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68例髋臼骨折患者外科手术治疗效果观察。
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3年2月在我院诊治的髋臼骨折患者68例,本组68例患者中,采用髂腹股沟入路(前入路)手术方法治疗患者34例,采用K-L入路(后入路)手术方法治疗患者26例,采用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方法治疗患者8例。仅用前入路手术方法时让患者处于平卧位,仅用后入路手术方法让患者行健且处于半俯卧位,联合入路手术方法让患者处于悬浮侧卧位。患者骨折复位后应用螺钉记忆重建钢板固定。
结果: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方法解剖复位患者27例(65.85%),满意复位患者12位(29.27%),不满意复位患者2例(4.88%);K-L入路手术方法解剖复位患者16例(66.67%),满意复位患者6例(25.00%),不满意复位患者2例(8.33%);联合入路患者1例(33.33%),满意复位患者1例(33.33%),不满意复位患者1例(33.33%)。
结论:骨折类型的准确判断,手术时机恰当的选择,手术入路与复位的准确对于髋臼骨折手术的治疗后疗效具有关键性作用,值得研究推广。
关键词:髋臼骨折 外科手术 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037-02
髋臼骨折是一种由高能量损伤引起的关节内骨折,并且能够致使关节软骨的损害,使得关节面不平整,臼与股骨头不吻合,使得关节的活动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致使关节疼痛[1]。因此,对于髋臼骨折需及时治疗,解剖复位,并且给予坚固的内固定。本文主要针对2011年4月~2013年2月在我院诊治的髋臼骨折患者68例,根据骨折分型,选择适合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方法,手术方法主要有髂腹股沟入路、K-L入路以及联合入路三种,对于患者治疗疗效具有重要意义,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4月~2013年2月在我院诊治的髋臼骨折患者68例,其中男性患者53例,女性患者15例。造成髋臼骨折原因:车祸伤患者51例,高出坠落伤患者10例,砸伤患者7例。其中合并骨盆骨折患者25例,内脏损伤患者14例,颅脑损伤患者12例,脊柱损伤患者
9例,不同程度的创伤性休克患者21例,其他肢体骨折患者28例。针对68例患者拍摄髂骨斜位、闭孔斜位以及髋关节正位X片,并对所有患者进行骨盆CT扫描。根据Letournel-Judet分类方法:6例患者前柱骨折,7例患者前臂骨折,10例患者既有前柱骨折也有前臂骨折,12例患者后柱骨折,2例患者后壁骨折,4例患者既有后柱骨折也有后壁骨折,12例患者T型骨折,8例患者横骨折,7例患者双柱骨折。所有患者均在受伤的4d至7d给予手术治疗。
1.2 手术方法。
(1)术前处理。对于所有患者进行全身检查,并处理因重要脏器合并损伤患者,若患者出现合并髋关节脱位,迅速进行闭合复位。68例患者采用常规骨牵引,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7左右,且给予患者抗生素进行预防。病情稳定后对患者髂骨斜位、闭孔斜位以及髋关节正位X片,并对所有患者进行骨盆CT扫描。准确判断骨折类型以及移位,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选用合适的手术方法。
(2)手术方法。本组68例患者中,采用髂腹股沟入路(前入路)手术方法治疗患者34例,采用K-L入路(后入路)手术方法治疗患者26例,采用前后联入入路手术方法治疗患者8例(见表1)。仅用前入路手术方法时让患者处于平卧位,仅用后入路手术方法让患者行健且处于半俯卧位,联合入路手术方法让患者处于悬浮侧卧位。患者骨折复位后应用螺钉记忆重建钢板固定。
(3)术后处理。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患者术后1天至3天每日1次给予皮下注射0.3ml,术后的4天至7天每日1次给予皮下注射0.4ml,可避免形成深静脉血栓,同时应用吲哚美辛,避免患者发生异位骨化。
1.3 评价标准。根据Matta复位标准评定骨折复位情况:①解剖复位:移位小于1mm;②满意复位:移位2-3mm;③不满意复位:移位>3mm。根据Merled Aubigne标准对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统计处理,结果P<0.05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由表2结果可知,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方法解剖复位患者27例(65.85%),满意复位患者12位(29.27%),不满意复位患者2例(4.88%);K-L入路手术方法解剖复位患者16例(66.67%),满意复位患者6例(25.00%),不满意复位患者2例(8.33%);联合入路患者1例(33.33%),满意复位患者1例(33.33%),不满意复位患者1例(33.33%)。见表2。
