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的舞台 “秀”的舞台

来源 :人民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ixun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7月末,应WPPI(The Well-Prepared Pianist Institute,“‘做好充分准备的钢琴家’协会”)钢琴协会之邀,我们踏上了飞越太平洋的飞机,到美国亚利桑那州北部小镇Flagstaff参加由该协会主办的艺术节及第二届Piano Team国际钢琴比赛。亚利桑那州以巨大无比的仙人掌而闻名,7、8月份的炎热可想而知,但Flagstaff这个距凤凰城(亚利桑那州州治)300多公里的北方小镇却气候宜人,据当地人称,这里是人们常常光顾的避暑胜地。或许正是凉爽的天气加上比赛地点北亚利桑那大学优雅的环境,使得这次美国之行多了些休闲的气氛。
   WPPI的历史并不算长,但近几年,它在美国基础钢琴教育领域名声鹊起,开始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这跟它的创始人N. Jane Tan个人的艺术才华和执着、努力是密不可分的。
   Jane被誉为“是美国最重要的钢琴教师之一”,她的老师中不少都是鼎鼎有名的大家,如Edward Mattos, Mieczslaw Munz ,Fernando Laires及 Leon Fleisher。在30年的职业钢琴教学工作之后,她毅然放弃了终身教授的职位,而将全部的精力都投入钢琴基础教育。 由于自身的艺术修养和丰富的教学经验,Jane能以一种深刻而富有远见的眼光来看待钢琴基础教育,并且有一套极富创造力的教学方法来实现她的教学理念。所谓WPP(The Well-Prepared Pianist)也正清晰地表达了Jane的理念:她希望学生们(包括教师)通过3至5年时间的学习,能在音乐的各个方面为将来的发展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Piano Team”最初是Jane为他的学生设计的一种独特的演奏和学习的方式,是5位演奏者演奏5台三角钢琴的合奏。在传统的音乐教育中,钢琴演奏者是最孤独的,也最缺乏合奏的经验,因此,Jane试图通过Piano Team 的形式,丰富钢琴演奏者的合奏经验,增加学习钢琴的乐趣。后来随着学生水平及曲目数量的发展,Jane的Piano Team逐渐发展为一种独立的舞台演出形式,并开始举办专门的Piano Team比赛。
   第一届Piano Team 钢琴比赛于2003年7月在拉斯维加斯举行。本届比赛仍沿袭上一届的赛制,按年龄将参赛队分为少年组和青年组共24个组合参加比赛。
   在钢琴艺术史上,为多人、多架钢琴而作的作品虽不常见,但也不乏一些佳作,譬如巴赫为四架(古)钢琴所写的《协奏曲》、斯美塔那为双钢琴八手联弹所创作的《奏鸣曲》等,但以5架钢琴这样固定的形式出现,这却是最近几年的事。因此,对于并未真正听过这样合奏的我而言,5架钢琴在一起演奏将会是什么样的效果?激起了我极大的好奇心。不过,最初在艺术节开幕音乐会上,由5名业余钢琴教师演奏的一台Piano Team的专场音乐会却让我们有几分失望。5位钢琴演奏者虽然配合还算默契,但在音色和音乐感觉上乏善可陈,更要命的是,5台斯坦威的钢琴在台上并未表现出想象中的辉弘气势及丰富的层次,相反,整个声音显得浑浊沉闷,缺乏光泽和层次感。那场音乐会后,我和同去的老师们禁不住都对Piano Team这种组合形式的表现力、艺术性及其生命力产生颇多疑问。
  但这些的疑问和怀疑在第二个比赛日中,“舞凤凰”(Dancing Phoenix)组合演奏结束的一刻几乎消失了。比赛中,他们演奏了Jane改编的《蓝色多瑙河》(Blue Danube Waltz)及《时间之舞》(Dance of the Hours, Ponchielli-Tan)。《蓝色多瑙河》这首我中学时代所热衷的名曲,似乎已经很多年未曾专门去聆听过了。对于这首作品的演绎,著名的版本数不胜数,阿巴多、卡拉杨、穆蒂、克莱伯都在金色大厅留下他们经典的演绎。所以,当最初看见节目单上“舞凤凰”将要演奏这首作品时,心里有一丝淡淡的厌倦:哎,又是这首曲子!但当听完5位年轻演奏家的演奏之后,我彻底被他们感动了,自从音乐变成我的职业,听音乐被真正感动,而且是如此烂熟的作品,似乎已经是很多年前的往事了!
  
