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今的中国,具有政治人文性和企业经营性双重属性的中国电视媒体,单一依托频道资源占据竞争优势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在市场优胜劣汰的规律下,电视媒体面临着同质化的激烈竞争,开始进入电视营销时代,而在众多的营销手段中,活动营销(事件营销)逐渐成为众多电视媒体经营的主要手段。
一、电视活动营销的传播学理论基础
传播学理论认为:一个基本的传播过程由传播者、受传者、信息、媒介、反馈五个要素组成。
针对电视媒体的传播系统而言:从传播者的角度讲,1983年,第十一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提出“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方针之后,中国的电视台数量在上世纪80年代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并达到了现在的2200多个电视频道。随着有线电视覆盖的加强和卫星电视的出现,愈来愈多的电视频道被放在同一个平台上进行竞争,同质化恶果开始显现,优胜劣汰形势逐渐加剧。从受传者的角度讲,如此多的电视频道在满足观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也逐渐提高了中国电视观众的文化素质,使得观众对电视节目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在现在的中国,观众对于电视节目的要求不再局限在过去的了解知识、丰富生活,越来越多的大众开始关注独特的媒体体验和个人风格的自由表达,以及尝试参与新事物。从信息、媒介和反馈的角度讲,因为难以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展现在荧屏上的传统电视节目(电视剧、新闻、专题、综艺、电影、体育等)不再成为唯一的传播信息,而原本作为电视节目外延的电视活动,逐渐成为一种新的传播信息(电视节目形式),并以其良好的反馈机制,充分发挥了电视媒介即时快捷的特质,保证了传播的双向性和互动性,提升了传播的效果。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面对激烈的市场化竞争,活动营销正成为各级电视台打造品牌、扩大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手段。所谓电视活动营销,是指电视媒体为了实现某种目标,在一个特定的阶段,针对一定的组织或群体,利用自身的传播优势并整合各种社会资源而举办的各种类型的活动。近年来层出不穷的电视论坛、电视晚会、电视选秀活动、有奖竞猜、事件直播等活动都是电视活动营销的一种形式。
二、“新声带”的传播特点和内涵
成立于2004年6月的河南电视台电视剧频道,是河南省首家专业播放电视剧的省级电视媒体。频道成立以后,没有简单地把自己定位于一个影视剧作品的播放器,而是有一个明晰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在3年多的发展历程中,电视剧频道始终坚持实施差异化战略规划和品牌化经营模式,积极进行品牌创新与塑造。由名称到品牌,从传播到引领,河南最具活力的电视娱乐品牌——“新声带”,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诞生并逐步发展起来的。
“新声带”是隶属于河南电视台电视剧频道的一个知名娱乐活动品牌。从活动营销的类别上讲,它是一个针对电视观众进行的,以音乐和演艺为主题、以“秀”出自我为宗旨的真人秀电视大赛。从自身发展而言,它是一个持续了四届、不断进行突破创新的活动品牌。2004年10月,河南省首届影视歌手大赛是雏形和探索;2005年,正式更名为“新声带”影视歌手大赛,开始尝试进行商业化运作,并形成初步的影响力和知名度;2006年,“新声带”首次设立分赛区,开始扩大营销范围,一举成为河南本土规模最大、最具娱乐精神的平民选秀赛事;2007年,“新声带”完成了全省15个地市的全面营销,并在比赛形式上进行了突破和创新。
按照传播学的观点,包括电视媒体在内的大众传媒进行的传播活动,是一种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这一定义基本上涵盖了所有大众传媒进行传播活动的特点,但是“新声带”作为一种电视活动营销手段,在这些特点上有自己的独特性:
“新声带”的传播对象涵盖了“大众”的绝大多数。传播学中,将大众传播的对象称之为“大众(mass)”,这是一个集合概念,它最直观地体现为作为大众传媒信息接受者的社会人群。对电视媒体而言,就是指电视观众,这是一个规模巨大的、分散而匿名的、具有极强流动性的无组织群体。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坏境,试图讨好所有电视观众成为一种不明智的行为,于是电视媒体纷纷在各自的竞争层面上走向分众化传播,然而分众传媒很快发现自己的受众在短时间内达到饱和之后,便再难突破,于是众多电视媒体在专业化和综合化之间摇摆不定,首尾难顾。
作为一家专业频道,电视剧频道的电视观众相比其他电视频道更具流动性,如何吸引并培养更多的受众关注成为一道难题。“新声带”在这方面充分发挥了其活动营销的特长。以“秀”出自我为宗旨、以娱乐大众为目的、零门槛参与的形式,不仅吸引了众多社会观众的直接参与(四届选手累计近5万人),同时也吸引了众多电视观众的间接参与(午间平均收视率达2%,晚间黄金时段平均收视率达10%),这些观众分布于不同社会阶层、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和职业,可谓是涵盖了“大众”的绝大多数。