3 讨论
髋关节作为人体重要的负重关节[2]。骨折类型复杂,且解剖结构复杂,故髋臼骨折类型的准确判断对于治疗方案以及制定手术具有重要作用[3]。髋臼骨折对见于合并颅脑、内脏器以及创伤性休克损伤,从而使得人类生命健康受到了严重威胁[4],因此必须首要进行处理。患者病情稳定后,方可迅速处理髋臼骨折与其他骨折。由于髋臼骨折类型的复杂多样,故对于选择手术入路方法对于患者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手术入路的选择应使患者充分暴露其骨折部位,便于解剖复位以及固定。对于单纯的前臂或者前柱骨折患者常应用前入路手术方法;对于单纯的后壁与后柱骨折患者多选用K-L入路手术方法,该法特点主要是术后并发症少且创伤面较小,但入路手术方法易致使患者异位骨化。本文研究结果表明,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方法解剖复位患者27例(65.85%),满意复位患者12位(29.27%),不满意复位患者2例(4.88%);K-L入路手术方法解剖复位患者16例(66.67%),满意复位患者6例(25.00%),不满意复位患者2例(8.33%);联合入路患者1例(33.33%),满意复位患者1例(33.33%),不满意复位患者1例(33.33%)。综上所述,骨折类型的准确判断,手术时机恰当的选择,手术入路与复位的准确对于髋臼骨折手术的治疗后疗效具有关键性作用,值得研究推广。
参考文献
[1] 苏瑞鉴,杨庆达,曾麟杰,等.髋臼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J].实用骨科杂志,2009,15(9):706-707
[2] 杨洪武,郑祖根,徐杰,等.手术复位治疗髋臼骨折移位259例[J].中华创伤杂志,2007,23(3):193-197
[3] 孙韶华,徐荣明,马维虎,等.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5,20(4):234
[4] 贾健.影响髋臼骨折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骨科杂志,2000,12:715-719
[5] 骆新明,乐家忠.手术治疗31例髋臼骨折患者的疗效分析[J].求医问药,2012,10(4):257-258
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3年2月在我院诊治的髋臼骨折患者68例,本组68例患者中,采用髂腹股沟入路(前入路)手术方法治疗患者34例,采用K-L入路(后入路)手术方法治疗患者26例,采用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方法治疗患者8例。仅用前入路手术方法时让患者处于平卧位,仅用后入路手术方法让患者行健且处于半俯卧位,联合入路手术方法让患者处于悬浮侧卧位。患者骨折复位后应用螺钉记忆重建钢板固定。
结果: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方法解剖复位患者27例(65.85%),满意复位患者12位(29.27%),不满意复位患者2例(4.88%);K-L入路手术方法解剖复位患者16例(66.67%),满意复位患者6例(25.00%),不满意复位患者2例(8.33%);联合入路患者1例(33.33%),满意复位患者1例(33.33%),不满意复位患者1例(33.33%)。
结论:骨折类型的准确判断,手术时机恰当的选择,手术入路与复位的准确对于髋臼骨折手术的治疗后疗效具有关键性作用,值得研究推广。
关键词:髋臼骨折 外科手术 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037-02
髋臼骨折是一种由高能量损伤引起的关节内骨折,并且能够致使关节软骨的损害,使得关节面不平整,臼与股骨头不吻合,使得关节的活动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致使关节疼痛[1]。因此,对于髋臼骨折需及时治疗,解剖复位,并且给予坚固的内固定。本文主要针对2011年4月~2013年2月在我院诊治的髋臼骨折患者68例,根据骨折分型,选择适合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方法,手术方法主要有髂腹股沟入路、K-L入路以及联合入路三种,对于患者治疗疗效具有重要意义,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4月~2013年2月在我院诊治的髋臼骨折患者68例,其中男性患者53例,女性患者15例。造成髋臼骨折原因:车祸伤患者51例,高出坠落伤患者10例,砸伤患者7例。其中合并骨盆骨折患者25例,内脏损伤患者14例,颅脑损伤患者12例,脊柱损伤患者