   这首《蓝色多瑙河》5台钢琴的版本与乐队版本有着并不完全相同的气质,如果说在金色大厅中的《蓝色多瑙河》是以音乐本身在打动着观众(虽然这离不开杰出的演奏家),在这个Piano Team的舞台上,打动我们的是5位演奏者的天赋和默契,而《蓝色多瑙河》似乎只是变成了一个载体——一个不那么容易驾驭的载体。5位演奏家在台上完全融合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他们通过身体动作,彼此协调,音乐中一些非常细微的呼应和变化都被揭示得淋漓尽致。他们的音乐才华透过这部作品发出耀眼的光芒!而这时5架钢琴所发出的声音已经与开幕音乐会上的完全不同了,有相互的呼应,有分明的层次。赛后,从他们的老师庄德龄博士那里了解到,这一组合已经在一起排练了3年多了!这个暑假为了准备比赛更是每天排练3个多小时,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啊!
  如果从纯音乐的角度来说,虽然来自广东佛山的组合“Encore”在他们乌克兰外籍教师的调教下也显示出一定的水准,犹他州的另一队组合也表现良好,但除了“舞凤凰”,再没有一个组合能在整体上达到这样的水平。其它组合虽然在音乐表现上及配合的默契程度上多少与这几个队有一定差距,但他们在舞台上的表演则同样能吸引观众们的眼球,单单着装就丰富多样个性十足,譬如少年组的“Funky Five”穿着一身牛仔,头顶牛仔帽,酷极了!“Synergy”一身圣诞老人的打扮,演奏中还伴随着轻松的节拍摇曳着身姿;有的甚至下场谢幕的动作都精心设计,别具情趣,博得观众们开心一笑。在这些组合看来,他们来参加这个比赛,更重要的是要在舞台上秀出青春的个性,秀出年轻人的光彩!
   有意思的是,在键盘上表现良好的全部都是华人——“舞凤凰”的成员全是在美国的第二代华裔,他们的老师也是来自台湾、在美国完成学业的庄德龄博士;犹他州的组合中虽有两名美国孩子,但其余的孩子皆是华裔,而且他们老师也是从中国移民美国的。而那些在舞台上“秀”劲十足的则大多是美国孩子们的组合。不能不说,这样的现象正体现了东西方文化在教育观念上的差异,也鲜活地反映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家长和孩子们对学习钢琴的不同的见解。
   比赛的结果自然毫无悬念,华人组合包揽了两个组别的全部六个名次,“舞凤凰”成为当之无愧的冠军。
  
   按计划,第三届Piano Team国际钢琴比赛将于两年后在洛杉矶的“迪斯尼世界(Disney Land)”举办。2008年,这个比赛会是什么样的呢?在这两年中,还是有很多问题值得主办者去思考,譬如,5架钢琴的Piano Team在艺术上到底有多高的价值和潜力?为什么是5架钢琴的组合,而不是4架或者6架?从纯音乐的角度来看,5架钢琴的音乐是否具有4架或6架及其它的组合无法替代的表现力和艺术价值?每一种艺术形式的成熟、定型都需要通过若干年的“进化”,经受历史的筛选而最终形成一种固定的形制,就像传统的弦乐四重奏或者协奏曲那样,Piano Team同样需要接受这样的考验;此外,钢琴主要是作为一件独奏乐器,如何克服其声学及律制上的问题,譬如,同样一个中央C,5架钢琴同时奏响,听上去并不会比两架钢琴更响,而且由于5个音不可能完全相同,加之钢琴所使用的十二平均律的原因,这5个同时奏响的音还可能出现拍音,不仅无法形成良好的共鸣,而且还会相互抑制;最后,是作品问题,跟第一届比赛时相比,Piano Team的演奏曲目已经有了较大的扩充,除了Jane以外,也开始有一些作曲家参与其中。但即便如此,现在的几十部作品仍然全部是改编曲,还没有专门为Piano Team而创作的作品,如果将来有这样的作品成功问世,那将会是Piano Team艺术价值的重要体现。
   对于比赛而言,这次所设立的奖项似乎并不能完全涵盖这届比赛给观众们留下的闪光点。毕竟,除了华人孩子们在键盘上的良好表现,美国孩子在舞台上自信、洒脱的表演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而且,从现在已经流行的几十部Piano Team的作品中我们也不难发现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趋向于严肃的作品,如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柴可夫斯基的《意大利随想曲》等,而另一类则更趋向于流行风格,如《时间之舞》、“Entertainer”等。如果在第三届比赛中增设最佳舞台表演奖、最佳着装奖等个性奖项的话,将会使比赛更具吸引力,也能有效避免这个比赛逐渐变成纯粹的华人音乐节的危险。
  
