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朗读不仅是意会的最好办法,也是表达意会所得的最好办法。声情并茂的朗读,如同赋予作品以生命。经常听到一些老师和专家提到一个词——“语文味”。那什么是语文味呢?要怎样使课堂充满语文味呢?我认为所谓的语文味就是学生在课堂上表現出的朗读,对于所学课文的朗读。
语文味 朗读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8877(2018)27-0060-01
1.指导学生读正确
很多人在看到“读正确”这三个字时,肯定是想这还不简单嘛!那就是大声的读出来,不出错就好了。但是这里读正确具体是指:不错字,不漏字、不添字、不换字、不回读、不读破词,是要练习朗读的能力,认真的习惯。这样的读正确并不是不做任何准备,看着文本读一遍就可以了。我认为首先,需要学生通过课前的预习,查看课后的生字表,再通过查工具书等手段,扫除阅读前的障碍。其次,还要借助示范朗读,标出正确的读音,咬清每一个字的发音,也可以画出不理解、容易读错的生字词。
例如在教学《人类的“老师”》一课时,其中的“薄壳结构”一词就有多数学生读不正确。在学生读这部分的内容时,总是把“鸡蛋壳”的“壳”和“薄壳结构”的“壳”读错。学生不明白为什么“鸡蛋壳”的“壳”读ké,而“薄壳结构”的“壳”却念qiào?只有极个别心细的孩子会通过工具书找到两者之间的区别:壳(ké)坚硬的外皮,鸡蛋壳;壳(qiào)甲壳、地壳、金蝉脱壳。但是实际要让学生在之后的每一次读都不会错,或是再遇到类似的情况不会读错,那就应该真正的了解什么是“薄壳结构”。“薄壳结构”这是建筑学上的术语。壳,是一种曲面构件,主要承受各种作用产生的中面内的力……在知道“薄壳结构”的意思后,再来了解哪些建筑物属于这种结构,以及这种结构与鸡蛋壳之间的联系等等。由此看来,要在预习的基础上,借助多种媒体,扫除阅读、理解的障碍才能将课文读正确。
2.指导学生读流利
把课文读流利是基于把课文读正确的基础上,提出的第二个要求。怎样看待“流利”这个词呢?我认为可以理解为是流畅、顺利的表达。很多家长和老师,也许会在教学辅导中遇到这样的困惑:为什么孩子每个字都读得认真,但是却不能把一篇课文连起来,流利地朗读出来呢?其实,真正的原因在于孩子对课文内容不了解,不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所以,要求学生流利地朗读课文,就应该要求学生把整篇课文记在心中,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作者的中心思想,心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然后才能自然而然、顺畅流利地将课文娓娓的朗读出来。这样的朗读才能称得上是流利,这样的朗诵才能让读的人舒服,听的人自在。否则,即使读的只字不差,但是磕磕绊绊也是毫无美感可言的。
3.指导学生读得入情
让学生在课堂上真实的感受到作者的写作用意,想表达的情感,当自己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相结合、相碰撞时,才能想作者所想,感作者所感,从自己内心深处流露出情感,再将这种感情体现在朗读中。我想这样的读书才能称为有感情。下面我就从以下几点说说,怎样才能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达到一致:
(1)入境.在教学《九寨沟》时,在学生理解字词和把课文读流利的基础上,可以出示大量九寨沟一年四季的图片,特别是与课文三、四段相似的图片:怎样的雪峰才叫插入云霄;怎样的湖水才能看见湖底色彩斑斓的石块;蓝天、白云、雪峰、森林倒映在湖水中,是怎样一幅美丽的画面;小动物们在林间穿梭又是怎样的生机勃勃……出示完图片后,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遐想文中描绘的景象,把山和水的颜色、形状、情态连接为一幕幕活动的镜头,想象自己此时就置身于九寨沟美丽的景色中。当学生进入美轮美奂的境地后,话锋一转,“就是这样美丽的人间天堂,却在2017年的8月8号遭遇了地震,原本如仙境般的九寨沟,现在却是满目疮痍。”相机出示地震后的图片,前后不同照片的对比,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强烈的感受到心疼,继而把课堂拉向注重环保,让学生爱护环境,保护大自然的高度。
(2)演绎。以“演”促“读”,对于故事性比较强,或是有众多人物对话的课文,可以采用表演的方式,进入特定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文章要表达的情感,以演促读。例如《九色鹿》一文,其中调达在被九色鹿救上岸后的一段话,是这样说的:“谢谢你的救命之恩。我愿永远做你的奴仆,终身受你的驱使……”,而他在面对国王的高官厚禄时,却是背叛的那样坦荡荡。
(3)移情。在教学《我给江主席鲜花》时,我先出示了有关清朝政府与外国侵略者签订协议的图片,然后联系《虎门销烟》一课,说说林则徐硝烟后的事情;再接着播放了我们国家阅兵和香港回归的视频,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在学生的回答中,自然就激起了他们期盼回归的思想感情。这样,再用一段声情并茂的语言加以渲染,定下了全文的感情基调。此时,课文虽还未展开,爱国之情却悄然进入了学生的心中。用这样的情感读出来的文章怎能没有感情呢?怎能没有语文味呢?
