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兴趣班成为孩子发展的“谎花”

来源 :心理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z11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到底谁有错


  周末上午,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将我从睡梦中惊醒。接起电话,原来是好友木村先生打过来的。他气愤地说:刚才和儿子吵了一架。原来,今天好友想带儿子上興趣班。可是,儿子拖拖拉拉,一副很不情愿的样子。好友就训了他几句,没想到儿子就和他吵起来了。两个人性格都比较倔,谁都不服输。这不,好友气不过,就打电话给我,说:“遇到这种事,只能向你这个‘大心理学家’请教了。”
  好友住的地方离我很近。于是,我让他先来我这儿,散散心,也好让他儿子在家冷静一下。就这样,好友如约来到我家,我问及他和儿子的一些情况。原来,一个月前,好友给他儿子报了好多兴趣班。刚开始,孩子还能勉强应付。现在,是能拖就拖,不太想去这些兴趣班。看到好友很着急的样子,我不免心生感慨:“可怜天下父母心”,又一位为孩子教育操碎心的老父亲啊!
  时下,市场上充斥着各种兴趣班,令人目不暇接,尤其是那些煽动性很强的广告宣传语,更是牵动着每一位家长敏感而躁动的心。不知道还有没有人记得,之前在微博上刷屏的一则消息—《三万元月薪撑不起一个孩子的暑假》。光从这个标题,我们就可以看出家长的焦虑,造成这种焦虑的根本原因都始于那句广告语,“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很多家长接受了这句广告词的“催眠”作用,当他们看着同事、朋友疯狂地为孩子报花样百出的兴趣班时,一向爱思考的大脑仿佛瞬间失灵了。于是,盲目跟风的现象发生了,给孩子报班也就成了无奈的选择。这些兴趣班赚得钵满盆满,也暂时缓解了家长的焦虑情绪,但对孩子而言真的多多益善吗?

