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朗读教学现状及实践策略

来源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mingze26315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选入中职语文教材的文章体裁多样,内容丰富,感情基调多元,教师虽然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深入剖析文本,传授知识与答题技巧,却往往易忽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及它所承载的审美教育。而朗读需调动多种感官参与,通过良好语感感受美的形象和意境,有助于读者理解作品,培養读者的审美情操。因此,语文课堂需要朗读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文素养,以适应社会需求,实现语文教学目标。
  【关键词】中职语文;朗读教学;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36-0034-02
  朗读教学作为中国语文教学的传统教学方法之一,其应用正逐渐被弱化、忽视。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福建省中职学生学业水平测试的不断改革,中职学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语文教学中,通过吟诵经典名篇,体味经典中所蕴含的美的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和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感悟文本、深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还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和提高其审美能力、文化素养和内涵。这些与各方面的教学改革是相符的。因此,语文教师需要对传统的朗读教学进行适当改进与优化,探索出一条适合当前教育形式的、有效的朗读教学之路[1]。
  一、中职语文朗读教学现状
  (一)大部分中职学生的语文朗读兴趣不高
  笔者曾就语文朗读问题对学校学前教育(6)班的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共有40位学生参加问卷,其中有效问卷38份。通过问卷调查得出以下数据与结论:非常喜欢朗读的学生占19.4%,比较喜欢朗读的学生占27.7%,不怎么喜欢朗读的学生占52.9%,这些数据表明部分学生朗读兴趣不浓;会主动举手给大家朗读课文的学生占18.7%,被教师点名后勉强朗读的占56.6%,从来不主动朗读课文的占24.7%,说明很大一部分学生不愿意主动表现自己;喜欢集体朗读的学生占49.9%,喜欢个人朗读(含分角色朗读)的学生占27.5%,无所谓朗读形式的占22.6%。但不少学生“喜欢集体朗读的原因”却是“可以在人群中浑水摸”。
  (二)课堂朗读流于形式
  一节语文课在设计上最容易被舍弃的便是朗读环节,许多教师因为担心朗读占用时间,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以采取有时间就读,没时间就不读;即便安排朗读,也多是流于形式,追求热闹,不求达到何种教学意图,无指导、无评估,使学生成了“见字发声”的机器。
  (三)朗读教学缺乏创造性
  一些教师指导朗读的方法单一,缺少美感,如“请大家读一读这一段”或“要读出某某感情”等;有些教师过于强调技巧,忽视了朗读最重要的是表情达意,切断了朗读这一沟通读者与作者思想的桥梁。
  形成这种现状的深层原因在于中小学的朗读大环境普遍不佳,展示朗读艺术的舞台小,长此以往,学生便会丧失欣赏能力和朗读能力。
  二、朗读教学在中职语文中的作用
  新课程标准较之前更明确地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接受情感熏陶。”对学生来说,需要通过朗读正确掌握字的读音,积累词汇,养成语感;体会音韵之美,细品文学滋味,提升文化素养。
  “吟咏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会终身受用不尽。”这是叶圣陶先生关于朗读教学作用独到且精辟的见解,这对于语文基础薄弱并处于人格形成期的中职学生来说是何等重要。
  三、优化中职语文朗读教学的实践策略
  为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切实提高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性,改变朗读现状,以适应新课标的要求,笔者两年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
  (一)发挥互联网优势辅助朗读教学
  目前选入中职语文教材的多为名家名篇,且互联网上有十分丰富的共享资源。智慧教室正逐步向县级城市推广,教师在课堂进行朗读教学时,可通过教室的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的朗读示范音频或视频,要求学生欣赏并模仿名家的语气、语调,静心感受文本,与文本初步沟通,产生最初的印象。如在《将进酒》的教学中,可利用从互联网中搜集到的名家诵读视频,其极具中国风的舞台效果、背景音乐等能有效刺激学生的视听感官,名家朗读中时而蹙眉时而狂笑的肢体与表情语言能帮助学生直观体会诗人的悲、欢、狂、愁等复杂的情感。教师还可以播放《经典咏流传》中由凤凰传奇组合演唱的《将进酒》音频,使学生在浑厚有力的歌声中体悟李白洒脱不羁的性情和豪放激愤的诗歌基调。这些辅助朗读的直观方式可以快速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互联网环境下的多媒体技术、手机App延展了学生朗读学习的空间,为教师的朗读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教师可以利用学习通平台推送的各类朗读资源,让学生接触到更多更新颖的朗读方式,引导学生反复欣赏、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朗读有效性,解决因课堂时间过紧,压缩朗诵教学的问题。
