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分析能力,并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以供参考。在当代的教育工作中,学生在数学学科的学习任务不仅仅是学习数学知识,而要形成素养与能力,会“学”比“学到知识”要重要的多。对此,当代教育者在开展日常的教育工作时,应当从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出发,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给予学生系统的教学指导,切实提升学生的数学分析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析能力;数学思想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16-234
引言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较为基础,所涉及的知识内容也较为基础,处于小学学龄阶段的学生,在应对事物时的分析能力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也不断提升,若教师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数学分析能力,则学生可在教师的帮助下,逐步强化数学思维,相比自然增长的方式,教师的教学可有效地拓展学生的认知视野,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创造条件。因而,教师在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应保证教学方案的合理性,阶段性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与分析能力。
一、启发学生兴趣,促进合作与交流
兴趣对学生的指引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也是如此,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充足的动力。小学阶段的学生对陌生事物存在强烈的探知心理,教师可利用学生的这一成长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共同学习、共同成长,以完善自己。在学生的合作的过程中,各自的优势也能发挥出来,并帮助其他成员投入到学习中去,而教师也可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在小组讨论中提升学生的数学分析能力。如小学数学在“鸡兔同笼”问题方面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应用题交给学生小组研究,共同探讨,使学生在小组探究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良好的合作能力,用于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使小学生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而且学生探究得到的数学知识的学习记忆会更加深入,由学生小组讨论的学习模式所带来的良性影响,不仅包括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更有助于学生在数学问题方面分析能力的提升。
二、巩固运算基础,强化学生的思维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许多学生都存在“马虎”的问题,在解决应用题时可能会出现“符号抄错”“运算小误差”等问题,而学生之所以会出现这些问题,是由于学生在学习中不够认真,才导致在运算中出现诸多错误,这些错误的本质都在于学生的专注度不够,而并非学生的学习能力不足。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应从巩固学生的运算基础入手,深入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及能力水平,并以此为基础,巧妙的应用数学教学方法,设计合理的数学教学活动。如在小学数学“四则运算”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巩固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可通过题型训练,让学生正确规避一些“出题陷阱”,由基础部分出发,对学生的运算能力起到逐渐强化的作用,另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多样的考察方式,如在四则运算中融入一些运算法则,让学生在相对复杂的题目中探索答案,如“25×[47+5×(68+1)-27÷3]+25÷5+91”这类的题型,虽然复杂,但却便于考察学生的基础运算能力,促使学生的数学思维逐渐增强。
三、深化素养培育,开展个性化教学
在小学数学的教育中,开展个性化、开放性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当代素质教育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注重方法的运用,恰到好处的使用教学方法,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增长也存在一定的客观规律,在此方面,教育者应格外注重学生学习状态的变化,以增强学生思维的发散性。首先,教师应当巧妙地使用发散性语言,在组织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以教学语言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如“将一个数与另一个数的比,用几分之几来表达”等等,这类教学用语将前后的数学逻辑阐述清楚,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其次,教师应当设计具有多样化的习题训练模式,避免学生的解题思维出现“固定式”情况,即在研究某一道数学题时,教师可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答这一题目,可有效促进学生养成强大的开放性思维。为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教师可在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的基础上,深化学生的数学素养,以学生个人综合水平的提升,来强化学生的数学分析能力,构建新时代的素养化、个性化小学数学教育课堂。
结束语当代小学数学的教学已不仅限于知识方面的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各方面思维能力,如开放性思维、个性化思维等,其中数学分析能力就是重要的数学核心素养之中,可为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提供思维指导。然而要想培养学生的数学分析能力,则需要教师通过相应的情境教学活动来培養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更要体现出素质教育的素养培育作用来。对此,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学习情况出发,采用适当的教学措施,通过日常的习题训练及知识运用,针对性的提升学生的数学分析能力。
参考文献
[1]黄燕. 培养小学生数学分析能力的途径[J]. 小学教学参考,2009(23):40.
[2]杨淑萍. 小学生数学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思考[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2(23):59-61.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析能力;数学思想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16-234
引言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较为基础,所涉及的知识内容也较为基础,处于小学学龄阶段的学生,在应对事物时的分析能力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也不断提升,若教师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数学分析能力,则学生可在教师的帮助下,逐步强化数学思维,相比自然增长的方式,教师的教学可有效地拓展学生的认知视野,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创造条件。因而,教师在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应保证教学方案的合理性,阶段性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与分析能力。
一、启发学生兴趣,促进合作与交流
兴趣对学生的指引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也是如此,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充足的动力。小学阶段的学生对陌生事物存在强烈的探知心理,教师可利用学生的这一成长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共同学习、共同成长,以完善自己。在学生的合作的过程中,各自的优势也能发挥出来,并帮助其他成员投入到学习中去,而教师也可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在小组讨论中提升学生的数学分析能力。如小学数学在“鸡兔同笼”问题方面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应用题交给学生小组研究,共同探讨,使学生在小组探究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良好的合作能力,用于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使小学生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而且学生探究得到的数学知识的学习记忆会更加深入,由学生小组讨论的学习模式所带来的良性影响,不仅包括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更有助于学生在数学问题方面分析能力的提升。
二、巩固运算基础,强化学生的思维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许多学生都存在“马虎”的问题,在解决应用题时可能会出现“符号抄错”“运算小误差”等问题,而学生之所以会出现这些问题,是由于学生在学习中不够认真,才导致在运算中出现诸多错误,这些错误的本质都在于学生的专注度不够,而并非学生的学习能力不足。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应从巩固学生的运算基础入手,深入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及能力水平,并以此为基础,巧妙的应用数学教学方法,设计合理的数学教学活动。如在小学数学“四则运算”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巩固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可通过题型训练,让学生正确规避一些“出题陷阱”,由基础部分出发,对学生的运算能力起到逐渐强化的作用,另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多样的考察方式,如在四则运算中融入一些运算法则,让学生在相对复杂的题目中探索答案,如“25×[47+5×(68+1)-27÷3]+25÷5+91”这类的题型,虽然复杂,但却便于考察学生的基础运算能力,促使学生的数学思维逐渐增强。
三、深化素养培育,开展个性化教学
在小学数学的教育中,开展个性化、开放性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当代素质教育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注重方法的运用,恰到好处的使用教学方法,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增长也存在一定的客观规律,在此方面,教育者应格外注重学生学习状态的变化,以增强学生思维的发散性。首先,教师应当巧妙地使用发散性语言,在组织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以教学语言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如“将一个数与另一个数的比,用几分之几来表达”等等,这类教学用语将前后的数学逻辑阐述清楚,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其次,教师应当设计具有多样化的习题训练模式,避免学生的解题思维出现“固定式”情况,即在研究某一道数学题时,教师可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答这一题目,可有效促进学生养成强大的开放性思维。为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教师可在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的基础上,深化学生的数学素养,以学生个人综合水平的提升,来强化学生的数学分析能力,构建新时代的素养化、个性化小学数学教育课堂。
结束语当代小学数学的教学已不仅限于知识方面的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各方面思维能力,如开放性思维、个性化思维等,其中数学分析能力就是重要的数学核心素养之中,可为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提供思维指导。然而要想培养学生的数学分析能力,则需要教师通过相应的情境教学活动来培養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更要体现出素质教育的素养培育作用来。对此,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学习情况出发,采用适当的教学措施,通过日常的习题训练及知识运用,针对性的提升学生的数学分析能力。
参考文献
[1]黄燕. 培养小学生数学分析能力的途径[J]. 小学教学参考,2009(23):40.
[2]杨淑萍. 小学生数学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思考[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2(23):59-61.