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文的春晚:善洋不善土,善艺不善政

来源 :芒果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de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些洋气、洋派的节目说明编导的去土反俗的导演思想,另一方面也说明新一代国家领导改革开放的坚定的信心。当然多重混搭的实践,也表明了将世界先进文化本土化的尝试。”
  去年除夕,我在老家的屋子里,用一台弃用的电脑写了一篇《龙年春晚走出农民春晚圈》,老家冷,我躲在房间里蹲在床头柜边上写完那篇不得不说的随感。后来听传说,哈文认真看完了此文。
  今年,又是春晚,我又回到老家看望年迈的父母,陪他们过年,看春晚。我又拿出那台旧电脑。还是蹲在床头柜,老家零下七八度,不供暖,只能躲在小房间就着取暖器写。
  先说个小聪明的事,如果没有人和我争“专利权”的话,“在金龙升级更新之际”这句略带文人酸味和IT技味(技术味简称)的拜年的词,出自我的即兴。中国人喜欢龙,龙在晚清以来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蛇没那么幸运,虽然陈爱莲的《蛇舞》曾经在春晚让人如痴如醉,虽然也有金蛇狂舞的形容,但蛇排序在龙之后,是有些委屈的。龙蛇虽然形似,但体量不一样,更重要的是,蛇是现实的存在,龙则是远古的图腾和浪漫的幻想。
  哈文有意识地回避了龙蛇的问题,她开始让李咏和毕福剑争论土洋的问题,而不是探讨龙蛇的关联。如果说去年哈文的处女导在于尝试走出了农民春晚的路径,那么今年则看得出,她的苦心和艰难。
  虽然少了些鲜花和大牌观众,但这次春晚还是显得非常的大气和洋气,不仅席琳迪翁等一干国际超级品牌如此大规模地出现在中国春晚,在节目的选择上也是不避洋厚土,在中西合璧、中西混搭方面进行了多方面、多层次的尝试。看完蛇年春晚之后,你就明白为什么赵本山和黄宏被遗弃了,他们的土气足以冲淡整个晚会的洋气,虽然依然有潘长江等昔日明星在,但他们的气场和赵本山、黄宏等标志性人物是没法相比的。
  汪峰的出场,是春晚第一次让摇滚登堂入室。虽然汪峰是软摇滚,但毕竟是摇滚,而《指尖与足尖》有芭蕾舞与钢琴搭配,虽然演出者是中国人,但钢琴和芭蕾本身是货真价实的洋玩意儿。而土耳其的舞蹈《火》则是清一色的洋节目。这些洋气、洋派的节目说明编导的去土反俗的导演思想,另一方面也说明新一代国家领导改革开放的坚定的信心。当然多重混搭的实践,也表明了将世界先进文化本土化的尝试。
  尝试当然不是一蹴而就的,今年的春晚不难看出哈文的长处和短处,她在弘洋方面可以说得心应手,但在选择本土改造本土方面却显得有些缩手缩脚或者说缺少创意,基本沿袭了传统小品的格局、相声的思路,把这些小品和相声放到任何一年的春晚也不会觉得生疏,没有今天的时代特征,和整体的晚会格局的追求有分裂之感。再比如毕福剑的在场,就和整个晚会的氛围不协调,马铃薯脸和口音难脱本山大叔的影子。
  善洋不善土,是哈文春晚的基本特色。同时,看得出来,哈文对于政治话语转化为舞台话语的表达也有些笨拙。春晚是国家与老百姓沟通的平台,政治的元素是不可少的,但看得出来文艺青年出身的哈文对于艺术话语的运用是得心应手的,她在音乐、舞蹈、美术、文学等方面的修养足以支撑一台春晚,而对政治话语的表述则不够婉转和高明,那些带有强烈政治、政策色彩的节目有急于完成任务的嫌疑,太缺少艺术性了。或许有人说,政治不好艺术化,其实讲述好政治话语也是一门学问,尤其对于从事大众媒体的人来说。就像春晚不能变成清一色的报告会一样,春晚不能是清一色的娱乐和艺术,那是专场晚会。
  走出“农”年晚会之后,又不能彻底挣脱曾经的土味和笑点,这是哈文的困惑,也是当下文化的困惑。
其他文献
青春是什么?  青春是《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里不朽的纪念。女主角郑微站在舞台上高歌《鸿雁》,台下的学生们扭动着身躯,挥舞着臂膀,庆祝的彩带飘满整个会场,让我们明白有些青春是挥之不去的,它从未走远。  青春是《中国合伙人》里昂贵的梦。三个年轻人揣怀着青春的梦想在现实道路上走得坎坷和艰难,站在美国街头,看着自己的公司在美国上市,他们微笑着,这个梦他们实现了。  青春是《小时代》里善意的圈套。在这个不
期刊
作家史铁生,大半生与苦难相伴,直面生死,但他却把病痛视作别开生面的游历,与死神称兄道弟,追逐信仰,热烈地恋爱,以写作思考生命的价值。也因为这一切,他感激生命,宽待境遇,感到幸运和满足。“看见苦难的永恒,实在是神的垂怜——唯此才能真正断除迷执,相信爱才是人类唯一的救助。”史铁生说。  似乎21岁史铁生双腿瘫痪那年,命运就把“天地不仁”的命题摆在了他的面前,令他比任何人都要勤勉地去探寻生命的奥义,并以