谎花是花亦非花


  望着窗外,已是雨过天晴。我向好友提议一起去楼下散步,边呼吸新鲜的空气,边聊聊孩子的教育问题。就这样,我们来到院子里。那里,摆放了很多花草,飘荡着淡淡的清香,我和好友深深地吸了一口。雨后的园子很幽静,空气也格外清新。正当此时,突然听见“咔嚓咔嚓”的声音。循声望去,只见一位工人正在园子里修剪花草。我和好友赶紧走上前去,和他打了招呼。好友弯腰捡起一个花枝说,都快开花了,剪了真的很可惜。工人却说,不剪更可惜。好友迷惑地看了看他,又看了看我。随着“咔嚓”一声,又一束花枝落地。工人不紧不慢地说,只有剪掉多余的花枝,主干上的花儿才能开出更大更饱满的花朵,否则可能都成了谎花了。好友问我,什么是谎花?我说,谎花是没等到盛开就凋谢了的花,谎花过多,就必然成为花的累赘,故而刚才工人毫不留情地剪掉了多余的花枝。
  看着修剪花园的工人,我不禁感叹:真是“神来之笔”啊!此情此景不正好可以用来解释好友给儿子报兴趣班并非多多益善吗?时下,教育市场上五花八门的兴趣班丰富了家长的选择,为孩子多元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比起我们,现在的孩子真是幸福太多啊!然而,名目繁多的兴趣班如果不加选择地照单全收,不也成了挂在“发展”这颗大树上的一束谎花吗?只有把多余的花枝统统去掉,“发展”的大树才能开出美丽、饱满、芬芳的花朵!因此,给孩子报兴趣班,贵在精而不在多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给孩子报兴趣班,并非多多益善!理由有三:
  孩子的精力毕竟有限。报多了,孩子追不上各个兴趣班的进度,压力比较大,没有空余时间来放松和玩耍,不利于孩子劳逸结合和成长。
  孩子可能会因此而产生厌烦情绪,不利于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让家庭教育失去发挥力量的机会。
  会让孩子学艺不精,因为如果给孩子报太多兴趣班,孩子学得会很杂,到最后可能没有一样是学得好的。
  我和好友交流着彼此的看法。好友频频点头,同意我的观点。我建议他今晚回家见到儿子,先就自己之前的态度真诚地道歉。然后对儿子说:“爸爸给你报了那么多的兴趣班,可能你感觉到很累。爸爸没有问问你的感受,是爸爸的不对!不过,爸爸想问问你,这些兴趣班有没有你特别感兴趣的?如果有,爸爸希望你及时告诉我,以后就上你最感兴趣的那个班,其它的我们可以退掉!”
  第二天下午,好友再次给我打电话过来,兴冲冲地告诉我:“你说的真管用,我与儿子和好了。昨天晚上,我按照你告诉我的方法和他进行了沟通。今天早上,儿子起床后给了我一个拥抱,还为昨天对我发脾气而道歉。现在,氛围很好!他告诉我,他对绘画班最感兴趣。我们商量了,一致同意保留绘画班,其它的都已经退掉了。儿子很开心,嘴里哼着歌曲,美滋滋地去上绘画班了。”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给孩子报兴趣班当然有必要,因为可以帮助孩子发展特长,有利于孩子建立自信心。然而,给孩子报兴趣班又并非多多益善,家长还要帮助孩子真正认清楚其兴趣所在。
  切记:贪多者必失!
其他文献
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每一位家长的精心呵护,而家庭教育也是重中之重,许多父母都是第一次做爸爸妈妈,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很容易出现误区,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这几种不良教育。  1予取予求 不管孩子要的只是小玩具还是价值不菲的高档游戏机,总是满足孩子提出的任何要求会惯坏他们。  很多家长认为拒绝孩子的要求使自己看起来像个敌人。然而,只要孩子一撒娇哭闹就交出你的钱包,会给他们造成金钱与物质比情感交流和有意义的
期刊
妙妙的危急时刻  5年前,妙妙从武汉考入北京的一所大学,在校期间顺风顺水,直到去年面临毕业,对于毕业后的去向感到彷徨无助,逐渐出现失眠、焦虑、情绪不稳定,甚至频繁和同学发生争执。一个本来性格温顺的小姑娘,变得暴躁易怒,让家人和同学都感到诧异,学校的心理辅导老师建议其到北京某三甲精神专科医院就诊。经过门诊医生的全面检查后,妙妙被确诊为双相情感障碍,经过系统的药物治疗,病情很快缓解,顺利毕业后回到武汉
期刊
有朋友问我:我满足孩子梦寐以求的物质需求了,但是为什么孩子还是不开心呢?  这个问题问得好!有些人小时候某些梦寐以求的愿望得到父母满足了,多年后他们也还记得,但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他们都没有很美好温暖的感觉,反而是很不舒服的感觉。  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认为导致孩子不开心的原因,不在于满足孩子需求本身,而在于父母满足孩子时的态度。爱孩子,却不爱自己,给孩子制造愧疚感。  一个朋友讲过一个故事,
期刊
据报道,在我国,跌倒是居民第四大伤害死亡原因,已经成为老年人群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造成老年人跌倒的因素较多,其中药物是引起跌倒的重要可调节因素。那么引起药物相关性跌倒的原因是什么?主要药物包括哪些?如何预防老年人药物相关性跌倒?  其实,药物的种类、剂量、多种药物联用均可使老年人跌倒风险增加。但老年人跌倒是多因素交互的结果,药物可引起老年人意识、精神、视觉、步态、平衡等方面出现异常而导致跌倒。
期刊
缘 起  最近网络媒体上出现大学生或青少年虐猫、虐狗的事件,社会文化里充满着对这一行为的谴责,然而虐待事件依然时有发生。这真有点像精神分析学的鼻祖弗洛伊德说的: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不过,对于在正常、健康的境遇中成长起来的人来说,同情弱者是人们的本能。  人天生有助人的动机,因为在我们的大脑里有个神奇的结构,叫镜像神经元。当我们看到孤苦无依的老人,看到骨瘦如柴的幼童,看到被虐的小猫、小狗,我
期刊
怀旧主题展”这个活动创意来源于老人的怀旧情怀。在敬老院倾听老人叙述的人生经历中,老人提到的老物件,往往最能引发老人内心的情感激荡,受世界博物馆日启发,我突发奇想:要是做一场怀旧主题展,多有意义啊!  想到这个点子时,抑制不住兴奋,可是怀旧展品去哪儿找呢?对,博物馆啊!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立即就联系广西民族博物馆、广西文物苑,虽然工作人员颇有爱心,但无奈受限于文物外展须经过文物局审批,而且涉及版权
期刊
小倩今年读初中二年级,14岁的她脸色偏黑,长相普通,性格偏内向,不太善于表达,在一群同学中间并不显眼。  一天,我像往常一样在心理活动室给她的班上心理健康课,主题是“悦纳自我”。或许是这堂课触动了她,下课后,我发现其他同学都离开了活动室,唯独她还在,似乎想告诉我什么。看她欲言又止的样子,我主动问她:我可以帮到你吗?她点了点头,就这样我们建立了咨询关系,约定每周二下午利用自习课的时间做咨询。  咨询
期刊
提起电动汽车,很多人都会首先想到特斯拉这个汽车品牌。而提起特斯拉,又不得不提到他的掌门人埃隆·马斯克。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为什么马斯克能把自己的事业做得风生水起?他有哪些与众不同之处呢?我脑海中浮现出的答案是马斯克具有四项心理资本,这是他能成大事的关键所在。  “心理资本”(Psychological Capital)这一概念来源于积极心理学,最初由美国学者Luthans等人在2004年提出。
期刊
入夏的时节,最让小朋友惦念的除了西瓜还有暑假。和姥姥一起生活的正男不喜欢说话,也不喜欢笑,只喜欢低着头。当同学们聊着去哪里玩的时候,他沉默着不搭话。终于忍不住回家问姥姥为什么没有爸爸妈妈。姥姥说爸爸意外去世了,妈妈为了给他赚钱在外面工作,不能回来。  本来很不轻松的故事,配上了欢快的背景音乐。正男就在这样的气氛下无意中知道了妈妈的地址,踏上了寻母的道路。  邻居“不靠谱”大叔知道后,在妻子的命令下
期刊
有一天,孩子拿着一本《小王子》来让我读。刚刚读了几分钟,觉得有点不对劲,这本书好像不是写给孩子看的。  《小王子》的第一章是作者六岁那年的一段经历,作者读到了一条大蟒蛇如何吞食怪兽的故事。惊诧于蟒蛇居然能把那么大的怪兽吞下去,然后再花半年的时间来待在原地消化。于是,作者放飞想象,专门画了一幅“蟒蛇吞象”的轮廓图。当他异常兴奋地把这幅作品展示给成年人看,并且得意地问他们“怕不怕”时,成年人都很不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