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社会高速发展,只有掌握更多的知识、培养更强的能力,学生才有机会在社会中占据一席之地。随着国家对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初中教学阶段被提上了日程,教师不仅要承担向学生传递基础知识的责任,还应注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阅读和写作是语文学科中最能体现学生语文素养的两个方面。基于此,本文对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展开分析,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以期为广大语文教师提供新的教学思路。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36-0051-02
过往的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虽然受到了同等重视,但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脱离的,各成一体,没有很好融合在一起。教师更多的是讲授文化知识,忽略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读与写分离,不利于学生通过迁移学习经验掌握技能和形成文化创造思维,阻碍了他们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对此,教师必须从传统的教学思维中走出来,对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形成新的认识,带领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在写作中培养阅读和理解能力,促进学生读写水平的同步提高。对此,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初中语文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的现实意义
(一)丰富学习素材
初中语文教学中,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单一的讲解均易使学生产生枯燥、乏味之感,不仅不利于教学的有序推进,还会对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产生不良影响。同时,过于单一、独立的讲解,具有一定局限性,会将学生限制在一个狭窄的范围内。通过读写一体化教学,将学习内容与写作指导相互融合,教师能更好地将语文知识教学、写作教学整合在一起,让学生体验阅读与写作的完美融合,加强他们对文化魅力的感知,将其吸引到阅读写作的一体化学习中来。尤其是通过阅读大量有价值的素材,学生可以迅速积累写作素材,掌握读和写的技巧,进而在写作训练中游刃有余地进一步提高自身写作能力。因此,教师需要根据自己的经验,尽最大可能构建阅读写作有机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中积累丰富的经典阅读素材,同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从而提升其阅读写作的双重能力[1]。
(二)助力情感培养
写作,并不只是将某一件记忆深刻、影响深远的事情用简单、易于理解的语言记录下来,也不是对他人表述的单一转述,更不是华丽辞藻的机械堆砌,而是需要大量添加作者情感的主观表达活动。也就是说,只有具备作者个人思想、独立意识和融入作者情感并且能让读者读出情感的作文,才是有价值、有灵魂的文章。在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读大量优秀文章,组织他们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使其从作者的文字中感受到情绪,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情感。如此,在不间断的积累和熏陶下,学生的文化情感会更加丰富,能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将积淀的知识和情绪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赋予文字更强大的生命力,提升写作的高度。
二、初中语文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的策略建议
(一)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
初中语文写作训练中,教师要帮助学生确定一个合适的创作题材,以使其有目标、有方向地参与学习活动。对此,可借助阅读活动,带领学生区分所读文章的题材类型,使学生在读中积累写作材料,积累丰富的经验和知识。根据读的内容,继续提供教材之外的同题材文章,让学生在多元阅读的支持下、在大量素材的帮助下,完成写作任务[2]。
如在讲解部编版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教师可以捕捉“童年回忆”这一题材,根据学生“回味童年”的心理习惯,安排“讲童年故事”的作文任务。在正式写作前,为他们提供大量与童年有关的、符合其思维结构的阅读文章,让学生在他人的诉说中,进一步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带动学生的情感变化。让学生通过阅读,不断积累、丰富作文素材和情感。引导学生对比他人的童年生活,发现自身童年生活的独特之处,引导他们将最具代表性的故事讲出来,融入自己独一无二的情感,适当加入优美的词句,写出充满真情实感、发人深省的文章。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大量阅读名人名言、名人事迹,寻找伟大人物的光荣事迹,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吸收其精髓,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作文素材,并将这些素材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使其在创作文章时,利用名言警句、名人事迹美化作文,让积累的素材与自己的创作融为一体,提高作文的阅读价值。
