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的社会化过程中价值观铸造的一种途径,将家风教育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是丰富思政教育内容的一种有效途径。广东拥有厚重的家风文化历史,具有极大的文化价值,将其内容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够有效促进家庭原生教育与学校社会教育建立更密切的联系,使社会化教育更自然,更有效。
关键词:广东;优良家风;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一、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
思想政治教育从学校教育层面上来说是一门有关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的学科, 在中国,我国公民从小学就开始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公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近年来,我党也一直在强调德育的重要性,因此无论是中学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所占的学时比例并不少,但是教育的效果并没有特别突出,这也引起大多数人的关注和研究。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缺乏优良家风的内容
本人通过自制调查问卷的形式,针对本科类院校思政治教育做了大致调研。数据采集对象主要来源于广东省内第二批本科类院校学生,所有数据均基于可靠性与准确性基础上实施,本次共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回收率为100%,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生就读年级所接受的思政类课程结构模式,其中32.14%为大一新生,刚入学接受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与青年学生使命担当》等思想政治类课程教育;35.83%为大二学生,除大学一年级所学思政课程外,还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念》《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思政课程,29.84%为大三学生,除大一大二所学思政课程外,还学习了《形式与政策》课程;2.2%为大四学生,由于大四学生主要以实习为主,因此不再安排思政课程的系统学习。由以上数据可知,我国大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内容是比较丰富的,但主要集中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系列性的思想理论高度学习,没有专门的家风教育类课程存在。第二,对于优良家风的传承方式,63.67%学生认为没有明確的家风教育,只是日常行为上的一些影响;10.28%的学生认为完全没有接受过家风教育;只有26.05%学生认为家庭有家规,这说明我国国民教育中对于大学生优良家风的系统教育还有所缺失,社会中对于优良家风建设的宣传力度也相对较低。第三,优良家风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有89.32%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只有10.68%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说明绝大多数学生是希望接受优良的家风教育并且认可家风教育的。通过调查问卷分析可知现阶段优良家风建设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能够得到学生认可的,但是这方面的教育还远远不足。
(三)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收效不理想
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授课方式以课堂教学为主,同时也会通过讲座、主题活动等进行辅助教学。但是教学的内容与大学生实际思想状态结合并不紧密,无法让学生产生亲切感;其次,思政课程的教学方式不够灵活,偏重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灌输、考核,忽略学生的内在消化和实践运用;再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缺乏新意,从小学到大学,学生主要在围绕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进行理论学习,同样的名词,学生听得多容易产生倦怠心理,从而不愿意去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最后,思政教育主要集中在思政教师群体,专业课渗透不够,缺乏与各部门之间的协同育人,造成思政教育被应试化,导致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抵触与厌学情绪,收效甚微。
二、广东优良家风教化的优势
