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植壮大旅游业 提升城市竞争力

来源 :中国城市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k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次由我们学会发起并组织的中国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工作,立足于学术研究,着眼于城市品牌建设。这次活动得到了全国各地140多个城市的响应,反映了各个城市发展旅游业的信心和追求。城市是旅游的客源地,也是目的地。提升城市旅游竞争力,建设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强市,将极大地促进我国软实力的提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必将发挥积极作用。
  下面,我想利用这个机会,集中谈一下我对科学推进城市旅游业发展的思考,作为探索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之路的设想或建议,供大家交流讨论。
  
  进一步明确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旅游是一项以文化教育交流为基础,涉及经济、社会、政治等方面的综合性大众社会活动,而旅游业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对旅游的推动、促进和提供服务来获取收入,属于第三产业,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旅游业的兴起和发展是社会分工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必然趋势,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第三产业的产值已占到全部产值的70%以上,而其中旅游业以其持续增长的消费需求、快速扩张的市场规模和被普遍看好的发展前景,成为促进现代经济社会繁荣和发展的新兴产业,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突出的角色。据世界旅游组织的统计,2005年全球入境过夜旅游人数为8.08亿人次,旅游外汇收入为6820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3%和9.6%。在中等发达程度以上的国家,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重约10%。以旅游为支柱产业或主导产业的国家和地区,其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重则超过20%。相当数量的国家和地区,通过发展旅游业,带动的社会投资、就业、税收已占本国总量的10%以上。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国家综合国力和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成为各国和地区参与国际分工、获取经济利益的重要途径。
  在全球的旅游市场中,亚太地区已成为全球最活跃的旅游市场和旅游业发展最快的地区,其中我国旅游业发展最为强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经历了从外事接待型到积累外汇型的转变,继而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部分。进入新世纪以来,旅游业作为崛起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04年全国接待入境过夜旅游人数居全球第4位,旅游外汇收入居全球第7位。2005年接待入境过夜旅游人数4680万人次,比2004年增长12%;旅游外汇收入29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2006年度全国入境旅游人数达1249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9%,旅游外汇收入339.4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9%,旅游总收入8935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占到GDP 的4.3%。据国家旅游局预计,2007年旅游业总收入将达1万亿元左右,增长10%。如果“十一五”期间旅游收入年均增长保持10%左右,预计到2010年,中国旅游业总收入将达1.226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GDP 的7%,到2020 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旅游业总收入达到2.5万亿元人民币以上,占GDP 的比重提高到8%左右,2010年和2020年国际旅游人数将分别增长到10亿人次和15.6亿人次。