(二)阅读中学习写作方法
阅读,就是感受他人情感、感悟生活哲理的过程,学生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学习他人讲故事、诉情感、说哲理的方法。而写作的本质也就是通过消化、吸收他人的文字,将其思维光芒转化为自身灵感的一个过程,是在他人的表达和文字启发下,将自己的想法用独具特色的语言表达出来的一个写作创作行为。因此,教师可构建阅读写作一体化的语文教学结构,利用阅读教学活动,带领学生从作者的行文结构、遣词造句中分析他们运用文字表达情感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作文模式,将之内化为自己的作文技巧[3]。如此,通过有效加工,学生在独立创作文章时,能够有意识地利用学习到的高质量写作方法,遣词造句、“排兵布阵”,美化自己的文字和文章结构,提高文章的可读性。
如在讲解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老王》时,教师可以紧抓老王临死前送香油的“细节描写”這一描写人物的写作技巧,向学生讲授刻画神态、外貌、语言、动作等细节的方法,鼓励他们养成在生活中仔细观察人物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从中获取细节信息的习惯,让他们学会利用语言、神态、肢体动作的描写,放大人物特征,表达中心思想。在七年级下册《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紧抓“我”的父亲引导“我”一步步战胜恐惧的心理,使“我”悟出生活哲理的过程,向学生讲授生活中如何抓住一件特别的事情,通过心理描写来展现人物的的变化过程,从而展现生活哲理。 (三)阅读中训练写作思维
良好、稳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写出高质量文章的基础,是可以通过大量阅读训练获得的。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可以打造阅读、写作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利用阅读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分析“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表达”,使他们理解“按某一结构呈现文字”的优势,从而使他们形成有助于创作文章的思维,提高其思维深度和广度[4]。不仅如此,在阅读中对名人大家文章的行文结构、谋篇布局展开分析,还能使学生提高思维的严谨性,掌握词句的最佳使用语境,从而将作文的质量提升到更高层次。同时,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使其形成“需要在自己的文章中注入真情实感,表达科学、正确的精神”的思想,主动在创作中深化并融入自己的思想,让文章充满深意、耐人寻味。
如在讲解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背影》时,教师可以介入学生的阅读,提出“作者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笔墨描写父亲过铁道的背影和动作”“作者为什么要擦掉自己的眼泪”“背影意味着什么”等问题,让他们将自己带入文章情境,结合自己的真实感受来回答。通过思考和想象,他们能够发现用大量的文字描写父亲买橘子的事件,将父亲努力过铁道的模样呈现在读者眼前,更能引发读者共鸣;同时,不直接描写父爱,将其浓缩在背影中,使作品更有深意;再者,将眼泪擦掉这一个小小的动作,将作者的感动和怕父亲担心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是对父爱最好的回馈。如此,通过思考深化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意识到诉说父爱母爱,可以反其道而行,从某一件事情入手,减少直白的对“爱”的描写,更能提高文章深意,使其在创作其他题材的文章时,也能迁移该思维,改变传统的“直接描写”习惯。
(四)写作中寻找阅读方向
阅读可以为写作奠定基础,写作也可以为阅读开辟新的道路。通过建立一体化教学体系,教师可以在组织学生参与写作训练中,发现他们知识积累、情感积淀的薄弱之处,从而紧抓其思维漏洞、认知盲区,确定阅读教学的方向,为学生提供大量优质的相关材料,引导他们对材料展开深入阅读并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5]。利用学生写作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发现他们理解和表达方面的短板,设计针对性的阅读教学目标,循序渐进地帮助他们吸收更多的知识,形成更丰富的情感,有助于升化学生理解文章、捕捉文化和情感信息的能力,使其获得更稳定并且有深度的思维能力,在良性循环中提升读写水平,促进语文综合能力的积极发展。
总之,面对学生,语文教师需要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正视阅读和写作之间的关系。在日常教学中,要采取读写一体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阅读中发展写作能力,在写作练习中提高理解水平,为高效阅读做铺垫,使其语文学科的综合能力获得稳步提高,从而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为社会建设源源不断地输送高素质、高能力人才。
【参考文献】
[1]杨继平.初中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有效结合研究[J].学周刊,2019(19).
[2]黄淑芬.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J].基础教育论坛,2019(16).