9例,不同程度的创伤性休克患者21例,其他肢体骨折患者28例。针对68例患者拍摄髂骨斜位、闭孔斜位以及髋关节正位X片,并对所有患者进行骨盆CT扫描。根据Letournel-Judet分类方法:6例患者前柱骨折,7例患者前臂骨折,10例患者既有前柱骨折也有前臂骨折,12例患者后柱骨折,2例患者后壁骨折,4例患者既有后柱骨折也有后壁骨折,12例患者T型骨折,8例患者横骨折,7例患者双柱骨折。所有患者均在受伤的4d至7d给予手术治疗。
1.2 手术方法。
(1)术前处理。对于所有患者进行全身检查,并处理因重要脏器合并损伤患者,若患者出现合并髋关节脱位,迅速进行闭合复位。68例患者采用常规骨牵引,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7左右,且给予患者抗生素进行预防。病情稳定后对患者髂骨斜位、闭孔斜位以及髋关节正位X片,并对所有患者进行骨盆CT扫描。准确判断骨折类型以及移位,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选用合适的手术方法。
(2)手术方法。本组68例患者中,采用髂腹股沟入路(前入路)手术方法治疗患者34例,采用K-L入路(后入路)手术方法治疗患者26例,采用前后联入入路手术方法治疗患者8例(见表1)。仅用前入路手术方法时让患者处于平卧位,仅用后入路手术方法让患者行健且处于半俯卧位,联合入路手术方法让患者处于悬浮侧卧位。患者骨折复位后应用螺钉记忆重建钢板固定。
(3)术后处理。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患者术后1天至3天每日1次给予皮下注射0.3ml,术后的4天至7天每日1次给予皮下注射0.4ml,可避免形成深静脉血栓,同时应用吲哚美辛,避免患者发生异位骨化。
1.3 评价标准。根据Matta复位标准评定骨折复位情况:①解剖复位:移位小于1mm;②满意复位:移位2-3mm;③不满意复位:移位>3mm。根据Merled Aubigne标准对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统计处理,结果P<0.05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由表2结果可知,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方法解剖复位患者27例(65.85%),满意复位患者12位(29.27%),不满意复位患者2例(4.88%);K-L入路手术方法解剖复位患者16例(66.67%),满意复位患者6例(25.00%),不满意复位患者2例(8.33%);联合入路患者1例(33.33%),满意复位患者1例(33.33%),不满意复位患者1例(33.33%)。见表2。
3 讨论
髋关节作为人体重要的负重关节[2]。骨折类型复杂,且解剖结构复杂,故髋臼骨折类型的准确判断对于治疗方案以及制定手术具有重要作用[3]。髋臼骨折对见于合并颅脑、内脏器以及创伤性休克损伤,从而使得人类生命健康受到了严重威胁[4],因此必须首要进行处理。患者病情稳定后,方可迅速处理髋臼骨折与其他骨折。由于髋臼骨折类型的复杂多样,故对于选择手术入路方法对于患者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手术入路的选择应使患者充分暴露其骨折部位,便于解剖复位以及固定。对于单纯的前臂或者前柱骨折患者常应用前入路手术方法;对于单纯的后壁与后柱骨折患者多选用K-L入路手术方法,该法特点主要是术后并发症少且创伤面较小,但入路手术方法易致使患者异位骨化。本文研究结果表明,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方法解剖复位患者27例(65.85%),满意复位患者12位(29.27%),不满意复位患者2例(4.88%);K-L入路手术方法解剖复位患者16例(66.67%),满意复位患者6例(25.00%),不满意复位患者2例(8.33%);联合入路患者1例(33.33%),满意复位患者1例(33.33%),不满意复位患者1例(33.33%)。综上所述,骨折类型的准确判断,手术时机恰当的选择,手术入路与复位的准确对于髋臼骨折手术的治疗后疗效具有关键性作用,值得研究推广。
参考文献
[1] 苏瑞鉴,杨庆达,曾麟杰,等.髋臼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J].实用骨科杂志,2009,15(9):706-707
[2] 杨洪武,郑祖根,徐杰,等.手术复位治疗髋臼骨折移位259例[J].中华创伤杂志,2007,23(3):193-197
[3] 孙韶华,徐荣明,马维虎,等.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5,20(4):234
[4] 贾健.影响髋臼骨折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骨科杂志,2000,12:715-719
[5] 骆新明,乐家忠.手术治疗31例髋臼骨折患者的疗效分析[J].求医问药,2012,10(4):257-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