  旅游业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经济活动,特别是从旅游带来的商业机会、经济影响以及与此有关的投资、管理等方面看,它在调整社会经济结构、推动市场发育完善以及增加就业、稳定社会等方面都有突出作用,是经济结构调整中新的增长点。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旅游业不仅是经济活动,也是文化活动。旅游者通过旅游不仅享受到各国各地的自然美景,而且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历史、人文、艺术、文化的了解,增进知识,就是古人所说的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特别是拥有5000年古老文明的中国,各地名胜古迹、历史文化遗迹都是旅游业的宝贵资源,也是中国旅游业的热点和卖点。通过对中国历史名胜古迹的了解和欣赏,使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熟悉中国而理解中国。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旅游业将获得良好的发展机遇,进入长期快速增长的黄金发展期。为此,各级领导应该更加重视旅游业,把旅游业确立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重要领域,在实施区域发展重大战略时,要将旅游列为重要内容,为旅游业发展提供有利的政策支撑,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和政策支持力度,为旅游业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客观认识当前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状况
  
  据国家统计局分析,我国人均消费从目前到2020年,将以每年10.8%的速度递增,旅游将是消费升级的主要消费行业之一。依据旅游业的发展规律,当人均收入超过 1000美元时,国内旅游就会兴旺起来;达到3000美元时,就会出现到周边国家或地区旅游的热潮;达到5000美元时,就会更多地追求周游世界。在我国,早在2003年人均GDP就超过了1000美元。目前,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的旅游消费已成为当地居民除住房、汽车之后的重要消费,如上海居民家庭旅游支出占总收入的4.6%,珠三角人年均旅游总花费650元。同时,随着三个集中假期的推行,每年享受的法定休息日达到114天,旅游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方式,市场空间将越来越大。
  当前,国内旅游业在巨大的社会需求推动下异军突起,众多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遗址,为旅游业的开发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人们往往只看重旅游地的经济价值和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却忽视了旅游业所存在的实际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内旅游业现处于从无序向有序的转化阶段,旅游资源管理体系不完善,市场的混乱局面在短时期内难以根本转变。由于国内旅游需求的急剧膨胀超过了旅游企业自身承受力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宏观调控能力,致使行业无章可循,更没有切实可行的行业管理手段来规范和培育国内旅游市场。除对三类旅行社有较强的市场准入管理手段外,对其他从事国内旅游企业的经营行为还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一个没有完善法律和规章的旅游市场是滋生不正当行业行为的土壤,导致了国内旅游市场较为混乱,服务质量低劣;价格竞争和价格混乱并存;旅游安全得不到可靠的保障。一部分素质低劣的从业者从根本上就违背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所要求的道德准则。这样环境下的旅游企业化经营,使风景名胜资源的保护处于难以承受的风险之中。为此,建立完善的旅游管理新机制势在必行。
  2、对旅游资源的掠夺式开发,造成了部分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同时也危害了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绝大多数的风景区在旅游高峰期,均不同程度地处于超负荷状态,景区内游人如织,空气污浊,旅游质量大受影响。加之旅游者环保意识差,更加重了旅游景点的人为破坏因素,在旅游景点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旅游者随意触摸攀爬名胜古迹、乱刻乱画的现象时有发生,所有这些都使名胜古迹的本来风貌和存在寿命受到严重威胁。如敦煌莫高窟,因游客量过多,空气污染使许多精美佛雕的颜色已发生变化,内在物理,化学结构也受到影响,还有许多奇山异洞、秀水珍木,也因过多地被人类光顾而受到破坏。同时,旅游业的兴旺,使旅游接待地的流动人口和交通工具增加,致使旅游接待地的空气污染、噪音污染和水污染加剧。旅游接待地人满为患,加重了当地基础设施的负担,水、电、交通等设施感觉不足。还有一些地区追求近期经济利益,在风景名胜区过多地扩建高档宾馆、饭店、疗养所和“培训中心”,以及电梯、索道、滑道、娱乐设施等,形成了一批高污染、高消耗、低效益的工、商业,破坏了旅游资源,同时也危害了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交通瓶颈”等基础设施不足问题仍然是制约国内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旅游业的发展速度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交通业的发展速度,我国的交通业要从根本上适应迅猛增长的人流还需要相当长的历史时期,这种局面使旅游资源的浪费在所难免,也阻挡了旅游者的长距离流动,从而使旅游业的发展丧失了主动性,也丧失了巨大的市场机会。此外,交通问题所产生的关联问题也不容忽视,旅游旺季因不能满足旅游者交通票务需求而出现的投诉时有发生,许多本来可成为黄金旅游线路的产品皆因为交通问题而夭折。除以之外,直接与旅游接待能力相关的宾馆、饭店以及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不足,许多旅游区一到旺季即应接不暇,连现实的市场需求都无法满足,更谈不上开拓和发展。
