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拥有写作“妙手”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zzi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实践中,学生常问:自己的作文问题在哪儿?怎样改?同行也常疑惑:怎样指导作文?怎样评改作文?另外发现作文教学中有一错误倾向,为应对考试,尤其是升学考试,学生“掌握”了一个窍门——背范文,写范文。记得一次批改学生考试作文,同行和我给的分值相差较大。同行质疑,我自问自答:“这是作文吗?不是。这是在‘造’作文。只是将范文稍改名字,张冠李戴,粗糙模仿罢了。”模仿范文未尝不可,朱熹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文即久,自然纯熟。”练习模仿范文是读写结合的有效手段,唐彪就读与写的关系论述的至为恳切:“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作文时,我意所欲言,无不随我所欲,应笔而出,如泉之涌,滔滔不绝。”模仿范文,也要化人为己,他人的材料经过我的加工,内化为我的东西,融入我的文章,自然贴切毫无生搬硬造之感才可。背诵抄袭范文是另一回事。模仿范文,要有巧于点化的神来之笔。何为“神”?就是要有自己的写作状态,或者说要有写作欲望、写作冲动都可以。
  写作状态,换言之就是我想写,我要写,成竹于胸,而一写后快。怎样拥有写作状态呢?平时坚持随笔写作是个好做法。生活中有阳光明媚,也有暴风骤雨。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春花秋月,悲喜自知。外在的事物总是不经意间触发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内心产生了一些独特的人生感悟,或睹物怀人,或愤世嫉俗,或为善人善事所感动而不得不写。如东坡谪赤壁,到古战场怀古咏今,见长江气势磅礴,吟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之句,以抒发内心英雄要有所作为的雄心壮志,又吟出“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詞句,表达壮志难酬、年华逝去而功业难成的悲凉之情。大喜大悲,皆因心情所致。情绪压抑于胸,一旦物我不期而遇,激发了内心情感,也就是进入了写作状态,就下笔千言而不知辛苦为何物了。“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就是如此吧。
  那么怎样拥有“妙手”而能“偶得”呢?笔者以写作经历来谈谈认识。近段,承担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任,要挖掘昌平深厚的地域文化资源,开发校本教材《飞越昌平》。集中了一段时间,翻阅了丰富的文化档案史志书籍,拜访咨询了骆承烈教授等专家。一时间,满脑中敬畏于家乡悠久的龙山文化和先人们的勤劳智慧。更为孔夫子生地、孔尚任故乡而骄傲自豪,同时又深深地为家乡的贫穷落后而叹息。情郁于胸而不吐不快,要写点文章的想法一直郁结于心。这也许是继承了历来文人悲天悯人的济世情怀吧。一日散步到龙凤古桥,目睹残损的栏杆石板,积淀心底的写作激情再度激发,写下了诗歌《呼唤你,昌平》,自豪和遗憾的矛盾心情成为文章的主线。继而又写出《注视昌平》,呼吁家乡子弟,呼唤志士仁人共来做复兴昌平文明之举。“文章合为时而作,合为事而著。”有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关心民生疾苦的济世情怀,情动于中而言之于外,不做无病之呻吟,不做“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之病态写作了。
  寻找写作状态,而至于写成文章还要做到:一是善于提炼典型形象,使之成为表情达意的载体。二是快速鳞选典型事件或其它写作材料,并构思总体思路也有助于进入写作状态。所谓“立马千言,下笔而成。”正是胸有成文之后快速写作的最佳状态的真实写照。古往今来,凡传颂千古的美文佳作,多是文人名士情满于胸而即席创作的,如《兰亭序》、《七步诗》、《沁园春·雪》等。
  良好的写作状态可以调整,如静心沉思,如睹物勾起往事,如播放音乐营造氛围。写作状态可以培养,如确定了写作选题,就经常想:我要选择人物的什么形象?选择那些事例?等等。时时积聚,则有一触即发的时候。培养写作状态,还要培养自己丰富细腻的情感,锻炼独到的思想。情感丰富则能善起文思,才能“看山情满于山,看海情满于海”,才能“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有思想才能有主见,才能“激扬文字,指点江山,粪土当年万户侯”。
  譬如唱歌,情感酝酿好了,曲调把握好了,自然高低自如,圆润流畅。歌曲内在情感与歌唱人融为一体才能产生美感,才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反之,则曲不成调,干涩难听。写作状态事关写作成败,反映的是写作规律,任何违背真实写作状态的现象都是假写作,是文字游戏,评价这样的作文也只能用一句“这不是作文”来应对了。
其他文献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在长期德育管理工作中,我深深地懂得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是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务,俗话说:“桑大从小育”。小学阶段正是小学生良好道德情操、心理品质、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养成的最佳期。过去单一的“说教型”和简单粗暴的“强制型”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对教育工作的要求。因此 德育工作需要创新,那么如何在教育工作中培养学
期刊
教育就是要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对人的一生来说意义重大,习惯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所作所为,习惯的好坏决定着人格的形成。而我们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塑造健全的人格,这其中包括学习习惯、为人处事的习惯、卫生习惯等等。要使学生拥有良好的习惯,就必需从小抓起、从小事抓起,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可塑性强,习惯正处在形成阶段,许多坏习惯还未形成,是培养孩子们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机
