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选材从“触动”开始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tcp66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说立意是作文的灵魂,那么材料就是作文的躯干,选材就是为了更好地表现文章的立意,材料的好坏决定了文章的优劣。作文作为语文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教师和学生必须重视。通过作文,教师可以看出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反映学生的客观思想和语文综合能力。在作文选材的教学中,教师应该以生活中的真实事件作为案例,只有真正经历过的事情,学生才能带着感情去写作。同时,文章要想避免单一重复,就必须体现出选材的独特性,需要学生在选材方面创新,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目的。
  一、选题要真实、典型
  一篇文章的好坏,取决于它能否表现作者的真情实感,能否让读者感同身受。真材实料非常重要,初中作文通常都有字数规定,一部分学生写到一半时发现字数不够,就会编造虚假的素材凑字数。虚假材料不是学生的经历或见闻,学生无法带着情感写,导致文章的内容虚假空洞。教师在引导学生选材时,要选用真实、独特、新鲜的素材,最好是学生自己听到或看到的真实材料,这样更容易融入思想感情。使用真实的材料写作,不仅符合日常生活的逻辑,还能够被人理解和认同,在阅读过程中也让人更有真实感。学生除了使用生活经历作为写作材料,还可以关注社会时事,将新闻报道作为写作素材。因为新闻报道的真实程度较高,并且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能够反映社会现实,如果将之正确运用在写作中,可以使作文看起来更加真实可信。
  二、从“新”入手,使作文新且不俗
  选用新奇的素材写作,可以使学生的作文更富有典型性,想要避免“抄袭”现象的发生,就一定要确保作文的立意和素材的选取独一无二。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不能像以前一样,选择优秀作文让学生模仿。虽然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的,但过度模仿反而会使学生的灵性被磨灭,失去写作的创新能力。选择新奇的素材不仅要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还要在新奇独特的同时体现文章主旨和立意。想要达到新奇的效果,不一定要选择怪异或反面素材,否则写出来的文章反而非常奇怪。新意不止可以通过素材体现,写作的技巧和思路也可以有新意。
  三、题材选用,挖掘深层含义
  在初中写作中,题目相同的作文很多,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故事。但是,写作最害怕缺乏创意和深度,一篇浅显的文章不会让人产生阅读兴趣。例如,在写“我的母亲”时,多数学生选用的素材都是“妈妈照顾生病的我”“妈妈下雨天给我送东西”等,都是大多数妈妈会做的事,这些事情既不典型,也不能挖掘出什么深刻内涵。选择写作材料时想要突出独特性,就必须选择拥有深层内涵的素材,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会具有典型性和创新性。例如,在写“变化”主题的作文时,仅仅描写环境变化、经济状况的变化显得比较单薄,没有可以深挖的点,但从生活小细节入手,文章就会显得更加自然。例如家附近十几年的早餐店也装上了扫码支付的牌子,爷爷奶奶用mp3代替了收音机等生活现象,不仅反映了经济发展、时代进步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而且因为来源于生活中的小细节,可以给人一种真实感,同时拓宽了写作方向。
  四、大题小作,作文有中心、有思想
  经典的选材最能打动人心,选材过程中,可以通过提炼经典素材的关键点,再总结创新,争取以最简洁的素材表达文章主旨,深入人心。面对开放的作文题目,选择的范围非常大,学生往往把握不好立意和选材方法。面对这种情况,最好的办法是以小见大,以小细节、小角度表现主题。学生通过融入自己的感情,使文章不落俗套。例如,在写以“和谐”为题的作文时,学生可以从个人的角度入手,也可以写社会和谐、家庭和谐等,使文章的主旨更加生动清晰。例如,在写家人的作文时,教师可指导学生在家人前增加形容词,缩小选材的范围,人物形象的塑造也能更加鲜明立体。选材的范围小了,题材重复的几率也就小了。写作时,必须由小开始写,明确主旨和立意,才能更加具体地选择写作材料,有所创新。
  写作的素材要来源于生活,为了帮助学生在有限的生活阅历中找到新奇的素材,写出新意,要让学生自己感受生活,在生活中找到触动自己的材料。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情感更加充沛,更贴近生活。教师在开展写作教学时,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选材能力,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其他文献
新课改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创造条件。“微写作”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没内容写、不知怎么写”的作文困境,它主题集中,篇幅短小,和原来的长篇大论相比,题材更加灵活,素材更贴近学生生活,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帮助学生消除畏难情绪,提高作文水平。  在互联网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智能手机大范围普及,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等新型文化盛行,