  4、匮乏的人力资源使国内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潜伏着危机,一些旅游从业者欺诈旅游者、损害旅游者利益的情况屡屡发生。旅游业在我国是一门新兴产业,其行业文化积淀比较浅薄,行业培训能力也极为有限。目前,国内旅游行业的自身发展已超过了行业所能提供人力资源的能力。绝大多数管理人员和直接从业者都处于摸索阶段,而谁又能保证在这种没有规范的经营中道德能随时战胜金钱的诱惑力?相当一部分国内旅游从业者把自己从事的工作看作是一种简单便捷的挣钱手段,而不是当作一种需要技能和行业纪律的事业精益求精,如此的人力资源状况又如何能使国内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呢?任何经济行业都应以诚为先、信为首,而各地一些旅游经营机构诚信缺失,缺乏起码的信誉度,有损于全行业的形象。目前,国内的旅游者与接待地之间、旅游者与旅游企业之间的争执时常见诸报端,使旅游业在舆论中的形象不佳。不久前在香港发生的以玻璃作钻石欺诈内地消费者的事件,虽然得到了较好的解决,但是仍然对香港多年来塑造的“购物天堂”的旅游形象、特别是在已成为赴港旅游主力的内地旅游者中造成了不良影响,这值得我们国内的旅游地和旅游从业者们深思
  5、发展不平衡,综合开发不够,旅游品牌特色和个性不突出,吸引力有待提升。我国旅游者大多属于初级产品消费者,一些新奇的娱乐场所,避暑海滨、名声较大的观光景点和名胜古迹较适合旅游者的需求,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希望花较少的钱和时间经历最多的旅游活动。由于我国旅游业的总体投入极为有限,所以旅游产品的集聚性和规模性较差,而旅游者又不能在时间和费用上支付长途旅行,这使得国内旅游产品的开发有了局限性,致使旅游产品单一,文化特色不浓,文化品味不高,品牌形象差,直接影响了我国旅游业的持续发展。除少数综合性中心旅游城市和拥有特殊资源产品的城市外,总的来看呈现出发展不平衡特点:如沿海内地城市旅游发展不平衡;旅游中心城市和其它城市发展不平衡;城中游与城外游不平衡;大城市与中小城市发展不平衡;淡旺季不平衡等。此外,盲目照抄照搬,没有自己的突出特点;重硬件轻软件,新景观的设计和建造与原城市建筑街区不协调;行为短期化,长远打算不足;表面文章、“政绩工程”多,真抓实干打基础的少;盲目求大、求全等发展的不和谐现象屡见不鲜,所有这些问题都制约着我国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积极探索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纳入科学的轨道,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的定位更加明确,“十一五”时期旅游产业的供给能力将进一步提高。针对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障碍,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以便与大家共同探索有中国特色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一、要明确实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强化旅游规范开发,制订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在实施中,既要满足旅游者和旅游开发区的需要,更要要求旅游业的发展必须与当地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相协调,实现经济发展目标和社会发展目标的统一,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为此,我们一定要把发展旅游业作为优化经济结构、提升服务业层次、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城市知名度、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来抓,坚持大旅游、高起点、优布局、功能全、可持续的原则,制订出旅游产业的总体规划,强力推进旅游项目建设,实现旅游业的长足发展。
  第二、要强化保护意识,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确保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旅游业是一个依靠自然禀赋和社会遗赠的资源性产业,自然资源和历史人文资源是吸引旅游者的最根本的力量,因此保持优良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在旅游业的发展中决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把环境和经济发展割裂开来,在发展中必须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客观地根据“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保护”,“谁利用,谁补偿”的原则,使旅游业的发展最终与环境、社会、经济发展协调一致。