[3]沈慧.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華夏教师,2018(24).
[4]章洪芳.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J].华夏教师,2017(22).
[5]刘森,姜娜.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研究与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7(31).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36-0051-02
过往的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虽然受到了同等重视,但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脱离的,各成一体,没有很好融合在一起。教师更多的是讲授文化知识,忽略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读与写分离,不利于学生通过迁移学习经验掌握技能和形成文化创造思维,阻碍了他们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对此,教师必须从传统的教学思维中走出来,对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形成新的认识,带领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在写作中培养阅读和理解能力,促进学生读写水平的同步提高。对此,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初中语文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的现实意义
(一)丰富学习素材
初中语文教学中,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单一的讲解均易使学生产生枯燥、乏味之感,不仅不利于教学的有序推进,还会对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产生不良影响。同时,过于单一、独立的讲解,具有一定局限性,会将学生限制在一个狭窄的范围内。通过读写一体化教学,将学习内容与写作指导相互融合,教师能更好地将语文知识教学、写作教学整合在一起,让学生体验阅读与写作的完美融合,加强他们对文化魅力的感知,将其吸引到阅读写作的一体化学习中来。尤其是通过阅读大量有价值的素材,学生可以迅速积累写作素材,掌握读和写的技巧,进而在写作训练中游刃有余地进一步提高自身写作能力。因此,教师需要根据自己的经验,尽最大可能构建阅读写作有机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中积累丰富的经典阅读素材,同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从而提升其阅读写作的双重能力[1]。
(二)助力情感培养
写作,并不只是将某一件记忆深刻、影响深远的事情用简单、易于理解的语言记录下来,也不是对他人表述的单一转述,更不是华丽辞藻的机械堆砌,而是需要大量添加作者情感的主观表达活动。也就是说,只有具备作者个人思想、独立意识和融入作者情感并且能让读者读出情感的作文,才是有价值、有灵魂的文章。在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读大量优秀文章,组织他们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使其从作者的文字中感受到情绪,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情感。如此,在不间断的积累和熏陶下,学生的文化情感会更加丰富,能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将积淀的知识和情绪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赋予文字更强大的生命力,提升写作的高度。
二、初中语文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的策略建议
(一)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
初中语文写作训练中,教师要帮助学生确定一个合适的创作题材,以使其有目标、有方向地参与学习活动。对此,可借助阅读活动,带领学生区分所读文章的题材类型,使学生在读中积累写作材料,积累丰富的经验和知识。根据读的内容,继续提供教材之外的同题材文章,让学生在多元阅读的支持下、在大量素材的帮助下,完成写作任务[2]。
如在讲解部编版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教师可以捕捉“童年回忆”这一题材,根据学生“回味童年”的心理习惯,安排“讲童年故事”的作文任务。在正式写作前,为他们提供大量与童年有关的、符合其思维结构的阅读文章,让学生在他人的诉说中,进一步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带动学生的情感变化。让学生通过阅读,不断积累、丰富作文素材和情感。引导学生对比他人的童年生活,发现自身童年生活的独特之处,引导他们将最具代表性的故事讲出来,融入自己独一无二的情感,适当加入优美的词句,写出充满真情实感、发人深省的文章。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大量阅读名人名言、名人事迹,寻找伟大人物的光荣事迹,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吸收其精髓,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作文素材,并将这些素材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使其在创作文章时,利用名言警句、名人事迹美化作文,让积累的素材与自己的创作融为一体,提高作文的阅读价值。
(二)阅读中学习写作方法