(一)广东优良家风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原生家庭教育是自然人社会化的基础,是价值观的底色,学校的社会化教育,是基于此而拓展,使之合于主流价值观,通过家风教育建立起二者之间的关系,定将使学校的社会化教育更自然,更有效。大学的思政课的内容往往源于优良的家风内容,无论是爱国、勤俭刻苦、尊老爱幼、孝敬师长、积德行善、明礼诚信等,都是大学思政课堂上常常提起的话题,也是优良家风中时常提起内容。研究广东优良家风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有利于广东优良家风文化的传承发展。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显得尤为重要,也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第二,有利于良好道德风尚的传扬。结合工作实际,发现当下不少大学生对于一些基本礼仪尚有匮乏,比如,在与教师、长辈沟通上,缺乏基本的尊重,常以“哥、姐、叔叔、阿姨”之类称呼自己的老师;学生考试诚信的缺失,作弊现象频出;奢靡情况存在,铺张浪费现象比比皆是。广东优良家风作为一种文化环境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成为大学生思想道德工作建设的延伸和拓展,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大学生自身的道德素养,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工作的有序进行,使良好的道德风尚得到传扬。第三、引导学生个体成长的正确发展。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主导作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广东优良家风教育相结合,并在要求上取得和谐,有利于矫正学生个体发展的偏差,弥补学生个体发展中的严重缺失,促使学生个体朝正确方向发展。总之,将广东优良的家风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中,有利于规约、励志育化人才,承传、弘扬民族风尚,促进大学生树立济世报国的理想信念,踏实做人,最终达到“精神成人”的目的。
(二)广东拥有悠久厚重的家风教化历史
广东地处祖国的南端,有着悠久的历史,人杰地灵,物阜民丰。广东历代以来不乏先贤之士,也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并且留下丰富的家训资料于后世。古代有番禺的李昴英;新会的陈献章、胡方;增城的湛若水;南海的霍涛、庞尚鹏、桂士杞、劳潼等。近现代有中山的郑观应、孙中山;兴宁的何子渊;新会的梁启超、李少石;惠州的廖仲恺;梅县的张文、叶剑英等。他们有的是专门撰写了家训家规,有的是写给兄弟妻儿的家书家信,同时,由于广东省政府对文物保护较为重视,不少村落传承家风文化的建筑、资料都得到保存并修缮,如佛山南海传颂“烟桥正道”精神的烟桥村、有着“翰林村”之称的松塘村;深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鹏城村;江门恩平培育出670多为功名人士的歇马举人村;肇庆有着“岭南第一村”之称的杨池古村;江门新会的霞路村、文楼村等,这些文化遗址都保存了大量的家风资料,为广东家风文化的传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留给后世子孙的精神财富。 (三)广东具备丰富的家风传承内容
1.爱国亲邦的情怀
所谓的爱国亲邦情怀,是人们对自己的家园故土、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荣誉感和尊严感的相统一,爱国亲邦情怀一直在家风文化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孙中山先生就说过:“做人最大的事情是什么?就是知道怎样爱国。”在广东史册上,留下了许多爱国亲邦典范。深圳鹏城村的大鹏赖氏,三代出了五位一品、二品将军,其中,广东水师提督赖恩爵曾指挥中国水师,在中英九龙海战中击败英军,取得鸦片战争首战——九龙海战的胜利,后因清政府的不作为,致使香港被英军侵占,赖恩爵在忧郁中病逝。临终前,还将五位子孙叫到他的床前,留下遗愿“希望有朝一日,收回香港岛”;广州番禺宝墨园的永远名誉园长赵泰来先生祖籍广东东莞人,曾将自己收藏的6万多件古代艺术珍品,捐献给祖国,价值8亿多元,还无偿捐赠大批文物,建立星河赵泰来文博艺术馆;汕尾市的“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三十年来隐姓埋名,没有回过一次老家,潜心研制核潜艇,为实现中国梦而坚持不懈地奋斗,如今九十多岁高龄还坚持为祖国核潜艇研究事业建言献策。教育当代的青年人,首先应当培养其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怀,弘扬、树立爱国亲邦情怀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梦,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2.勤俭节约的美德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一直传颂的美德,也是传统优良家风的重要内容,更是我国国家成立之初的治国方针。在广东,关于勤俭节约的家风家训也较多,明末著名诗人黎景义为广东顺德人,其著作《二丸居集》中《宗训篇》里的《勤之训》《俭之训》提出“启聪明,益神智,非勤弗悟;畅四支,发事业,非勤弗达;明之行之,非勤弗成。”“不俭不能保身成家”。广东番禺的邬庆时曾在大元帅府财政部工作,担任过香山、宝安等县教育局长,后任中山大学庶务主任兼文科讲师,其纂修的《邬氏本源录.邬白堂家谱》里总结“‘不赊、不借、不贪、不谋’八字,质言之,亦‘勤俭’”“既俭且勤,家自日起”。勤俭节约作为千百年来优良家风的重要内容,不应该被丢弃,我们的华夏子孙有了这种精神,才能让国家生生不息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勤學苦读的精神