  (二)不断优化朗读形式
  常见的朗读形式有分组朗读、自由朗读、全班齐读、指名朗读、范读等。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根据不同文体,常采用不同的朗读形式。
  配乐朗读。此种方式多用于诗词或散文的朗读。音乐会促使读者产生共鸣,配乐能营造朗读气氛,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如教学《雨巷》时,选用钢琴曲《此生不再》创设情境。此曲旋律悠扬、略带感伤,学生能在朗读中随曲生情,领悟诗人对未来的迷茫、对理想破灭的无奈、对美好恋情求而不得的
  痛苦。
  分角色朗读。这种方式多用于小说、戏剧等文体的朗读。扮演角色的学生在朗读中需揣摩人物性格,充当观众的学生在欣赏朗读表演时需深入理解人物形象。如学习曹禺的《雷雨》时,教师在精讲戏剧人物形象前,可安排两组学生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感受人物性格的复杂性,理解成功的人物塑造应是立体的,而不是平面的。这样的朗读既可广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进一步把握作品主题,又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审美能力。   (三)用创新思维大胆设计朗读教学
  朗读教学本身不是目的,它是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手段、途径。从某种意义上说,朗读教学与艺术活动一样,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活动。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艺术素质,唤起学生朗读的热情,加深其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需要教师用创新性思维进行个性化的朗读教学设计。如《我喜欢出发》是汪国真的一篇抒发人生感悟的散文,语言诗化,表达了作者对“出发”独特的见解。但学生因生活阅历有限,对富有哲思性的文章感悟力较弱,朗读易变成“喊口号”,缺少美感。为此,笔者对本文的朗读教学进行了如下设计:
  师(目视远方,深情):我喜欢出发。凡是到达的地方……还有未来。你们喜欢出发吗?
  “你们喜欢出发吗?”为教师增加的内容,目的是将本文改造成一篇富有情境感、故事感的对话式朗读文本,增强互动性。
  第一小组齐读:怎么能不喜欢出发呢?没见过大山的巍峨,真是遗憾。
  第二小组齐读:怎么能不喜欢出发呢?见了大山的巍峨,没见过大海的浩瀚,仍然遗憾。
  第三小组齐读:怎么能不喜欢出发呢?见了大海的浩瀚,没见过大漠的广袤,依旧遗憾。
  第四小组齐读:怎么能不喜欢出发呢?见了大漠的广袤,没见过森林的神秘,还是遗憾。
  第二、三、四小组齐读时,开头都加了一句“怎么能不喜欢出发呢?”,设计意图是增加回环之感,使总体朗读更有气势。
  师生齐读:世界上有不绝的风景,我有不老的
  心情。
  師:我自然知道……属于年轻的景致。
  全体学生齐读(坏笑):真庆幸,我们还没有老。
  此处将“我”改为“我们”,更符合整体设计的情境。
  师(嗔怪):即便老了又怎么样,不是有句话叫老当益壮吗?
  师生之间的眼神互动,使整个朗读更有人性的
  温暖。
  师生齐读(兴奋):是的,我们喜欢出发,愿大家都喜欢。
  此处将“我”改为“我们”,将“你”改为“大家”,设计目的是使全文收束更具震撼性。
  这节课的朗读教学设计,教师对文本稍作改动,创新形式,精心安排,师生共同演绎,一场关于“出发”意义的朗读在温馨且励志的对话中完成。新颖的朗读设计,点燃了学生朗读的热情,悟出了志向、意志对人生的意义。
  (四)搭建“舞台”,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教师组织开展“我是朗读者”“寻找最温暖的声音”等朗读比赛活动,鼓励学生用手机App录制个人朗读作品并创建自己的电台。线上线下两种方式同时进行,将传统的朗读与现代的技术相结合,使学生在新的“舞台”读出成就感,找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五)利用校园《晨读礼训》教材,丰富语文朗读教学内容
  唯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语文朗读教学才会生机无限。笔者所在学校开展了近两年“晨读礼训”,诵读的材料皆为古今名篇、中外美文,整个校园朗读氛围浓郁。在这样的氛围里,学生的朗读范围得到了扩展,学生朗读的新奇感和求知欲得到了增强,学生心智得到了开发。
  综上所述,明确的教学目标、良好的朗读氛围、丰富的朗读内容、新颖的朗读形式,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从而提高语文朗读教学效率。新课改的背景下,中职语文教师只有勇于创新、大胆探索、明确目标,才能通过朗读提高中职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浦培芳.中职语文朗读教学现状及应对策略.职业(下旬),2013(30).
