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常委张维庆提出“官场讲真话越来越难”的犀利言论,一语道破时下官话“假、大、空”等“官场病”而赢得最长掌声。江西防总办副主任平其俊即为一例,由于在汛期接受采访时说了“政治正确”的官话,使其深陷“媒体——大众——官场”的三角陷阱。平其俊不幸撞上“枪口”,为社会的仇官情绪做了回“替身”。而网络则不断浮现调侃某些官场风气的段子:小圈子外,冠冕堂皇,正人君子;小圈子内,漆黑一团,腐败透顶;八小时内,受人尊敬,八小时外,醉生梦死;狠抓就是开会,管理就是收费,重视就是标语,落实就是动嘴,验收就是喝醉,检查就是宴会,研究就是扯皮,政绩就是神吹,汇报就是掺水,涨价就是接轨……皆是坊间对体制呆滞化有所不满的影射。其实,“官话”不过是特定环境下“集体智慧”的生存之道。所谓“上有所好,下有所效”,“武王爱剑客,天下多伤残;楚王爱细腰,宫中多饿死”。在“唯上不唯下”的僵化体制中,官员“言不由衷”也多少有几分“身不由己”的无奈。
  说到底,话语之争,是规则体系的选择之争;规则之争,本质上又是利益之争。进入何种规则体系的决定因素,正是对不同规则背后利害得失的计算。鉴此,在“只唯上”的体制中,讨伐“不唯下”的个体并无多大意义。而更关键的是,语言八股化所折射出的体制呆滞化,既凸显出过去30年改革动力基本枯竭、从而使事态已逼近临界的困境,又预示着形势即将峰回路转、催生下一轮改革动力的可能性。与过去各界达成改革共识、齐心搞发展相比,如今社会分化愈演愈烈,利益壁垒日趋固化,权力、经济、文化精英相互勾连,经济成就的背后,体制建设滞缓之弊已难遮掩。然而,在信息化的历史洪流中,当利益诉求多样化、价值观多元化、阶层碎片化成为潮流,公民社会雏形渐成,各种声音被互联网不断放大,语境分化也由此来到自身拐点,不改革已无出路。尤其当上层建筑不再适应经济基础,便出现螺旋上升式的“否定之否定”。对此,有些国家实行“铁血”政策,超越既得利益,进行自觉改革;有些国家的政治精英则受制于利益集团,从而滋生社会运动。就我国而言,改革动力式微后或将以“非改革”的面目重新出现。
  至于新一轮改革的气象,则仍可能从语言开始。作为时代精神的“镜面”,语言敏感于时代变化,也先导于社会变革。而历史也一再表明,语言的变革是每一次重大时代进步的源头:“五四”新文化运动后,白话文取代了文言文,成为写作主流,进而引发轰轰烈烈的社会运动,开启中国近代史上气势磅礴的一页;到了延安时期,毛泽东借文风批作风,在干部会议上将言语干瘪的文章和说教式讲话讥讽为“党八股”,写成著名的《反对党八股》,成为党内变革乃至社会整风的扛大旗者;建国初期,百废待兴,红宝书一度成为精神食粮;改革开放后,个性鲜明的小平风格,更使语言演变与时代进步“交相辉映”:其一讲究实事求是,其二追求简洁明了,也使上至中央决策,下至平民百姓,以“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大讨论为突破口,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思想解放运动,“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共识形成,不少官员纷纷下海,掀起市场经济大潮。
  如今官本位回潮,行政力量重新成为资源调配的重要杠杆。作为占领社会话语权巅峰的“官话”,绝非官员个人事情,而是社会问题、制度问题。某些官员为何讲不清楚?归根究底,是因为没想清楚。没想清楚内容而没“料”:问题不了解,工作不扎实,只好到官话套话里混日子;没想清楚职责而没“胆”:因瞻前顾后、权衡利弊,而不愿说话,不敢任事,只想打官腔糊弄过去;没想清楚方式而没“法”:还不懂得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解放表达,改善交流,还习惯命令、指示、训导等老一套,形成危险的“自说自话”。另外,政治进入左平右衡时期,也不意味着官话圆润溜滑。搁置、回避问题并非良策,只能延误解决问题的时间窗口。虽然自古“知政失者在草野,知屋漏者在宇下”,但在互联网这个超级大喇叭下,过去“沉默的多数”将不再沉默,过去无法拿到话筒的声音也正在逐渐获得话语权。凡此种种,或将形成合力,逼仄当局者循时以变,使政治话语再次从云端接上“地气”,既缓冲社会的负面情绪,也推动体制的变革、创新。
其他文献
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创业初期发展很好,短时间内以超常规速度发展,发展到一定规模,内部管理和外部市场环境出现滑坡、发展停滞、崩溃危机。民营企业家总是以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双重身份出现,从小规模的个体经济发展而起,在管理方面缺乏企业家精神。民营经济想要健康、长寿,必须实施观念创新。  破除“小富即安”,培养企业精神  中国民营企业家,有几个主要特点:将单纯的自我利益作为惟一目标,思维方式存在盲目性冲动,
期刊
对自我身份特征的追问,似乎从来就是一个哲学问题。据说现在雅典的帕特农神庙上,仍保留着哲人塔列斯的名言:“人啊,认识你自己。”不仅是人,其实我们对企业的识别,也不应仅仅被圈定在厂房、财务报表乃至品牌资产,而应该在更广阔的社会范围内,管理自身所传达的各种身份信息,并利用这些身份信息来进行营销——这种营销,就是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的身份营销。  身份营销中的“4个what”  基于身份特征的营销,即ID营销