树立勤学苦读的优良家风,既是对个人发展、知识的储备,也是为家庭的幸福和兴旺谋利,更是完成祖国复兴、繁荣使命的保障。广东自古以来重视教育,比较典型的有江门恩平的歇马村,在明、清两朝中,歇马村考取功名或者有官职的人员就达到670多人,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梁元桂家族,从其祖父梁君杖以下107位男丁当中,就有81人考取了功名,其中51人在朝廷任职,二品大员有4位。在歇马村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奖学金制度——学谷制,其规定,只要到私塾读书的全部免费,而且每年还奖励稻谷一萝。其祖训“笔筒量米也教子读书”,意思是就算穷到只能用笔筒去量米了,也要送孩子去读书。这些都体现出歇马村人对读书、学习的极其重视,也正因为有这样的优良家风家训流传,也使得歇马村人才辈出,闻名海外。广东开平赤坎镇上的关族图书馆和司徒氏图书馆主要由当地华侨筹资建设,一个镇两个图书馆,在当时那个年代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文化现象,但更多的也体现了家族对教育的重视,寄予了族人广开明智,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期望。当代青年要实现个人梦想,就必须明确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息息相关,要坚定理想信念,将个人梦想与中国梦、民族使命相结合,立志于“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4.仁爱孝悌的亲情
仁爱孝悌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最具特色的部分,“仁爱”以“孝悌”为根本。在古人看来,“孝”为人的首德。孝敬父母、尊重师长,爱护兄弟姐妹,是中国儒家思想一直所推崇的。因此,在我国大部分的家训中都会提及“仁爱孝悌”,当然,在广东家风家训中也有很多关于“仁爱孝悌”的内容。明代理学家、教育家湛若水,广东增城人,他的家训类文章中的《推爱》《戒私爨》就专门提到孝敬父母、爱护兄弟要如同爱护自己的妻子一样,父母健在,不能够分开炉灶煮食;有“青天”之誉的广东东莞人邓蓉镜的《家规六则》中,首先就写到“孝友为人生大本,不孝不友,与禽兽何异!”强调了“百善孝为先”的思想;晚晴明宦戴鸿慈,曾是出国考察五大臣之一,广东南海人,与其弟一起编撰了《戴氏家训格言》,其中“戴鸿惠自省语”部分写到“孝之大端,曰立德、曰承家、曰保身、曰养志”“孝为百行之原,舍此不务”。这种“仁爱孝悌”精神至今为止一直没有丢弃,还有很多地方在延续并发扬。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代青年有很多逐渐将我们祖先留下的精神财富淡忘,忘记了孝顺父母、尊敬师长、爱护兄弟姐妹。“仁爱孝悌”是中国精神的一种体现,也是人性的光辉,传播这种精神,必将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立。
(四)广东优良家风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可行性
首先,广东地区拥有丰富的优良家风资源,将其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够为思政教育提供丰富而优质的素材,发挥地方独特的家风资源育人作用;其次,广东高校生源多为本省学生,从小经受过家庭家风的熏陶,在其思政课程中融入广东优良家风素材,让学生倍感亲切,更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广东优良家风的大部分内容与当下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相契合,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传扬的价值观、人生观与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吻合度较高,将其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中,有利于民族优秀的精神文化融入中国人的血液中,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三、广东优良家风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实现路径
(一)个人:要深入了解家风,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大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中独立的个体,已经有自主判断能力,首先要认识到优良家风建设是可以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指标,可以通过实地考察,以及多媒体等方式了解地方优良家风的内容,尤其是可以针对自己生活的村镇做调研,学习研究当地家风家训,树立地方文化自豪感,增强学习的动力。在学习优良家风时,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学习交流互相的心理体会,在不断的思想碰撞之间逐渐形成对于优良家风的正确认识,在有了对于优良家风的正确认识上,更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完善,总而言之,广东优良家风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就是大学生首先要从主观上正确认识优良家风建设的真实内涵。 (二)家庭:与地方建立家风协作关系,发挥家庭育人作用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人接受教育的启蒙地,家庭的育人作用十分强大,特别是家风教育方面家庭往往比学校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在实现广东优良家风融入大学生的思政教育的路程中家庭务必要将其育人作用发挥得尽善尽美。对于家庭教育而言家中的长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多与孩子进行沟通,放下家长的架子,与孩子以好朋友的关系进行广泛的交往,做到无话不谈,这样一来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思想教育时便会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其次,家庭可以与当地村镇协作,举办各类亲子活动并带孩子积极参加,类似于中山南朗镇曾举办的 “寻找好家风”、“廉洁家书”、“我爱你中国”、“致富粮仓”和“温馨的一家”等融合廉洁文化和爱国教育的亲子游戏,可以通过温馨和谐的方式让孩子了解家风的内涵。