  【作者简介】
  李瑛(1979~),女,汉族,福建福清人,本科,讲师。研
  究方向:中职语文教学。
其他文献
【摘 要】近年来,我国与外界经济往来频繁,涉外企业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翻译人才。高校顺应人才市场的需求,重视应用型商务英语翻译人才的培养。由于实践性教学开展相对滞后、双师型教师人才短缺,再加上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高校商务英语翻译教学发展较为缓慢。为此,高校正在积极探寻新的解决路径,部分高校引入了项目课程模式,以期改变传统的商务英语翻译教学模式,转变教学方式,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项
期刊
【摘 要】初中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内容就是阅读和作文教学,占领着初中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其教学策略自然而然成了初中教育工作者的重点关注对象,尤其是阅读教学,因为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不仅能夯实学生听说读写方面的语言功底,还是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关键途径。  【关键词】初中教育;语文学科;阅读教学;策略优化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
期刊
【摘 要】本文分析了任务型教学法的定义,特别强调了任课教师应正确理解任务型教学的含义,并以英语语法的过去进行时教学为例,阐述了如何运用任务型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提出了任务型教学任务前、任务中和任务后的教学步骤。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英语语法;教学步骤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36-0042-02  一、任务型教学法的定义  任
期刊
【摘 要】语言差异对教学的顺利开展有一定的制约,所以教学中要减弱语言差异带来的影响,重视普通话教学。教师不仅要用普通话开展教学,并且还要培养学生的普通话意识。普通话水平的提高对学生个人交流沟通能力的提高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学生的交流水平和语言素质也会因此得到提高。但就普通话教学现状来看,很多学校的普通话教学仍存在一定不足,难以发挥普通话的实质作用,因此需要积极运用互动合作的教学模式,转变传统教学方式
期刊
【摘 要】本文根据天府新区信息职业学院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数据,结合学生完成课堂训练内容的情况和对学生的实际调研,分析得出,学生身体素质逐年下降,出现肺活量低、超重及肥胖、上下肢力量严重不足等问题,总结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我国高职院校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提供实践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质健康;影响因素;对策研究  【中圖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课程。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以思维性的认知活动促进学生语言习得,以思维性的阅读活动助推学生的分析理解,以思维性的写作活动落实学生的语言运用,以思维性的任务活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进而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关键词】思维素养;语言训练活动;语言文字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36-0
期刊
【摘 要】学习任务群是新课标提出的新概念,对高中语文教学群文阅读的开展有极大帮助。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开展学习任务群教學活动,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拓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知识面,有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诗歌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36-0059-02  “学习任务
期刊
【摘 要】幼儿园“小学化”是指教师提前给幼儿教授小学知识,导致学前教育的本质发生改变。幼儿园“小学化”倾向是當前幼儿园教育中最为突出的问题,长久以来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基于幼儿教育“小学化”趋势严重的现实情况,本研究针对湛江市霞山区的幼儿园进行调查,了解幼儿园“小学化”教学的现状和“小学化”教学模式的问题,分析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最后提出相关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幼儿园;“小学化”;现状调查;原
期刊
【摘 要】啦啦操是中职体育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在体育教育教学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参与啦啦操的积极性明显低于其他体育教学内容,究其原因在于啦啦操的学习难度较大,教材内容千篇一律,教学模式简单、单一,这些都是中职啦啦操课程教学的实际问题。“互联网+”时代,实现互联网与啦啦操课程教学的结合,有利于创新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啦啦操教学质量。  【关键词】“互联网+”
期刊
【摘 要】现代社会高速发展,只有掌握更多的知识、培养更强的能力,学生才有机会在社会中占据一席之地。随着国家对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初中教学阶段被提上了日程,教师不仅要承担向学生传递基础知识的责任,还应注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阅读和写作是语文学科中最能体现学生语文素养的两个方面。基于此,本文对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展开分析,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以期为广大语文教师提供新的教学思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