期刊
内容提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势必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根据本人教学活动中探索出来的经验,转换角度分析如何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兴趣,使思品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实践生活 自主体验 活泼生动 热情激励 培養兴趣 生命活力  正文:新课程改革呼唤教师教学理念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要求老师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独
期刊
学校德育工作要相机寓教于各学科教学之中,融会贯通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各学科教学离开了德育,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方向和强大的动力,学科教学也就不可能真正搞好。脱离了各科教学这一土壤,德育工作就丧失了根基,成了空中建楼阁。优秀的教师,总是把教书和育人和谐地统一、融合在一起,既让学生很好地掌握了学科知识,又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政治素质的提高产生重要的影响。  一、学校德育教育“以生为本
期刊
心理发育不仅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主要内容,也是学习文化知识的主要基石。一个心理发育不良的学生,不仅无从坚持正常的文化学习,而且难以正常地处事为人。因此,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下面就如何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正确的人生观是个人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保证。只有具备了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一个人才能对社会、对人生、对世界上的
期刊
教学情境是指借助各种直观手段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有利于丰富学生感知、启迪学生探究、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服务的具体形象且富有情感性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生物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的体验生物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学生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可以更好的与社会实际相结合。  一、创设问题情境  指教师在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之前和
期刊
与孩子相处已十余年过去了,早过不惑之年的我仰望着院子东侧近幼儿园厕所的两株高大的光秃秃的杨树——夏日里她还欢笑着给孩子们遮荫送凉,总觉得就是在昨日——她還是指头般的幼苗。  “郉老师好!”声音很是清脆。哦,是总会第一个到园的于筱茹小朋友。她常会在我倒垃圾回来时躲在门后跟我藏猫猫。我左手牵着她冻得通红的小手,放下簸箕来到火炉旁坐下。“冷吗?我给你捂捂耳朵。昨天怎么没来啊?”筱茹伸头靠近炉火,闭着嘴,
期刊
小学生阶段是人形成终身习惯的最佳时期,且具有非常大的可塑性。在小学阶段不但要让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还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下扎实的基础。那么,教师应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呢?  一、提高认识,教师言传身教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哪些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哪些行为习惯不能养成,为什么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要让学生有一个正确的辨别能力,并通过与优秀同学相
期刊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所倡导的四大教学原则的核心是“结构性原则”,它要求我们“按照最优的结构组织课堂教学,科学地安排教学程序和组织教材,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为适应新的课程理念,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要讲究教学艺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参与中学习,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并理解和接受,内化为信念
期刊
本次有幸到济南学习,听到了来至课堂改革、特级教师团队的五节生动、新奇、有感染力、有思考性的优秀课堂,如是说去听课,不如说是去感受一種思想,一种关于课堂改革推理的新思想!  我2009年参加工作,在小组合作的学习中,也有幸去昌乐二中学习,这是我第二次学习,两次相比较,这次济南之行没了昌乐的热闹,说是热闹是相比较而言,小组合作、同学互助,是我在昌乐学习的最大收获,初次站在昌乐的课堂前,看着学生们在老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