“新声带”传递的信息除其商品属性之外,还具备积极的文化属性。电视媒体的活动营销通过走平民化的道路、通过人气吸引广告公司或媒介购买公司买电视广告时间,以平民化带动了商业化。“新声带”以其浩大的声势和规模在2006年吸引了河南维雪啤酒集团有限公司冠名赞助,双方的捆绑式营销,使“新声带”成为电视活动商业营销的典范。
然而不可忽视的是,“新声带”身上还蕴含着正面、积极的文化属性,它为观众营造了一种时尚健康、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氛围。“新声带”以其极强的互动性(直接参与、现场观看、短信介入等)弥补了电视媒体的介入特点造成受众记忆短暂的缺陷,它使观众对于电视剧频道的一般接触向深度接触转化,观众在参与活动过程中,通过信息处理、思考判断、行为发生等一系列过程,对电视剧频道的记忆提升到更高层次,获得与品牌关联的深刻体验。
三、“新声带”的传播效果分析
所谓“传播效果”,在传播学中有两重含义:从微观和主观角度讲,它指带有说服动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上的变化。从宏观和客观角度讲,它指传播活动尤其是大众传播媒介的活动对受传者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的总体。对于“新声带”传播效果的分析主要指第二种效果,即大众传播的社会效果,一般认为,其分为三个层面:环境认知效果、价值形成与维护效果、社会行为示范效果。
通过“环境再构造作业”,提升频道艺术品位,引领河南电视选秀活动潮流。美国传播学家M·E·麦库姆斯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导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的显著性(salience)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这一理论的着眼点是使传播效果形成的最初階段,即认知阶段,它暗示了这样一种媒介观,即传播媒介是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他们通过有目的的选择取舍,影响人们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和判断。具体到电视媒体,其优势在于:主要提供“谈话议题”,并挑选出“议程”中若干最重要的“议题”加以突出强调,形成“热点化效果”。
“新声带”在举办过程中,除活动本身通过频道(电视媒体)本身进行播出和宣传之外,还实施了报纸(《东方今报》、《大河报》、《郑州晚报》及全省其他地级市城市报等)、杂志(《领跑》、《城视》等)、广播(河南交通广播、FM88.9城市广播等)、户外、公交等媒体的立体化、全方位的联动宣传,配合活动本身在全省范围内掀起了一阵阵热潮,成为大众茶余饭后、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按照传播学家诺伊曼提出的“沉默的螺旋”理论,关注“新声带”的社会观众呈螺旋式的、几何级数的增长,“新声带”也一跃成为河南本土规模最大的品牌娱乐赛事,为省内其他电视媒体争相模仿,俨然成为河南电视选秀活动潮流的引领者。
一、电视活动营销的传播学理论基础
传播学理论认为:一个基本的传播过程由传播者、受传者、信息、媒介、反馈五个要素组成。
针对电视媒体的传播系统而言:从传播者的角度讲,1983年,第十一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提出“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方针之后,中国的电视台数量在上世纪80年代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并达到了现在的2200多个电视频道。随着有线电视覆盖的加强和卫星电视的出现,愈来愈多的电视频道被放在同一个平台上进行竞争,同质化恶果开始显现,优胜劣汰形势逐渐加剧。从受传者的角度讲,如此多的电视频道在满足观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也逐渐提高了中国电视观众的文化素质,使得观众对电视节目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在现在的中国,观众对于电视节目的要求不再局限在过去的了解知识、丰富生活,越来越多的大众开始关注独特的媒体体验和个人风格的自由表达,以及尝试参与新事物。从信息、媒介和反馈的角度讲,因为难以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展现在荧屏上的传统电视节目(电视剧、新闻、专题、综艺、电影、体育等)不再成为唯一的传播信息,而原本作为电视节目外延的电视活动,逐渐成为一种新的传播信息(电视节目形式),并以其良好的反馈机制,充分发挥了电视媒介即时快捷的特质,保证了传播的双向性和互动性,提升了传播的效果。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面对激烈的市场化竞争,活动营销正成为各级电视台打造品牌、扩大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手段。所谓电视活动营销,是指电视媒体为了实现某种目标,在一个特定的阶段,针对一定的组织或群体,利用自身的传播优势并整合各种社会资源而举办的各种类型的活动。近年来层出不穷的电视论坛、电视晚会、电视选秀活动、有奖竞猜、事件直播等活动都是电视活动营销的一种形式。
二、“新声带”的传播特点和内涵
成立于2004年6月的河南电视台电视剧频道,是河南省首家专业播放电视剧的省级电视媒体。频道成立以后,没有简单地把自己定位于一个影视剧作品的播放器,而是有一个明晰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在3年多的发展历程中,电视剧频道始终坚持实施差异化战略规划和品牌化经营模式,积极进行品牌创新与塑造。由名称到品牌,从传播到引领,河南最具活力的电视娱乐品牌——“新声带”,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诞生并逐步发展起来的。
