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习任务群是新课标提出的新概念,对高中语文教学群文阅读的开展有极大帮助。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开展学习任务群教學活动,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拓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知识面,有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诗歌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36-0059-02
“学习任务群”这一概念在2017年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被首次提出,契合了高中语文教学从文本知识传授向语言实践转变中的要求,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1],很大程度改变了高中语文教学方式。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采取学习任务群教学法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能帮助学生在群文阅读、对比阅读中把握诗歌的内涵,有助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学习任务群与诗歌群文阅读的关联
实践中,学习任务群与诗歌群文阅读有很强关联。诗歌群文阅读主要是师生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结构化文本,在单位时间中通过集体建构达成共识的多文本教学过程;学习任务群则要求教师将高中语文教材中所有诗歌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资源等整合起来,通过课程统整方式,整体设计教学内容。可以说,学习任务群是群文阅读的升级,学习任务群可以让群文阅读更好地开展[2]。同时学习任务群教学中,具有明确的任务、主题导向,涉及的所有材料都与主题、任务相关,其核心在于借助多样化的资料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是一种教与学同步开展的教学模式,其通过“多文本”,指引学生从不同层次、不同视角开展深层次的阅读,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诗歌阅读教学中实施学习任务群教学的要求
(一)学生自主学习分享交流
新课标指出,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中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学习任务群在诗歌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打破了以往一节课只讲一首诗的局面,通过对高中语文教材中诗歌内容的全面整合,让学生围绕某一主题进行多篇阅读、学
习[3]。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结合自身认知情况、学习需求,合理安排诗歌阅读时间,把握诗歌内涵。在高中语文诗歌阅读教学中,实施学习任务群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可在一节课或几节课的时间中,充分把握同一主题诗歌的风格、内涵、情感、思想,便于学生深层次理解诗歌内容。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积极学习交流、分享经验,促使学生更好地把握诗歌内涵。
(二)教师在课堂上需要“时隐时现”
教师在诗歌阅读教学中采用学习任务群方式时,需要对自身角色进行合理定位,尽可能做到“时隐时现”,以便于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在学习任务群教学中,如果学生独立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比较顺利,教师要“隐身”,只需倾听学生的声音、意见即可,不要打断学生的思维;如果学生在探究中遇到困难,教师就要“现身”,对学生进行启发、指导,帮助学生攻克难点,强化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教师的“时隐时现”,可以削弱学生对教师的依赖,使学生更加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任务群中,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
三、诗歌学习任务群的实施
(一)合理进行群文组合
在诗歌的学习任务群教学中,群文组合是最基础的环节,也是最关键的环节,其核心在于围绕某一任务或主题,将不同诗歌篇章整合在一起,组合成一个新的“诗歌单元”,让学生在诗歌单元阅读、学习中强化认知。在实际中,通过诗歌阅读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让学生深入感受到诗歌中蕴含的精神品质、文化内涵,这对学生鉴赏能力、审美能力、思维品质发展都有极大帮助[4]。构建诗歌学习任务群,教师要打破时空局限,实现对高中三年教学内容的全面把握及整合,不能单独局限于某一本教材,而要广涉古今中外的诗歌作品,指引学生在阅读、对比中感受诗歌作品的不同,并通过掌握的诗歌知识解决未知知识,深层次把握诗歌作品内涵。总之,在诗歌学习任务群教学中,教师需要合理进行群文组合,从具体的可操作点入手,以小见大,培养学生各项能力。
(二)基于学习任务群的诗歌阅读教学
诗歌学习任务群教学主要围绕某一任务或主题,引导学生开展阅读、辩论,最终形成共识。为更好地分析诗歌阅读教学中学习任务群的实施情况,本文以“雨”为主题的诗歌学习任务群教学活动为例进行分析。学生经过之前的学习,已有了关于“雨”的诗歌积累,同时高中语文教材也有很多跟“雨”相关的诗歌[5]。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诗歌中常见的意象“雨”,选择与之相关的诗歌开展学习任务群教学。本次教学选择李清照的《声声慢》、苏轼的《定风波》、蒋捷的《虞美人·听雨》、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进行分析,通过学习任务群让学生可以更好地把握诗歌文本内涵,理解诗歌情感,并鉴赏“雨”的审美意义。
四首古诗词的作者都将自身的情感或人生经历融入到“雨”的意象中,但其笔下的雨又因人而异,体现出不同特点。《声声慢》中的“雨”是国破家亡后人生晚境的凄凉冷雨;《定风波》中的“雨”是仕途不定后的无悲无喜、豁达顿悟下的“禅雨”;《虞美人·听雨》描述的是家国兴衰、悲喜一生的人生之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则是蕴含深厚爱国情怀,描述国家时局的冰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这四首古诗词进行阅读、对比、鉴赏,通过学习任务群把握四首古诗词的内涵,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感悟。