  王庆 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钢琴教师
  
  (责任编辑 张萌)
其他文献
西方20世纪10、20年代至50、60年代“新音乐”①各种作曲新技法迅猛发展。为了达到“求新求异”的目的,“新音乐”作曲家充满了难以遏制的激情和冲动,很少考虑已处于过于膨胀状态的自我意识,使自己背负着太多的使命和责任。不过,“新音乐”作曲家们以寄托自己的理想和追求的音乐活动折射出了西方艺术思潮、流派发展的轨迹。其积极方面是使音乐创作摆脱传统作曲技术理论的“壁垒”和既定的价值观念体系;另一方面又由于
2008年在诸多音乐理论出版物中,约瑟夫科尔曼所著的《作为戏剧的歌剧》(杨燕迪译)一书以其深刻的命题、严肃的立场和类比的方法令人注目、发人深思。  约瑟夫科尔曼(Joseph Kerman,1924—)是美国音乐学界独树一帜的领军人物,1950年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他以涉猎广、求证实、透析深、文风辣而形成特有的“反潮流”风格,在歌剧研究、文艺复兴时期英国音乐研究、音乐学方法论、音乐批评
历时17年策划、撰写、编纂的《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史》(三卷本)已于2007年9月由京华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200万字,包括由各民族60位音乐家撰写的五十五章(每个少数民族单列一章)文稿及前言、后记。这部内容丰赡、史料翔实、装帧精美的大书填补了我国少数民族长期以来无音乐史的空白,是中华民族音乐史学研究的拓荒之作,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我们作为《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史》的主编,回顾十多年来从策划组稿
2007年10月18日至22日,由中国音乐学院音研所音乐与智能研究中心主办的“2007年国际音乐智能教育研讨暨世界音乐教育之父戈登首次学术访华”活动在北京落下帷幕。本次会议主办方邀请了美国音乐心理学家、音乐教育家爱德温·戈登博士(Edwin.E.Gordon)以及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艺术表演学院音乐教育博士帕特丽夏(Patricia Bowes)教授来华讲学。与会期间专家讲学精彩纷呈,戈登博士针对儿
我们为何要编撰这本《萧友梅编年纪事稿》(以下简称“纪事”)?是在什么基础上开始运笔?采用怎样的写作体例?为什么要这样编排?“纪事”的出版究竟有啥意义?我们的期望又是什么?这些就是“告白”要回答的几个问题。    写作缘由与资料搜集    抗日战争前期(1937—1940),曾与萧友梅一起坚守着风雨飘摇的国立音乐专科学校这块专业音乐教育阵地的陈洪先生,早在1945年12月22日定稿的《萧友梅先生五年
阿德莱德大学(the University of Adelaide)是澳大利亚八大名校之一,有着一百多年的历史,在澳洲这个年轻的国家算是“祖父级”的大学了,该大学的Elder音乐学院(以下简称E院)作为全澳第一所设有音乐博士点的音乐学院,最早由德国人创建,沿用德奥传统的办学模式,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澳洲特色”,其教学体系在澳洲音乐学院中有一定的代表性。笔者于2007年作为公派访问
几年来,笔者一直比较关注西方现代音乐和中国当代音乐的创作,试图寻找当代作曲家能够立足世界的独特姿态。2000年,我在中央音乐学院演奏厅第一次聆听旅美作曲家梁雷的作品音乐会,遂感觉他的音乐风格既不同于西方,也不同于我国的其他作曲家。在极其简洁的旋律内部有着丰富细腻的色彩流动,宁静自由的呼吸之间,蕴含着对艺术、人生、宇宙的深刻思考。在音乐创作复杂晦涩的当代,听到这样雅洁、沉静的音乐,不免心生惊奇。  
世界顶级小提琴比赛——第51届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比赛金奖和两个单项特别奖得主;  世界一流音乐学府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建校近200年来唯一专业获满分的毕业生;世界著名音乐大师梅纽因临终前所看好的最后一名学生及亲自写信向国际音乐界力荐的小提琴新星。 宁峰以其出类拔萃的音乐才华以及别具一格的艺术和人格魅力,完成了从“布衣琴童”到“东方帕格尼尼”的非凡跨越,实现了他艺术生涯中的一个个梦想和理想。走进宁峰,解
由中国文联、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萍乡市委市政府主办,中央音乐学院承办的纪念女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喻宜萱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于9月7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台湾厅隆重举行。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覃志刚、中国文联副主席吴雁泽、中国音协名誉主席吴祖强、中央音乐学院院长王次炤、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华天礽、天津音乐学院副院长靳学东、江西萍乡市委副书记晏德文等有关单位领导,王昆、郭淑珍、刘淑芳、
2006年9月19—22日,全国高校作曲理论和课程改革研讨会在江西省南昌市江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召开。    一、研讨会规模空前    全国除港台澳地区及大陆的西藏、新疆、青海、海南以外,有26省市自治区近70所高校128名代表参会。会议共收到论文87篇,其中,教师论文占55篇,研究生论文占32篇,教学方面占37篇,理论技术占44篇,其他占6篇。经过专家评选,有30篇被评为优秀论文,其中教师占2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