“新声带”是隶属于河南电视台电视剧频道的一个知名娱乐活动品牌。从活动营销的类别上讲,它是一个针对电视观众进行的,以音乐和演艺为主题、以“秀”出自我为宗旨的真人秀电视大赛。从自身发展而言,它是一个持续了四届、不断进行突破创新的活动品牌。2004年10月,河南省首届影视歌手大赛是雏形和探索;2005年,正式更名为“新声带”影视歌手大赛,开始尝试进行商业化运作,并形成初步的影响力和知名度;2006年,“新声带”首次设立分赛区,开始扩大营销范围,一举成为河南本土规模最大、最具娱乐精神的平民选秀赛事;2007年,“新声带”完成了全省15个地市的全面营销,并在比赛形式上进行了突破和创新。
按照传播学的观点,包括电视媒体在内的大众传媒进行的传播活动,是一种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这一定义基本上涵盖了所有大众传媒进行传播活动的特点,但是“新声带”作为一种电视活动营销手段,在这些特点上有自己的独特性:
“新声带”的传播对象涵盖了“大众”的绝大多数。传播学中,将大众传播的对象称之为“大众(mass)”,这是一个集合概念,它最直观地体现为作为大众传媒信息接受者的社会人群。对电视媒体而言,就是指电视观众,这是一个规模巨大的、分散而匿名的、具有极强流动性的无组织群体。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坏境,试图讨好所有电视观众成为一种不明智的行为,于是电视媒体纷纷在各自的竞争层面上走向分众化传播,然而分众传媒很快发现自己的受众在短时间内达到饱和之后,便再难突破,于是众多电视媒体在专业化和综合化之间摇摆不定,首尾难顾。
作为一家专业频道,电视剧频道的电视观众相比其他电视频道更具流动性,如何吸引并培养更多的受众关注成为一道难题。“新声带”在这方面充分发挥了其活动营销的特长。以“秀”出自我为宗旨、以娱乐大众为目的、零门槛参与的形式,不仅吸引了众多社会观众的直接参与(四届选手累计近5万人),同时也吸引了众多电视观众的间接参与(午间平均收视率达2%,晚间黄金时段平均收视率达10%),这些观众分布于不同社会阶层、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和职业,可谓是涵盖了“大众”的绝大多数。
“新声带”传递的信息除其商品属性之外,还具备积极的文化属性。电视媒体的活动营销通过走平民化的道路、通过人气吸引广告公司或媒介购买公司买电视广告时间,以平民化带动了商业化。“新声带”以其浩大的声势和规模在2006年吸引了河南维雪啤酒集团有限公司冠名赞助,双方的捆绑式营销,使“新声带”成为电视活动商业营销的典范。
然而不可忽视的是,“新声带”身上还蕴含着正面、积极的文化属性,它为观众营造了一种时尚健康、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氛围。“新声带”以其极强的互动性(直接参与、现场观看、短信介入等)弥补了电视媒体的介入特点造成受众记忆短暂的缺陷,它使观众对于电视剧频道的一般接触向深度接触转化,观众在参与活动过程中,通过信息处理、思考判断、行为发生等一系列过程,对电视剧频道的记忆提升到更高层次,获得与品牌关联的深刻体验。
三、“新声带”的传播效果分析
所谓“传播效果”,在传播学中有两重含义:从微观和主观角度讲,它指带有说服动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上的变化。从宏观和客观角度讲,它指传播活动尤其是大众传播媒介的活动对受传者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的总体。对于“新声带”传播效果的分析主要指第二种效果,即大众传播的社会效果,一般认为,其分为三个层面:环境认知效果、价值形成与维护效果、社会行为示范效果。
通过“环境再构造作业”,提升频道艺术品位,引领河南电视选秀活动潮流。美国传播学家M·E·麦库姆斯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导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的显著性(salience)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这一理论的着眼点是使传播效果形成的最初階段,即认知阶段,它暗示了这样一种媒介观,即传播媒介是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他们通过有目的的选择取舍,影响人们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和判断。具体到电视媒体,其优势在于:主要提供“谈话议题”,并挑选出“议程”中若干最重要的“议题”加以突出强调,形成“热点化效果”。
“新声带”在举办过程中,除活动本身通过频道(电视媒体)本身进行播出和宣传之外,还实施了报纸(《东方今报》、《大河报》、《郑州晚报》及全省其他地级市城市报等)、杂志(《领跑》、《城视》等)、广播(河南交通广播、FM88.9城市广播等)、户外、公交等媒体的立体化、全方位的联动宣传,配合活动本身在全省范围内掀起了一阵阵热潮,成为大众茶余饭后、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按照传播学家诺伊曼提出的“沉默的螺旋”理论,关注“新声带”的社会观众呈螺旋式的、几何级数的增长,“新声带”也一跃成为河南本土规模最大的品牌娱乐赛事,为省内其他电视媒体争相模仿,俨然成为河南电视选秀活动潮流的引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