以上几点在我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通过对学生的指导已经略有改善,当然要让学生真正的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得入情,还要在接下来的课堂中继续去寻找和实践。“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正如于永正老师所说过的:“朗读不仅是意会的最好办法,也是表达意会所得的最好办法。声情并茂的朗读,如同赋予作品以生命”。愿在我的课堂中,学生们都能遇见每一个美好的生命。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语文味 朗读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8877(2018)27-0060-01
1.指导学生读正确
很多人在看到“读正确”这三个字时,肯定是想这还不简单嘛!那就是大声的读出来,不出错就好了。但是这里读正确具体是指:不错字,不漏字、不添字、不换字、不回读、不读破词,是要练习朗读的能力,认真的习惯。这样的读正确并不是不做任何准备,看着文本读一遍就可以了。我认为首先,需要学生通过课前的预习,查看课后的生字表,再通过查工具书等手段,扫除阅读前的障碍。其次,还要借助示范朗读,标出正确的读音,咬清每一个字的发音,也可以画出不理解、容易读错的生字词。
例如在教学《人类的“老师”》一课时,其中的“薄壳结构”一词就有多数学生读不正确。在学生读这部分的内容时,总是把“鸡蛋壳”的“壳”和“薄壳结构”的“壳”读错。学生不明白为什么“鸡蛋壳”的“壳”读ké,而“薄壳结构”的“壳”却念qiào?只有极个别心细的孩子会通过工具书找到两者之间的区别:壳(ké)坚硬的外皮,鸡蛋壳;壳(qiào)甲壳、地壳、金蝉脱壳。但是实际要让学生在之后的每一次读都不会错,或是再遇到类似的情况不会读错,那就应该真正的了解什么是“薄壳结构”。“薄壳结构”这是建筑学上的术语。壳,是一种曲面构件,主要承受各种作用产生的中面内的力……在知道“薄壳结构”的意思后,再来了解哪些建筑物属于这种结构,以及这种结构与鸡蛋壳之间的联系等等。由此看来,要在预习的基础上,借助多种媒体,扫除阅读、理解的障碍才能将课文读正确。
2.指导学生读流利
把课文读流利是基于把课文读正确的基础上,提出的第二个要求。怎样看待“流利”这个词呢?我认为可以理解为是流畅、顺利的表达。很多家长和老师,也许会在教学辅导中遇到这样的困惑:为什么孩子每个字都读得认真,但是却不能把一篇课文连起来,流利地朗读出来呢?其实,真正的原因在于孩子对课文内容不了解,不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所以,要求学生流利地朗读课文,就应该要求学生把整篇课文记在心中,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作者的中心思想,心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然后才能自然而然、顺畅流利地将课文娓娓的朗读出来。这样的朗读才能称得上是流利,这样的朗诵才能让读的人舒服,听的人自在。否则,即使读的只字不差,但是磕磕绊绊也是毫无美感可言的。
3.指导学生读得入情
让学生在课堂上真实的感受到作者的写作用意,想表达的情感,当自己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相结合、相碰撞时,才能想作者所想,感作者所感,从自己内心深处流露出情感,再将这种感情体现在朗读中。我想这样的读书才能称为有感情。下面我就从以下几点说说,怎样才能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达到一致:
(1)入境.在教学《九寨沟》时,在学生理解字词和把课文读流利的基础上,可以出示大量九寨沟一年四季的图片,特别是与课文三、四段相似的图片:怎样的雪峰才叫插入云霄;怎样的湖水才能看见湖底色彩斑斓的石块;蓝天、白云、雪峰、森林倒映在湖水中,是怎样一幅美丽的画面;小动物们在林间穿梭又是怎样的生机勃勃……出示完图片后,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遐想文中描绘的景象,把山和水的颜色、形状、情态连接为一幕幕活动的镜头,想象自己此时就置身于九寨沟美丽的景色中。当学生进入美轮美奂的境地后,话锋一转,“就是这样美丽的人间天堂,却在2017年的8月8号遭遇了地震,原本如仙境般的九寨沟,现在却是满目疮痍。”相机出示地震后的图片,前后不同照片的对比,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强烈的感受到心疼,继而把课堂拉向注重环保,让学生爱护环境,保护大自然的高度。
(2)演绎。以“演”促“读”,对于故事性比较强,或是有众多人物对话的课文,可以采用表演的方式,进入特定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文章要表达的情感,以演促读。例如《九色鹿》一文,其中调达在被九色鹿救上岸后的一段话,是这样说的:“谢谢你的救命之恩。我愿永远做你的奴仆,终身受你的驱使……”,而他在面对国王的高官厚禄时,却是背叛的那样坦荡荡。
(3)移情。在教学《我给江主席鲜花》时,我先出示了有关清朝政府与外国侵略者签订协议的图片,然后联系《虎门销烟》一课,说说林则徐硝烟后的事情;再接着播放了我们国家阅兵和香港回归的视频,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在学生的回答中,自然就激起了他们期盼回归的思想感情。这样,再用一段声情并茂的语言加以渲染,定下了全文的感情基调。此时,课文虽还未展开,爱国之情却悄然进入了学生的心中。用这样的情感读出来的文章怎能没有感情呢?怎能没有语文味呢?
以上几点在我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通过对学生的指导已经略有改善,当然要让学生真正的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得入情,还要在接下来的课堂中继续去寻找和实践。“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正如于永正老师所说过的:“朗读不仅是意会的最好办法,也是表达意会所得的最好办法。声情并茂的朗读,如同赋予作品以生命”。愿在我的课堂中,学生们都能遇见每一个美好的生命。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