(三)学校:拓宽教学途径,构建高校思政格局
学校对于大学生而言无疑是第二个家,优良家风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要求学校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严格落实思想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积极掌握师生的思想意识动态,积极宣传正能量,宣传优良家风文化,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广东优良家风进校园,融入大学生的思政教育,高校是正面战场,是主要阵地,高校上下必须协同构建高效的思政格局,从顶层设计,到组织架构,再到制度安排需层层完善,构建起高校的大思政育人格局,为高校的思政教育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格局制度条件,为优良家风切实融入大学生的思政教育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第一,构建广东优良家风的研究平台,通过平台,深入发掘广东优良家风资源,并将资料进行及时整合,总结其精神精粹,为教学提供資料准备。第二,把广东优良家风的内容加入课堂教学当中,根据搜集的资料认真设计课件,丰富教学形式,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广东优良家风的内涵。广东省内高校生源大部分来自广东,将广东优良家风的内容加入到学校公共课程或者专业课程内,也会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从而更加乐于接受此方面教育。第三,开展校园文化活动,通过举办关于广东优良家风的辩论赛、知识抢答赛或者座谈会等形式增强学生的参与兴趣, 提高学生的思想感悟。第四、拓宽家风文化宣传的实践基地建设,通过组织学生到实践基地进行实践性教育,让学生真正亲身体验有关家风文化的内涵,使自身思想道德水平得到真正提升。
(四)社会:利用多样化手段,辅助育人
社会是个大熔炉,人终究要经历社会的历练才能长大。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多是在社会环境中进行教育,社会这个大家庭也是一所大学校,社会在人成长的过程中,其育人作用也不容小视,社会更应凭借其更便利的教育条件,辅助家庭及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社会的多样性也有助于其实现其辅助育人功能,社会要利用多样化的媒体手段在广播,电视,电影,网络及街道多媒体设备宣传当代的先进思想,广东优良家风文化以及正能量文化,创造良好的社会思想文化环境以便辅助各教育阶层对青年进行思政教育,同时,也让当代青年对社会产生良好的印象。社会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对于当代大学生不比学校的思政教育课更有效,全社会大力弘扬推广优良家风和中国社会主义思政道路文化,为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从家庭学校转社会一同助力广东优良家风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社会全力发挥辅助育人作用。
四、结语
我国的文明建设逐步完善,而优良家风建设作为文明建设中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广东优良家风的倡导,要从点滴事情开始做起,要让这种优良的家风成为培育社会栋梁的有益载体,并能充分弘扬民族精神,促进社会和谐,让家风文明成为社会动力的源泉,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的动力。本文通过分析当下思政教育的现状,以及广东优良家风教化的优势,从四方面提出优良家风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实现路径,以期为原生家庭教育与学校社会化教育建立起联系找到有效的路径,最终使高校的思想政教育达到高效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东家训选编[G].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2019-05-01.
[2]郑师渠.历史视野下的中国家风文化[M].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2016-12-01.
[3]陈岩,张植文.优良家风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研究[J].党史博采(理论版),2019,(4):58-59,70.
[4]张植文,陈岩.优良家风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路径探析[J].改革与开放,2019,(7):88-92.
[5]程志杰,丁洋.优良家风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优化路向——以大连民族大学为例[J].文教资料,2018,(22):128-129.