阅读,就是感受他人情感、感悟生活哲理的过程,学生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学习他人讲故事、诉情感、说哲理的方法。而写作的本质也就是通过消化、吸收他人的文字,将其思维光芒转化为自身灵感的一个过程,是在他人的表达和文字启发下,将自己的想法用独具特色的语言表达出来的一个写作创作行为。因此,教师可构建阅读写作一体化的语文教学结构,利用阅读教学活动,带领学生从作者的行文结构、遣词造句中分析他们运用文字表达情感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作文模式,将之内化为自己的作文技巧[3]。如此,通过有效加工,学生在独立创作文章时,能够有意识地利用学习到的高质量写作方法,遣词造句、“排兵布阵”,美化自己的文字和文章结构,提高文章的可读性。
如在讲解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老王》时,教师可以紧抓老王临死前送香油的“细节描写”這一描写人物的写作技巧,向学生讲授刻画神态、外貌、语言、动作等细节的方法,鼓励他们养成在生活中仔细观察人物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从中获取细节信息的习惯,让他们学会利用语言、神态、肢体动作的描写,放大人物特征,表达中心思想。在七年级下册《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紧抓“我”的父亲引导“我”一步步战胜恐惧的心理,使“我”悟出生活哲理的过程,向学生讲授生活中如何抓住一件特别的事情,通过心理描写来展现人物的的变化过程,从而展现生活哲理。 (三)阅读中训练写作思维
良好、稳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写出高质量文章的基础,是可以通过大量阅读训练获得的。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可以打造阅读、写作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利用阅读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分析“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表达”,使他们理解“按某一结构呈现文字”的优势,从而使他们形成有助于创作文章的思维,提高其思维深度和广度[4]。不仅如此,在阅读中对名人大家文章的行文结构、谋篇布局展开分析,还能使学生提高思维的严谨性,掌握词句的最佳使用语境,从而将作文的质量提升到更高层次。同时,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使其形成“需要在自己的文章中注入真情实感,表达科学、正确的精神”的思想,主动在创作中深化并融入自己的思想,让文章充满深意、耐人寻味。
如在讲解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背影》时,教师可以介入学生的阅读,提出“作者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笔墨描写父亲过铁道的背影和动作”“作者为什么要擦掉自己的眼泪”“背影意味着什么”等问题,让他们将自己带入文章情境,结合自己的真实感受来回答。通过思考和想象,他们能够发现用大量的文字描写父亲买橘子的事件,将父亲努力过铁道的模样呈现在读者眼前,更能引发读者共鸣;同时,不直接描写父爱,将其浓缩在背影中,使作品更有深意;再者,将眼泪擦掉这一个小小的动作,将作者的感动和怕父亲担心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是对父爱最好的回馈。如此,通过思考深化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意识到诉说父爱母爱,可以反其道而行,从某一件事情入手,减少直白的对“爱”的描写,更能提高文章深意,使其在创作其他题材的文章时,也能迁移该思维,改变传统的“直接描写”习惯。
(四)写作中寻找阅读方向
阅读可以为写作奠定基础,写作也可以为阅读开辟新的道路。通过建立一体化教学体系,教师可以在组织学生参与写作训练中,发现他们知识积累、情感积淀的薄弱之处,从而紧抓其思维漏洞、认知盲区,确定阅读教学的方向,为学生提供大量优质的相关材料,引导他们对材料展开深入阅读并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5]。利用学生写作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发现他们理解和表达方面的短板,设计针对性的阅读教学目标,循序渐进地帮助他们吸收更多的知识,形成更丰富的情感,有助于升化学生理解文章、捕捉文化和情感信息的能力,使其获得更稳定并且有深度的思维能力,在良性循环中提升读写水平,促进语文综合能力的积极发展。
总之,面对学生,语文教师需要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正视阅读和写作之间的关系。在日常教学中,要采取读写一体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阅读中发展写作能力,在写作练习中提高理解水平,为高效阅读做铺垫,使其语文学科的综合能力获得稳步提高,从而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为社会建设源源不断地输送高素质、高能力人才。
【参考文献】
[1]杨继平.初中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有效结合研究[J].学周刊,2019(19).
[2]黄淑芬.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J].基础教育论坛,2019(16).
[3]沈慧.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華夏教师,2018(24).
[4]章洪芳.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J].华夏教师,2017(22).
[5]刘森,姜娜.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研究与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