当学生阅读鉴赏完这四首古诗词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学习经历中所接触的各种描述雨的语句,以及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的不同季节的雨,分享交流自己喜欢的“雨句”。此环节中,有的学生会交流自己的读后感,有的学生会撰写自己的“青春之雨”。最后,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现代作家关于“雨”的诗歌或文章,如季羡林的《听雨》、张爱玲的《秋雨》、余秋雨的《听听那冷雨》等,让学生阅读这些文章,开拓知识面,接触作家笔下的“雨”。
(三)诗歌阅读学习任务群的思考
实施学习任务群后,高中语文诗歌阅读教学模式发生了极大改变。课堂上教师不再按部就班的单方面讲解各种知识内容,而是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辅助者[6];学生也通过自己独立学习、合作探究而获取到更多知识内容。如在主题为“雨”的诗歌阅读学习任务群中,教师鼓励学生朗诵、剖析诗歌,并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相应情境,指引学生在情境中想象、思考,强化对诗歌内涵的感悟,提升审美能力。
总之,学习任务群教学是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将其应用到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可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诗歌学习效果,强化学生的学习品质,促进诗歌阅读教学效果。因此,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结合诗歌阅读教学实际,灵活设置学习任务群,指引学生在学习任务群中了解诗歌知识,促进学生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尚财.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索与研究[J].明日,2019(15).
[2]傅振宏.基于学习任务群的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J].成才之路,2019(4).
[3]刘红霞.基于学习任务群的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语文课内外,2020(14).
[4]廖焕华.以学习任务群为基础的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探究[J].考试周刊,2019(85).
[5]何永青.基于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的阅读教学策略分析[J].学周刊,2019(34).
[6]施伟敏.基于学习任务群的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初探[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5).
【作者简介】
刘东(1982~),男,汉族,江苏徐州人,本科,中教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任务群学习诗歌阅读教学。
【关键词】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诗歌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36-0059-02
“学习任务群”这一概念在2017年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被首次提出,契合了高中语文教学从文本知识传授向语言实践转变中的要求,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1],很大程度改变了高中语文教学方式。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采取学习任务群教学法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能帮助学生在群文阅读、对比阅读中把握诗歌的内涵,有助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学习任务群与诗歌群文阅读的关联
实践中,学习任务群与诗歌群文阅读有很强关联。诗歌群文阅读主要是师生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结构化文本,在单位时间中通过集体建构达成共识的多文本教学过程;学习任务群则要求教师将高中语文教材中所有诗歌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资源等整合起来,通过课程统整方式,整体设计教学内容。可以说,学习任务群是群文阅读的升级,学习任务群可以让群文阅读更好地开展[2]。同时学习任务群教学中,具有明确的任务、主题导向,涉及的所有材料都与主题、任务相关,其核心在于借助多样化的资料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是一种教与学同步开展的教学模式,其通过“多文本”,指引学生从不同层次、不同视角开展深层次的阅读,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诗歌阅读教学中实施学习任务群教学的要求
(一)学生自主学习分享交流
新课标指出,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中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学习任务群在诗歌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打破了以往一节课只讲一首诗的局面,通过对高中语文教材中诗歌内容的全面整合,让学生围绕某一主题进行多篇阅读、学
习[3]。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结合自身认知情况、学习需求,合理安排诗歌阅读时间,把握诗歌内涵。在高中语文诗歌阅读教学中,实施学习任务群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可在一节课或几节课的时间中,充分把握同一主题诗歌的风格、内涵、情感、思想,便于学生深层次理解诗歌内容。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积极学习交流、分享经验,促使学生更好地把握诗歌内涵。