期刊
生活中,人们总想到远方去旅行。远方对我们的诱惑不仅仅是美丽风景、人文历史,更多的是一种梦幻,一种精神归宿,一种灵魂里涌动的看不见的向往。生活中近的是现实,远的才是诗。所以远方总像一簇圣火,在人们心头燃烧。于是,我们总是期盼着去远方……  请以“向往远方”为题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  “向往”,词典上解释为“因热爱、羡慕某种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达到”;“远方”,则指“距离较
期刊
经典名著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对人类和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经典名著能影响人,教育人,调节人的情绪,提高人的精神境界,激励人们追求和创造美好事物。  我是在书香中长大的,家中书柜里装着多年攒下的书。看着一本本泛黄的古籍,总是难掩激动;闻着阵阵书香,有一种无以言表的惬意。暖意融融的午后,拿一本书,窝在被阳光温暖过的沙发上,细细品读,真是人间至乐。  世间若有天堂,应是用书垒的!  从教多年,总想觅得那
期刊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充满人文关怀,激发学生的生命激情,让学生自由表达,产生写作的动力。教师在加强学生作文技能训练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的自主意识,积极思考人生,把思考写进作文中。目前,作文教学面临诸多困境:学生缺少写作素材,没有足够的“粮草”,难为“无米之炊”。学生的感受不被尊重,被成年人的思想所左右,想象空间被压缩,生命活力逐渐消失。父母视孩子为掌中宝,容不得孩子有半点差错
期刊
命题作文“阴霾终有散去时”导写  请以“阴霾终有散去时”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600字以上;③不得套作和仿作。  导 写  “阴霾”原指天气阴晦、昏暗。也可用来比喻人心灵上的阴影,或指不愉快、压抑、沉闷的气氛。这一文题既可写自然界中的阴霾终有散去的时候;也可写学习、工作、生活中的“阴霾”终有散去的时候;还可将两者结合起来,由自然界中的“阴霾”写到生活中的“阴霾”,表达
期刊
作文之所以难教,归根到底是因为小学生的写作素材匮乏,他们主观上认为写作很难,渐渐地开始厌恶写作。因此,教师迫在眉睫的任务是帮助学生积累素材,让他们走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本文从三个方面就如何积累写作素材展开论述,供广大教师参考。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所有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更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逐渐积累,最终爆发的过程。作文能力的提升亦是如此,只有在日常生活中
期刊
请以“有这样一种声音”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  不同的声音给我们带来不同影响。“声音”在诉说着爱、责任、良知……而你听到这样的声音,能丰富情感,净化心灵,提升境界……审读文题,应注意其中的每一个词语:“有”表示客观存在;“这样”是强调,是特指;“一種”突出了数量;“声音”是文章描写、叙述、抒情、议论的主体,既可指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水声、鸟鸣声),也可指
期刊
爱因斯坦说:“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他对社会索取了什么,而在于他对社会奉献了什么。”每一个有责任感的人,都愿意把自己的所长与所能奉献给社会,奉献给他人。  请以“我把________送给你”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先將标题补充完整,横线上可填入“微笑”“温暖”“关心”“孝心”等词;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根据提示语,“我把 送给你”中的“送给”,一般应取“奉献”之意。
期刊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旭日固然為一日之始的象征,苏醒的大地沐浴在它温暖的光照下,使人感到无限温暖。然而上午、中午、午后乃至夕照之时,它仍撒下大量光热……太阳在一日中始终都在无私地放射热量,犹如人生的全程,任何阶段都潜伏着巨大的创造性。一生的旅途,决非只有唯一的“起点”,而是随时是振奋可为的拓荒之始。  材料中的“起点”引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思索呢?请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立
期刊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时下,“穿越”风靡,无法挽回与复刻的怅惋之情,恰成为现代人追寻的另一种美丽。现今总是令人悲哀,那逝去的则变为可爱。  假如真的能够实现“穿越”,那么,你最想“穿越”到什么时候或者什么地方?请以“穿越”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穿越”是个动词,本指“通过;穿过”(《现代汉语词典》举例有“穿越沙漠”“穿越边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