期刊
清末民初的上海闸北,指的是公共租界以北由中国行政当局管理的城区。1919年,闸北商界精英发起成立闸北商业公会,后又组闸北商会,为当地商人提供了一个互相联络、共协商事的平台。与上海其它知名绅商团体相比,闸北商会成立时间较晚,规模也不大,却又不可或缺,地位突出。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昔日的闸北,回顾闸北商会的过往点滴。  沪地商会中的后起之秀,  千呼万唤始出来  上海的商会组织可以追溯到1902年成立的
期刊
说到柯达,人们都会很自然地把它和麦当劳、微软等赫赫有名的跨国企业联系在一起,因为它们代表了当今世界上最有实力的企业。理性上,我们清楚地知道,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经济时代,企业的优胜劣汰一定是遵循着均衡法则的,随时会有新生企业横空出世,随时会有老牌企业黯然出局,但在感情上,我们实在难以接受这个拥有131年历史的公司会在某一天轰然倒塌的现实……  柯达陨落  2012年1月3日,美国著名摄影胶片厂商柯
期刊
美国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把创新定位为“企业家的特殊工具”,“企业家开拓和变革商业和服务的手段”。随着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市场竞争日趋加剧,中国很多企业家开始认识到:企业文化创新,对于民营企业有着极其重要作用,从而加强了对这一方面的研究。  企业文化是企业灵魂  企业组织作为一个有机体,如同人体一样,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具有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调节功能,也是企业经营的润滑剂。那么,什么是企业文
期刊
民营经济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对于经济发展、解决就业问题、完善工业体系,实在功不可没。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往往又步履艰难、困难重重,分析原因,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在经济模式转型的形势下,民营企业管理体制问题凸显,需要站在新阶段的发展高度,去认识管理体制创新。  “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  中国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为社会主义
期刊
有一位先生说:“没有一个学者,研究全人类的经济学。”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是人类在认识论上的缺憾。人类必须改变线性、专业化的思维模式,从系统性角度去思考金融危机。当前,世界面临两大危机——经济危机和全球变暖,根源是一个——过度消费。西方增长模式已被颠覆,新模式方向在哪里?中国的国学思维、增长模式,可供借鉴。   西方市场系统经济   “华盛顿共识”是一个以自由市场为导向的增长模式,信奉市场可自动修复
期刊
“谈判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可以说无处不在,它不仅仅是危机处理的艺术,实际上,任何时候当需要跟另外一个人面对面严肃地讨论一件重要事项时,你就是在进行谈判了。你如果不懂谈判,你就无法开创一个双赢的局面……”  这是罗杰·道森在书的一开始写的一段话。或许你会觉得“谈判”两个字用的太重了,不到万不得已是用不上谈判的,那么你错了。事实上我们每天的日常生活中,谈判无处不在。公司间的讨价还价是谈判,找公司谈加薪是
期刊
去年春末,一声春雷响彻中华大地。国务院发布“新36条”,民营企业家怀着祈求的心情,渴望春雷带来一场春雨,让民营经济蓬勃发展。令人心寒的是,历时一年,希望变成叹息。有人预言,“新36条”重蹈“老36条”悬而未落的命运。最近,更有高层领导说,“36条”不如一条:限制央企!  猛虎未入柙 与虎难争食  2010年5月7号,国务院发布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被称为“新36条”。5
期刊
一个小孩,从婴幼儿到完成学业,需要父母买奶粉、出教育费用,长大了,才能回报父母、社会;中小企业,从创业到成长阶段,需要政府的扶持,提供社会化服务体系,强大了,才能回报人群、社会。政府真正服务于民营企业,必须建设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那么,究竟应当怎样来建立民企社会化服务体系呢?  民企渴望社会化服务体系  中国民营企业,受自身条件限制,发展面临困境,如资金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创新能力弱、人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