(二)教师在课堂上需要“时隐时现”
教师在诗歌阅读教学中采用学习任务群方式时,需要对自身角色进行合理定位,尽可能做到“时隐时现”,以便于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在学习任务群教学中,如果学生独立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比较顺利,教师要“隐身”,只需倾听学生的声音、意见即可,不要打断学生的思维;如果学生在探究中遇到困难,教师就要“现身”,对学生进行启发、指导,帮助学生攻克难点,强化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教师的“时隐时现”,可以削弱学生对教师的依赖,使学生更加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任务群中,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
三、诗歌学习任务群的实施
(一)合理进行群文组合
在诗歌的学习任务群教学中,群文组合是最基础的环节,也是最关键的环节,其核心在于围绕某一任务或主题,将不同诗歌篇章整合在一起,组合成一个新的“诗歌单元”,让学生在诗歌单元阅读、学习中强化认知。在实际中,通过诗歌阅读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让学生深入感受到诗歌中蕴含的精神品质、文化内涵,这对学生鉴赏能力、审美能力、思维品质发展都有极大帮助[4]。构建诗歌学习任务群,教师要打破时空局限,实现对高中三年教学内容的全面把握及整合,不能单独局限于某一本教材,而要广涉古今中外的诗歌作品,指引学生在阅读、对比中感受诗歌作品的不同,并通过掌握的诗歌知识解决未知知识,深层次把握诗歌作品内涵。总之,在诗歌学习任务群教学中,教师需要合理进行群文组合,从具体的可操作点入手,以小见大,培养学生各项能力。
(二)基于学习任务群的诗歌阅读教学
诗歌学习任务群教学主要围绕某一任务或主题,引导学生开展阅读、辩论,最终形成共识。为更好地分析诗歌阅读教学中学习任务群的实施情况,本文以“雨”为主题的诗歌学习任务群教学活动为例进行分析。学生经过之前的学习,已有了关于“雨”的诗歌积累,同时高中语文教材也有很多跟“雨”相关的诗歌[5]。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诗歌中常见的意象“雨”,选择与之相关的诗歌开展学习任务群教学。本次教学选择李清照的《声声慢》、苏轼的《定风波》、蒋捷的《虞美人·听雨》、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进行分析,通过学习任务群让学生可以更好地把握诗歌文本内涵,理解诗歌情感,并鉴赏“雨”的审美意义。
四首古诗词的作者都将自身的情感或人生经历融入到“雨”的意象中,但其笔下的雨又因人而异,体现出不同特点。《声声慢》中的“雨”是国破家亡后人生晚境的凄凉冷雨;《定风波》中的“雨”是仕途不定后的无悲无喜、豁达顿悟下的“禅雨”;《虞美人·听雨》描述的是家国兴衰、悲喜一生的人生之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则是蕴含深厚爱国情怀,描述国家时局的冰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这四首古诗词进行阅读、对比、鉴赏,通过学习任务群把握四首古诗词的内涵,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感悟。
当学生阅读鉴赏完这四首古诗词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学习经历中所接触的各种描述雨的语句,以及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的不同季节的雨,分享交流自己喜欢的“雨句”。此环节中,有的学生会交流自己的读后感,有的学生会撰写自己的“青春之雨”。最后,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现代作家关于“雨”的诗歌或文章,如季羡林的《听雨》、张爱玲的《秋雨》、余秋雨的《听听那冷雨》等,让学生阅读这些文章,开拓知识面,接触作家笔下的“雨”。
(三)诗歌阅读学习任务群的思考
实施学习任务群后,高中语文诗歌阅读教学模式发生了极大改变。课堂上教师不再按部就班的单方面讲解各种知识内容,而是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辅助者[6];学生也通过自己独立学习、合作探究而获取到更多知识内容。如在主题为“雨”的诗歌阅读学习任务群中,教师鼓励学生朗诵、剖析诗歌,并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相应情境,指引学生在情境中想象、思考,强化对诗歌内涵的感悟,提升审美能力。
总之,学习任务群教学是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将其应用到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可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诗歌学习效果,强化学生的学习品质,促进诗歌阅读教学效果。因此,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结合诗歌阅读教学实际,灵活设置学习任务群,指引学生在学习任务群中了解诗歌知识,促进学生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尚财.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索与研究[J].明日,2019(15).
[2]傅振宏.基于学习任务群的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J].成才之路,2019(4).
[3]刘红霞.基于学习任务群的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语文课内外,2020(14).
[4]廖焕华.以学习任务群为基础的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探究[J].考试周刊,2019(85).
[5]何永青.基于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的阅读教学策略分析[J].学周刊,2019(34).
[6]施伟敏.基于学习任务群的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初探[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5).
【作者简介】
刘东(1982~),男,汉族,江苏徐州人,本科,中教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任务群学习诗歌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