期刊
1897年夏秋之际,湖南人谭嗣同以候补知府的身份寓居南京,并且时常往来上海与南京之间,和众多维新人士相互砥砺,寻求维新变法之途。经历了一段漫长的求学生涯之后,他的思想已经渐渐趋于成熟,《仁学》一书,由是瓜熟蒂落,这部五万余字的奇书,内容庞杂多端,汪洋恣肆,成为了晚清维新之际最具影响力的理论著作之一。谭嗣同为何要撰写这样一部以“仁”为主题的著作,“仁学”发展到近代,又有着怎样特别的内涵呢?记者先后求
期刊
“社会给了我名和利,我也必须对它有担当。我要用媒体人这个特殊的职业,用我所拥有的全部正能量,摸着良心,给这个社会增添一份温暖和平衡。”  “在一个怀疑无处不在的社会里,只有坚守内心留存的那份信仰和仁慈,才能让你不畏艰辛继续前行。”  很多人关注邱启明,是从湖南卫视《我们约会吧》开始。那个喜欢穿西装衬衫,不打领带,帅气稳重的男人“启明欧巴”,以特有的包容和尊重在观众中很快树起了一个仁厚大哥的形象。 
期刊
品,而是一种生活方式。  当我们追随城市历史的脉络,注意倾听城市发展的声音,城市综合体犹如这发展浪潮中最为澎湃和丰富的一部交响乐曲。在这篇宏伟的乐章中,我们听得到最强有力的城市脉搏与最乐感动听的生活音符。现代城市地产已步入综合体时代,这部将生活元素重新组合的作品,正在从各个角度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空间。它是一站式生活的梦想,当现代都会的土地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当城市交通的轨迹跟不上快节奏的步伐,它
期刊
“仁义礼智信”,是中国儒家的传统价值观念,这其中,“仁”无疑是最为核心的观念之一,“仁”的理念得以树立并流传两千多年之久,最终成为人所共知的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离不开孔子,在总字数不过11000余字的《论语》当中,提及“仁”的,就有109处之多,“仁”是如何成为中华文化核心理念的,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它又经历了怎样的变迁,今天的我们,应该如何认识“仁”、践行“仁”呢?《芒果画报》记者专访了著名
期刊
我们很多时候在观念上、心态上的羁绊让正能量无法呈现,太多人卡在负能量里,可能有一种迷失的感觉。而善,是一切正能量的根源和基础。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存有向善和向上的心,人生会向更好的层次进步和拓展。  日行一善:发好心,说好话,做好事。一言一行中将小善积累成大善。  正能量对我来说是修习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更高层面的能量其实无分正负,实为一体。就好比阴阳两极,达到一定境界后,合而为一。  
期刊
把一切东西都看做必然,不管是好的东西、不好的东西,修炼到一定程度,你也觉得能够接受它。好的东西会过去,坏的东西也会过去,一定要把握住现在,所以我的座右铭是:一切都会过去。  日行一善:时时为善,时时做的事情都是要对别人有帮助的。  一个人如果在最惨的情况当下都不觉得自己惨,那么你就能过去;如果你当时就觉得自己很惨了,有可能你当时就过不去。  那时候我毅然从国营企业辞职,是因为我同学帮我介绍了一份工
期刊
《芒果画报》:接触了这么多车,个人比较喜欢的类型是?  杨国林:我喜欢德系的车,比较严谨、安全而且精致。  《芒果画报》:创业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  杨国林:我觉得没有什么真正的困难,因为自身强大了,一定能战胜困难。穷的时候都熬过来了,现在我们要更加谦卑。遇到任何困难想方设法去解决,办法一定比困难多。我6岁放牛,8岁上山砍柴,练就了强健的体魄。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不要害怕困
期刊
“艺术迷人的地方在于她是有情感的,有永恒价值的,只有艺术才会这样跟时间叫板。我做艺术馆可以与艺术有深入的交流,对于艺术和艺术家都是这样。你既可以通过艺术去了解艺术家,也可以通过艺术家去了解他的作品。”  2009年在长沙月湖畔悄然出现了一座艺术中心——湖南千年时间当代艺术中心。一晃四年过去,它仍然安静地呆在湖边,仿佛时间与它无关。这座艺术馆的老板是何鹏。  这里对于何鹏来说,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