否则,再好的旅游资源若不注意保护,同样存在着毁灭和消失的危险,更谈不上可持续发展了。针对目前旅游城市存在的空气、噪音、水和垃圾污染等环境问题,建议在综合治理的同时,一定要加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树立环境公德意识,不为满足个人私利,不为局部或眼前利益而损害他人或全局的利益,让人类贴进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第三、要强化人文旅游资源开发,增加文化内涵,打造旅游精品,增强旅游产业综合竞争力。特色是旅游业的生命,雷同是旅游业的大敌,我们必须以自己特有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为特色,打造自己的品牌,才能增强市场竞争力。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要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必须正确认识人文旅游资源的价值,确立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共同开发的战略,真正把文化特色融入旅游中。现代旅游业既要让人们饱览异域他乡的山川名胜,又要满足人们对异域他乡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服饰、饮食文化和表演艺术的欣赏与探求。只有不断增强旅游精品的吸引力,才能切实增强旅游产业综合竞争力。这里我要特别提一下旅游产品的开发问题,我总的感觉各地旅游产品开发不够,当地特色不浓,民族风格体现不够,突出问题是千篇一律。旅游产品的设计、研制、生产、包装都应该从当地实际出发,具有当地特色,有纪念意义,即通过旅游业带动旅游工业、商业的发展,这一点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第四、要改革现行旅游管理体制,建立完善的旅游管理新机制。对景区的所有权、经营权和管理权实施彻底的三权分离,所谓三权分离就是要使景区的所有权、经营权和管理权分属于三个不同法人主体,且三个不同的法人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相互独立。只有使这三权做到了真正分离,使景区经营单位逐步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同时加强行业管理和监督,才能促使旅游企业效益不断地提高,培育起健康有序的旅游市场。同时,加快建立起激励竞争机制,旅游企业应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市场需求选准发展的模式,从根本上解决企业长期发展的关键问题。除此之外,旅游部门还应引导建立规模性的行业组织,尽可能使行业向集约化方向过渡,创造国内旅游企业的规模效应。
  第五、要强化宏观调控能力,制定行业标准,规范市场行为,加快旅游法制化建设,提高旅游综合管理水平。旅游部门应深入调查研究国内旅游业近年来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以纠正目前旅游业发展中的无序状态,保证旅游质量。旅游企业要严格执行国家和旅游部门颁发的技术标准,按照标准要求来规范服务行为,提高企业的服务质量。同时,加快旅游法制化建设,各地可根据当地旅游发展情况制定地方性法规或政府规章,从旅游过程的各个环节入手,防止不正当行为在行业内的滋生。加强执法检查和对国家现有旅游法规的宣传,大力倡导依法治旅,依法办旅,使我国旅游资源的管理真正走上规范化、理性化的道路,对未经批准擅自进行旅游业务、无证导游、宰客等违法行为,加大查处力度,净化旅游市场,切实保障游客利益,为旅游业健康、持续地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六、要加大宣传力度,抓好从业人员培训,形成全社会关心、参与旅游的良好氛围。巨大的潜在市场的存在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守株待兔,全面强化旅游宣传促销,大力塑造旅游品牌,是做大做强旅游业的重要手段。旅游品牌是一个地方旅游产品知名度和吸引力的标志,涵盖面广,跨度大,综合性强,需要全社会的支持与合作。特别是我国旅游产业涉及不同的部门和行业,仅仅依靠旅游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充分发挥好行业主管部门的牵头和第一责任人作用,主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切实转变职能,改进管理方法,把工作重点放在抓发展环境、抓市场开拓上来,不断提高行业管理水平。同时,地方财政每年都应安排一定的旅游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旅游市场开发、国际国内旅游宣传促销和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在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的同时,各部门、各行业都要增强“大旅游、新形象”的观念,打破区域、部门、行业界限,积极关心和大力支持旅游业的发展,加强配合,形成推进旅游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立足城市实际,培植壮大旅游业提升城市竞争力
  