[6]覃娥.运用家风家教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究[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9(5):98-100.
责任编辑 姜淑娟
关键词:广东;优良家风;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一、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
思想政治教育从学校教育层面上来说是一门有关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的学科, 在中国,我国公民从小学就开始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公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近年来,我党也一直在强调德育的重要性,因此无论是中学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所占的学时比例并不少,但是教育的效果并没有特别突出,这也引起大多数人的关注和研究。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缺乏优良家风的内容
本人通过自制调查问卷的形式,针对本科类院校思政治教育做了大致调研。数据采集对象主要来源于广东省内第二批本科类院校学生,所有数据均基于可靠性与准确性基础上实施,本次共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回收率为100%,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生就读年级所接受的思政类课程结构模式,其中32.14%为大一新生,刚入学接受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与青年学生使命担当》等思想政治类课程教育;35.83%为大二学生,除大学一年级所学思政课程外,还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念》《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思政课程,29.84%为大三学生,除大一大二所学思政课程外,还学习了《形式与政策》课程;2.2%为大四学生,由于大四学生主要以实习为主,因此不再安排思政课程的系统学习。由以上数据可知,我国大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内容是比较丰富的,但主要集中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系列性的思想理论高度学习,没有专门的家风教育类课程存在。第二,对于优良家风的传承方式,63.67%学生认为没有明確的家风教育,只是日常行为上的一些影响;10.28%的学生认为完全没有接受过家风教育;只有26.05%学生认为家庭有家规,这说明我国国民教育中对于大学生优良家风的系统教育还有所缺失,社会中对于优良家风建设的宣传力度也相对较低。第三,优良家风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有89.32%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只有10.68%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说明绝大多数学生是希望接受优良的家风教育并且认可家风教育的。通过调查问卷分析可知现阶段优良家风建设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能够得到学生认可的,但是这方面的教育还远远不足。
(三)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收效不理想
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授课方式以课堂教学为主,同时也会通过讲座、主题活动等进行辅助教学。但是教学的内容与大学生实际思想状态结合并不紧密,无法让学生产生亲切感;其次,思政课程的教学方式不够灵活,偏重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灌输、考核,忽略学生的内在消化和实践运用;再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缺乏新意,从小学到大学,学生主要在围绕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进行理论学习,同样的名词,学生听得多容易产生倦怠心理,从而不愿意去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最后,思政教育主要集中在思政教师群体,专业课渗透不够,缺乏与各部门之间的协同育人,造成思政教育被应试化,导致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抵触与厌学情绪,收效甚微。
二、广东优良家风教化的优势