  纵观世界城市旅游发展的过程,单纯的城市旅游业、旅游服务接待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城市旅游迅速发展的要求,全面实施旅游形象和品牌战略成为当今城市旅游发展的新任务。当前各级党委、政府发展旅游业的热情和力度空前高涨,全国已有25个省区市把旅游业确立为支柱产业或先导产业,“党委重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各方支持”的良好局面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从这次活动的评价研究报告中看出,许多城市立足自身实际,在全力培植壮大旅游业,提升城市竞争力方面已取得了显著成绩。今天,我们相聚在无锡,我想重点谈一下我对无锡旅游形象和品牌的印象。
  我想听到《太湖美》这首歌或《二泉映月》曲子的中老年人,谁都会想到太湖明珠——无锡,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江南名城,有着3000多的年历史文化底蕴,是我国吴文化的发祥地,也是我国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人文荟萃,经济发达,历史上以其繁荣、繁华而被誉为中国的“小上海”。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无锡紧抓机遇,大步迈进,创造了“中国苏南乡镇经济模式”、“中国华西”等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又一个辉煌。无锡是一个山明水秀的旅游胜地,是离太湖最近的城市,“太湖三万六千顷,最美就在无锡景”。古运河1700多公里,从北京到杭州,悠悠千年,唯一穿城而过的城市是无锡,有人说过长城的精华在八达岭,古运河的精华在无锡的清明桥。这里景点非常丰富,有“天下第二泉”、鼋头渚景区、灵山景区、三国水浒城景区、锡惠名胜古迹区、善卷风景区,文化的景点有大家了解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东林书院,还有江南最大豪宅的薛福成故居。山明水秀的自然资源、人文荟萃的江南文化资源和经济繁荣,现代文明资源融合起来,构成了无锡旅游的特色,也构成了无锡的城市品牌。这颗璀璨夺目的太湖明珠,既引起了全国广大朋友的关注,也引起了世界的关注,现正逐步向国际性的旅游城市迈进。
  近年来无锡旅游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但从总体上看,旅游业仍处于发展的起步期和产业化前期,还存在发展不充分的问题。与周边城市比较情况看,2006南京市旅游总收入达460亿元,占GDP的16.6%;扬州旅游总收入达130亿元,占GDP的11.8%;2006年苏州市旅游总收入达到525亿元,占GDP的10.89%。无锡市旅游总收入达301亿元,占GDP的9%;常州旅游总收入达100亿元,占GDP的6.4%。这说明无锡旅游业占国民经济比重还不高,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还不强,与周边城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也与无锡的经济总体发展水平和在全省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很不相称,同时也是无锡旅游发展的潜力所在。
  但令人欣慰的是,无锡市早在年初就确立了2007年全年旅游发展新的目标,在更高的起点上坚持率先发展,在更高的平台上实现协调发展,在更宽的领域里推进创新发展,在更实的载体上体现优质发展,深入实施“四大战略”,积极推进“四个突破”,今年力争保持中外游客人均天花费继续位居全省第一,并实现旅游总收入430亿元,增长20%以上,向旅游强市前位挺进。目前,长三角正在加速建设我国首个无障碍跨省市旅游区,联合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尤其重要的是,2010年举办的上海世博会将吸引7000万参观者和游客,其中将有超过70%的人员将做延伸旅游或周边旅游后参观世博会,这给周边城市的旅游业带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我深信,无锡依托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成熟的品牌特色,利用这一大好时机,一定会脱颖而出取得更大收获。
  一个优秀旅游城市要发展成国际性的旅游城市,就一定要把这个城市作为整个产品来打造,提高整个城市的旅游度假休闲功能,优化整个城市旅游度假休闲环境,把城市变成一个大景区,要整个城市提供符合国际惯例的优质服务,包括市民的文明素质,使整个城市的氛围和旅游城市相符合、相协调,提升整个城市旅游度假的人文特征,这样才能使旅游竞争力强市走进一个新的发展时代,在发展中不断拓展现代旅游业服务的新领域,积极加快国际化进程,始终保持高位增长势头,奏响我国城市和谐发展的强劲乐章。
  (作者系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第一副会长、中国生产力学会会长)
其他文献
4月22日,2007年度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高峰论坛在无锡太湖饭店召开。论坛由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和无锡市人民政府主办,无锡市旅游局和北京世纪唐人旅游发展有限公司(CTD)承办。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会长周道炯,全国人大常委、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第一副会长王茂林,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秘书长张巨功,北京世纪唐人旅游发展有限公司(CTD)首席分析师、“中国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项目主持人张晓军,通
期刊