(一)广东优良家风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原生家庭教育是自然人社会化的基础,是价值观的底色,学校的社会化教育,是基于此而拓展,使之合于主流价值观,通过家风教育建立起二者之间的关系,定将使学校的社会化教育更自然,更有效。大学的思政课的内容往往源于优良的家风内容,无论是爱国、勤俭刻苦、尊老爱幼、孝敬师长、积德行善、明礼诚信等,都是大学思政课堂上常常提起的话题,也是优良家风中时常提起内容。研究广东优良家风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有利于广东优良家风文化的传承发展。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显得尤为重要,也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第二,有利于良好道德风尚的传扬。结合工作实际,发现当下不少大学生对于一些基本礼仪尚有匮乏,比如,在与教师、长辈沟通上,缺乏基本的尊重,常以“哥、姐、叔叔、阿姨”之类称呼自己的老师;学生考试诚信的缺失,作弊现象频出;奢靡情况存在,铺张浪费现象比比皆是。广东优良家风作为一种文化环境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成为大学生思想道德工作建设的延伸和拓展,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大学生自身的道德素养,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工作的有序进行,使良好的道德风尚得到传扬。第三、引导学生个体成长的正确发展。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主导作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广东优良家风教育相结合,并在要求上取得和谐,有利于矫正学生个体发展的偏差,弥补学生个体发展中的严重缺失,促使学生个体朝正确方向发展。总之,将广东优良的家风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中,有利于规约、励志育化人才,承传、弘扬民族风尚,促进大学生树立济世报国的理想信念,踏实做人,最终达到“精神成人”的目的。
(二)广东拥有悠久厚重的家风教化历史
广东地处祖国的南端,有着悠久的历史,人杰地灵,物阜民丰。广东历代以来不乏先贤之士,也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并且留下丰富的家训资料于后世。古代有番禺的李昴英;新会的陈献章、胡方;增城的湛若水;南海的霍涛、庞尚鹏、桂士杞、劳潼等。近现代有中山的郑观应、孙中山;兴宁的何子渊;新会的梁启超、李少石;惠州的廖仲恺;梅县的张文、叶剑英等。他们有的是专门撰写了家训家规,有的是写给兄弟妻儿的家书家信,同时,由于广东省政府对文物保护较为重视,不少村落传承家风文化的建筑、资料都得到保存并修缮,如佛山南海传颂“烟桥正道”精神的烟桥村、有着“翰林村”之称的松塘村;深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鹏城村;江门恩平培育出670多为功名人士的歇马举人村;肇庆有着“岭南第一村”之称的杨池古村;江门新会的霞路村、文楼村等,这些文化遗址都保存了大量的家风资料,为广东家风文化的传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留给后世子孙的精神财富。 (三)广东具备丰富的家风传承内容
1.爱国亲邦的情怀
所谓的爱国亲邦情怀,是人们对自己的家园故土、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荣誉感和尊严感的相统一,爱国亲邦情怀一直在家风文化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孙中山先生就说过:“做人最大的事情是什么?就是知道怎样爱国。”在广东史册上,留下了许多爱国亲邦典范。深圳鹏城村的大鹏赖氏,三代出了五位一品、二品将军,其中,广东水师提督赖恩爵曾指挥中国水师,在中英九龙海战中击败英军,取得鸦片战争首战——九龙海战的胜利,后因清政府的不作为,致使香港被英军侵占,赖恩爵在忧郁中病逝。临终前,还将五位子孙叫到他的床前,留下遗愿“希望有朝一日,收回香港岛”;广州番禺宝墨园的永远名誉园长赵泰来先生祖籍广东东莞人,曾将自己收藏的6万多件古代艺术珍品,捐献给祖国,价值8亿多元,还无偿捐赠大批文物,建立星河赵泰来文博艺术馆;汕尾市的“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三十年来隐姓埋名,没有回过一次老家,潜心研制核潜艇,为实现中国梦而坚持不懈地奋斗,如今九十多岁高龄还坚持为祖国核潜艇研究事业建言献策。教育当代的青年人,首先应当培养其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怀,弘扬、树立爱国亲邦情怀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梦,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2.勤俭节约的美德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一直传颂的美德,也是传统优良家风的重要内容,更是我国国家成立之初的治国方针。在广东,关于勤俭节约的家风家训也较多,明末著名诗人黎景义为广东顺德人,其著作《二丸居集》中《宗训篇》里的《勤之训》《俭之训》提出“启聪明,益神智,非勤弗悟;畅四支,发事业,非勤弗达;明之行之,非勤弗成。”“不俭不能保身成家”。广东番禺的邬庆时曾在大元帅府财政部工作,担任过香山、宝安等县教育局长,后任中山大学庶务主任兼文科讲师,其纂修的《邬氏本源录.邬白堂家谱》里总结“‘不赊、不借、不贪、不谋’八字,质言之,亦‘勤俭’”“既俭且勤,家自日起”。勤俭节约作为千百年来优良家风的重要内容,不应该被丢弃,我们的华夏子孙有了这种精神,才能让国家生生不息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勤學苦读的精神
树立勤学苦读的优良家风,既是对个人发展、知识的储备,也是为家庭的幸福和兴旺谋利,更是完成祖国复兴、繁荣使命的保障。广东自古以来重视教育,比较典型的有江门恩平的歇马村,在明、清两朝中,歇马村考取功名或者有官职的人员就达到670多人,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梁元桂家族,从其祖父梁君杖以下107位男丁当中,就有81人考取了功名,其中51人在朝廷任职,二品大员有4位。在歇马村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奖学金制度——学谷制,其规定,只要到私塾读书的全部免费,而且每年还奖励稻谷一萝。其祖训“笔筒量米也教子读书”,意思是就算穷到只能用笔筒去量米了,也要送孩子去读书。这些都体现出歇马村人对读书、学习的极其重视,也正因为有这样的优良家风家训流传,也使得歇马村人才辈出,闻名海外。广东开平赤坎镇上的关族图书馆和司徒氏图书馆主要由当地华侨筹资建设,一个镇两个图书馆,在当时那个年代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文化现象,但更多的也体现了家族对教育的重视,寄予了族人广开明智,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期望。当代青年要实现个人梦想,就必须明确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息息相关,要坚定理想信念,将个人梦想与中国梦、民族使命相结合,立志于“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4.仁爱孝悌的亲情
仁爱孝悌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最具特色的部分,“仁爱”以“孝悌”为根本。在古人看来,“孝”为人的首德。孝敬父母、尊重师长,爱护兄弟姐妹,是中国儒家思想一直所推崇的。因此,在我国大部分的家训中都会提及“仁爱孝悌”,当然,在广东家风家训中也有很多关于“仁爱孝悌”的内容。明代理学家、教育家湛若水,广东增城人,他的家训类文章中的《推爱》《戒私爨》就专门提到孝敬父母、爱护兄弟要如同爱护自己的妻子一样,父母健在,不能够分开炉灶煮食;有“青天”之誉的广东东莞人邓蓉镜的《家规六则》中,首先就写到“孝友为人生大本,不孝不友,与禽兽何异!”强调了“百善孝为先”的思想;晚晴明宦戴鸿慈,曾是出国考察五大臣之一,广东南海人,与其弟一起编撰了《戴氏家训格言》,其中“戴鸿惠自省语”部分写到“孝之大端,曰立德、曰承家、曰保身、曰养志”“孝为百行之原,舍此不务”。这种“仁爱孝悌”精神至今为止一直没有丢弃,还有很多地方在延续并发扬。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代青年有很多逐渐将我们祖先留下的精神财富淡忘,忘记了孝顺父母、尊敬师长、爱护兄弟姐妹。“仁爱孝悌”是中国精神的一种体现,也是人性的光辉,传播这种精神,必将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立。
(四)广东优良家风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可行性
首先,广东地区拥有丰富的优良家风资源,将其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够为思政教育提供丰富而优质的素材,发挥地方独特的家风资源育人作用;其次,广东高校生源多为本省学生,从小经受过家庭家风的熏陶,在其思政课程中融入广东优良家风素材,让学生倍感亲切,更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广东优良家风的大部分内容与当下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相契合,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传扬的价值观、人生观与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吻合度较高,将其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中,有利于民族优秀的精神文化融入中国人的血液中,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三、广东优良家风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实现路径
(一)个人:要深入了解家风,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大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中独立的个体,已经有自主判断能力,首先要认识到优良家风建设是可以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指标,可以通过实地考察,以及多媒体等方式了解地方优良家风的内容,尤其是可以针对自己生活的村镇做调研,学习研究当地家风家训,树立地方文化自豪感,增强学习的动力。在学习优良家风时,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学习交流互相的心理体会,在不断的思想碰撞之间逐渐形成对于优良家风的正确认识,在有了对于优良家风的正确认识上,更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完善,总而言之,广东优良家风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就是大学生首先要从主观上正确认识优良家风建设的真实内涵。 (二)家庭:与地方建立家风协作关系,发挥家庭育人作用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人接受教育的启蒙地,家庭的育人作用十分强大,特别是家风教育方面家庭往往比学校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在实现广东优良家风融入大学生的思政教育的路程中家庭务必要将其育人作用发挥得尽善尽美。对于家庭教育而言家中的长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多与孩子进行沟通,放下家长的架子,与孩子以好朋友的关系进行广泛的交往,做到无话不谈,这样一来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思想教育时便会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其次,家庭可以与当地村镇协作,举办各类亲子活动并带孩子积极参加,类似于中山南朗镇曾举办的 “寻找好家风”、“廉洁家书”、“我爱你中国”、“致富粮仓”和“温馨的一家”等融合廉洁文化和爱国教育的亲子游戏,可以通过温馨和谐的方式让孩子了解家风的内涵。