今年五一黄金周,焦作市旅游市场再结硕果、旅游经济指标又创新高,全市各主要景区(点)共接待游客150.92万人,同比增长9.5%;门票收入6160.25万元,同比增长9.3%,圆满实现了黄金周旅游“安全、质量、秩序、效益”四统一的目标。  纵观今年五一黄金周,焦作市旅游工作的总体特点是:组织管理规范有序,优质服务成为市场亮点,旅游安全贯彻始终,综合经济效益更加明显。这一成绩的取得,是全市上下共同努力
期刊
大连,面向烟波浩淼的太平洋,依山傍海,景色秀丽,气候宜人。  大连旅游的特点是以大海为背景,以绿色为依托,以漂亮的城市环境为品牌,以大型旅游活动为载体,以特色旅游项目和时装城、足球城、田径之乡、夜光城为吸引力的年轻而现代的浪漫之都。   大连,有着很多骄傲的荣誉和自豪,有大连人民和大连旅游共同创造的奇迹,有大自然赋予这块土地的自然神奇,有人们对浪漫之都的欣赏和向往。  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大连就
期刊
资源型城市的衰落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发达国家市场经济完善,资金雄厚,国家进行必要的干预,制定合适的产业政策,积极进行产业转移,它们的城市转型取得了较好效果,转型后的城市也保持了较快的经济增长。  与国外的资源型城市相比,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的资源型城市长期低价输出原材料,高价购入制成品,处于经济上的“双向失血”状态,也使这些城市的劳动多为简单的体力劳动,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人才极度缺乏。在这样的基础上,
期刊
往届奥运会:借奥运契机促城市经济发展    《中国城市经济》:20世纪中期以来,奥运会的规模不断扩大,奥运会对举办城市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明显,从往届奥运会来看,这种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赵弘:从历届奥运会的举办经验来看,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奥运会主办城市都把筹办奥运会与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借助奥运契机为主办城市和主办国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期刊
一、引言    信用风险,指的是在商业交易中由于交易一方的违约,使交易另一方应得的预期现金流量的现值减少而遭受损失的风险。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信用风险的度量是商业银行进行信用管理的核心问题, 对信用风险的准确度量和有效管理, 有利于商业银行经营的安全性, 也有利于金融体系整体的稳定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违约率、赔付率和违约相关性是衡量信用风险大小的主要参数,其中违约率是度量和
期刊
古交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煤田面积754平方公里,地质储量96亿吨,可开采储量50亿吨,由矿业经济创造的增加值占全市GDP的70%以上。然而,也正是煤炭资源的快速开发,让古交人饱受了环境污染的煎熬。近几年来,古交市结合发展现状,痛定思痛,总结教训,充分认识到发展是硬道理,科学发展更是硬道理,必须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路子,切实转变增长方式。    在转变中
期刊
老子曰:“适者有寿,仁者无敌”。军人出身的庞红华将它改为“适者有道,仁者无敌”。他把老子的思想和孙子兵法的精髓融入经营理念和经商实践中,成功地整合各种资源,组建了一个企业集团——上海苏商集团。他带领集团全体员工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用精神创造了智慧和财富,用创新造就了企业的辉煌。他们努力建设企业文化,增加企业凝聚力;他们积极推进人才战略,提高企业竞争力。他们与时俱进,道路越走越宽广;他们经营讲究诚信
期刊
《中国城市经济》:从上个世纪八十年初起,资源型城市转型便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今二十多年过去,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内涵有了哪些重要变化?  王青云:我觉得显著的变化反映在这个问题提法本身,过去我们一直叫作资源型城市转型,特别是2001国家将阜新确定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转型” 两个字就成为一个普遍的说法和共识,不过最近这个说法有了新的变化,叫做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这两种说法的递进变化,反映
期刊
山西省第二大城市大同是以煤炭工业为主典型的资源型城市,近年来,随着煤炭资源日近枯竭,城市经济及各方面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基于此,大同市未雨绸缪地提出经济转型的整体发展战略,这标志着大同将彻底打破长期以来形成的过度依赖煤炭的单一产业结构,逐步构建多业发展、多元支撑的经济格局。    “煤都”的觉醒    《中国城市经济》:如何客观认识大同作为全国重要煤炭能源基地在全国城市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郭良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