(三)学校:拓宽教学途径,构建高校思政格局
学校对于大学生而言无疑是第二个家,优良家风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要求学校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严格落实思想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积极掌握师生的思想意识动态,积极宣传正能量,宣传优良家风文化,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广东优良家风进校园,融入大学生的思政教育,高校是正面战场,是主要阵地,高校上下必须协同构建高效的思政格局,从顶层设计,到组织架构,再到制度安排需层层完善,构建起高校的大思政育人格局,为高校的思政教育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格局制度条件,为优良家风切实融入大学生的思政教育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第一,构建广东优良家风的研究平台,通过平台,深入发掘广东优良家风资源,并将资料进行及时整合,总结其精神精粹,为教学提供資料准备。第二,把广东优良家风的内容加入课堂教学当中,根据搜集的资料认真设计课件,丰富教学形式,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广东优良家风的内涵。广东省内高校生源大部分来自广东,将广东优良家风的内容加入到学校公共课程或者专业课程内,也会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从而更加乐于接受此方面教育。第三,开展校园文化活动,通过举办关于广东优良家风的辩论赛、知识抢答赛或者座谈会等形式增强学生的参与兴趣, 提高学生的思想感悟。第四、拓宽家风文化宣传的实践基地建设,通过组织学生到实践基地进行实践性教育,让学生真正亲身体验有关家风文化的内涵,使自身思想道德水平得到真正提升。
(四)社会:利用多样化手段,辅助育人
社会是个大熔炉,人终究要经历社会的历练才能长大。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多是在社会环境中进行教育,社会这个大家庭也是一所大学校,社会在人成长的过程中,其育人作用也不容小视,社会更应凭借其更便利的教育条件,辅助家庭及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社会的多样性也有助于其实现其辅助育人功能,社会要利用多样化的媒体手段在广播,电视,电影,网络及街道多媒体设备宣传当代的先进思想,广东优良家风文化以及正能量文化,创造良好的社会思想文化环境以便辅助各教育阶层对青年进行思政教育,同时,也让当代青年对社会产生良好的印象。社会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对于当代大学生不比学校的思政教育课更有效,全社会大力弘扬推广优良家风和中国社会主义思政道路文化,为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从家庭学校转社会一同助力广东优良家风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社会全力发挥辅助育人作用。
四、结语
我国的文明建设逐步完善,而优良家风建设作为文明建设中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广东优良家风的倡导,要从点滴事情开始做起,要让这种优良的家风成为培育社会栋梁的有益载体,并能充分弘扬民族精神,促进社会和谐,让家风文明成为社会动力的源泉,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的动力。本文通过分析当下思政教育的现状,以及广东优良家风教化的优势,从四方面提出优良家风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实现路径,以期为原生家庭教育与学校社会化教育建立起联系找到有效的路径,最终使高校的思想政教育达到高效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东家训选编[G].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2019-05-01.
[2]郑师渠.历史视野下的中国家风文化[M].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2016-12-01.
[3]陈岩,张植文.优良家风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研究[J].党史博采(理论版),2019,(4):58-59,70.
[4]张植文,陈岩.优良家风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路径探析[J].改革与开放,2019,(7):88-92.
[5]程志杰,丁洋.优良家风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优化路向——以大连民族大学为例[J].文教资料,2018,(22):128-129.
[6]覃娥.运用家风家教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究[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9(5):98-100.
责任编辑 姜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